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谭兵兵  杨智敏  刁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70-2672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胚胎形态学和生长速率联合评分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价值。方法:96个IVF-ET周期分为两组:第1组包括35个IVF-ET周期,该组第3日(移植日)胚胎形态学和生长速率作为选择胚胎移植的标准(下称简单评价法);第2组包括61个IVF-ET周期,该组于受精后25~26 h对胚胎早期卵裂情况进行第1次评价,第3日对胚胎形态学和生长速率再次进行评价,两次评价的综合结果作为选择胚胎移植的标准(下称联合评价法),比较两种方法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结果: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在移植日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P<0.001);联合评价法所选择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简单评价法(P<0.05)。结论:早期卵裂是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胚胎发育的联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助孕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在体外受精(IVF)中最初尝试通过增加移植胚胎数目提高妊娠率(PR),但也增加了多胎妊娠发生率。为保持PR、降低多胎妊娠率,可减少第3天移植胚胎数或第5天移植1~2个囊胚,但囊胚移植并不适用所有患者。因此,第3天移植优质胚胎对提高植入率很重要。优质胚胎的潜在标志之一是胚胎早期融合。该研究旨在确定受精第3天有早期融合的胚胎与有少许或无融合胚胎相比,植入潜能是否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开放式、封闭式玻璃化冷冻技术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对辅助生殖技术人早期胚胎冷冻复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2例胚胎冷冻复苏资料,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ⅣF-ET)患者第3天需要冷冻的胚胎,分别采用开放式、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及程序化慢速冷冻法冷冻,比较3组胚胎复苏率、空泡出现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结果:开放式冻存组共复苏280个周期、62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胚胎完整率、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7.13%、94.89%、28.90%、52.61%,与程序化冷冻组(复苏165个周期、477个胚胎)胚胎复苏率(73.79%)、胚胎完整率(70.02%)、植入率(16.75%)和临床妊娠率(35.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封闭式冻存组(复苏177个周期、400个胚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冷冻组空泡出现率、周期取消率、胚胎丢失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玻璃化冷冻法能获得同样的冷冻效率,且均优于程序化冷冻法;封闭式麦管玻璃化法能更好地保存胚胎复苏后的发育潜能,是冻存人早期胚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植胚胎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s transfer;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中心行IVF-ET或ICSI-ET治疗的1302周期,按移植胚胎数目分为移植1枚组、移植2枚组、移植3枚组,比较3组间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双胎率、多胎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3组中2枚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活产率最高,2枚组和3枚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胎妊娠率显著低于3枚组(P<0.01),2枚组和3枚组比较有较高的活产率而较低的流产率(P均<0.05)。结论:在IVF-ET周期中,减少移植胚胎数可能会降低临床妊娠率,但移植2枚胚胎能够有效降低三胎以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新鲜移植周期与冷冻移植周期中非优质胚胎移植的相关数据,探讨非优质胚胎移植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并完成第一周期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318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及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冻融胚胎移植的667个周期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新鲜移植周期与冷冻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率、宫外孕率及抱婴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优质胚胎组临床妊娠率高于非优质胚胎组。非优质胚胎组临床妊娠率随着胚胎移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移植3个胚胎时,其临床妊娠率接近优质胚胎组(分别为43.6%和44.0%)(P0.05)。冻融胚胎移植中,冷冻前后均为优质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非优质胚胎组。未受损的非优质胚胎的临床妊娠率随胚胎移植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胚胎冻融后发生部分冷冻受损的胚胎临床妊娠率最低,增加冷冻损伤胚胎的移植数目并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结论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当无优质胚胎时,移植非优质胚胎成功率也较高,不应放弃。非优质胚胎冻融复苏后,应选择卵裂球完好的胚胎移植,放弃有破损的胚胎。  相似文献   

6.
囊胚移植对增加单卵双胎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囊胚期胚胎移植和卵裂期胚胎移植单卵双胎的发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患者的资料,根据移植胚胎的发育阶段,分为卵裂胚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比较两组单卵双胎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结局. 结果 卵裂期胚胎移植组移植胚胎的数目多[(2.0±0.3)个],多胎率高(32.1%),与囊胚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和囊胚移植组的单卵双胎率(2.6%和3.6%)、流产率(33.3%和29.4%)、活胎分娩率(66.7%和70.6%)、早产率(75.0%和66.7%)及低体重儿出生率(50.0%和7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囊胚移植不增加单卵双胎发生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07-20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促排卵药物(Gn)的剂量选择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 647例IVF-ET患者(共1 64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照Gn启动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A(112.5 IU)、B(150 IU)、C(187.5~225 IU)、D(262.5 IU)、E(300 IU)五组,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各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E2和FSH水平、Gn使用时间、受精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B、C组随着Gn剂量的增加,其获卵数、h 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D、E组分别与A组比较,随着Gn剂量的增加,其获卵数也相应增多,同时其h CG阳性率和临床妊娠率则相应下降(P<0.05)。结论对于卵巢储备正常的年轻患者,高剂量Gn能使患者获卵数增多,而受精率无明显变化,但过高剂量的Gn降低妊娠率,影响受精胚胎的发育潜能,临床实践中应以不超过225 IU/d为宜,以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卵裂球完整性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按照移植胚胎的卵裂球的完整性分为两组:无损伤组(所有移植胚胎均完整无损,n=78),部分损伤组(移植胚胎中至少含1个有卵裂球损伤的胚胎,n=48),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无损伤组临床妊娠率为37.18%(29/78),种植率23.72%(37/156),流产率3.45%(1/29)。部分损伤组临床妊娠率为33.33%(16/48),种植率13.85%(18/130),流产率12.50%(2/16),两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卵裂球损伤的冻融胚胎,其种植潜能降低,卵裂球完整性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精液参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558对夫妇为研究对象,按男方精液参数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各组的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结果 精子浓度正常组和精子浓度异常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子总数正常组和精子总数异常组囊胚形成率比较分别为81.68%和7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5)。精子活力正常组和精子活力异常组受精率分别为71.56%和65.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P<0.05)。精子正常形态率正常组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异常组获卵数、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早产率、活胎出生率及婴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精子浓度、总数和活力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但与妊娠结局无关,精子正常形态率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卵巢高反应对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因输卵管因素和(或)男方因素初次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治疗的25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及获卵数分为卵巢高反应组(114例)和正常反应组(145例),比较两组卵母细胞和胚胎参数、妊娠结局。结果卵巢高反应组获卵数、MII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周期取消率和冻胚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P0.05);MII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种植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反应组(P0.05)。两组间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巢高反应引起的高雌激素环境可能对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及继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接受夫精人工授精(AIH)助孕1038例患者(年龄<40岁)的1657周期资料以及继用IVF-ET助孕的384例临床资料。结果:接受AIH患者临床妊娠率13.88%(230/1657),年龄、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通畅及助孕周期各组间妊娠率无差异(P>0.05),继发不孕妊娠率高于原发不孕(P<0.05),注入精子数量(10~20)×106组妊娠率最高(P<0.05)。继用IVF-ET助孕妊娠率52.34%(201/384),根据AIH助孕失败次数分组,各组内Gn用量、获卵数、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临床妊娠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40岁患者行AIH时,其不孕类型、注入精子数量是影响治疗妊娠的重要因素。根据患者年龄和不孕年限行AIH治疗不宜超过3周,年龄较大、不孕年限较长患者可提前继用IVF-ET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12.
554例IVF-ET后妊娠及分娩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IVF-ET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后获妊娠的554个周期,比较不同年龄、不孕原因、妊娠胎数、助孕方式的妊娠及分娩结局。结果:与30~34岁组比较,≥38岁组妊娠丢失率增高,多胎妊娠率及分娩率降低(P<0.05),≤29岁组多胎妊娠率降低(P<0.05)。与盆腔卵管因素组比较,女方复合因素及PCOS组妊娠丢失率增高,分娩率降低(P<0.05)。与IVF组比较,TET组多胎妊娠率降低(P<0.01)。双胎妊娠较单胎妊娠早期流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及早产率增高,平均孕周减少,平均出生体重下降,<2.5kg低体重儿出生率增加(P<0.01);3胎妊娠较单胎及双胎妊娠早产率增高,平均孕周减少,平均出生体重下降,<2.5kg低体重儿出生率增加(P<0.01)。结论:多胎妊娠、年龄≥38岁和PCOS及女方复合因素不孕是影响IVF-ET后患者妊娠及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黄体支持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3~10月本中心258例IVF-ET新鲜周期术后妊娠患者按不同黄体支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104例)采用地屈孕酮+黄体酮雌激素口服进行黄体支持,B组(154例)采用黄体酮+雌激素进行黄体支持。结果:A组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分别为11.5%、3.84%,B组分别为13.9%、5.19%,A组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黄体酮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地屈孕酮用于IVF后妊娠的黄体支持的效果与黄体酮相同,易被患者接受,但地屈孕酮能否完全取代黄体酮对采卵后患者进行黄体支持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去除卵母细胞周围部分颗粒细胞对冻融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将来源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捐赠的43枚多余成熟卵母细胞(MⅡ期)随机分为A、B两组,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慢速冷冻法冻融。根据不同的去除卵母细胞周围部分颗粒细胞的方法将卵母细胞分为两组,A组:21枚,透明质酸酶消化法去颗粒;B组:22枚,机械法去颗粒。观察不同的去颗粒方法对冻融后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受精能力及胚胎早期发育力的影响。结果:A组存活率(52.38%vs 77.27%)、受精率(63.64%vs 70.59%)及卵裂率(57.14%vs 75.00%)均略低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优质胚胎率(50.00%vs 55.56%)、桑葚胚率(25.00%vs 22.22%)及囊胚率(25.00%vs 11.11%)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去颗粒方法不影响卵母细胞冻融后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非优质胚胎的最佳移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4~2015年首次移植胚胎全部为非优质胚胎的周期资料共550例,其中冻融非优质胚胎移植组157例,新鲜非优质胚胎移植组39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冻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43.31%)比新鲜周期(34.86%)更高(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碎片原因形成的非优质胚胎在冻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发育速度异常的非优质胚胎(P0.0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可改善非优质胚胎患者的临床结局,特别是以胚胎碎片原因形成的非优质胚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接受IVF/ICSI治疗后发生异位妊娠的患者20例,并随机选取IVF/ICSI治疗后正常宫内妊娠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IVF/ICSI共治疗1 434个周期,临床妊娠645例,临床妊娠率为44.98%(645/1 434),其中发生异位妊娠20例,发生率为3.10%(20/645),其中宫内外同时妊娠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例,宫角妊娠1例。20例异位妊娠的不孕原因中,有16例为输卵管因素,3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有子宫内膜息肉,4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有既往异位妊娠史,7例有流产史。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体重指数(BMI)、助孕方式、移植胚胎类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雌二醇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日孕激素水平、雌二醇/孕激素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病变和盆腔炎是辅助生殖术后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阴道超声检查结合血β-HCG值测定是最有效的诊断措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优质胚胎体外培养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复苏后优质胚胎为研究对象,对416例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8例复苏后2~3 h移植(D3-ET)为对照组,228例复苏后24 h移植(D4-ET)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率(49.56%,113/228)高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39.89%,75/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着床率(30.92%,141/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着床率(23.94%,90/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流产率(3.95%,9/228)低于对照组(5.32%,10/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后延长体外培养时间可以更好地观察胚胎的发育潜能、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中激素替代周期雌激素应用天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选择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034个周期。根据所用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芬吗通组(A组,334个周期)和补佳乐组(B组,700个周期),又根据雌激素应用天数不同将两组再分为4组,比较A、B两组及各亚组一般情况、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E 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等。结果:A组内膜转化日血清E 2水平、内膜厚度及雌激素应用天数显著高于B组(P<0.01),A组与B组一般情况、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没有差异(P>0.05)。A组中A4亚组(用药天数>16~≤24d)内膜转化日E 2水平显著高于其它3组(7~10d;11~≤12d;13~15d)(P<0.05),子宫内膜厚度薄于其它3组;A3亚组(用药天数13~15d)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薄于A1组(用药天数7~10d)(P<0.01),但A组各亚组一般情况、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B组B1~B4亚组(用药天数7~10d、11~12d、13~15d、16~27d)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依次变薄(P<0.05),B2组(用药天数>10d~≤12d)E 2水平低于B4组(用药天数>15d~≤27d)(P<0.05),但B组各亚组一般情况、胚胎移植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无差异(P>0.05)。结论:激素替代周期应用芬吗通或补佳乐准备内膜临床妊娠结局相似。雌激素应用天数不同临床妊娠结局相似,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胚胎移植其妊娠结局与雌激素使用天数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