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及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26—69岁,入院前病程3~14d,全部病例均有耳部疱疹、耳痛及面瘫,其中19例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眼震及平衡失调;面瘫出现时间为发病后2。10d。经综合治疗,且经过3个月~半年的随访,20~36d耳部疱疹全部消失。面瘫完全恢复者20例,不全恢复者4例,半年不全恢复2例。眩晕、眼震及平衡失调等表现均于15~40d消失。面瘫未完全恢复病例,耳聋提高不明显。结论Hunt综合征病损的范围越广泛,其预后则相对较差。早期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等综合治疗,则预后较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Ramsay Hunt综合征(HS)临床和治疗进行分析,为了早期诊断和提高疗效.方法 84例HS病人平均年龄48.3岁,男女比为2.2:1,右侧发病多于左人侧(52/32).先有疱疹的63例,先有面瘫的21例,自觉听力障碍的57例,有眩晕的34例,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无效者行面神经减压术.结果半规管功能受损者27例,中度以上听力受损者11例.经过治疗面肌功能完全恢复的达51.19%,总有效率为95.23%.结论对HS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注意鉴别诊断,面瘫保守治疗无效考虑面神经减压术.先出现疱疹的要比先出现面瘫的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Hunt综合征又称耳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较少见。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或临床认识不足,往往造成误诊。现将所见Hunt综合征1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胡敏 《广西医学》2011,33(8):1090-1091
目的探讨Hunt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Hunt综合征患者33例,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扩张血管等治疗。结果治愈21例(63.6%);好转10例(30.3%),无效2例(6.1%)。结论 临床医师应提高对Hunt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尽早给予合理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合针刺治疗Hunt综合征1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unt综合征是膝状神经节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一侧面神经麻痹伴有外耳道疼痛和带状疱疹为特征。作者自 1990年以来 ,采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本病 1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 10年间Hunt综合征患者 2 6例 ,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针药组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最大 63岁 ,最小 3 4岁 ,平均 4 3岁 ;病程最长 2月 ,最短 3天 ,平均 13天。对照组 13例 ,男 7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 61岁 ,最小 2 8岁 ,平均 4 1岁 ;病程最长者 2月 ,最短者 2天 ,平均 14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相比具有均衡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83年3月 ̄1993年3月间确诊为Hunt综合征32例,采用大剂量类固醇静脉滴注,在2周内治疗者27例,24例痊愈。2周后治疗者无1例痊愈。故认为2周内及时治疗效果良好。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者,其镫骨肌反射正常或重新引出。故镫骨肌反射检查对该病估计面瘫恢复的预后是完全必要的,并对该病的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李Su 《中原医刊》2001,28(4):48-49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多颅神经炎,以耳痛、耳部疤疹、周围性面瘫为典型表现,可伴有耳聋与眩晕。因其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及病变出现先后有异,对部分病例早期诊断仍有困难。本文报告1992年3月~1998年10月我们诊治的13例Hunt综合征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早诊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2岁。左侧6例,右侧7例,均为单侧发病。全部病例均有耳部疱疹、耳痛及面瘫,疱疹侵及外耳道4例,…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48岁。主诉 1 4d前左耳深部呈针刺样跳痛 ,进行性加重 ,后疼痛扩散至左耳郭 ,并见其上有疱疹。 1 0d前感头晕、耳鸣及听力减退。近 4d左眼睑不能闭合、面部麻木、口角歪斜。以Hunt综合征收入院。专科检查示左耳甲腔及外耳道口皮肤红斑 ,有绿豆大的水疱疹 ,鼓膜正常。左侧额纹消失 ,左眼不能闭合 ,左鼻唇沟消失 ,示齿鼓气不能 ,口角向右歪斜。咽(一 ) ,喉 (一 ) ,电测听示左耳混合性聋 ;CT示耳部及头颅正常。诊断为Hunt综合征。应用地塞米松、病毒唑、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治疗 1 0d后痊愈。讨 论 Hunt…  相似文献   

9.
Ramsay Hunt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引起的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临床上除典型的耳痛、耳部疱疹和周围性面瘫外,还可出现眩晕、呕吐、听力下降、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不典型患者易误诊而延误治疗,从而影响预后.本文通过对23例Ramsay Hunt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Ramsay—Hunt综合征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侵犯面神经膝状神经而引起,临床表现为:①外耳部包括外耳道及耳廓疱疹有时可侵及头面部、颈部和鼓膜,受累部位出现剧烈头痛,部分病例仅耳后出现剧痛,而无疱疹。②同侧周围性面瘫,部分病例鼓索亦受累,可有味觉减退。③尚有少数病人出现脑与脑膜刺激症状及脑脊液改变。这些表现主要是面部神经和听神经受累并有外耳部疱疹和耳廓周围疼痛,面部听神经的症状每个人并不完全一致,疱疹分布范围每个人亦不等。  相似文献   

11.
唐凤珠 《广西医学》2002,24(6):794-796
目的:对耳带状疱疹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01收治的27例耳带状疱疹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诊断主要根据耳周疱疹、耳痛、患侧面瘫及内耳神经症状,全部病例行扩张血管、抗病毒、营养神经及对症等治疗,21例行早期激素治疗。结果:治愈12例,有效10例,无效5例。结论:耳带状疱疹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完骨穴刺络放血治疗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及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完骨穴刺络放血疗法,30 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骨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Ramsay Hunt综合征,能缩短疱疹消失时间,改善耳痛和面瘫.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结果: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有17例并发带状疤疹(94.1%),明显高于同期住院患者的带状疤疹发病率(O.22%~0.26%)。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病情相对较重,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带状疱疹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亨特氏(Hunt)综合征是由病毒侵犯而引起的一种较严重的周围性面瘫,因其损伤神经节段高,临床症状重,常规疗法效果不佳,容易促使后遗症的发生.付勇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对治疗Hunt综合征有自己的思路与方法,且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为三点:①立足整体观,以治神守气为要,以通调三焦为基,顾护正气,驱邪外出;②针药并用,强调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与带状疱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接受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结果:482例患者中25例并发带状疱疹(5.19%),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中的带状疱疹发病率0.22%~0.26%。结论:放射治疗导致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是诱发带状疱疹的重要因素;放射治疗诱发的带状疱疹其疼痛往往早于皮疹,而且比一般带状疱疹疼痛较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unt综合征多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Hunt综合征的定位、定性诊断及临床 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激素及抗病毒治疗,疱疹于2周内消退,9例疼痛于1周内缓解,其它颅神经损害于3周内完全 恢复。结论Hunt综合征除“三主征”外,还有多个颅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亦称ADAMTS13)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浆中的抗原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NS患者分为膜性肾病(MN)组和非膜性肾病(non-MN)组,用ELISA法检测MN组、non-MN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浆ADAMTS13和vWF抗原,比较各组间AD-AMTS13抗原、vWF抗原及vWF/ADAMTS13比值的差异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血浆ADAMTS13抗原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vWF抗原均明显升高(均P〈0.05)。vWF/ADAMTS13比值在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2)相关分析显示,NS患者血浆ADAMTS13抗原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成正相关(均P〈0.01),与24 h尿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成负相关(P〈0.05或0.01);血浆vWF抗原与TP、ALB成负相关,与24 h尿蛋白、TG、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成正相关(P〈0.05或0.01);血浆ADAMTS13抗原与vWF抗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AD-AMTS13抗原水平低下、ADAMTS13和vWF抗原比例失衡可能是NS形成血栓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应用。对照组:30例,单用阿昔洛韦,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疗程均为15-20天,随访8周。结果两组在缓解和消除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皮损结痂消褪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GC)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