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以药探病法,就是用药物去探测疾病的一种方法,属于诊断治疗的范畴。其具体内容为,病变在疑似之间的探测用药,辨证准确而药效低的情况下加大药物剂量或更改其它药物,以及现代中药药效学的临床研究等方面。现就此问题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景岳全书》云:“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当局临证,或虚实有难明,寒热有难辨,病在疑似之间,补泻之意未定者,即当先用此法。若疑其为虚,意欲用补而未决,则以轻浅消导之剂,纯用数味,先以探之。消而不投,即知为  相似文献   

2.
武凤莲 《山西中医》2000,16(6):33-33
清肝止淋汤是《傅青主女科》治疗赤带的专方 ,青主谓 :“此方但主补肝之血 ,而全不利脾之湿者 ,以赤带之为病 ,火重而湿轻也。夫火之所以旺者 ,由于血之衰也 ,补血即足以制火矣。且水与血合 ,而成赤带之症 ,竟不能辨其是湿非湿 ,则湿亦尽化而为血矣 ,所以制血则湿亦除 ,又何必利湿之多事哉 ?此方之妙 ,妙在于治血 ,而少加清火之味 ,故奏效独奇 ,倘一利其湿 ,而反引火下行 ,转难遽之效矣 ,或问曰 :‘先生前助脾土之气 ,但今言补其肝木之血 ,何也 ?’不知用芍药以平肝 ,则肝气得舒 ,肝气得舒自不克脾土 ,脾不受克则脾土自旺 ,是平肝之所以扶脾…  相似文献   

3.
针刺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针刺补泻的目的和原则 针对患者的病机虚实状况,通过合理选穴并运用特定手法通过针刺以达到补虚或泻实,就是针刺补泻的目的.<灵枢·经脉>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说明了针刺的基本原则.针刺治病和中药治病目的是一致的,即补虚泻实,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4.
"虚则补之"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历代医家对补虚均很重视。明末医家绮石将虚损虚劳做一专论而著《理虚元鉴》,详细论述了各种虚损病证的证、治、防、护及辨疑。而"虚不受补"一词最早见于清代陈士铎著《本草新编》,其《十剂论》曰:"或疑需用补剂,是虚病宜于补也。然往往有愈补愈虚者,岂补剂之未可全恃乎。吁!虚不用补何以取弱哉。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故补之法亦宜变。  相似文献   

5.
辨疑法首见于《伤寒论》,是仲景用来对疾病的病因、病位、寒热、虚实模棱两可,难于分辨和经误治反思辨疑的一种诊断方法。剖析《伤寒论》辨疑法隐括之义,主要以主动操疑和被动群疑两种形式体现.医圣不但开探疑法之先河,而且给误治群疑提供了较完整思路。1主动探疑法此法是主动探测疾病疑点,重点在探,以探定治。后世医家称之为投石门路.在探疑中,仲景主要用反探的方法,以药探、物探、饮食探等方式进行探疑的。1.1反探疑其疾病可能趋向的病因、病位、寒热及虚实,用“寒者热之”、“热着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探测方…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通报》2011,(5):20-20
伤寒千态万状,只虚实二字尽之。一实一虚,则邪正相为胜负,正胜则愈,邪胜则死。若正气实者,即感大邪,其病亦轻;正气虚者,即感微邪,其病亦甚。故凡气实而病者,但去其邪,攻之无难,所可虑者,惟伤寒挟虚为难耳!最可恨者,有曰"伤寒无补法",惑乱人心,莫此为甚。独不观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脉症之虚寒者一百有余;定一百十三方,用参者三十,用桂、附者五十余。  相似文献   

7.
侯英慧 《陕西中医》2007,28(9):1271-1272
1 治痰求本,审因察源 痰“为津液而成,究其质标实也,成之因为本为源,”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总则,按八纲之别类,辨证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在表宜宣,在里宜利化,虚者补益,实者攻逐,虚人标实者宜攻补兼施。即以痰饮壅盛标实为主者当速攻逐,使其急散,以免变生他病。凡痰饮盛急,势甚紧迫,尤需抓住战机,当攻则攻,不可贻误,而徒生变症,实者去则正气清明,而后调理气血,和顺五脏则愈矣。  相似文献   

8.
陈家炎 《河南中医》2004,24(6):78-78
正虚邪实并存,以致攻补两难,困扰着历代医者。正如张景岳所言:“主泻者则曰:邪盛则实,当泻也;主补者则曰。精夺则虚,当补也。各执一句,茫无确见。藉口文饰,孰得言非,是以至精之调,反酿莫大之害。”丹波元坚亦言:“唯医者所最难者,在真实真虚混淆糅杂者而已。何者?其病视为虚乎,夹有实证,视为实乎,兼有虚候。……及其施治,欲以补  相似文献   

9.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其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相似文献   

10.
说补法《儒门事亲》说: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渠亦不自省其过,虽终老而不悔。“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一般对虚者用补,料无疑义,但对实者往往怕攻,就犯了片面性。张景岳说:实而误补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写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什么要实脾呢?许多人认为:肝为木脏,脾为土脏,五行之中木克土,因此肝脏如果气机疏泻不畅,就会横行犯脾,导致脾脏也出现病变。本人认为,读文章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上下文来读。原文如下:“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枯,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宴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相似文献   

12.
八法在伤科的运用湖南省资兴市鲤鱼江康复医院(423400)周跃宜主题词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是中医的基本治疗大法,不仅广泛运用于内科疾病同样也适用于伤科疾病。《内经》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  相似文献   

13.
七损八益何以讳释孙启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何谓“七损”...  相似文献   

14.
读针灸大成附辩之感想针灸大成书后附辩中论曰:“……或问用针浑是泻而无补,古人用之所以导气,治之以有余之病,今人鲜用之,或知其有补不用?抑或元气稟赋之薄而不用?或斩伤之多而针无益?抑不善用而不用?经曰:阳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温之以味,针乃砭石所制,既无味又无气,破皮损肉,发窍于身,气皆从窍出矣,何得谓补。经曰:气血阴阳俱不足者,勿取以针,和以甘药是也。又曰: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皆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竭其气,老者绝灭,壮者不复  相似文献   

15.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治则的发生学原理主要有五行相生规律、虚实补泻理论、经络学说与五腧穴理论、五行五腧穴配属与五行相生的人伦化说理(推理)5个方面。五行相生的人伦化说理(推理)是该治则赖以发生的肯綮所在,它将“母子”双向关系塞到五行相生这一单向不可逆的过程中,从而成为该治则理论诸般混乱的始作俑者。摒弃“母子”双向说理,以“‘我’病及‘我生’”“虚者补‘生我’,实者泻‘我生’”取而代之,还五行相生以单向不可逆性特征,乃该治则理论重建的出路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家父王少华 ,在多年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中 ,取得了不少成就。我侍诊其侧 ,深知其在辨证上有过人见解 ,在论治上更具独到之处。现介绍其运用消补兼施法治疗闭经经验如下。1 病机述略闭经有虚实两端。血虚闭经者 ,先是不足于血 ,无血而下成闭经 ;继之血不足则气亦不足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则血瘀 ,形成虚中夹实。血实闭经者 ,通常因病程较长 ,导致久病后实中夹虚。对于这类虚实夹杂证候 ,消之则伤正 ,补之又碍邪 ,惟有消补兼施 ,或寓消于补 ,或寓补于消 ,才能恰到好处。2 选方遣药2 .1 寓消于补方之一 :十全大补汤。此方除八珍汤以气血双补…  相似文献   

17.
不通则痛     
《素问·举痛论》曰:‘痛而闭不通矣。’《证治要诀》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察色候脉也可悉痛,如青黑为痛,痛在经者脉多弦大,痛在脏者脉多沉微。治则以通法,然而不可只理解为泄下一法,还有调气以和血、中结者傍达、寒者温之、虚者助之等等。有时以通下能治上,如肺炎的实热阶段肺气不宣,笔者以凉膈散治获良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朝百脉能通调水道,当肺炎时能使全身各脏器,包括胃肠  相似文献   

18.
"补肝"涵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玲 《光明中医》2001,16(1):8-10
虚则补之,补以治虚。补是治疗虚证的大法,但是在五脏治法之中,唯补肝法其涵义多端,不可不辨。1 畅其用曰补疏畅条达肝气为补,这是补肝最早的涵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气畅达则气机和调,抑遏则为病。能使肝气条达舒畅则无病。疏畅肝气中用味辛之品,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首先提出了辛味补肝。对此,张介宾释曰:“木不宜郁,故欲以辛散之,顺其性为补,逆其性者为泻,肝喜散而恶收,故辛为补,酸为泻之味”。所以说畅其用为补。此处的补泻是对脏腑生理功能活动本身之喜恶而言。因此,畅其用…  相似文献   

19.
谈四季美容     
美,难矣,易矣,法也。难者,莫甚于知时论证,辨体立法。时有春,夏,秋,冬,温,热、凉、寒之分,体有阴、阳、强、弱.寒,热、虚、实之别.法则有攻、补,散、和,按,推、揉、抹之异,惟事事明了,方可美到其处‘美容之书,汗牛充栋,而专论四季美容者寡也。鄙人谨承岐黄先志,汲取四季养生精华,畅扬四季美容之说。临证数年,渐有心得.汇编成书,  相似文献   

20.
小议用补     
所谓补者,补其虚也。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临床虚证甚多,补法运用极广,其意义甚大,但肝、心、脾、肺、肾五脏各有虚证,且有阴阳气血之不同,补亦需运用得当,切忌滥补、杲补、蛮补。滥补者,或不识邪正虚实,或一味迎合病家,一有疾患,即妄用补剂。如有大实之证,积热在内,而呈外寒至虚之象,实与真虚者迥异,辨证不明,不当用补而错用补剂,所谓“大实有赢状,错补益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