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岩春  都伟 《河北医药》2006,28(9):789-790
目的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与晚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ACS患者67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分别于发病当日及发病后1个月予以辛伐他汀20 mg/d口服,观察发病后4个月、8个月及12个月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和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同时监测丙氨酸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结果 2组患者血脂改善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辛伐他汀早期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晚期治疗组.结论 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有助于减少ACS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降血脂的效果及对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mg治疗,出院后继续服用6个月。结果用药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脂明显低于其治疗前及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照组40%,治疗组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使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立普妥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降脂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86例年龄在36岁~79岁,用药时间0.5a~3a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立普妥20mg/d~40mg/d,观察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的影响以及磷酸肌酸激酶、转氨酶的变化和有无肌病等临床表现发生。结果186例患者LDL-C显著降低;末发生磷酸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和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仅2例患者转氨酶轻度增高,但末影响继续应用立普妥。结论应用立普妥较大剂量治疗稳定型冠心病,降脂效果显著(特别是LDL-C),且长期、较大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 应用立普妥对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1月,观察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立普妥纠正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总有效率为100%,以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为主,同时也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胆固醇水平。结论 立普妥能迅速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降低心脑血管卒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立普妥对糖尿病高粘血症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口服立普妥片10mg,每日1次,同时口服降糖药物,连续应用14d。结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明显,血糖、血脂下降,P均<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立普妥治疗糖尿病高粘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罗红霉素对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 5 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和对照组 2 5例 ,观察用药前后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P <0 .0 5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ACS早期应用罗红霉素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早期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7月入我院心内科诊断为ACS的患者199例,其中服用替格瑞洛患者96例,服用氯吡格雷患者103例。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口服,后90 mg每日2次维持。氯吡格雷组给予300/600 mg口服,后服用氯吡格雷维持剂量75 mg每日1次,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比较两组的基础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服药10天、30天、90天的不良事件,并对两组90天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心血管死亡(1%:1.9%)、心肌梗死(0%:1%)、卒中(0%:1.9%)、支架内血栓(0%:1%)、再发心绞痛(2.1%:4.9%)少于氯吡格雷组,呼吸困难(2.1%:0%)、次要出血(3.1%:1.0%)和轻微出血(5.2%:2.9%)多于氯吡格雷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和低于氯吡格雷组(3.1%: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均无主要出血。替格瑞洛组次要出血和轻微出血总和高于氯吡格雷组(8.3%: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结论 替格瑞洛在中国患者中的早期疗效与PLATO(血小板抑制和患者预后研究)研究结果 基本一致,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心内科58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58例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常规按ACS处理,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与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两组在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阿托伐他汀钙前、用药后1周、4周、12周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心电图ST段变化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用药前上述检测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和12周后LDL-C、TC、hs-CRP下降(P〈0.05);治疗组4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CK-MB用药1周后治疗组较观察组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药联合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启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41-134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立普妥(阿托伐他汀)和藻酸双酯钠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立普妥组(立普妥10mg/d口服)和联合治疗组(立普妥10mg/d口服加藻酸双酯钠150mg/d静脉滴注)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TC、TG、LDL—C、HDL—C、ALT、AST、CK、APTT、PT、BUN、Cr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后TC、TG、降低,HDL-C升高显著,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立普妥联合藻酸双脂钠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郭玉红 《天津药学》2010,22(3):45-4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CRP)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用)和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两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CRP明显下降(P〈0.05)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变异性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ACS患者入院第1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mg/d),第2天起服用维持剂量(75mg/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mg/d),共服用1年。检测患者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前和服用后24h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根据IPA将患者分为对氯吡格雷无反应组、低反应组和反应组。分别在服药第1、3、6、12个月末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出现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急性和亚急性支架血栓、再发ACS和缺血性中风)的情况。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3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90例ACS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11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66.1±7.8)岁。氯吡格雷无反应组53例、低反应组46例、反应组91例。3组患者性别构成、合并危险因素及合并用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吡格雷无反应组平均年龄[(69.1±7.8)岁]大于反应组[(64.3±7.4)岁](P〈0.05),无反应组1、3、6、12个月再发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11.3%(6/53)、20.8%(11/53)、22.6%(12/53)、35.8%(19/53)]均明显高于反应组[1.1%(1/91)、1.1%(1/91)、2.2%(2/91)、9.9%(9/91)](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氯吡格雷无反应组再发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反应组(P〈0.05)与反应组(P〈0.01)。结论ACS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的变异性与再发心血管事件可能有关。对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应检测MAR与IPA,以减少或避免发生再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心内科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开始时使用替罗非班。B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前12~24h开始使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7d后,B组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I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急性再发心梗、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出院前死亡和出血发生率差异无(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临床疗效确切,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和介入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住院患者16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 UA 78例,NSTEMI 84例。结果临床特征:(1)两组高发病率均为男性,且发病人数2倍于女性。发病高峰男性50~60岁,且 UA 组高峰持续20年,女性 UA 组较男性延迟10年,NSTEMI 组较男性延迟20年。70岁以后两组发病人数、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两组患病人数相当。(2)冠心病病史:UA 组≤1年48例(61.5%)、>1年30例(38.5%);NSTEMI 组≤1年67例(79.8%)、>1年17例(20.2%)(t =2.915、-2.743,均 P <0.01);其中在发病≤1 d 的亚组中,UA 组5例(6.4%),NSTEMI 组25例(29.8%)(t =4.066, P <0.01)。(3)OMI 病史分别为:UA 组18例(23.1%),NSTEMI 组8例(9.5%)(t =-2.533,P <0.05)。冠心病病变:(1)支架治疗:78例 UA 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71例(91.0%);84例 NSTEMI 患者,直接 PCI 治疗63例(75.0%);(2)单支病变:UA 组支架治疗18例(11.1%),NSTEMI 组10例(6.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309,P <0.01)。院内心源性死亡发生率:162例患者,院内死亡3例(1.9%),均发生在 NSTEMI 组(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单侧=2.838,P <0.05)。结论NSTEMI 存在心源性猝死,需住院治疗。矫正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治疗的重点,如药物无效,可以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110例老年ACS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5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55例),对照组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心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2周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ACS患者行PCI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24h内)应用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即早期强化降脂组(24h内辛伐他汀40mg/d),常规降脂组(辛伐他汀20mg/d),随访半年,观察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半年,均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但40mg组与20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总死亡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发生情况,早期强化降脂组比常规降脂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他汀类药除具有强大降脂作用外,尚具有抑制血管的炎症反应,稳定病变斑块等非调脂作用,更早更强的降脂治疗能改善ACS的预后。使ACS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 6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患者发病48小时内口服辛伐他汀(20mg/d)。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QuicRead法分别测定二组血浆中治疗前、治疗4周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设正常对照组(健康组)。随访6个月,观察ACS患者心脏事件如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等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的显著性。结果治疗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ACS患者TNF-α、IL-6、CRP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TNF-α、CRP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组IL-6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虽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可明显减少心血管急性事件,其机制与减轻炎症反应,特别是抑制IL-6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问银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30-31,3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情况及其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A组)(HbAlc<6.5%,n=31例)、糖化血红蛋白低危组(B组)(6.5%<HbAlc<7.5%,n=36例)、糖化血红蛋白高危组(C组)(HbAlc>7.5%,n=35例)3组,分别观察各组入院时、3个月后12个月后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反应蛋白(CRP)、体重指数(BMI)、射血分数(EF)及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A、B组及C组患者入院时VLDL、CRP、BMI及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个月后及12个月后C组EF值较入院时未明显改善(P>0.05);②住院及随访12个月期间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心绞痛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人院时明显增高(P<0.05).且HbAlc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及死亡均呈正相关(r=0.412、0.271、0.319、0.251、0.134).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可不同程度地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97例AC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2组,随访6个月,观察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APO-B)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出院时及随访3、6个月hs-CRP水平可显著快速降低,各组间比较均P〈0.05;③用药后未见与药物有关的肝肾损害、肌肉溶解及致残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S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减少心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且安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津津  朱军 《安徽医药》2018,22(1):58-6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猝死),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再次发生非致命性的ACS(再次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因此再次行血运重建术(包括冠脉支架术、冠脉搭桥术),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195例ACS患者,对195例ACS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发生MACE.所有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检测血Cys-C值.按照随访结果将ACS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对Cys-C水平与ACS患者的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多因素预测模型评价各因素对ACS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和非MACE组的组间Cys-C值无差异[(1.41±0.46)mg·L-1 vs(1.32±0.41)mg·L-1,P>0.05];分组后发现MACE组的Cys-C高四分位患者比例略高,非MACE组的Cys-C低四分位患者比例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CE组的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比例明显高于非MACE(34.38%vs 15.34%),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比例明显低于非MACE组(18.75%vs 42.33%,P<0.01);在对MACE的单因素回归分析中,Cys-C及其亚组与MACE无相关性.结论该研究发现Cys-C和ACS患者发生MACE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