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迅速改善患者炎性反应,缓解粥样斑块内的炎症,极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CS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 5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量阿托伐他汀20mg/d,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用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患者血清CRP浓度。结果强化他汀治疗组CR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CRP是ACS的炎症标志物,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迅速、明显地抑制炎症因子CRP,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和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序贯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序贯疗法,比较预后情况、血脂和血清hs-CRP、MMP-3、AngⅡ、PCⅢ改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脂和血清hs-CRP、MMP-3、AngⅡ、PCⅢ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序贯疗法可明显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外,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服用6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每天40mg)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口服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予口服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  相似文献   

6.
李跃林  罗艳利 《河北医药》2007,29(8):811-8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健康对照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及不稳定心绞痛(UA)组30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测定治疗前后瘦素水平变化.结果 (1)患者血清瘦素水平AMI组高于UA组高于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也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较常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瘦素在ACS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病情相关,可作为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初期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方法:7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26例)、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脂、肝功等指标.结果:①3组病例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和20 mg治疗组治疗后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③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白介素-6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初期给予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有利,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张云  李银荣  孙泽刚  熊攀  刘芳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4):1201-120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单盲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6例,常规治疗组56例,另外随机选择4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采用血凝仪法测定Fib含量。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Fib水平明显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前Fi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Fib水平较前明显降低,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Fib水平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降低Fib水平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抑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8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展开对比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但不使用降脂药物,治疗组(3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完成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行血清SCD40L以及血脂水平的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血脂指标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在血清SCD40L水平的比较上t=4.4272(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血清SCD40L及血脂水平,缓解炎症反应,对斑块具有稳定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常规组在连续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一个月后,转为20mg服用1年;实验组术后持续13个月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状况以及肝功能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C、HDL-C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hs-CRP、MMPs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给予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其血脂水平,抑制血清炎性因子,减少斑块以及血管的损伤,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以了解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将30例健康人和60例AC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治疗组,测定治疗前后MMP-9水平。结果ACS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他汀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MMP-9水平,可能有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应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定ACS患者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随机将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白介素石(IL-6)、白介素-8(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sCRP)的水平变化。结果ACS组与SA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IL-6、IL-8及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及sCRP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6、IL-8及sCRP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孟祥娟  许静  程爱娟 《天津医药》2016,44(4):497-5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HMGB1) 及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 ACS 的患者 90 例和对照组 90 例,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 检测 HMGB1 及 hs-CRP; 将 ACS 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组 (45 例) 和强化组(45 例), 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 20 mg 每天 1 次和 40 mg 每天 1 次, 治疗 1 周后再次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 检测 HMGB1 及 hs-CRP。结果 ACS 组患者血清 HMGB1 及 hs-CRP 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ACS 组患者血清 HMGB1 水平与 hs-CRP 水平呈正相关 (r= 0.389, P<0.01)。治疗前, 标准组与强化组患者血清 HMGB1 及 hs-CRP 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 1 周, 2 组患者血清 HMGB1 及 hs-CRP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 且强化组较标准组降低更明显 (均 P<0.05)。结论 HMGB1 和 hs-CRP 相互影响,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 HMGB1 表达, 减轻ACS 患者的炎症反应, 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8w后分别检测两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血清hs-CRP和DD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hs-CPR和DD水平,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6例,分成A、B两组,A组43名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33名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片治疗。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病症恢复优于B组患者,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程度高于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于抗感染、改善血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车章洪  曾芳  李方波 《中国药房》2012,(36):3409-341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75mg·d-1,qd。2组均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血清血小板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P选择素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治疗ACS临床疗效好,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性反应达到抗血栓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ACS组)105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测定其PAPP-A及CRP水平,将105例ACS患者随机分阿托伐他汀20mg组(高剂量组,51例)和阿托伐他汀10mg组(低剂量组,54例),分别采用20mg和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再次测定PAPP-A及CRP水平。结果:ACS组血清PAPP-A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高剂量组的PAPP-A及CRP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ACS患者的炎症反应,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通心宝冲剂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疗效及对8-异前列腺素F2a(8-IS0-PGF2a)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含量的影响.方法 8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宝治疗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通心宝治疗组每天加用通心宝颗粒冲剂1剂(135g),一日一粒,疗程28天.采用ELIS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8-IS0-PGF2a及sCD40L的水平.结果 通心宝治疗组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且死亡率和并发症也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8-ISO-PGF2a,sCD40L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通心宝治疗组8-ISO-PGF2a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 通心宝冲剂治疗ACS可能与其下调8-ISO-PGF2a的表达,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细胞因子所介导的冠状动脉免疫应答及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稳定斑块、减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9例ACS患者(ACS组)随机分为小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35例、大剂量亚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同期健康查体者)34例。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并比较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配体40(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MMP-9、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CS组在治疗后sCD40L、MMP-9、和hs-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大剂量亚组较小剂量亚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炎性反应,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