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郭娜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230-23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完全或部分阻塞,使血流中断,引起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的一种心血管急危重症,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当今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溶栓疗法的开展,它的病死率也逐年下降.经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最重要的治疗,及时溶栓可以挽救缺血和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脏功能及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顾秀芳 《中国医药》2012,7(1):115-1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及早开通闭塞的血管,缩短患者的总体缺血时间是治疗的关键.但AMI一旦出现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等,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且预后极差.因此,我们在实施溶栓治疗的过程中,积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烦躁、恐惧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后心肌组织灌注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急危状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逐年上升,AMI发生的直接原因为血管的完全闭塞,如能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将能最大程度地挽救处于缺血状态的心肌,最大程度地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功能,从而进一步减少再住院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冠状动脉PCI术(PCI)治疗已成为AMI的主要治疗手段.其近、远期效果已经被循证医学所证实[2].AMI急诊PCI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程度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和临床预后密切相关[3-5].本研究采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方法评价心肌组织灌注程度,并探讨PCI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变化快,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AMI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降低AMI患者死亡率的关键[1].2008年1月-2010年l月,我科治疗76例AMI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破溃、出血致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尽早地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和血运重建对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心肌的泵功能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院对AMI患者采取积极地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AMI患者6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rention,PCI)术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 对55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采取术前护理、术中配合的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5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得到及时处理,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诊PCI治疗AMI,再通率高、并发症少.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默契并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注意事项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某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冠脉血流急剧减少甚至中断,产生严重心肌缺血、损伤以至坏死的一种状态.AMI起病急而凶险,如不及时诊断治疗,病死率高,预后差,是冠心病危重的表现类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并且造成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心血管急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积极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是抢救心梗的关键.溶栓治疗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组织,限制梗死范围,维持心肌功能,降低病死率.在溶栓治疗后,正确、及时、恰当地护理是溶栓成功的重要一环[1].我科自2004年12月以来,用派通欣溶栓治疗AMI配合观察监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导致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原因,而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有一时间窗,根据动物实验研究,这一时间窗大约为6h。在该时间窗内使冠状动脉再通,可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此后,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表明,AMI溶栓治疗与安慰剂对比可明显降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因此正确、及时诊断、治疗和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2006年2月~2009年3月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作为重大疾病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现实生活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突然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AMI是一种常见的急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对AMI患者进行急救治疗与护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救治AMI患者9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类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的急性坏死.是临床上的一种危急重症.了解掌握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理特点,施予针对性护理,对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70例的心理类型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丽荣 《北方药学》2012,9(1):122-12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致死率高.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AMI 的病死率有所降低,其中有效地临床护理对AMI 的治愈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将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应及时抢救,尽早给药开通梗死的冠状动脉,尽可能地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的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留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是AMI患者早期最重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科对AMI患者110例采用UK静脉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世纪,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的致死原因。1959年Fletcher倡导并进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但由于未能很好利用挽救心肌梗死的有效时间窗口,而导致静脉溶栓的效果不佳,并认为栓塞性冠状动脉闭塞并不是AM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上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大量临床和病理解剖的研究,再次认识到90%以上的AMI是由相关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造成冠脉阻塞所引起的,因此重新进行AMI的溶栓治疗研究。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有一时间窗,根据动物实验研究,这一时间…  相似文献   

16.
崔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50-205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而使部分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所引起的局部坏死,以心前区剧烈而持久的疼痛为主要症状,是老年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AMI早期死亡率最高,因此一旦确诊,应紧急救治。保护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1临床资料我院急诊科在2002年1月~2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所致,是冠心病最重的一种形式。基层医疗单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及时正确诊治,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我们门诊部于1983年9月~2002年12月现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32例,结果比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造成血流中断,导致部分心肌持久、严重的急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部心肌坏死。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AMI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使心肌得到再灌注,从而挽救濒死心肌或使梗死范围缩小。同时,AMI后的早期康复训练也已经成为AMI康复的重要手段。为此我科选择静脉溶栓后无并发症的AMI患者79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以证实其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促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性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1].AMI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研究发现,通过早期护理可有效提高AMI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安阳市中医院在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AMI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引起梗死相关血管 ( IRA)所供血区域的心肌细胞急性坏死的一组综合征。近几年国内外相继大量开展 AMI静脉溶栓治疗 ,使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由 11%左右降至 6 % ,同时它的中远期预后也得到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这与 AMI接受静脉溶栓后 ,梗死相关血管 ( IRA)及时再通 ,使梗死面积减少 ,心功能得到保护有关。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取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8月我院 CCU病房收治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之 AMI患者 38例。其中男性 2 7例 ,女性 11例 ,发病年龄 34~ 81岁 ,平均年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