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表现,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例经临床病理学证实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均行CT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6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26例发生在右侧,20例发生在左侧,CT平扫显示为等或低密度,其中9例患者病灶密度不均,有囊变、坏死情况,2例伴有少许钙化,平均CT值为15~40 Hu。行增强扫描后呈现轻至明显的强化,实质部位强化较为均匀,囊变部位无强化表现。MR平扫时病灶部位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8例坏死、囊变患者病灶部位信号不均。结论 CT和MR均能够完整的显示出肾上腺神经鞘瘤病灶部位包膜、囊变、出血、钙化和渐进式强化等主要影像学特征,为临床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价值。方法28例手术病理确诊为肾上腺间质肿瘤患者,均实施CT和MRI诊断。分析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患者中,8例为肾上腺髓质脂肪瘤患者,12例为肾上腺囊肿患者,2例为肾上腺脂肪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畸胎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淋巴管瘤患者,1例为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3例为肾上腺转移瘤患者。肾上腺髓质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不均质肿块内部存在明显的脂肪组织信号或者密度大多数存在条索状或者片状软组织信号或密度影,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中软组织部分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脂肪瘤影像学表现为均质脂肪密度或者信号;肾上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水样密度,囊壁较薄,可出现钙化情况,增强扫描后未出现强化症状;肾上腺神经鞘瘤CT显示为稍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晰,增强扫描后,肿瘤表现为渐进性增强,强化程度为轻中度,强化不均匀,行MRI T1WI和T2WI诊断信号呈不均匀状态,强化效果不佳;肾上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为特殊囊性低密度影,其边缘十分清晰,增强扫描后其囊壁会发生轻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其肿块较大,极易发生液化坏死情况,增强扫描后会发生不均匀强化情况;肾上腺畸胎瘤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MRI诊断显示多种混杂信号。结论对肾上腺间质肿瘤行CT和MRI诊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质脂肪瘤、脂肪瘤患者均有显著的影像特点,其软组织肿瘤因无显著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实施诊断。  相似文献   

3.
边芳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137-138
目的 探讨MRI和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9年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和CT诊断.结果 13例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8例,小肠5例,其中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2例;瘤体位于消化道腔外8例,腔内外混合生长3例,腔内2例.MRI和CT表现为肿块密度及信号多不均匀,可有包膜、囊变、坏死、出血、转移灶等.结论 胃肠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二者结合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提示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顾新泉  徐旭斌  沈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63-2964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CT影像学表现,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2例中恶性8例,潜在恶性2例,良性2例;发生于食管1例,胃6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2例,结肠1例;CT平扫肿块密度较均匀3例,肿块密度不均9例,肿瘤内见片状新鲜出血灶1例,病灶中见钙化影1例.增强后肿块实质部分呈中度或明显强化,瘤内坏死区无强化,3例病灶于静脉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显著.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与邻近周围组织关系等特征,对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40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32例行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单发36例,多发4例.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直径3.8~1 9.0 cm.CT平扫肿块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30例,其内可见囊变、坏死,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较动脉期更明显.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和MRI特点,探讨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20例GIST中,肿瘤位于胃10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5例,肠系膜3例.MRI和CT均发现肿瘤,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可坏死,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1加权图像上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不均匀等、高信号.结论:CT、MRI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并可清楚定位提供肿瘤及其与毗邻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胃肠道问质瘤的诊断有着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曾清华  黄志涛  徐岚  刘云 《江西医药》2012,47(12):1056-1058
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间质瘤种肿瘤位于胃11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1例,回肠1例.其中恶性10例,良性6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椭圆形软组织肿块,体积较大者可见小分叶,部分伴有囊变坏死,囊变坏死有11例;直径<5cm者5例,≥5cm者11例,11例大于5cm肿瘤中9例为恶性间质瘤.肿瘤可分为胃肠道黏膜下型、胃肠道腔外型、肌壁间型及胃肠道外型.10例恶性间质瘤中9例中心伴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中度不均匀性强化,囊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结论 CT能明显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PNET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胸部PNET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行CT增强扫描,2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左、右外侧胸壁各1例,左、右后纵隔各1例,右侧叶间胸膜1例。肿块均较大,大小范围约6~18cm。CT平扫2例密度均匀,2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例见大量高密度骨化影;MR平扫1例T1WI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1例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CT和MR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PNET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有助于病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范围、周围骨质破坏、密度及信号改变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9年13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13例患者CT平扫示肿瘤密度不甚均匀,与软组织密度接近,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MRI显示:T1WI表现为低于脑灰质的低信号病灶,T2WI信号较脑组织稍高.13例中10例伴有囊变坏死,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同时累及颅内外者11例,双侧额叶同时受累1例,右侧额叶受累6例,左额叶受累4例,脑组织水肿7例.结论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界定肿瘤累及范围及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华  高连荣  郭春锋 《医药论坛杂志》2011,(23):109-110,113
目的脑膜血管外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鉴别困难。本文通过分析脑膜血管外皮瘤的CT及MRI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脑膜血管外皮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与MRI表现。9例均行CT平扫,5例行CT增强,8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位于颅底2例、矢状窦3例、大脑镰旁3例、小脑幕1例;肿瘤直径6~9cm,多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少数呈椭圆形或扁圆形,并与脑膜或大脑镰和小脑幕有广基底连接,肿瘤周围有水肿伴占位效应,肿块内见囊变和坏死区,但未见钙化。CT平扫肿瘤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有囊变坏死者呈以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3例邻近颅骨有骨质破坏,9例均未见瘤周骨质增生。CT增强扫描,病灶呈均质显著强化,有囊变坏死者强化不均质。MRI平扫,T1WI肿瘤呈等信号,有囊变坏死时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有囊变坏死者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6例可见"脑膜尾征",有囊变坏死者强化不均质。结论脑膜血管外皮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26-131
目的探讨含脂性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含脂性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6例同时行MRI检查,5例体积较大者行术前DSA造影及介入栓塞,术后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3例肝内病灶含脂肪区域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CT值约-26~7HU,T1WI上呈高信号,T2压脂序列上呈低信号,T1WI梯度回波正相位图像呈高信号,反相位图像信号减低。CT动态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6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1例门静脉期实质部分呈等及稍高密度强化,延迟扫描可见线样及网格状持续强化区;4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密度改变;1例动脉期未见强化,静脉期呈结节状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强化减退。13例病灶延迟扫描均出现边缘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假包膜样强化。MRI动态增强表现与CT相似。DSA显示肝内病灶为肝动脉分支供血,呈现富血供肿瘤染色。大体标本上肿瘤可见纤维包膜,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部分呈胶冻状。HE染色镜下见肝癌细胞浸润,部分肿瘤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呈弥漫或区域状分布;瘤周有纤维包膜围绕,伴不同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含脂性HCC内的脂肪分布多样,易与其他肝内含脂性病变相混淆。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成分有典型HCC表现时容易作出正确诊断;随着病灶内脂肪含量及坏死组织的增多,容易呈现不典型的强化表现,假包膜延迟强化的特征可作为提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结果发生于胃部15例,小肠14例,结肠1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均匀者10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5例,肿块内有钙化者3例,边缘清晰者22例,病灶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CT值在40-10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良性10例,恶性20例,良性肿块直径小于5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cm16例(16/20)。结论CT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手段,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胡高军  张红琴 《江西医药》2021,56(4):530-532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影像表现,以期提高MR的诊断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 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45~76岁,平均52.3岁.11例为单发,左侧4例,右侧7例.发生部位:腮腺浅叶10例,深叶1例;瘤体大小:1~3cm,形态及边缘: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1例呈分叶状;瘤体数目:发10例,多发1例;MR信号表现,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等或高信号,T2WI呈低、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实性瘤体及囊实性瘤体的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实性瘤体的囊性部分及囊性瘤体无强化.病灶周围见包膜形成,平扫T1WI及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包膜完整5例,不完整6例.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瘤体较小,多呈实性或囊实性,偶见囊性,MR表现多具有一定的征性,较为容易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胡高军  张红琴 《江西医药》2021,56(4):530-532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影像表现,以期提高MR的诊断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 11例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45~76岁,平均52.3岁.11例为单发,左侧4例,右侧7例.发生部位:腮腺浅叶10例,深叶1例;瘤体大小:1~3cm,形态及边缘: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1例呈分叶状;瘤体数目:发10例,多发1例;MR信号表现,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呈低、等或高信号,T2WI呈低、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实性瘤体及囊实性瘤体的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囊实性瘤体的囊性部分及囊性瘤体无强化.病灶周围见包膜形成,平扫T1WI及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包膜完整5例,不完整6例.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瘤体较小,多呈实性或囊实性,偶见囊性,MR表现多具有一定的征性,较为容易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表现及鉴别要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CT和MRI表现,CT检查12例,MRI检查10例,6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CT检查12例,平扫9例病灶呈均匀略低密度,其中8例中央可见更低密度,3例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显著强化,中央瘢痕呈低密度,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8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强化呈高密度。MRI检查10例,平扫病灶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FNH病灶在动脉期快速均匀强化呈高信号,而中央瘢痕呈低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下降,8例病灶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CT和MRI对FNH诊断具有特征性,二者结合能提高对FNH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治疗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MRI资料。结果病灶单发1例,多发12例,共48个病灶,其中幕上42个(基底节区17个),幕下6个;CT平扫:40个病灶呈均匀等密度,8个病灶呈等、低密度,瘤周可见轻、中度水肿密度影;MRI平扫+增强:10例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3例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0个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8个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增强扫描9例病灶出现“缺口征”、7例病灶出现“尖角征”特征性表现,瘤周多为轻、中度水肿。结论脑内淋巴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缺少特征性,可提示性诊断,确诊主要依靠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本组11例行CT扫描,9例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结果发生于胰头部3例,胰头颈部1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5例,胰尾部3例。本组14例病灶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不规则分叶状4例。肿瘤最大径线2.1~10.8cm(平均7.77cm)。CT平扫均显示密度不均,其内见大小不一斑片状囊变、坏死区,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延迟期中度-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增强后均强化不均,呈进行性强化,3例病灶内见斑片状出血灶,2例病灶内有钙化,2例侵犯邻近胰腺,1例伴肝转移。MRI多表现为较大的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或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肿瘤实质部分呈中等度持续性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的密度或信号变化能够反映病灶组织学成分的不同,CT和MRI在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颅咽管瘤的CT、MRI表现的分析,评价CT和MRI对颅咽管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的分析,讨论该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 28例颅咽管瘤患者中,位于鞍内4例,鞍上17例,同时累及鞍内、鞍上7例;28例患者中,22例肿瘤呈囊性,CT表现为鞍区类圆形低密度灶,灶周伴蛋壳样钙化,MRI有24例表现为长T1WI长T_2WI信号,2例短T1WI长T2WI信号;5例呈囊实性表现,CT平扫为类圆形混杂密度灶,MRI在T1WI表现为低等混杂信号,T_2WI表现为高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行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环状强化;1例患者肿瘤为实性,CT表现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MRI表现为等T_1WI长T_2WI,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在颅咽管瘤的诊断中具有定性、定位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食管间质瘤的CT影像学特点,分析探讨CT影像学表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通过其临床病理,进一步研究食管间质瘤的良恶性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间质瘤的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利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参照其病理免疫组化,进行良恶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以食管胸下段发生最为常见,胸中段次之,胸上段少见;其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8例;良性肿瘤的CT平扫:表现为腔内黏膜下类圆形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物影,增强扫描轻度均匀强化;恶性肿瘤CT平扫:肿瘤边缘呈分叶状、伴有囊变坏死,增强扫描不规则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结论食管间质瘤的CT表现多为腔内生长的肿块,通过CT检查及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脉管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例腮腺脉管瘤影像学表现。结果右侧腮腺1例,CT表现数个相邻的大小不一结节样密度增高影,部分密度较低,部分略呈分隔状改变,增强扫描部分轻度稍不均匀强化。左侧腮腺1例,MRI表现类圆形囊实性病灶,实质部分呈等T1、稍长或长T2信号,囊腔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不均匀明显强化,囊腔未见强化,部分边界及周围间隙模糊。结论 CT、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及其与邻近周围结构的关系,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强化特点,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