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评价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二甲双胍组40例患者与罗格列酮组40例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bA1c、Fins、FPG、2hPG以及HOMA-IR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仅有HOMA-β指标发生显著上升(P<0.05),均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比较显示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及胰岛素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8mg,qd)和二甲双胍(250~500mg,tid)治疗,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PINS)水平,共观察1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病例FBG、PBG、F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3.
刘铭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578-579
目的评价酒石酸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应用酒石酸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是12周。分别观察用药后血糖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12周的治疗,FPG、2hPG、HbA1c、Homa-IR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减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35):4960-496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经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卡波糖片50mg餐前口服,tid,最大剂量为300mg/d;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qd,起始剂量为0.15u/kg,以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对剂量进行调整,最大剂量为40u/d。两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C肽和餐后2hC肽水平,记录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空腹C肽、餐后2hC肽和HbA_1c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除空腹血糖外,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夜间低血糖、严重低血糖、水肿、胃肠道反应以及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用于治疗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其血糖和HbA_1c水平,改善胰岛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熊红霞  曾兆良 《重庆医药》2009,38(14):1821-1821,183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钠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罗格列酮钠、二甲双胍及单纯饮食运动治疗6周,以空腹血糖(FPG)与空腹胰岛素(Fins)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罗格列酮钠组与二甲双胍组ISI均有所上升,但罗格列酮钠组上升更为显著,单纯饮食运动治疗组ISI无改变。结论罗格列酮钠较二甲双胍更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对我国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收治的未经药物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n=30)和阿卡波糖组(n=30),分别予以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以及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HOMA-IR均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和HOMA-β均显著升高(P<0.05)。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而餐后2h血糖明显高于阿卡波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卡波糖对于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二甲双胍相当,均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国华 《河北医药》2010,32(15):1995-199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评价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1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共治疗24周。观察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胰岛素(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观察3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FBG、2hBG、FINS、HbA1c、TC及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FBG、2hBG、BMI较单用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显著下降(P〈0.05),FINS较二甲双胍组显著下降(P〈0.05);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HOMA-IAI升高程度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二者单用疗效好,可作为理想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噻哗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8 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各项指标,并监测肝、肾功能.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前后对比,FBG、PBG甘油三酯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NS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后对比,餐后2 h胰岛素、体重改变不明显,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部分改善,减缓并发症出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自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12-3213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治疗组80例给予罗格列酮4 mg,1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5例。西格列汀组行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行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且西格列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升高,且西格列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联合二甲双胍用药,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内分泌科2009年9月—2011年5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还加用罗格列酮。观察治疗前、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HbA1C),并统计两组的胰岛素用量、血脂四项和体质量。结果观察组的3个月后的FPG、2h BG及HbA1C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和三酰甘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好,不仅将血糖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且减少胰岛素用量,可在糖尿病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谢建萍 《海峡药学》2011,23(9):84-86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29例,治疗4个月后,对两组的体质指数、腰臀比、内分泌指标、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BMI、WHR、T、LH、PRL均有所下降,但二甲双胍组下降明显;经治疗后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患者FINS、2hINS、FPG、2hPG、Homa IR、Homaβ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能更有效的降低FINS、2hINS、Homa IR、Homaβ的指标。结论罗格列酮比二甲双胍更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具有有效降低体质量作用,因此罗格列酮更适用于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二甲双胍更适用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不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改变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之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副作用较少,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50例,分别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周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改善情况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小。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的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可以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能够持久而稳定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35例,予以口服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以口服罗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FBG、FINS、DBP、SBP和IRI变化情况,并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及胰岛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FBG、FINS、DBP、SBP及IRI等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且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独使用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比较2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珏  何玉玲 《江西医药》2010,45(11):1110-111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察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血脂、HOMA-IR等的变化自身对照。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HOMA-IR均明显下降,不良反应轻,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156例,根据门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每天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7.4%,明显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FBG、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比较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二药联用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三药联用治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对磺脲类+双胍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停用磺脲类,治疗组用吡格列酮30 mg/d、伏格列波糖0.6 mg/d、二甲双胍1.5 g/d三药联用,对照组用同样剂量的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两组均治疗6个月,监测治疗前、后两个时间节点的空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肝功能、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空腹、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的统计学意义(bP<0.05),治疗组更显著(aP<0.01);治疗后组间指标比较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0.05)。空腹胰岛素:治疗前后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P>0.05)。没有发现心力衰竭、严重肝肾损害、血尿和骨质疏松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用是治疗磺脲类+双胍类药物治疗失败后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加用伏格列波糖三联合用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接受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各30例。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100 mg/d口服,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1.0 g/d,两组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适时调整门冬胰岛素30用量,疗程12周。检测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西格列汀组完成29例,二甲双胍组完成28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西格列汀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可以更好控制血糖,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