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在本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共25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1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CD8+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支原体肺炎时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免疫调节剂在肺炎支原体治疗中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细胞免疫功能特点及及免疫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比较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正常健康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采用阿奇霉素和匹多莫德治疗,并对MPP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监测,记录治疗效果,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肺炎的CD3+、CD4+T细胞百分率,CD4+/CD8+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D8+T细胞百分率没有变化;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改善细胞免疫因子优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异常化,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有效改善免疫功能,达到改善患儿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3.
逯艳梅  李海峰  曹甦 《江西医药》2009,44(8):778-780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P-IgM阳性3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18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支原体肺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含量.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D8+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患儿外周血Th1及Th1/Th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h2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检测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失调,Th1亚群功能低下以及Th1/Th2平衡的紊乱可能存其发病中起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儿童锌、铬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测定MP感染的80例患儿的全血微量元素锌和铬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与45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微量元素锌和铬测定用原子吸收法,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用流式细胞术。结果 MP组儿童全血锌、铬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MP组儿童CD3+、CD4+、CD8+CD28+表达减少,CD8+CD28-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锌、铬与CD3+、CD4+、CD8+CD28+均呈正相关,而与CD8+CD28-呈负相关。结论 MP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紊乱,这种变化可能与机体缺锌、铬有关,应及时调整患儿体内锌、铬的平衡,提高患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倪慧萍  季伟  陈正荣  吴军华 《江苏医药》2012,38(22):2705-2707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症状与T细胞亚群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63例MPP患儿分为喘息性肺炎35例(A组)与非喘息性肺炎28例(B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其结果与41例健康儿童(C组)对照.结果 A组CD3+ CD4+表达明显低于B、C组(32.56±5.13 vs.39.84±5.61、36.01±6.06);A组CD4+/CD8+比率也明显低于B、C组(1.45±0.35 vs.2.08±0.42、1.63±0.56)(P<0.05),而CD3-CD19+表达明显升高(29.40±6.56 vs.22.24±5.74、20.30±5.29)(P<0.05).结论 婴幼儿MPP中喘息性肺炎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降低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支气管哮喘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0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观察组)和1000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免疫指标水平、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IgA水平(1.01±0.19g/L)、CD_3~+水平=(49.21±7.54%)、CD_4~+水平(25.32±2.64%)以及CD_4~+/CD_8~+水平(0.86±0.40)都低于对照组,其他指标都更高(P <0.05)。结论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儿童,其免疫功能降低,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加以检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维生素D(Vit D)水平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儿科确诊的MPP患儿100例作为MPP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OH)D3、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MPP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MPP组患儿的血清25-(OH)D3、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儿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25-(OH)D3、IgM、IgA、IgG、补体C3、补体C4、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轻症组,CD8^+水平高于轻症组(P均<0.01)。结论:MPP患儿的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监测血清25-(OH)D3水平及免疫功能水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致大叶性肺炎与支气管肺炎这两种常见的肺炎类型患儿和免疫功能的关系,探讨免疫功能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无锡市职业防治医院儿科住院的MP肺炎患儿200例,按X线征象分为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两组,每组100例,患儿入院时均采血进行血清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原体,第2天采集痰液进行MP、CP-DNA检查,且行咽拭子培养、病毒快诊、结核抗体、衣原体检查排除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00例MP感染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球蛋白,并与50名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MP支气管肺炎组与大叶性肺炎组比较,CD3+,CD4+,CD4+/CD8+明显降低(P〈0.05),同时以上两组与正常组比较,CD3+,CD4+,CD4+/CD8+,CD16+CD56+明显降低,CD19+,IgM,CD4+、CD25+明显升高(P〈0.05),CD8+,CD19+、CD23+,IgA,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致支气管肺炎与大叶性肺炎可能与细胞免疫降低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有关,进一步证实MP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调节剂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支原体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抗菌药+免疫调节剂,观察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及。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均降低,组内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淋巴细胞CD3+T和CD4+T的绝对值及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调节剂能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反复、持续发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园  向稚丹  卢建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68-196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和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8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1)患儿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为主,体液免疫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及CD3+、CD4+、CD19+、CD4+/CD8+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及预后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支原体肺炎组,按不同病情程度分为难治组(35例)与普通组(60例),难治组患儿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普通组患儿为普通性支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照组(n=45)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93.33%vs80.00%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D3+、CD4+、CD8+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FVC、FEV1、PEF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同期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患儿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儿的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如IFN-γ、IL-2、IL-4、IL-6.结果 观察组患儿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降低,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异常,主要表现为IgM,IgA,IgE水平升高,IFN-γ、IL-4、IL-6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IL-2水平比对照组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多种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对患儿的自身免疫功能检测町用于本病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轻重程度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MPP患儿100例分为难治性(RMPP组,22例)和轻度MPP(MMPP组,78例)两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各组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结果 RMPP组及MMPP组血清25-(OH)D3、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低于C组(P<0.05),且RMPP组低于MMPP组(P<0.05)。RMPP组和MMPP组IgA、IgM、IgG和CD8水平高于C组(P<0.05),且RMPP组也高于MMPP组(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儿童免疫功能损伤,继而影响儿童MPP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6 年 1 月到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96 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 例。 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和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静脉 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和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儿 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 两组患儿治疗后IL-4、IL-6、IL-8、TNF-α以及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两组患儿治疗后的IL-4、IL-6、IL-8、TNF-α以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CD8+的检测结果则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D3+、CD4+以及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17%,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在减轻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反应和改善其免疫功能方面的效果与常规静脉滴注方案相当,但 序贯治疗的安全性优于常规静脉滴注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MPP患儿56例,测定急性期及恢复期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补体(C3、C4)、细胞因子(TNF-α、TGF-β1、IL-2、IL-6、IL-8、IL-10、IL-13)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水平,同时选取我院同期体检健康的儿童56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MPP急性期血清Ig M及补体水平升高,进入恢复期后下降,且恢复期C4水平仍高于正常;急性期Ig G水平变化不明显,进入恢复期后升高;急性期和恢复期Ig A水平均降低。MPP急性期血清TNF-α、TGF-β1、IL-6、IL-10、IL-13水平升高,IL-2降低,进入恢复期后逐渐恢复正常;急性期IL-8水平变化不明显,进入恢复期后升高。MPP急性期CD3+、CD4+水平降低,CD8+升高,CD4+/CD8+降低,进入恢复期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婴幼儿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炎症因子表达异常,提示MP感染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观察炎症因子的变化可预测病情及预后,在对症治疗同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可缩短病程,提高康复率。  相似文献   

17.
周运南 《北方药学》2021,18(6):140-141
目的:探讨短疗程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RMPP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20)与观察组(常规治疗+短疗程小剂量糖皮质激素,n=20).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炎性指标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IgG、IgM、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RMPP患儿,短疗程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可提高疗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草锌在治疗3-6岁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意义及可能机制。方法62例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人,予阿奇霉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纽32人,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甘草锌口服治疗,观察患儿临床指标、免疫功能并随访6个月。结果2组患儿临床转归无差异;治疗组出院后再次感染情况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2组IgA均升高、补体C3、补体C4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补体C4及CD8比例低,CD4比例高(P〈0.05)。结论甘草锌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有助于减少并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能更好地恢复机体的免疫平衡,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捏脊疗法运用于支原体肺炎患儿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128例支原体肺炎康复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捏脊疗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护理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CD3+、CD4+、CD8+、CD4+/CD8+],护理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5.29±1.61)、(5.72±1.72)、(7.94±1.6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34±1.46)、(9.48±1.69)、(12.12±2.0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IgA、IgG、IgM、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护理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3、6、12个月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分别为(1.01±0.43)、(2.05±0.39)、(2.84±0.32)次,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2±0.37)、(3.68±0.76)、(5.42±0.40)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疗法运用于支原体肺炎康复期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加快患儿康复,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提升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易感肺炎支原体(MP)机制.方法 选取40例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4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体液、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并进行1年随访,记录随访期内MP感染的次数.结果 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体液免疫IgG、IgM、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IFN-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4+/CD8+、IL-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哮喘息儿随访期内MP感染次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细胞因子水平失衡,可致哮喘患儿更易感染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