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瑜  杨冬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376-2377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 ,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导致的疾病。据统计 ,药物性肝损害约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总数的2 %~5 %,占成人肝炎的10 %,约有20 %~30 %的爆发性肝功能衰竭与药物有关 ,其死亡率可高达50 %以上。随着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 ,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也不断增高。1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机制1.1不良反应 :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直接肝毒导致中毒性肝损伤。大部分药物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CYP)氧化或还…  相似文献   

2.
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 PXR)是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可调控多种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的表达,从而影响药物在肝脏的处置过程,增加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风险.深入了解PXR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可预防或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并有助于以PXR作为潜在靶点的新型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3.
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这就是药物性肝损害(Drug induced-liver injury,DILI),也称为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6%,黄疸和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2%~5%,非病毒性肝炎的20%~50%,并且是引起爆发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1].  相似文献   

4.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南月敏  姚希贤 《河北医药》2002,24(11):851-853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大多数药物在肝内经生物转化排除 ,在此过程中 ,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直接作用或免疫机制造成肝脏的损害和病变。肝脏的病理状态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并可影响疗效和引起不良反应。近年来 ,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 ,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药物性肝病占所有住院黄疸病例的 2 %~ 5 % ,占急性肝炎病例的 10 % ,5 0岁以上患者中达 40 % [1-3 ] 。暴发性肝炎中2 0 %~ 5 0 %与药物有关[2 ,4] ,中草药所致肝损害占药物性肝病的 3 0 % [5] 。但由于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生化与肝组织病理等方…  相似文献   

5.
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许建明 《安徽医药》2005,9(3):165-166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最主要场所,很多药物在体内发挥防治疾病作用的同时,也会在肝内生物转化过程中引起毒性反应,甚至造成致命性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1].充分认识药物肝毒性的危险性,密切观察用药后出现的肝脏生化检测异常,采用较为规范的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重症药物性肝损伤等问题,在药物肝毒性的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重要器官,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又可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肝脏的损害。药物性肝病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药物本身、代谢产物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疾病。危害包括肝脏血管损害、诱导肝癌和促使肝硬化等。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病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多。现对89例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可可  梁宇  陈希 《中国药师》2014,(4):657-659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肝脏疾病。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肝脏疾病之一,多数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等,可伴有发热和皮疹,病程常可逆转,占黄疸和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2%~5%,非病毒性肝炎的20%~50%,急性肝功能衰竭的30%~40%,它还是不明原因肝损伤的常见原因,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并且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1]。本文通过对1例糖尿病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切入点,建立临床药师在该类患者中的临床监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损伤指的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近几年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并无统一,病情轻的患者,在停药后即能恢复正常,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和需要进行肝移植的情况。目前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主要基于对患者的病史排除法、肝胆影像分析、病例分析、实验室检查,并结合临床评估系统来进行分析,但难以准确判断。另外,肝移植手术后患者因供肝缺血/再灌注出现损伤、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等各因素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难上加难。为此,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疗操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编写了《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一书,旨在能够为药物性肝损伤的具体诊疗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病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可能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作用,对肝脏造成损害;也可能因机体对有关药物的特异性反应而导致肝损害.近年来,随着新药开发和应用的速度加快,以及患者就医率的提高,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本文总结了解放军88医院1998年4月~2003年4月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深临床医生及药师对药物性肝病病因和预防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同时,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DILI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疾病的隐匿性,往往导致其在药品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不能完全被发现,而是在药品大量用于临床后才逐渐显现出来。有统计结果显示,引起DILI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肝脏在代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药物在肝内经过生物转化而清除,这些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引起肝脏损害。为探讨有关药物性肝病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特点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近年我院住院药物性肝病病例进行分析,以加深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各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和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是临床药源性疾病之一。在DILI相关研究中,抗菌药物是最为常见的药物类型。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相关性肝损伤事件发生也不断增加,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致肝脏毒性的机制及临床特点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抗菌药物致肝脏毒性的机制,为加强抗菌药物致肝损伤的防治及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于文平  关静 《北方药学》2011,8(9):43-44
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发生在没有肝脏疾病的人群,或以往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近年来,由于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新药不断涌现及各类保健药物的应用,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在两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特点,为减少药物性肝损伤及制定药物性肝损伤的保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09例化疗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各项资料,如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肿瘤类型、是否携带乙肝病毒、引起肝损伤化疗药物、发生肝损伤时间及严重程度、保肝药物使用时间及疗效、所使用保肝药物情况等,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109例化疗药物肝损伤患者中男55例,女54例.原发疾病肿瘤以消化道肿瘤为主,占42.20%.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5.60%.肝损伤患者中多种化疗药物综合作用占88.07%.化疗药物用药1~2周内出现肝损伤占73.40%,且以引起轻度肝损伤为主,占54.13%.临床上多采用化疗时预防用保肝药,占63.30%,肝损伤患者在2周内保肝治疗总有效率达89.91%.保肝药物中抗炎保肝药、细胞修复类药、解毒保肝类药、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使用率分别占37.61%、33.94%、89.91%、77.98%.保肝药物大多联合用药,其中二联占46.79%,三联占28.44%,四联占10.09%.结论 联合使用化疗药物发生肝损伤的概率较高;肝损伤主要发生在1~2周内,以轻度肝损伤为主;一般通过2周保肝治疗有效,且以二联保肝用药为主.  相似文献   

17.
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治疗药物退市的主要原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以代谢、遗传学机制为主。该文综述了成人常用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并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探讨这些研究可能的临床意义,为进一步阐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人体使用各种药物后,由相应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目前由于各种新型药物不断的大量上市和各种植物性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DIL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药物在肝脏内经过生物转化(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而被清除,  相似文献   

19.
张利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743-1745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或(和)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肝脏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20.
间接型药物性肝损伤是由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肝损伤,而不是因为药物固有的肝毒性或免疫原性所导致的一类新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目前临床常见的间接型DILI主要有3种临床表型,即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相关肝损伤、药物引起肝炎病毒再激活和药物影响肝细胞代谢所致的脂肪肝或原有脂肪肝加重。由于间接型DILI是一类新型DILI,临床对其认识不足,诊治经验缺乏。尤其是随着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在临床快速推广应用,间接型DILI迅速增加,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对间接型DILI常见类型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等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