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镜下诊治结直肠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51例结直肠类癌患者,并对其结肠镜下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直肠类癌男、女患者所占比例为13∶4,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女性。直肠类癌最大径<1cm,内镜下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差,黏膜下的肿物质硬呈黄色,最大径大于2cm的多数已发生转移。结论熟悉内镜下类癌的特症能有效提高肉眼诊断率,对于1cm以下的类癌选择内镜下切除术不但安全且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判断早期食管癌浸润深度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经常规胃镜检查明确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EUS检查,观察病灶浸润深度,对符合行EMR治疗指征的患者分为外科手术治疗组及EMR治疗组,术后病理病灶浸润深度与EUS检查比较;对外科治疗组与EMR治疗组两组之间病人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EUS对食管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85.7%,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MR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相比,术后并发症、病灶完全切除率、术后生存率、术后病灶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EMR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EUS在判断食管癌浸润深度中准确率高,EMR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治疗价值优于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下切除术(EMR)中使用CO2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分CO2组23例和Air组22例,分别注入CO2或空气进行EMR治疗,对患者腹痛进行VAS评分,监测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段ETCO2变化和肛门排气情况。结果两组间结肠镜治疗术后1h和6hCO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ir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通入CO2对腹痛的改善更明显。病变切除时和切除后Air组的ETCO2明显低于CO2组,有显著差异(P<0.05);CO2组术后肛门排气少于Air组。结论结直肠黏膜下切除术(EMR)中使用CO2可减少腹痛和肛门排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脂肪瘤是局限性脂肪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脂肪瘤局部膨胀性增生[1],尤其是颌面部脂肪瘤,会造成面部不对称而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压力.随着人们对容貌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局部手术切除已不能满足要求.我们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隐蔽切口内镜引导下肿瘤切除术治疗脂肪瘤患者6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袁胜春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160-160
大肠脂肪瘤临床不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体积小者易漏诊,体积巨大者又易误诊,因此选择合理的检查与治疗手段,受到许多临床医生的关注。辽阳市中心医院内镜科近年经结肠镜诊断并切除大肠脂肪瘤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脂肪瘤是局限性脂肪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脂肪瘤局部膨胀性增生[1],尤其是颌面部脂肪瘤,会造成面部不对称而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压力.随着人们对容貌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局部手术切除已不能满足要求.我们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隐蔽切口内镜引导下肿瘤切除术治疗脂肪瘤患者6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脂肪瘤是局限性脂肪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脂肪瘤局部膨胀性增生[1],尤其是颌面部脂肪瘤,会造成面部不对称而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压力.随着人们对容貌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局部手术切除已不能满足要求.我们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隐蔽切口内镜引导下肿瘤切除术治疗脂肪瘤患者6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肠脂肪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结合有关文献对1981~2004年我院收活的11例结肠脂肪瘤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术前确诊率为36.4%(4/11),9例行结肠节段切除或半侧结肠切除术。2例行电子结肠镜切除肿瘤,均治愈。结论 结肠脂肪瘤易误诊为结肠肿瘤,临床上出现成人慢性肠套叠且全身情况良好者应考虑到结肠脂肪瘤的可能。对有症状者需行手术治疗,主要术式为结肠节段切除或经电子结肠镜电灼除术。  相似文献   

9.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癌,原发于黏膜腺体基底部的嗜铬细胞,在黏膜下层生长,表现为黏膜下肿物,是一种低恶性肿瘤,多呈局限性浸润生长,较少转移.我院2003年5月-2007年6月经内镜及超声探头发现直肠黏膜下肿物37例,全部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类癌,经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完整切除.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下表现及治疗原则。方法搜集我科近10年来的105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及治疗体会。其中男55例,女50例,年龄48~82,平均64岁。结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以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为主诉来诊,一般均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基础病变。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确诊、了解病变程度的主要方法。尽早明确诊断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刘涛  司丽亚 《河北医药》2010,32(1):14-16
目的探讨低场MRI和螺旋CT对椎管内终丝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椎管内终丝脂肪瘤的MRI和CT表现,重点分析其MRI征象和发病部位。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均为单发,T1WI肿瘤呈条带状高信号,厚薄不均,边界欠清楚的高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高信号。CT显示为硬脊膜囊内小圆形脂肪密度影,CT值为-50--156Hu。结论低场强MRI检查与螺旋CT可作为诊断椎管内终丝脂肪瘤的敏感检查方法,对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对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正确的病变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直径≤1cm的直肠类癌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直径≤1 cm直肠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物,行内镜超声检查(EUS),怀疑为类癌的病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切除,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直径≤1cm直肠类癌8例,本组病例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年内随访病例无复发。结论结肠镜结合超声微探头对直径≤1 cm直肠类癌进行诊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治疗结直肠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68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138.82±20.69)min、引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与癌变的关系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6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症状、息肉的分布、大小、病理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结肠息肉检出率20.50%,临床症状中腹痛多见(23.75%),直径为1.1—2cm息肉恶变率达22.58%,68枚左半结肠息肉癌变,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多见(906枚),其中11枚伴重度不典型增生,90枚癌变。结论结肠镜下摘除结肠息肉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大肠早期癌和腺瘤样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行大肠镜检查的90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子肠镜常规检查组(A组)和电子肠镜联合染色检查组(B)。A组进行常规电子肠镜检查,B组常规检查后加喷洒0.3%靛胭脂染色检查.记录发现息肉数目、大小、形状及息肉表面结构形态,对息肉进行瘤性、非瘤性分类并与活检病理结果比较。结果A、B两组的息肉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0.9%及16.7%,色素肠镜检查对大肠息肉性病变的检测率明显优于单独高清晰度肠镜(在7。1。P〈0.05)。常规肠镜及色素肠镜对结肠息肉病变的瘤性和非瘤性分类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3.8%、72.0%、73.1%及86.1%、80.8%、84.0%。色素肠镜对息肉的分类准确度较佳。结论色素肠镜能提高大肠息肉病变的检出率.同时对息肉的瘤性和非瘤性分类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TUR)、膀胱内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30例均获得6~72个月的随访,其中治愈24例,3例病情无变化。2例好转者于8~14个月内复发,1例在保守治疗2年后恶变为膀胱腺癌。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UR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注意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及内镜特点,以提高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方法结直肠癌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59岁)、老年组(≥60岁),比较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资料。结果结直肠癌以中、老年人多见(占全部结直肠癌的89.8%),临床首发症状均为便血,青年组腹痛比中、老年组常见(P〈0.05);各组均以左半结肠癌多见,共占76%,右半结肠癌占24%:中、老年组结直肠癌合并息肉的发生率高于青年组;青年组低分化腺癌较中、老年组多见。结论结直肠癌以中、老年多见,左半结肠癌较右半结肠癌多见,青年人结直肠癌低分化腺癌多见,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综合分析30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由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或膀胱镜确诊。15例行经尿道囊肿低位横切开术,15例行囊肿切除+输尿管再植术(成形术)。结果 30例患者均获痊愈,随访1个月至6年,无输尿管囊肿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多种检查方法对输尿管囊肿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的腔内手术疗效显著,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危腺瘤患者的发病特点。方法根据高危腺瘤诊断标准选择88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和发病部位。结果结直肠高危腺瘤发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45~59岁,占47.73%。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性状及习惯改变和血便,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最常见,占95.45%;青年组和中年组腹痛或腹部不适临床表现较明显,老年组大便性状及习惯改变和血便临床表现最明显。88例患者中检测出111个病灶,其中直肠42个病灶,占37.84%;结直肠高危腺瘤的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分别占腺瘤患者总数的42.05%和32.95%。结论直肠和乙状结肠是结直肠高危腺瘤的主要发病部位,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肿瘤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