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有效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比较两组1年内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血栓栓塞事件、死亡事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未出现异常,两组心绞痛、心功能恶化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安全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心内科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44)为氯吡格雷(75mg/d)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对照组(n=44)为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两组患者胸痛情况、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事件,胸痛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12个月内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效果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相似,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其抗凝效果有一定的出血风险,说明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效果。方法 7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房颤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效果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6例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抗栓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栓治疗)与试验组(33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给药3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D二聚体(D-D)等炎症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P <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抗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阿司匹林抗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组,双联抗栓治疗组采取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治疗,三联抗栓治疗组则采取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房颤疗效;CHADS2以及HA-BLED评分;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监测指标;猝死、再发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三联抗栓治疗组冠心病合并房颤疗效、心功能的相关监测指标相比较双联抗栓治疗组更好,P<0.05。治疗前两组的CHADS2以及HA-BLE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联抗栓治疗组的CHADS2和双联抗栓治疗组无显著差异,而HA-BLED评分高于双联抗栓治疗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华法林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也一定程度增加了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风险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与联合抗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所军队干休所75~80岁房颤患者72例,采用查阅历年体检资料及健康档案,向患者本人或家属及干休所医师咨询等方法,将72例高风险高龄房颤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组(联合组)和华法林组,每组各36例,比较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脑梗死的终点事件发生率(13.8%)明显高于华法林组(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上联合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36.1%)明显高于华法林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微量出血(牙龈少量出血、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风险高龄房颤患者合理应用华法林,可达到显著抗凝疗效,而出血并发症不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调查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医治的98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与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抗栓治疗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抗栓治疗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两种药物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两药疗效对比,华法林更能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事件风险,值得优先应用于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华法林加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并根据INR调整剂量,华法林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仅予以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治疗。通过观察附壁血栓或体循环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低于对照组的40.0%;总出血率为22.0%,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联合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房颤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心内科62例冠心病PCI术后1周的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32)为阿司匹林(100mg/d)联合氯吡格雷(75mg/d)抗栓治疗,对照组(n=30)为氯吡格雷(75mg/d)联合华法令抗凝治疔,两组均给予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处理。观察1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事件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均无死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两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心血管不良事件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无大出血情况,对照组局部出血发生率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PCI术后的房颤患者(CHADSz评分为1-3分),12个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与氯吡格雷联合华法令的相似,而氯吡格雷联合华法令抗凝的出血风险增加,提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7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血栓消退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1年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左心房血栓消失率(60.5%)显著优于B组患者(47.4%),A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5.8%)高于B组患者(13.2%),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1年后病情复发率(2.6%)相同且都较低。两组患者PT、PA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APTT、PAR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PAR治疗后指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华法林、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风湿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对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46例来我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和华法林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华法林单药治疗),每组23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患者的肾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肾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的脑血栓发生率较低,出血风险较小,对肾功能也没有严重损害,但与华法林单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青  高霏  赵迎新 《世界临床药物》2013,(12):765-768,I0001-I0003
不少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需行冠脉介入治疗,然而其术后的抗栓治疗面临极大挑战,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双联治疗所致出血危险增加,而停用华法林所致脑卒中发生率又显著升高,上述患者最佳抗栓治疗策略尚无定论。本文简要回顾近年房颤患者术后抗栓治疗的策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罹患阵发性房颤的老年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每组各90例;其中阿司匹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口服疗法,华法林组患者采用华法林口服疗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过程中依据INR检测值行剂量调整;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出血,消化道反应及过敏发生率等。结果华法林组组患者血栓栓塞,消化道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患者INR指标条件下,相较于阿司匹林,华法林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同强度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把我院2005年1月到2011年10月有效随访的23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分成四组,第一组61例,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抗凝治疗;第二组54例,采用华法林(INR1.5-2.0)抗凝治疗;第三组63例,采用华法林(INR2.01-2.5)抗凝治疗;第四组58例,采用华法林(INR2.51-3.0)抗凝治疗。最后对四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的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3.1%,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7%,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严重血事件发生率10.3%,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第一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总出血发生率上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华法林预防栓塞疗效优于阿司匹林,随INR强度上升栓塞事件发生降低,但严重出血风险升高,INR1.5-2.5时有效且安全,推荐国人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与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栓塞风险评分(CHADS2)为3-6分,出血风险评分(HEMORR2HAGES)〉2分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与抗栓组,抗凝组使用华法林钠,抗栓组使用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随访观察4年,比较两组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重新使用2010版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评分法(CHA2DS2-VASC)和出血风险评估法(HAS—BLED)进行回顾性评分。结果抗凝组栓塞事件发生较抗栓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出血风险抗凝组较抗栓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治疗可以减少高卒中高出血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2例房颤合并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华法林钠+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NVAF患者46例资料,按照患者用药种类不同进行分组:选择华法林进行治疗的23例资料为治疗一组,选择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23例资料为治疗二组,治疗后按照文中统计指标进行统计,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治疗一组患者有1例(4.3%)发生脑栓塞,有2例患者(8.7%)有出血现象,数据结果与治疗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用于NVAF患者抗凝治疗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性,但阿司匹林用药更加安全、方便且具有价格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效果、安全的影响。方法125例冠心病合并UGH高危因素PCI术后的患者分为:A组(n=62):口服西洛他唑100mgBid+氯吡格雷75mgQd;B组(n=63):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氯吡格雷75mgQd。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第7、14天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和P选择素(CD62P)抑制率,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消化道事件。结果2组在同时间点对PAC-1、CD62P抑制率、MACE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出血并发症、消化道事件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合并UGH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活化抑制效果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华法林抗凝治疗强度治疗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NVAF)的效果.方法 238例冠心病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低强度组(58例)、标准强度组(65例)、高强度组(56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低强度组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0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标准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h/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阿司匹林抵抗(AR)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AR的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塞)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用药后36小时和30天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36小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及靶血管再次重建。用药后36小时实验组未出现心绞痛及心梗,对照组2例出现心绞痛,无心梗发生。用药后30天实验组无心绞痛发作,无心梗发作,对照组5例出现心绞痛,2例出现心梗。用药后36小时,替罗非班组出现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无出血事件发生。用药后30天两组均无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均无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无血小板减少发生。两组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生率,并不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