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宁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叶玉珍吴昊董自清自解放以来,我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屡有疫情病例发生。为了探讨其流行因素,掌握流行规律,为防治流脑提供依据,本文简要分析了自解放以来流脑在我县的发病情况。11951~1994年中宁县流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广州市2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新生儿病例进行诊断并分析可能的传染源,为流脑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方法对流脑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例病例均因发热等症状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流脑菌株,该菌株对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敏感。结论本市近年来首次出现2例未满月婴幼儿感染B群流脑菌的病例,应加强流脑,尤其是B群流脑菌株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3.
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由脑膜炎双球菌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全世界有142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流脑的流行或发病。至今仍有许多国家未能控制流行。国内随着菌苗的应用,发病率有所下降,病死率也大大的降低。现就病原学、流行病学,有关临床诊断及治疗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状况,掌握其流行规律,现将我县1963~2006年流脑流行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彤  谢敏  符岳 《热带医学杂志》2005,5(6):797-799
目的 探讨2005年广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全面认识和加强预防措施.方法 将2005年春收治入院的所有30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进行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有群体聚集性.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96.67%),呕吐(86.67%),意识障碍(40%),伴颈抵抗(93.33%),淤点或淤斑(66.67%),CSF异常(100%),白细胞升高(100%),合并有中毒性心肌炎、肾损害为主.结论 本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是近年少见的,以民工为主.临床表现典型但无特异性,合并有多脏器损害,强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5年乌鲁木齐市局部区域发生流行性脑脊髓炎(流脑)情况,评价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效果。方法收集乌鲁木齐市近年流脑疫情资料,并采用现场调查法抽查近3年目标人群疫苗接种及对相关信息认知情况;根据疫情状况及流脑病原鉴定,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2005年1~7月乌鲁木齐市报告流脑病例76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3例。病例以3~4月为多,主要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73.68%来自流动人口,72.36%在15岁以下,近2~3年没有明确流脑疫苗接种史。所调查流动人群对流脑认知水平低,98%近3年未接种过流脑疫苗。2003年乌鲁木齐市15岁以下在校中小学生接种过A+C流脑疫苗。优势菌株为A群脑膜炎奈瑟菌(Nm)。结论由于流动人口疏于管理,目标人群对流脑认知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低下,流脑疫苗接种率极低,易感人群累积所致流脑流行。为此,对目标人群流脑疫苗采取了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控制了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5月安顺市普定县马场镇发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流行;同期,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人民医院和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则报告了大量的化脑病例,这些病例主要集中在与普定县马场镇相毗邻的六枝特区龙场乡,经病原学培养和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学检测确诊为流脑流行(以下六枝化脑、流脑病例均称流脑)。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近年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的相关因素,以便于完善流脑的预防接种措施。方法对35例流脑病人和70例正常对照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收入、人口性质、疫苗接种史、住地及免疫功能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流脑发病与性别、年龄、住地无关,但与经济收入,人口性质,疫苗接种史及免疫功能状况有关。结论不能忽视成年人及外来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5日上午10:00,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上监测到该地区一医院收治的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于5月4日20:45死亡,5月5日下午,相关人员到该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咽拭子采样工作,调查结果如下. 病历资料患者,男,1984年出生,身高170cm,体重79kg.2010年5月3日,21:00感觉不适,母亲给服1片扑热息痛,过了30分钟后吐了1次后睡着了.8:30分感觉四肢无力,体温38.5℃,谵语、胳膊上有出血点,10:00父母亲打120急救车,12:00,120车将患者送到市级某医院急诊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都市2岁以上人群流脑A群和C群免疫状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资料。方法对成都市2-4岁、6~8岁、13~15岁、20岁以上4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不少于60人,采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人群血清中的A群和C群流脑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252人中,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79.37%,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60.32%,成都市健康人群的A群流脑抗体水平高于C群。结论我们应制定相应的免疫对策,避免局部暴发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及时了解SARS在东山区人群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资料。方法:通过对医院报告病例的汇总与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流行概况和流行特点。结果:累计至2003年4月30日.东山区共报告127例确诊SARS病例,其中医务人员33例,退休人员32例,家务待业8例,国家干部23例,商业、工人和其他人员19例,学生10例,儿童2例。人群对非典型性肺炎的易感性除医务人员为医院聚发外,还有6户为家庭聚发,其余均为散发。在本次SARS流行过程中,有接触史的病人共有49人,占总发病的38.6%,主要以医务人员为主,还有61.4%的病人无明显接触史。结论:此次非典型性肺炎传染性强,传播面广,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相应预防措施,疫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不同职业人群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镜检蠕形螨。结果 共检查2365人,感染176人,感染率为7.44%,其中男性感染率为4.99%(59/1182);女性感染率为8.70%(117/1345);20~40岁感染率较其它年龄高;银行职员及饮食服务行业人员感染率较学生和干部高,分别为22.02%、17.59%。结论 蠕形螨感染率与各职业人群的工种、年龄、个人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人体蠕形螨传播是人与人直接接触,也可通过共用脸盆、毛巾、衣被、具、玩具、化妆品等物品而间接传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与患共用生活物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减少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4.
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菌药物对120株淋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改良碘定量法检测PPNG菌株。结果 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及头孢三嗪的耐药率分别为74.17%,76.67%,38.33%,1.67%,3.33%。检出16株(13.33%)PPNG菌株,15株(12.5%)TRNG菌株;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占31.67%。结论 头孢三嗪、大观霉素仍可作为南昌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用药.但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2004-2006年53 767例狂犬疫苗免疫人群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近3年狂犬疫苗免疫人群流行病学情况,对狂犬病免疫预防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方法收集2004—2006年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门诊狂犬疫苗免疫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动物致伤接种狂犬疫苗人数逐年增加。53767例免疫者中。暴露前免疫1560例占1.2%。暴露后免疫以犬致伤为主。其次为猫。多数伤者能及时就诊,并全程注射狂犬疫苗。Ⅲ级暴露者联合应用人血狂犬免疫球蛋白者仅占2.6%。结论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及宣传教育,加强Ⅲ级暴露者人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注射,提倡狂犬病高危人群暴露前免疫接种,有效减少狂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6年茂名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 对2006年茂名市麻疹监测及流行病学管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疹疫情以散发为主,报告发病率为2.63/10万;全年均有发病,其中5~7月份发病较多(75例,占50.68%);发病年龄以0~6岁为主(126例,占85.14%);散居儿童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8.38%;发病人群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5.16%.结论 散居儿童是造成麻疹发病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应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以预防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南昌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头孢三嗪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三嗪对淋病奈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首次在南昌地区分离到4株对头孢三嗪耐药的菌株;80%的淋病奈瑟菌对头孢三嗪敏感,3.33%耐药。结论:头孢三嗪在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时,应高度重视耐头孢三嗪淋病奈瑟菌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1998—2007年霍乱流行和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广州市1998-2007年霍乱流行特征和防治情况,为制定霍乱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1998-2007年共发生霍乱病例821例,平均年发病率1.10/10万;流行一般自4月开始,4~10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分布在芳村、荔湾、海珠、白云区等中心城区,占68.33%;发病年龄最小的为5月龄,最大的为86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0.94,以青壮年为多见,20~49岁为621例,占总病例数的75.64%;职业分布为工人占17.66%,其次为民工占11.21%;流行形式以爆发为主,爆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6.60%;传染途径以食源性和水源性为主;优势菌型为小川1b型,稻叶型及O139群也有检出。监测分离到的霍乱菌株主要来自水产品、水体和腹泻病人。结论广州市属霍乱常发地区,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三管一灭一宣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腹泻病人和外环境的监测,防止霍乱的爆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5—2006年深圳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m)的带菌状况,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健康人群分为0-、5-、10-、15-、25-、35-和45-岁以上7个年龄组,采集咽拭子,进行Nm培养分离和鉴定,用血清学诊断和PCR方法分群。结果2005—2006年深圳市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4.4%(55/1255),其中B群49株(89.1%),c群4株(7.3%),29E2株(3.6%)。在两次流脑疫情中各分离到1株B群Nm。结论2005—2006年深圳市健康人群主要携带B群Nm,未检出A群Nm,A群流脑传染源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及预防控制情况。方法对某市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某市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4.19/10万和16.80/10万。其发病特点是:全年均有发病,以春术夏初为多.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托幼儿童,以3—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结论应重视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