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婴儿哮喘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和婴儿哮喘(InfantileAsthma)均为婴儿期的常见多发病,临床治疗方面以往一直围绕着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的应用存在分歧和争论,近10年来国外由于采用了比较灵敏的临床记分随机抽样对比的研究方法,加之新药的出现,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渐趋一致,现将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简要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此病冬春季多发,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笔者自2008年1月—2010年5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卡介苗素干预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从而减少哮喘的发病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3月的本院门诊或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56例,连续临床观察3年.[结果]干预组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16.67%)较对照组(32.14%)明显降低.[结论]肌注卡介苗素干预可有效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转化率.  相似文献   

5.
6.
斯奇康在治疗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呼吸科从1997年~2000年4月对长期咳嗽经多种抗生素治疗不理想,经胸片检查及症状、体征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患儿32例,以及15例毛细支气管炎,病程近喘鸣消失较慢的病儿,应用了斯奇康注射液1.0ml(0.5mg)肌肉注射18针共36d为1个疗程,休息7~10d,进行第二个疗程,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憋、呼吸困难、肺部痰鸣音、哮鸣音减轻或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检测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及尿白三烯(LTs)水平的意义.方法 收集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10-01-2020-01-31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毛支组)和60名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哮喘组);收集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对照.检测并比较各组受试儿童外周血白三烯C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管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每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患儿呼吸频率(R)、心率(HR)、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3)、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部罗音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儿PH、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呼吸急促、喘憋、心动过速等症状缓解以及肺部罗音的吸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促进肺部罗音吸收。  相似文献   

10.
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关系.方法 对26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患病情况、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生活环境及毛细支气管炎后的治疗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哮喘的发生率,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发生率为57.60%.父母亲哮喘史、湿疹、过敏性鼻炎等是毛细支气管炎发展为哮喘的高危因素;母乳喂养>4个月、喘息缓解期吸入激素是保护因素.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危险因素易发展为哮喘,尽量控制和预防危险因素并早期防治可能是减少哮喘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徐晓红  石永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65-2867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激素吸入治疗预防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急性期每日2次,每次1揿(125μg),出院后每日早晨1次,每次1揿(125μg),连续半年;对照组(50例)未作激素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出院后随访8~15个月。结果:观察组喘息发作14例(14/52),占26.92%,对照组22例(22/47),占46.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转为婴儿哮喘7例(7/52),占13.46%,对照组15例(15/47),占31.9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给予激素吸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喘息发作和降低婴幼儿哮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怡  陈培 《现代保健》2014,(31):50-53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能发展为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3年。对患儿性别、出生时母亲年龄、父亲吸烟、出生体重、发病时情况、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被动吸烟、免疫球蛋白、血常规、微量元素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居住地、父亲吸烟与否、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家庭装修与否、发病季节、毛细支气管炎期间住院天数、RSV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史、被动吸娴、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特应性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血IgE、血铅、血锌、血清铁、嗜酸细胞计数与毛细支气管炎后转化为哮喘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孩)、患儿出生时母亲年龄、被动吸烟、春季发病、RSV感染阳性、出生体重异常、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家族史、血IgE升高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转化为儿童哮喘的危险性高。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危险因素,应及早积极干预,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雾霾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并发哮喘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重度雾霾地区已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患儿。对两组患儿实施常规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方案,同时研究组患儿给予超声雾化处理方案并日常佩带口罩,对照组患儿仅进行病房常规清洁消毒。比较两组患儿并发哮喘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哮喘发生率为6.12%(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34.69%,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例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哮喘患儿哮喘发作平均时间为(15.23±6.24)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83±10.74)d(P0.05)。结论雾霾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并发哮喘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预防哮喘。  相似文献   

14.
俞江 《现代保健》2010,(20):53-5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作用.方法 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被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28例)和C组(28例),分别给予抗感染、吸氧、祛痰、镇静等综合治疗外,A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2 mg/d,B组1 mg/d,C组0.5 mg/d,疗程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三组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治疗后第7天进行疗效评价并随访记录2年时各组患儿哮喘发病率、喘息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间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P〈0.05) 三组在咳嗽消失、发绀消失、气促缓解、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上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随访2年,三组在发作次数、喘息持续时间、首次喘息复发时间及哮喘发病率上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A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B组次之.结论 大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并减少日后发生哮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李惠之 《工企医刊》2000,13(3):15-16
近几年来我院采用酚妥拉明加阿拉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2例,全部治愈。本文就其所产生的副作用、及对原发病的影响与处理进行分析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6个月者30例,>6个月者12例,最小42天,最大14个月;合并心力衰竭者19例,呼吸衰竭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干预治疗对衣原体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相关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CPIgM、IgG测定,将IgM阳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治疗组,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治疗;IgM阴性、IgG阳性既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对照组,未曾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治疗,二组病例均行为期3~5年的随访,比较二者哮喘的发病情况. 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哮喘发病率低、治愈率高,治疗组及对照组其哮喘发病率分别为15.56%、36.84%;治愈率分别为73.33%、44.74%(P<0.05). 结论对婴幼儿期衣原体感染性毛细支气管炎采用大环内酯类药规范治疗可降低其日后哮喘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住院的一个重要原因,属于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通常被认为是哮喘的第一次发作,与哮喘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主要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转变为哮喘的机制有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免疫学领域。本文就近年免疫学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吸痰护理对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雾化吸入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吸痰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之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实施吸痰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治愈时间,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