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分析及监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丽杰  杨坚 《护理学杂志》1995,10(4):194-196
本文分析了1986年7月至1990年2月,施行瓣膜手术后,早期不同时间段死亡(术后30d内)的常见原因,提出了纠正低心输出量,监测凝血功能障碍、救治多脏器功能损害、观察瓣膜功能、防治室性心律失常等早期重点监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心肺转流术(CPB)后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其中男4例,女4例,全身麻醉后经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分别在CPB前即刻(T0)、腔静脉开放后5 min(T1)、停机时(T2)和术毕(T3)时采集桡动脉(肺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肺动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PMN)计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浓度,并计算肺动、静脉血各项指标的差值,反映肺内PMN滞留、TNF-α净生成、SOD消耗和LPO净生成;分别测定T0、T2和T3时肺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肺顺应性,行肺动、静脉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肺分流量(QS/QT)和肺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所有病人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及转机时间分别为97±21、(124±27)min。与T0比较,在T3时MPAP升高、肺顺应性显著性降低,T2、T3时PVRI、PA-aDO2和QS/QT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在T1、T2和T3时PMNv、PMNa、TNF-αa、LPOa显著性升高(P<0.05或0.01),在T1、T2时TNF-α和LPOa显著性升高(P<0.01),在T1、T2和T3时SODv、SODa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 CPB后肺功能损害与肺外组织生成的氧自由基及炎性反应激活的PMN和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3.
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瓣膜置换手术是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 ,1996年 1月至2 0 0 2年 5月 ,我们为 2 14 0例病人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术后早期死亡 6 4例 (死亡率 3% )。现分析术后早期死亡原因 ,以期减少导致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 ,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资料和方法  6 4例中男 2 5例 ,女 39例。年龄 6~ 71岁 ,平均 4 86岁。风湿性心脏病 5 0例 ,先天性心脏病 6例 ,冠心病、瓣膜退行性变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8例。术前心功能II级9例 ,III级 31例 ,IV级 2 4例。 5 2例合并心房纤颤。 2 2例术前尿素氮和肌苷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7例术前有明确的心肌梗死史。…  相似文献   

4.
再次与多次心脏瓣膜置换术1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因发生人工瓣膜内源性、外源性功能障碍或并发症 ,以及再发其他瓣膜病变 ,均需行再次瓣膜置换术。现将我们近 10年再次或多次瓣膜置换术病例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1992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共实施再次与多次心脏瓣膜置换术 132例 ,占同期瓣膜置换术病人的 4 35 %( 132 30 33例 )。其中男 5 9例 ,女 73例 ;年龄 14~ 70岁 ,平均 45岁。术前心功能 (NYHA)II级 16例 ,III级 75例 ,IV级 41例。再次换瓣主要原因与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见表 1。其中二尖瓣生物瓣衰败 6 6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1例 …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后远期随访结果,分析与远期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提出生物瓣置换的相宜适应证.方法 1984年9月至1988年3月,90例生物瓣置换术者中男39例,女51例;平均年龄36.1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8例,退行性病变8例,先天性二尖瓣畸形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术前心功能II级15例,III级54例,IV级21例.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0.51~0.90,平均0.65~0.10.结果术后死亡7例.长期随访83例,随访时间3~187个月,共随访678人*年.随访中死亡35例,二次手术20例.术后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7%、80.7%、57.8%.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论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前心功能(P=0.02)、心胸比率(P=0.03)、EF值(P=0.02)与远期死亡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心脏双瓣膜置换术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6年11月~1999年1月在体外循环下为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施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麻醉共21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1例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20岁~55岁,体重41kg~76kg,平均520±84kg。心胸比率05~074,平均065±007。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硝普钠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2 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硝普钠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每组 12例。A组病人在心肺转流 (CPB)复温时用硝普钠 1 0 μg·kg 1·min 1输注。停CPB后改为 0 8~ 4 6 μg·kg 1·min 1输注。观察两组病人氧供、氧耗、氧摄取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乳酸和心指数的变化。结果 停CPB后两组病人氧供 ,心指数同时点值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停CPB后 1、2h时A组病人氧耗、氧摄取率明显高于B组病人同时点值 (P <0 0 5 ) ,动脉血乳酸明显低于B组病人 (P <0 0 5 ) ,且A组病人呈病理性氧供依赖持续时间短于B组病人。结论 硝普钠与正性肌力药物合用可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早期氧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们为 72例病人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 17例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其它心内畸形的矫治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 17例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7例中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6~ 6 3岁 ,平均 5 6岁。体重 6 5~ 81kg ,平均 6 9kg。体表面积 1 6 9~ 2 10m2 。行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置换 7例、主动脉瓣置换 5例、双瓣置换 2例、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各 1例。术中搭桥 2~ 5支 /人 ,平均 3 2支 /人。体外循环方法  17例病人均使用Sarns80 0 0型心肺机。人工肺为Jos…  相似文献   

9.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1978年至 2 0 0 1年 12月 ,行瓣膜置换手术 2 14 1例 ,同期随访 16 81例 ,计 80 2 1 1人·年 ,平均 4 77人·年。通过回顾病因、手术方式、瓣膜类型等因素 ,观察术后病人心功能改善情况 ,病死率及并发症等 ,采用t检验 ,多因素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92例死亡。总体生存率 5年为 (92 3± 2 2 ) % ,10年生存率为 (90 1± 2 7) %。并发症有血栓栓塞、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瓣周漏、溶血、机械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心功能 (NYHA)与术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1.机械瓣置换术后中远期疗效满意 ,病死率及并发症均较低 ;与术前心功能和手术种类直接相关 ;2 .使用保留瓣下结构及三尖瓣成形术对术后心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3.术中良好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70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其主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Zuo J  Yu A  Li W  Dai J  Wang Q  Qiang N  Li Q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54-356
目的 探讨影响或导致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70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功能Ⅲ-Ⅳ级,心胸比≥0.7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0mm,术中心脏时间过长及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中心肌保护不满意等有关。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心功能、术中心肌保护、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对一些并发症的治疗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原因,探讨降低围术期病死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死亡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26例;年龄20-65岁(45.5±11.6岁)。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心瓣膜置换术,其中37例行中低温(26-28℃)心脏停搏手术,17例行浅低温(31-33℃)心脏不停跳手术。对围术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死亡15例,手术死亡率1.78%(15/845);其余39例患者的死亡时间为术后3h-106d(8.2±17.2d),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不能停CPB、心脏及主动脉出血、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改善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良好心肌保护、术后加强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不断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总结围术期的经验。方法分析我院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经验、围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结果本组二尖瓣置换术2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死亡1例,死亡率2.78%。结论提高手术技术,改进心肌保护方法,加强围术期管理等,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心脏双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膜置换术手术期体外循环及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对25例心功能Ⅱ~Ⅳ级、心电图有异常的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患者在中低温体外循环、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结果转流时间105~210min,主动脉阻断48~153min,自动复跳15例(占60%),无麻醉死亡。结论妥善的麻醉处理、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合理的术后支持是双瓣膜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65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7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 ,我们共施行了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 90例 ,其中 6 5例是采用微创小切口完成的 ,现将后者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2 5例 ,女 40例。年龄 14~ 71岁 ,平均 46 4岁。二尖瓣置换 (MVR) 37例 ,主动脉瓣置换 (AVR)10例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 (DVR) 18例 ,均应用进口双叶机械瓣。心功能II级 8例 ,III级 5 4例 ,IV级 3例。心胸比率 0 5~ 0 8,平均 0 6 2。本组风湿性病变 5 6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 3例 ,先天性瓣膜病变 2例 ,退行性病变 4例。同时作三尖瓣环缩、左房内取血栓者各 3例。手…  相似文献   

15.
62例小儿心脏瓣膜置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1975~1997年间62例14岁以下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探讨儿童瓣膜置换的手术适应证、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等问题。方法全组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7例使用生物瓣,45例使用机械瓣。结果住院死亡12例,晚期死亡13例,术后失访4例,长期存活33例;随访时间2~257个月,其中心功能Ⅰ级28例,Ⅱ级5例,无1例因生长发育出现人工瓣膜相对狭窄。结论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死亡率高,宜慎重掌握适应证;儿童心脏瓣膜置换宜选择机械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3年12月共547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原始病历资料,进行ARF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547例中有48例发生ARF(9%),其中3例需要血液透析治疗(ARF-D),与术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发生ARF的危险因素依次为:体外循环时间、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血压)、多瓣膜置换、术前心功能差、急诊手术、术前肾衰竭及病程长等;发生ARF后病死率明显增加,本组ARF的病死率为4.2%,ARF-D则高达66.7%.结论:急性肾衰竭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避免或减少这些危险因素,可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重症心脏瓣膜病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风险大 ,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1 999年 1 1月以来 ,我们采用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手术治疗 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 ,效果较好。临床资料  40例中男 1 7例 ,女 2 3例 ;年龄 5~ 64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2 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 6例 ,MVR +AVR 1 0例。另选择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 0月所做的3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者作为对照组 ,男 1 3例 ,女1 8例 ;年龄 1 3~ 59岁 ;MVR 1 9例 ,AVR 8例 ,MVR +AVR 4例。术前两组的心胸比率、射血分数 (EF)、心功能等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分娩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再次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可因各种原因引起人工瓣膜功能障碍 ,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必须再次手术矫正。我们于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共施行此类再次手术 19例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中男 8例 ,女 11例。年龄 16~ 5 1岁。其中人工瓣膜瓣周漏 7例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5例 ,人工瓣膜血栓形成 5例 ,生物瓣衰败 2例。再次手术距第 1次手术时间为 2 5d~ 10年。术前心胸比率 0 6 2~ 0 78;心功能III级6例 ,IV级 13例。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 ,取胸骨正中切口 ,经升主动脉插管 16例 ,经股动脉插管 3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