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利福定在人体尿液中的浓度。色谱条件为:Shimpack CLC-TMS 5μm柱(150×4.6mm);0.01M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16nm.尿中利福定在0.2~20μg/m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有机溶媒提取率为93%.用本法测定了利福定固体分散物相对于原药的生物利用度为147.7%.  相似文献   

2.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尼莫地平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该药为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低,本文采用了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了尼莫地平两种固体分散物,其体外溶出速率10分钟以内达80%以上,较市售片有显著提高.两种固体分散物中,固体分散物Ⅰ为本实验室研制,固体分散物Ⅱ参照国内、外文献用PVP为载体制备.两种固体分散物均能明显提高尼莫地平的体外溶出速率,但固体分散物Ⅱ易于老化,经相对湿度RH75%40℃贮藏3个月溶出速率明显下降,同样条件下,固体分散物Ⅰ则无明显变化.二种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尼莫地平以非晶体状态存在,而在RH75%40℃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固体分散物ⅡX-射线衍射图谱出现了尼莫地平结晶峰.  相似文献   

3.
尼群地平固体分散物溶出度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了 2种尼群地平固体分散物 ,体外溶出速率均有显著增加 ,X 射线衍射实验表明 2种固体分散物均以非晶状态存在 .稳定性实验表明 ,固体分散物Ⅰ较稳定 ,固体分散物Ⅱ老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固体分散体中蛇床子素的分析方法、考察其有关特性。方法应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了蛇床子素(Osthole,OSL)的固体分散体,测定了OSL原料药、固体分散物以及机械混合物的体外溶出度,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分析对固体分散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及结论OSL固体分散物的溶出度与OSL原料药和机械混合物相比有明显提高;OSL以超细态分散于载体中,OSL分子和载体分子之间未发生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化血红素固体分散物的制备及其分散特征的评价.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氯化血红素固体分散物,用差示热量扫描(DSC)图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的变化鉴定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特征;并对其溶解度和累积溶出速率进行考察.结果:结果显示,以氯化血红素为主药,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制成的固体分散物中,氯化血红素是以分子状态分散在载体中;经溶解度和累积溶出速率的测定,固体分散物溶解度为原药的49倍,固体分散物较原药在30 min时的累积溶出速率提高了22倍.结论:制成固体分散物后,形成填充型固体溶液,氯化血红素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均得到显著提高,提示本工艺可行,同时也为氯化血红素新制剂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制备固体分散物提高西尼地平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和物理法制备固体分散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定西尼地平以无定型状态分散在载体中,并进行了药物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结果 固体分散物的体外溶出速率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的体外溶出速率。DSC图谱检测能充分说明采用溶剂—溶融法能够形成较好的固体分散物,药物与载体的晶体吸收峰已经消失。结论 形成稳定固体分散物后制成制剂,体外溶出度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选择不影响阿司匹林稳定性的PEG 载体及其合适比例;测定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的体外溶出速率;分析其结构状态。方法:固体分散物的制备采用熔融法;体外溶出采用浆法;固体分散物的结构分析采用X 射线衍射法。结果:PEG 所占比例越大,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物时,阿司匹林的水解程度越低,且PEG20000 优于PEG6000 ;阿司匹林-PEG20000(1∶9) 固体分散物的标示百分含量为104 .68 % ,水杨酸检查合格;与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相比,其溶出度显著增加(P< 0 .01) ;该固体分散物中大部分阿司匹林以分子状态分散,只有极少部分以微晶状态分散。结论:以PEG20000 为载体,按阿司匹林 PEG= 1∶9 的比例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是理想的,该分散物体外溶出迅速,可用于制备小规格的片剂,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通过减小剂量来降低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选择了不影响阿司匹林稳定性的PEG载体及其合适比例;测定阿司匹林固体分散物的体外溶出速率;分析其结构状态。方法:固体分散物的制备采用熔融法;体外溶出采用浆法;固体分散物的结构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法。结果:PEG所占比例越大,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物时,阿司匹林的水解程度越低,且PEG2000优于PEG6000;阿司匹林-PEG20000(1:9)固体分散物的标示百分含量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难溶性药物酮洛芬体外溶出速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为载体,制备药物与载体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物及物理混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方法,比较二者及药物的结晶形态,并进行体外药物溶出度的测定。结果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速率明显高于物理混合物及酮洛芬原料的体外溶出速度,且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大。固体分散物的X射线衍射及红外吸收图谱确定了酮洛芬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放置6个月后,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射图谱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药物与载体以合适比例制备的固体分散物可以明显提高药物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0.
槲皮素-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制备槲皮素-聚乙二醇6000(PEG6000)固体分散体以提高槲皮素的水溶性。方法以PEG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槲皮素的固体分散体,测定了槲皮素对照品、固体分散物以及机械混合物的溶解度,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固体分散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槲皮素固体分散物的溶解度与槲皮素原料药和机械混合物相比有明显提高。结论槲皮素分子和载体分子之间未发生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福定从大鼠离体肠囊粘膜侧向浆膜侧的扩散为被动扩散过程,并需要一定时间。小肠各部位的理论延滞时间平均为31.4min,直肠部位为42.2min。  相似文献   

12.
9名志愿受试者口服利福喷丁(Rifapentine)连续给药10d,随后改为每周两次的间隙给药连续3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与利福定作比较。发现利福喷丁吸收、排泄均较利福定慢,在体内维持时间长,T1/2为15h。连服药10d,血中药浓先是逐渐上升,4、5d达到最高,随后下降,这可能与利福霉素激活肝药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福定不同晶型和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福定为一多晶型化合物。实验表明由Ⅰ型或Ⅳ型晶型的利福定制成的胶囊剂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结核杆菌耐利福定与细菌RNA聚合酶变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结核杆菌H_(37)Rv,于体外诱导筛选获得耐利福定(1250μg/ml)菌株,检测了利福定抗结核杆菌活性及其与6种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交叉耐药性;以~3H-尿苷进行掺入实验,发现利福定明显抑制~3H-尿苷掺入敏感菌,而对掺入耐药菌则无抑制;提取及分析结核杆菌RNA聚合酶,发现敏感菌酶活性受利福定明显抑制,耐药菌酶活性则未见抑制。结果提示:结核杆菌耐利福定与耐药菌RNA聚合酶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福定和利福平对小鼠肝微粒体酶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福定和利福平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为了比较二者对肝微粒体酶的影响,我们考察了它们对小鼠体内安替比林血浆水平、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和肝脏重量的影响,测定了肝微粒体蛋白和细胞色素P-450含量及两种酶活性的改变,用凝胶电泳法比较了微粒体多肽组份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福平在这些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肝微粒体酶诱导作用,而利福定则否。这提示利福定可能在临床很少导致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白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含量。方法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柱(100mm×4.6mm,2.6μm);流动相:乙腈-水(19∶81);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3~3.17μg(r=0.999 8),2.27~13.62μg(r=0.999 8);回收率(n=6)分别为100.6%(RSD=2.1%),97.7%(RSD=1.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云南白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含量。  相似文献   

17.
刘斌  张沾 《海峡药学》2016,(6):60-62
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地产中药红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紫外分光光度法( UV)为分析检测方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在510nm 波长处测的最大吸光度,芦丁浓度与吸光度的线性方程为 y =12.554x -0.003(R2=0.9982),表明在8~48μg? mL -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 0.19%,稳定性RSD 0.14%,重现性RSD 0.11%,平均加样回收率103.3%,RSD为1.08%(n=9)。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简单易行,科学合理,适用于评价红花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姚育端  傅钰  蒋平  张文忠 《中国药房》2007,18(3):206-208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七伤药片中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Rb1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VP-ODS(150mm×4.6mm,5μm),使用梯度洗脱系统,流动相为乙腈-水(0~20min(20∶80),20~26min(40∶60),26~35min(20∶80)),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三七皂苷R1的线性范围为0.261~7.83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12±2.03)%(RSD=2.1%);人参皂苷Rg1的线性范围为0.6025~18.075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22±3.33)%(RSD=1.9%);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为0.5375~16.125μ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71±2.4)%(RSD=1.6%)。结论该法可用于测定三七伤药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超氧化物歧化酶两种测活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活方法很多,活性单位也不统一,该文研究了改进的肾上腺素法和微量连苯三酚法两种测活方法,比较了两者的自氧化曲线、重现性、灵敏度及测活结果。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对两种方法的自氧化速率进行了相对标准偏差(RSD%)、线性回归(R)等统计分析。连苯三酚法在重现性(RSD4.72%,n=10)和灵敏度方面均高于肾上腺素法(RSD7.71%,n=10),连苯三酚法与肾上腺素法测活结果的比值约为2.21。  相似文献   

20.
选用结核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与大肠杆菌及其相应的体外诱导耐利福定菌株进行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提示细菌耐利福定后在形态及结构方面发生了改变,但因细菌的种类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