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构成。方法回顾性收集重症监护室(ICU)收住的118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培养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VAP的发病率为44.9%,其中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53例VAP以G-菌感染为主(68.2%),其次为G-菌(25.9%)和真菌(5.9%),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多种临床因素与VAP的发病有关;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耐药率高;VAP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呼吸机相关肺炎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应用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2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VAP的发生率为50.42%,死亡率30.25%;VAP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的病原菌。机械通气时间长、高龄、伴有COPD等慢性疾病、应用抑酸药物等因素是VAP的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机械辅助通气患者的管理,可以有效防止VAP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AP危险因素以及制订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未发生VAP患者37例,发生VAP患者33例,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误吸等与VAP发生有关。结论重症监护室VAP患者病死率高,临床需要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规范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避免声门下吸引防误吸等,对降低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外伤(s TBI)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主要致病病原菌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防治重度颅脑外伤患者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使用呼吸机时长>48 h的共90例s TBI患者临床资料,观察VAP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主要病原菌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s TBI患者VAP的发病率为65.6%,病死率为26.4%,。患者的年龄,与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机械通气时间,是否误吸与VAP的发生相关,而患者的性别与VAP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强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患者免疫力,防止误吸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ICU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病死率、危险因素以及诊治体会,为预防和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重症监护中心(ICU)神经外科患者机械通气下发生VAP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各种临床资料和痰培养结果,总结诊治经验,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在ICU监护的神经外科VAP发生率为37.76%,死亡20例(54.05%),相关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昏迷、各种侵入性操作、气管切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3d(P均〈0.05)。主要病原体为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真菌。结论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VAP发生率高,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增加了VAP发生率,且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应尽可能早脱机。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04年有创机械通气患者52例发生VAP的情况。结果VAP发生率61.5%,病死率34%。结论气管内插管、呼吸机通气管路和冷凝水污染、吸入和胃液反流、胃肠内营养、气管内吸引、交叉感染以及高龄、有慢性基础疾病、胸部和上腹部手术等是VAP的危险因素。VAP患者分离出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85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检测,其中56例发生VAP,发生率为65.9%,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VAP的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6.4%,革兰阳性杆菌占27.0%,真菌占6.6%;VAP患者感染发生率随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机械通气、病房环境、患者及医务人员因素、侵入性操作、应用抗酸剂、滥用抗生索等为ICU病房患者发生VAP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患者发生VAP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措施,可有效切断VAP感染途径和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短期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合并VAP的新生儿47例,选择同期住院且基本情况类似的未合并VAP的新生儿5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致病菌感染情况和短期预后,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8 d与病死率相关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OC)评估危险因素的阈值。结果:入选的98 例新生儿中,男63例,女35例,平均胎龄(36.7±3.3)周,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呼吸频率、心率、CRP、PCT、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多为耐药菌。随访28 d 时,两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机械通气时间、PCT和简化CPIS为合并VAP的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33周、机械通气时间≥4 d、PCT≥2.0 μg/L和简化CPIS≥6为相关危险因素的ROC阈值。结论:VAP新生儿多合并耐药菌感 染,短期预后差,28 d病死率显著增加。胎龄小、机械通气时间长、PCT水平和CPIS评分高为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SICU、综合ICU脑外伤、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中45例机械通气相关肺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机械通气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VAP发性率18.7%,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66.7%),其中以阴沟肠杆菌为主。临床表现以肺部X线异常为多见(91%)。单因素分析表明昏迷≥5天、气管切开≥7天、使用呼吸机≥3天、广谱抗生素使用≥20天、H2受体阻滞剂使用≥10天、住院≥10天、年龄≥60岁是VAP显著性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上述四种因素是VAP独立相关因素。结论VAP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据胸部X线检查,医源性因素VAP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平  范翠玲 《淮海医药》2005,23(6):465-466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并探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致病因素。方法统计分析我院神经外科NICU2002年1月~2004年12月各类送检的标本培养阳性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和36例行机械通气的重型脑伤患者资料。结果N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中G-杆菌所占比例为77.1%,G 球菌占11.99%,真菌占10.53%,多重或二重感染为47.1%。VAP的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等。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和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其耐药现象严重,真菌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ICU病房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为临床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使用呼吸机〉48h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选择与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VAP的发生率为58.9%(53/90),病死率为26.4%(14/53)。患者的年龄、是否吸烟、营养状况、带机体位、与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带机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经鼻胃管、胸背部物理治疗和误吸等与VAP的发生相关,与性别及口腔护理有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改善患者营养,患者尽量采用半卧位,正确的翻身拍背,缩短带机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吸痰、雾化吸人和误吸等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对策,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对172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从下呼吸道抽吸出分泌物和气管插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机械通气后定期拍摄胸片。结果172例中有37例新生儿发生VAP,发病率21.5%。G-菌25株(67.6%),G 菌12株(32.4%),革兰氏阴性杆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结论VAP的危险因素甚多,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100例采用机械通气超过48 h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VAP患者32例,发生率为32.0%;经过VAP危险因素分析,机械通气时间≥5 d、昏迷、血清白蛋白<30 g及侵入性操作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VAP危险因素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连丽  孙科伟  张歌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13-1614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因素、病原菌分布等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VAP 269例临床资料.结果:VAP 232例,占86.24%.VAP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等.从插管到发生VAP的时间为2~53 d,平均(8.4±6.3)d.早发性VAP患者(机械通气≤4d)64例(占27.59%),迟发性VAP患者(机械通气>4 d)168例(占72.41%).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5.01%,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为29.97%,18.65%,15.29%,7.03%.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针对VAP的各种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龙梅  俞兴群 《安徽医药》2017,38(3):301-30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患者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 10月至2015年 12 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80例患者,36例患者发生VAP(VAP组),44例患者未发生VAP(非VAP组),分析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VAP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6.0%)、肺炎克雷伯菌(1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铜绿假单胞菌(10.0%)、溶血葡萄球菌(8.0%)等。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5 d、APACHE Ⅱ评分≥15 分、意识障碍、误吸、留置胃管、营养状况、抑酸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发生VAP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儿31例,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19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率62%(19/31),病死率13%(4/31),病原菌的阳性率100%,其中G-菌占89%。结论:积极做好重症监护室内常规护理的同时,应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指征,提倡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及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是减少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严重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并发症提高危重儿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对133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46.6%,死亡14例,病死率为22.6%。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87.1%,其中以铜绿假单胞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见。死亡原因与严重VAP有直接关系.结论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VAP,积极减少VAP的发生率,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正确合理选择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支持治疗,保持无菌操作和环境清洁,合理地吸痰,压力控制在13.3kPa以内,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这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VAP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患者VAP发生率为67.24%、肺内疾病患者VAP发生率为61.54%、通气时间≥7d患者VAP发生率为59.38%、住院时间≥4周患者VAP发生率为56.00%、插管次数≥3次患者VAP发生率为63.38%,均明显高于年龄<60岁、非肺内疾病、通气时间<7d、住院时间<4周、插管次数<3次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VAP的独立发生危险因素包括插管次数及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其中通气时间是最明显的危险因素;③20份标本共检出165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25株(75.76%),革兰氏阳性菌40株(24.24%),革兰氏阴性菌比例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伯雷菌、大肠埃希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对氨苄西林及替卡西林、阿米卡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阿莫西林及亚胺培南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及插管次数、患者年龄、原发病、住院时间,而革兰氏阴性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183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昏迷、使用抑酸剂、气管切开和48 h前使用抗菌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昏迷、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使用抑酸剂,OR值分别为9.76、3.53、2.26、2.17.结论 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昏迷、机械通气时间长、APACHEⅡ评分高、使用抑酸剂是其危险因素,通过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的认识 ,降低病死率。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4年4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发生VAP组和未发生VAP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预后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收集病例78例次,发生VAP组38例次(38/78,48.7 %),未发生VAP组40例次。发生VAP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VAP组(机械通气≥20天者,发生VAP组占39.5 %,未发生VAP组占10.0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的比例也高于未发生VAP组。发生VAP组中有35例次病原菌培养阳性,主要致病菌为不动杆菌属、真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发生VAP组死亡15例,未发生VAP组死亡3例(P<0.05)。结论 :VAP的发生可以显著提高病死率,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