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神科恢复期女病人由于生理上的特点,如月经周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如护理不当往往导致病情复发,现将我院50名恢复期女精神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浅议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英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247-248
目的分析可能导致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发生的住院原因,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对应的对策进行干预。方法对我院31例住院患者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受精神症状支配26例,多次住院5例;自杀方式多种。结论辨识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分析病人自杀的真正原因,加强护理防范意识,可减少精神病人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玉洁  易妍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59-136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3例发生暴力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病人无自知力拒绝住院者占26.1%;精神症状引起占23%;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占16.7%;医务人员工作态度所致占13.3%;病人之间矛盾所致占10.3%;家庭矛盾造成占6.9%;环境因素引起占3%.结论:加强住院精神病人的病情观察、药物护理、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可减少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新型精神药物的不断上市,住院精神病人的情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本通过对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1990年和2000年出院精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住院精神病人前后lO年临床资料的变化,旨在为临床精神科医生和精神病院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护理模式从原先的“以患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观念。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对精神病人进行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整体护理,同时还要注重对精神病人家属的关爱和支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沟通。这对精神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及疾病康复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是避免与他们之间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人藏药常发生在疾病的控制期或恢复期,带有很大的隐蔽性、欺骗性,不易被人发觉。而精神病人的藏药既可影响疾病的治疗,又可因积蓄的药物一次性吞服而造成死亡,因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护理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44例精神病人的藏药进行行为观察、心理调查、原因分析、护理干预,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精神健康的重视,精神病医院管理的模式逐渐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病房管理向社区家庭护理方向发展。多年来,我院临床护理工作者从多方面探索对精神病人的管理模式,以求得最佳的管理方法,通过大量调查,发现住院精神病人对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即封闭式管理)具有较强的约束感,而实施变通性护理(即降低病人的约束。将其心理上和躯体上的约束压缩至最低限度),不但能降低病人约束感,保证病人的安全,还明显地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冲动伤人情况屡有发生,尤其是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密切,受冲动致伤现象更为常见。这不仅威胁着病人自身及他人的安全,而且给病房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探讨病人冲动原因对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精神病人109例冲动原因作一分析。1 一般资料 在109例冲动病人中,精神分裂症88例占80.7%;躁郁症11例占10.1%;癫痫精神障碍4例占3.6%;其它6例占5.5。各种精神病患者冲动原因、形式、后果见表。  相似文献   

9.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是精神病护理的一部分,是在家庭中对精神病人实施特殊的护理。家庭可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病人可享受到家庭的温暖;还可广泛接触社会和现实生活,从而避免因长期住院与社会隔绝而引起的精神衰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0.
22例住院精神病人外逃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毅  侯昌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93-2694
住院精神病人逃跑,给病人、家庭、社会均造成了很大影响,也是精神卫生单位医患纠纷中常见的问题。分析住院精神病人逃跑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至关重要。对我院15年来住院精神病人外逃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病人来源于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是精神科病房管理的难点之一[1]。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受精神症状影响,是一种常见的病理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也成为了部分医患纠纷发生的隐患。研究分析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对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66例发生攻击行为的男性住院精神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护理对策。调查对象调查我院2014年1月1日-2014年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人是一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情感、行为脱离正规,在住院精神病人中,各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身体状况不同,病情各异,用药不同,因此在观察护理这些病人时,要掌握每位病人的护理要点,尤其在夜间,因夜间是精神病人发生意外几率最高的时间段,护理人员又少,工作时间长,各项工作不易面面俱到,因此要根据病人的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某些环节。对病人的观察,分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对保证病人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家庭护理是精神病护理的一部分,是在家庭中对精神病人实施特殊的护理。家庭可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病人可享受到家庭的温暖;还可广泛接触社会和现实生活,从而避免因长期住院与社会隔绝而引起的精神衰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4.
首次住院恢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随着精神症状缓解。自知能力逐渐恢复,其心理活动也逐渐活跃。面对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各种压力、社交功能减退、工作岗位丧失等现实问题,患者表现出紧张、焦虑、沮丧、失望。消极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及预后。为了探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为制定合理心理护理对策提供参考,笔者对96例此阶段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精神科恢复期女病人由于生理上的特点,如月经周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如护理不当往往导致病情复发[1],现将我院50名恢复期女精神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涂桂英  涂北菊 《贵州医药》2007,31(5):F0003-F0003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住院精神病人自伤或自杀死亡后引起的法律纠纷的案子逐年增多,如何预防住院精神病人自伤或自杀,是各精神病专科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两年来在我院住院、有消极观念的精神病人采取"针对病因、及时治疗、重点观察、加强管理"的护理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使我们体会到护理工作在预防住院精神病人自伤或自杀行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住院精神病人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精神病人出院后能在家中继续完成治疗和护理 ,家属是完成这项工作的关键人物。因此 ,为了解精神病人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要求情况 ,笔者对我院 83名住院精神病人的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要求的调查。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 999年 1 1月我院 83名住院精神病人家属1 2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调查项目采用多项选择法 ,被调查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 ,选择多项教育内容及形式 ,依据每项内容被选择的人次进行统计 ,按人次多少排序。2 结果与分析住院精神病人家属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 (附后 )精神病人家属健康教育调查表内容人数 %1 …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住院精神病人的现状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我们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30例住院精神病人进行评定(1)。发现住院精神病人以封闭病房组外显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且以言语攻击和体力攻击居多。因此,除应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更重要的是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预防和制止暴力行为的发生,现具体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符合CCMD-3关于精神障碍诊断的病人。在住院病区随机抽取开放病房与封闭病房男性病人各15名。平均年龄35.2±2.83岁,平均住院时间4.26±0.93月。两组病人诊断:精神分裂症26人,情感性障碍2例,其他2例。…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人出现饮食障碍的情况时有发生,临床上表现为少食、拒食、贪食和异食等.对这样的病人,医护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否则,患者将因少食、拒食而衰竭,或因贪食、异食而发生意外.我们对本院住院精神病人有饮食障碍的50例进行调研,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研究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预测方法,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甚至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方法 对2006年人院的精神病人相关因子收集,运用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筛查出有预测意义的因子.然后对2007年入院并确诊的精神病人进行攻击行为预测,对干预病区预测中存在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的精神病人实施重点护理预防,比较干预病区和对照病区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共有5个因素被选人,依次为既往攻击行为史,EPQ-N、敌对猜疑(HOST)、激活性(ACTV)和被害妄想.干预病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病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32.7%,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干预病区攻击行为的假阳性率21.60%,对照病区攻击行为的假阳性率14.0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与病人建立友好关系,尊重与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有助于减少和杜绝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