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界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处于临界值(0.75 ~0.80)时在指导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 50 例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显示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狭窄50% ~70%) 并且FFR 处于临界值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 组,n =25) 和药物治疗组(保守组,n =25),平均随访12 个月,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和心绞痛情况.结果 PCI 组和保守组MACE 发生率分别为8%(2/25)和12%(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两组均无心源性死亡,PCI 组1 例(4%)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 例(4%)行再次血管重建术;保守组3 例(12%)行再次血管重建术.PCI 组和保守组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16%(4/25)和24%(6/2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度冠状动脉病变若FFR 处于临界值(0.75 ~0.80),仍可安全给予药物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myo)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意义。方法 STEMI行早期溶栓治疗或血栓自溶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75例,其中FFRmyo<0.75者33例,行PCI治疗21例(A组),拒绝行PCI治疗12例(B组),FFRmyo≥0.75者42例(C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各组罪犯血管特点及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随访一年,患者临床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再住院的总发生率在A组及C组均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P<0.05)。结论 FFRmyo测定对STEMI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冠状动脉(冠脉)临床病变的介入治疗当中,依据血流储备分数(FFR)给予对应治疗,分析其指导作用。方法 共纳入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病例收治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31例患者,经冠脉造影(CAG)检查显示冠脉管腔狭窄率为50%~70%,实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观察组纳入37例患者,均接受CAG检查,确认符合冠脉临界病变标准,即刻进行FFR测定,并根据FFR值分组。FFR>0.80的14例患者纳入药物组,进行强化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FFR≤0.80的23例患者纳入PCI组,均进行药物治疗并联合PCI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AG参数(病变部位、血管狭窄比例、参考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PCI治疗相关观察指标(造影剂使用量、支架植入数量、手术时间)及随访结果(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CAG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的造影剂使用量、支架植入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造影剂使用量(mL):19...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降低,以及AMI急性期基础血液中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均被视为A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我们现将这两项指标联合起来评价AMI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选自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AMI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24 h内接受了急诊PCI治疗,并于术后即刻应用经冠状动脉多普勒导丝测量的CFR。基础血白细胞计数以患者发病24 h内化验取得,并满足白细胞计数≥10.0×109/L。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7.1)个月,以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根据MACE与CFR的关系,应用ROC曲线获得相关阈值,将患者分为2组进行对照分析,第一组:CFR<1.4;第二组:CFR≥1.4。结果第一组患者的基础血CK及CK-MB明显高于第二组患者,分别为(4 109±407)U/L vs.(2 685±562)U/L,P<0.05及(290.8±26.6)ng/ml vs.(255.7±65.6)ng/ml,P<0.05。第一组患者PCI术后即刻MBG3级占比明显低于第二组患者(25.9%vs.38.9%,P<0.05)。随访期间第一组患者的MACE明显高于第二组(40.7%vs.27.8%,P<0.05),主要体现在总死亡率的增高上(13.0%vs.0,P<0.05)。结论对于基础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的A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后CFR<1.4是预示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这部分患者的总死亡率明显高于CRF≥1.4的患者。这一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微血管功能及炎症反应与AMI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已被国际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为一项良好的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功能性指标,可为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尤其是中度狭窄患者是否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但目前测定FFR仍属有创检查,高昂的诊断费用和尚有争议的判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就FFR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心肌血流储备分数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一种功能学评价方法,在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快捷、安全、重复性好,不受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干扰。本文就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张凌宇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237-2238
目的 探究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对于临床中老年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介入治疗的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64例中老年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2例患者根据常规辅助检查和临床症状决定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对照组),32例患者根据测定的FFR界定置入药物涂层支架(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置入支架数目、造影剂用量、不良反应事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81.0±16.0) min ,造影剂用量(279.0±54.0)mL ,药物涂层支架数(2.5±0.7)个/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3例(9.4%),心肌梗死2例(6.3%);观察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5.0±14.0) min ,造影剂用量(186.0±47.0) mL ,药物涂层支架数(1.4±0.5)个/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心源性死亡,再发心绞痛1例(3.1%),心肌梗死1例(3.1%);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使用支架数量和造影剂用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 ),手术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测量FFR对于指导CHD患者介入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液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对狭窄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有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iy angiography,CAG)已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查与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CAG的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CFI)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分析前降支心肌桥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连续110例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ICD)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心肌桥的11例患者和9例正常者(对照组)利用CFI检测基础状态和经静脉注射腺苷140 μg·kg-1·min-1达到最大充血反应状态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计算CFVR,并与ICD测值比较,分析CFI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心肌桥的发生率为10%.7例患有稳定心绞痛.9例肌桥位于前降支中段,2例位于中远段.2例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80%,其中1例同时合并回旋支狭窄(90%);9例CA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IVUS显示前降支无明显斑块.CFI测量9例(病变组)无冠状动脉明显狭窄患者前降支远端冠状动脉血流,通过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计算的CFVR与ICD测值的回归方程为Y=0.87 X+0.39,相关系数为0.81(P<0.001).心肌桥组最大充血反应状态下冠状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CFVR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FI是一项准确测量CFVR的方法,心肌桥患者CFVR减低,可能是导致患者心绞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处理临界病变策略制定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病变程度介于30%~70%的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4例,对靶血管行FFR检测,对FFR〈0.75的病变进一步行PCI治疗,FFR〉0.75的病变不予介入处理,所有患者均给予最优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心功能评价及复查血脂水平。结果:CAG提示46处临界病变,8例患者的11处病变行PCI治疗,治疗率为22%的,术后3个月总胆固醇水平较前明显降低,2例发生心绞痛事件,无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或再次入院治疗。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处理临界病变血管时,应用FFR测定辅助评估心肌供血,可以更合理的指导PCI。  相似文献   

11.
12.
<正>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1]。对于疑似或已知CAD患者,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无创和有创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CAD以及评估其心肌缺血程度,从而针对不同风险分层的患者使用合理的治疗决策[2-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是检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可靠工具,目前已成为指南推荐的一线CAD无创评估工具,可为临床提供治疗决策支持和预后信息[4]。但传统的CCTA检查只能提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三磷酸腺苷(ATP)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0例,52处临界病变(狭窄程度为40%~70%)为研究对象进行FFR测量。将不同剂量的ATP[60μg(IC1)、100μg(IC2)、150μg(IC3)、200μg(IC4)、250μg(IC5)]以弹丸注射至靶血管,然后肘静脉以140μg·kg-1·min-1速度泵入ATP(IV组),分别测定并记录FFR值、心率、血压、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随着冠脉内弹丸注射剂量的增加,FFR值逐渐减小,但IC4组与IC5组的F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1组FFR值明显大于IV组的FFR值[差值为(0.021±0.012)分,P0.05];IC4、IC5组的FFR值明显小于IV组[差值分别为(-0.030±0.015)分,P0.05及(-0.031±0.017)分,P=0.001]。各组间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出现ATP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安全性相同前提下,相比于静脉泵入ATP,冠脉内弹丸注射ATP的剂量为200μg时诱发最大充血状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295-2297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策略和中晚期疗效的比较。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经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狭窄为50-90%的冠脉病变患者共59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FR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FFR组中,如FFR≤0.8予以介入治疗,对照组由术者根据造影结果和临床情况决定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8月,比较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FFR组植入支架数目及植入支架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造影剂用量及手术时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MACE事件,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单纯冠脉造影相比,FFR测定对冠脉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中能减少支架植入数目及比例,未增加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其中晚期临床预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陈风 《临床荟萃》2004,19(1):2-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45例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的47支闭塞病变经介入治疗后37支开通,病变治疗成功率78.7%.病例治疗成功率80%(36/45)。血管闭塞时间1个月内的病变治疗成功率为96%,1~3个月的成功率为70%,大于3个月的成功率为50%。A型解剖性病变的成功率为80.9%,B型解剖性病变的成功率为64.3%,功能性闭塞病变成功率为91.7%。结论 冠状动脉闭塞的时间和病变局部形态特征是影响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的效果。方法选取172例该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血管直径在2.25mm以上、冠脉狭窄程度为70%~90%的准备植入支架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常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与观察组(86例,行FFR测定,在FFR≤0.80的病变处将药物洗脱支架植入),观察治疗情况,并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支架植入数、造影剂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心绞痛无症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随访1年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联合FFR能显著减少支架使用数量和医疗费用,改善心绞痛症状,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43例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介入治疗术前有效落实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和做好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重视肾功能监测,预防造影剂肾病,以及抗凝期间各出血并发症。43例患者除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导致死亡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全病变梯度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GlobalΔCT-FFR)与心肌血流量的关系,探讨GlobalΔCT-FFR在预测心肌血流异常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2021年因疑似冠状动脉疾病行动态CT心肌灌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一站式”检查的患者76例共228支冠状动脉血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GlobalΔCT-FFR与心肌血流量(MBF)的相关性。以MBF为参考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评价GlobalΔCT-FFR、CT-FFR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直径狭窄率(DS)对心肌血流异常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在患者水平,GlobalΔCT-FFR与MBF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1,P<0.05),CT-FFR与MBF呈弱正相关关系(r=0.33,P<0.05);在血管水平,GlobalΔCT-FFR与MBF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47,P<0.05),CT-FFR与MBF呈弱正相关关系(r=0.39,P<0.05)。在患者水平,Gl...  相似文献   

19.
陈鸿  曹佳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117-118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35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再行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手术过程中,准确地提供器材和应用操作方法,用药管理,病情观察,以获得良好的医护配合。结果:35例患者42支血管中26支冠脉血管病变静态FFRI〉0.75,经腺苷类药物诱发后仍有18支冠脉血管病变的FFR≥0.75,未行PCI治疗。手术过程顺利,不良反应均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结论:良好的医、护、患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仍然是介入和心外科医师行再血管化治疗所必需的影像检查,但CAG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意义价值有限。具有功能意义的狭窄一般导致心绞痛症状并与不良预后有关。有功能意义的狭窄病变,应行再血管化治疗,即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相反如果狭窄在功能方面无显著意义,不导致心绞痛,服药治疗预后良好,每年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低于1%。因此,导管室决定是否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应评价狭窄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