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无经过治疗及护理DVT的发生率可达47.1%。我科2000/2005—05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19例,术后并发DVT10例,采用“预防为主,配合治疗”的方法,疗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靳红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70-7170
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的护理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5岁。主因双髋部不适,疼痛15a余,跛行、活动受限。10a前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a前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查体:痛性跛行步态,右髋部无畸形,无压痛,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全面评估、心理护理及指导;术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指导功能锻炼并配合护理等。结果 120例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通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熊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782-7782
目的主要是通过护理干预以防止全髋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者痛苦,早日康复。方法通过对42例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寻找易患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只有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且发现较早,未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全髋置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8年8月行关节置换手术58例临床资料.结果:58例中髋关节置换32例,膝关节置换26例.均经循证分析,针对发病原因,制定DVT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基本措施如术前评估及健康教育、促进静脉回流、观察下肢血液回流、加强引流管护理、选择合适穿刺部位等,同时辅以物理干预和药物预防.本组术后仅3例发生DVT,发生率5.2%.结论: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内避免三大病因是预防DVT形成的关键,同时应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的干预因素,术后第7天,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中DVT阳性例数分别为3例、7例和12例。近端DVT的发生率分别为3%、12%、2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量肝素结合足底和下肢静脉泵法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康复训练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将5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术后进行足踝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对照组术后被动按摩偏瘫侧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比较术前和术后1周股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康复训练,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有1例发生DVT,对照组有4例发生DV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  相似文献   

8.
2007—01/2007—12我们对4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运用循证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韦利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47-4947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前术后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针对DVT形成的三大因素,对全髋置换术(THA)患者在术前术后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即早期预防及早期实施系统功能锻炼。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THA患者发生率明显比文献报道的低。结论早期预防及早期实施系统功能锻炼对预防DVT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重视术前评估、健康教育,术后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在患肢行静脉穿刺,抬高患肢并禁烟,加强对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饮食、心理护理及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DVT并发症。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已成为各种髋部疾患的最终治疗手段。但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却成为临床上一项棘手问题,处理不当可能继发致命的肺血栓栓塞症。文献报道THR后DVT发生率较高,可达40%。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的缩短和预防措施的改进,术后DVT的发生率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认为临床预防DVT的发生是THR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THR后DVT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患肢按摩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8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常规抗凝的基础上用定时患肢手法按摩的方法,统计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并进行分析。结果 76例于术后7~10 d行双下肢彩色B超检查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未行B超检查者住院过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术后两周所有病例测量双下肢周径无差别。结论双下肢手法按摩结合常规抗凝治疗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对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抬高患肢+保暖、禁烟,加强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使用尿激酶时现用现配,定时监测凝血四项,防止出血等措施的实施。结果:本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恢复顺利,2例因出院后未坚持服药治疗,1个月余复发。结论:在溶栓治疗过程中,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深静脉血栓由于可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随着人工关节外科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日益普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已倍受关注.目的观察髋臼周围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损伤情况,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设计单一样本观察,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大体解剖在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完成.对象正常成年人体骨盆标本60具(男30具,女30具),选择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2002-03/2003-08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方法大体实验于2003-03/05在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进行.观察60具骨盆标本双侧髂外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股动静脉分支与髋臼的关系.为了观察方便,制作髋臼的12点划分模式图,从髂前上棘到髂前下棘作一条连线,该线的延长线与髋臼缘相交处即确定为12点,其他点按顺时针排列.对30例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周行双侧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髂外动、静脉及股动、静脉分支与髋臼的解剖关系.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正常成年骨盆标本60具,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髂外动静脉及股动静脉的解剖观察结果发现股动静脉分支旋股内外动静脉绕髋臼走行,且进入髋臼内;拉钩的安全位置在点12~3和5~9点为安全区,反之9~12点及3~5点为易损伤区.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进行双侧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发现有11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3例出血达1 000 mL.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用拉钩阻挡肌肉等组织,即造成血管的长期积压,血流迟缓.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易损伤髋臼血管内壁,从而导致血流减慢和血小板聚集,最终促使血栓形成.同时术中失血多,使血液黏稠导致血栓形成.根据易损伤区及安全区模式图可知,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可以减少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探讨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THR、TK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5-11-2010-08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2例(92髋,26膝)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结果 112例患者DVT出现6例(髋4例,膝2例),发生率为5.4%,PE出现2例(髋1例,膝1例),发生率为1.8%,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01-2006—06我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深静脉血栓由于可继发致命性的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已被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随着人工关节外科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日益普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已倍受关注.目的:观察髋臼周围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损伤情况,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设计:单一样本观察,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大体解剖在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完成.对象:正常成年人体骨盆标本60具(男30具,女30具),选择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2002-03/2003-08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方法:大体实验于2003-03/05在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进行.观察60具骨盆标本双侧髂外动静脉的解剖位置及股动静脉分支与髋臼的关系.为了观察方便,制作髋臼的12点划分模式图,从髂前上棘到髂前下棘作一条连线,该线的延长线与髋臼缘相交处即确定为12点,其他点按顺时针排列.对30例患者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周行双侧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髂外动、静脉及股动、静脉分支与髋臼的解剖关系.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正常成年骨盆标本60具,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髂外动静脉及股动静脉的解剖观察结果:发现股动静脉分支旋股内外动静脉绕髋臼走行,且进入髋臼内;拉钩的安全位置在点12~3和5~9点为安全区,反之9~12点及3~5点为易损伤区.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进行双侧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发现有11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③不良事件及副反应:3例出血达1 000 mL.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用拉钩阻挡肌肉等组织,即造成血管的长期积压,血流迟缓.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术易损伤髋臼血管内壁,从而导致血流减慢和血小板聚集,最终促使血栓形成.同时术中失血多,使血液黏稠导致血栓形成.根据易损伤区及安全区模式图可知,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可以减少的.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加,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进步,人工关节置换数量也不断增多,人工关节置换术提高了髋、膝关节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其术后并发症亦呈增多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0%,约80%DVT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而DVT患者栓子一旦脱落,会导致肺栓塞,甚  相似文献   

19.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产后产褥期常见并发症之一 ,我院 1996 - 0 1~ 2 0 0 1- 0 1共收治产后 DVT32例 ,对其病因及防治方法探讨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年龄 2 1~ 37岁 ,平均 2 9岁。其中剖宫产后 2 1例 ,产钳助产 5例 ,胎头吸引助产 1例 ,顺产 5例。妊高征 13例 ,胎膜早破 6例 ,胎盘早剥 1例 ,前置胎盘 1例 ,过期妊娠 2例 ,无并发症 9例。体重 5 1~ 77kg。均发生在单侧 ,其中左下肢 2 4例 ,右下肢 8例。本院生产者 18例 ,外院转入 14例。发病时间为产后 4~ 2 4 d。前驱症状 :持续低热 9例 ,患者下肢小腿腓肠肌部酸…  相似文献   

2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丽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1):87-8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其最严重的危害是血栓脱落后嵌顿肺动脉形成肺栓塞[1].由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制动,卧床时间长,故术后DVT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