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失眠(insomnia)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的发生率非常高,美国成人30%-35%患有失眠症,法国为30%。国内6城市调查了四种不同职业共11432人,按照CCMD-2诊断标准,睡眠障碍发生率为9.38%,以失眠症为主要类型,约占92%。失眠是心脑功能紊乱的症状之一,长期失眠的蓄积效应易造成飞行人员脑功能及睡眠节律紊乱、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飞行能力与飞行安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慢性失眠对飞行人员脑电生理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导睡眠图评价心理行为矫治失眠症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失眠症患者睡眠的影响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9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心理-行为矫正效果评价。结果:90例患者中,评估性失眠28例(31%,28/90)、疑病性失眠16例(17%,16/90)、依赖性失眠20例(22%,22/90)、紧张性失眠26例(28%,26/90);经干预后,睡眠潜伏期以依赖性失眠[(19.3&;#177;11.5)min比(39.8&;#177;20.8)min]和紧张性失眠[(18.6&;#177;9.7)min比(270.2&;#177;86.4)min]缩短最显著(t=3.83,5.76,P&;lt;0.01)、睡眠时间增加以紧张性失眠[(373.5&;#177;94.7)min比(43.1&;#177;19.4)min]显著(t=4.12,P&;lt;0.01)、快动眼睡眠时间增加以依赖性失眠[(72.3&;#177;21.6)min比(40.4&;#177;17.6)min]显著(t=5.12,P&;lt;0.01)。结论:失眠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睡眠参数的改变,并与健康人数据比较。方法:选择2003-08/2004-0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失眠症患者50例为失眠组,健康体检无失眠症20例为对照组,应用自行研制的ES型失眠治疗仪,在患者睡觉前1h进行30~45mm的治疗,3~6d为1个疗程,并用Actiwatch系统记录失眠组和对照组的睡眠数据:总睡眠时间、实际睡眠时间、实际觉醒时间、睡眠效率、平均活动分数、破碎指数,用Actiware-Sleep软件分析数据,记录结束后再询问其睡眠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失眠症组治疗前的实际觉醒时间为(0.83&;#177;0.44)h,与对照组(0.38&;#177;0.41)h相比显著延长(P&;lt;0.01);而睡眠效率(76.46&;#177;9.43)%与对照组(91.38&;#177;3.97)%相比显著降低(P&;lt;0.01);同时反映身体活动的参数和睡眠一觉醒节律的总体破碎程度的破碎指数15.84&;#177;8.43与对照组8.70&;#177;5.04相比显著升高(P&;lt;0.05)。②经ES型失眠治疗仪治疗后,失眠症组除了总睡眠时间外,其他的参数改善均显著(P&;lt;0.05或0.01)。实际睡眠时间为(6.40&;#177;1.04)h,实际觉醒时间为(0.56&;#177;0.31)h,睡眠效率为(85.99&;#177;5.71)%,平均活动分数为(3.38&;#177;2.21)分,破碎指数为9.65&;#177;5.0l,睡眠和觉醒次数减少,实际睡眠时间延长,身体动度降低,最终睡眠效率提高,睡眠一觉醒节律趋于正常。③患者治疗后主观感觉良好,80.5%患者1个疗程后改变了每晚睡前必服睡眠剂的习惯。结论:应用ES型失眠治疗仪进行小脑顶核刺激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切实有效,为失眠症的物理干预提供了一种方便,简捷,低价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失眠是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康复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研究显示,TBI患者失眠症状发生率为30.0%-70.0%,其中达到失眠症诊断标准的大约为30.0%。失眠的发生加重了TBI患者的躯体症状,如疲劳是脑外伤患者常见的身心状态;失眠还增加了精神神经症状发生的风险,如认知损伤,虽然目前还缺少对TBI后失眠与认知的直接研究,但在对正常人的睡眠剥夺实验中减少睡眠会导致明显的认知受损,这间接提示颅脑损伤后失眠可能加重认知受损的程度。本研究对TBI康复期患者并发失眠情况及部分临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临床评估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失眠症的诊断及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新刚  白月先  王学昌 《临床荟萃》1999,14(15):713-714
近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致使越来越多的人患失眠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因此,对失眠症处理不当既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鉴此,对有关失眠症的研究做一简要回顾。1 失眠症的诊断 失眠:指有效睡眠量的减少,一般认为每周多于4个晚上连续3周以上入睡潜伏期大于30分钟或睡眠效率小于85%即为失眠。睡眠效率:是指实际睡眠时间与上床至起床时间之比。关于失眠症,Bootzin(1978年)认为:失眠症即因入睡延迟,频繁觉  相似文献   

6.
正失眠是睡眠中断或睡眠时间减少所引起的一种睡眠障碍。失眠在中医上称之为"不寐",《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瞑",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的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失眠症的患病率为30%~50%~([1])。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1-2])。失眠症给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病人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及日常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泥城社区133例失眠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及证候分型调查分析,为失眠症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组失眠症患者133例,应用王琦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及中医内科学教材予四诊合参辨证分型,52例无失眠病史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员在体质上的不同。结果失眠者与正常睡眠质量中平和质和偏颇体质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平和质和偏颇体质睡眠质量各维度得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失眠者中气郁质、阳虚质出现频次较大,分别为29.41%、16.08%,而无失眠病史的正常人体质类型多为平和质、阳虚质;在133例失眠症者证型分析肝郁化火证最为多见,占33.83%;睡眠质量各维度分析肝郁化火证较其他证型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泥城社区居民失眠症患者在中医体质类型中的分布与正常睡眠质量者有所不同,辨证分型肝郁化火证者睡眠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8.
电、磁、声等物理疗法治疗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密切相关,并影响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及j二作效率,而睡眠障碍中常见为失眠症。国外大多数的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每年大约有33%的人出现睡眠障碍,有17%的人为严重失眠,而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出现短暂或持久性失眠。由于失眠症的高发率,近年来很多学者从多方面对其治疗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鉴于治疗失眠药物的毒副作用,人们从物理方法治疗方面着手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颇为丰富。本文从电、磁、声等物理疗法对失眠症的治疗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峨眉山疗养因子对老年慢性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峨眉山疗养因子对老年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75 例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用峨眉山疗养因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结果 治疗后失眠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4 .7 % 。结论 峨眉山疗养因子对慢性失眠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孕妇急性失眠的诱因,提高孕妇在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方法自行设计急性失眠诱因调查表,对317例急性失眠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孕妇急性失眠的三大诱因分别为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和躯体不适,分别占49.84%、25.55%和13.56%。结论对孕妇急性失眠的诱因,采取有效措施,如创造良好睡眠环境、消除异常心理因素、及时进行对症护理、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等,有助于提高孕妇在住院期间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药物依赖性失眠症,严格地说虽不是原发性失眠症,但却是因原发性失眠症滥用药物而导致的结果。本章运用“同感心”方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护理措施使他相信自己战胜了失眠,鼓励病人建立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鼻出血住院病人的睡眠状况及失眠的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68例鼻出血住院病人的睡眠状况及自评影响因素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64.7%的病人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失眠,而入睡困难是病人失眠的最常见类型,造成失眠的影响因素中,疼痛不适发生率最高,为79.55%;其次是对疾病的担忧,为63.54%;担心费用过高或不能报销而失眠的发生率为45.45%。结论专科护理人员应关注鼻出血病人的睡眠质量,针对影响病人睡眠的因素做好预见性心理护理,为病人的尽快康复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改善睡眠障碍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主要表现,可为初段失眠(入睡困难)、中段失眠(睡眠浅、易醒)、末段失眠(早醒),也可为多梦、恶梦、无睡眠感、睡后不解乏等,上诉症状亦可混合存在[1]。睡眠障碍达到一定程度(每周至少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等)即可诊断为失眠症。李建明等[2]通过对13273名正常人进行睡眠状况评估认为,45.6%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对于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余红艳等[3]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得出76.67%的患者有睡眠问题,而程利萍等[4]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得的比率为63.6%。说明住…  相似文献   

14.
李惠聪  包志英 《护理研究》2008,22(8):2104-2104
睡眠障碍是失眠症的主要表现,可表现为初段失眠(入睡困难)、中段失眠(睡眠浅、易醒)、末段失眠(早醒),也可表现为多梦、无睡眠感、睡后仍感乏力等,上述症状亦可混合存在。睡眠障碍达到一定程度(每周至少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等)即可诊断为失眠症。肝硬化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焦虑引起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因此,肝硬化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慢性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监测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mogram,PSG)监测并区别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75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别于治疗护理前后给予整夜PSG监测,注意监测方法正确,分析监测结果,区别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根据不同类型的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PSG监测发现,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PSG无特殊表现,抑郁性失眠患者PSG呈现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活跃的特征。两种类型失眠患者治疗护理前后PSG监测比较: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腿动次数、睡眠效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善;治疗护理前后REM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快动眼特性无改变。结论临床可通过PSG监测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失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ICU失眠症护士睡眠质量的有效性。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方便性抽样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Icu(包括综合ICU、脑外科及胸心外科ICU)失眠症护士共7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护士均按常规给予睡眠健康宣教,遵医嘱每晚服用酒石酸唑吡坦片(商品名:思诺思)10mg;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睡眠认知及行为、工作及休息环境、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3个月。结果睡眠时间无规律(55.26%)、准备睡觉前担心睡眠的能力(59.21%)是IGU失眠症护士最常见的不良睡眠卫生习惯。两组护士干预后不良睡眠卫生习惯发生率和睡眠进程各参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护士的觉醒时间缩短、觉醒次数减少,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均得以提高。结论以改变护士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改善工作及休息环境、提高护士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U失眠症护士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部分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关玲  李金梅  蔡兰萍 《中国康复》2006,21(3):178-179
目的:调查老年人睡眠状况,为老年失眠症的研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396例年龄〉65岁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老年组)与100例年龄18—20岁青年人(正常组)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测查和睡眠特征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老年组睡眠质量差(PSQI〉7分)占72.7%,其中确诊为失眠症的占32.6%;总体睡眠质量与性别、年龄、生活环境无显著相关性。PSQI各单项目中,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住院患者差于社区老人(P〈0.05,P〈0.01),男性差于女性(P〈0.05);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评分,女性差于男性(P〈0.01,P〈0.05),男女均存在因夜尿多影响睡眠的状况。结论: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较高,男女性睡眠不良有各自特点,治疗以调整心理因索,适当运动及中医补肾温阳等为主,可能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病人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方法对190例睡眠障碍的精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女性,≥40岁的病人,无业、工人、农民及离婚(分居)、丧偶的人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发生睡眠障碍的百分率分别为58.42%,65.79%,86.42%及51.58%。睡眠障碍与精神症状有着密切的联系,占了84.73%。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入睡困难-起点失眠和睡眠表浅-睡眠维持困难,分别占37.89%和30.00%。结论精神病人睡眠质量较差,做好病人睡眠的观察,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有利于病人的睡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香囊对老年失眠患者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东莞市东坑医院收治的护理院入住的失眠症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医香囊进行治疗。采用国际通用SPIEGEL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失眠症老年患者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夜间做梦情况、醒后情况。结果:治疗后,失眠症老年人的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夜间做梦情况、醒后情况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总有效率达76.67%。结论:采用中医香囊治疗老年失眠症,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失眠的睡眠状况,延长其睡眠时间及睡眠深度,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黄芪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失眠症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社区人群中成人的失眠率达10%~20%,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50%存在慢性失眠。大多数失眠者采用安眠药来改善睡眠,长期服用安眠药者占10%~27%,长期服用安眠药可导致依赖、作用丧失和药源性失眠,至今尚无有效的措施治疗失眠症。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伴发的失眠有一定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