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抑郁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2.0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候是肝气郁结、心脾两虚和肝郁脾虚,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肝、脾、心,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滞、气虚和阴虚。结论:目前抑郁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十分分散,临床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讨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对2000—2013年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辨证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候规范及证候要素提取,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频数、频率分析。结果:66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率前3位的证候是心脾两虚证、痰火扰神证、肝郁气滞证;出现频率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心、肝、脾;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火/热、气虚、阴虚。结论:原发性失眠症的主要病机为心脾两脏的气、阴虚,肝脏气郁或气郁化火。目前原发性失眠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较为分散,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调查及证素提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哮喘证候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候是热哮,其次是冷哮、风哮和虚哮。出现频次前三位的病性要素是痰、气郁和风;病位要素是肺、脾和肝。结论哮喘发作期以热哮为主,兼加痰和气郁的因素,提示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  相似文献   

4.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20年来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70篇)录入到EpiData2.0数据库,转化为SPSS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144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得到证候要素48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1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肝、心,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2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阴虚、阳虚、火。结论:对更年期综合征文献的证候研究反映了该病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由于辨证者的思维和方法不一,造成临床分型十分繁杂,而用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和分析14家临床协作单位经验辨证的结果,探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采集的经验辨证结果,对其命名进行规范后,借助EpiData3.1软件,运用SPSS16.0进行频率的统计分析.结果规范经验辨证后证候名称,共有39个证候类型,总频数924次.其中频率大于3%的证候有9个: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水饮内停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水停证、阳虚水泛证、心阳虚证,合计频率76.84%;其中气虚血瘀证(174例,18.83%)、气阴两虚证(154例,16.67%)远多于其他证候类型.肾精亏虚证、血虚证、脾胃亏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心虚胆怯证、湿毒浸淫证、痰湿阻络证、肾阳虚证出现频次为1,故而为不常见证候.在规范后的证候命名基础上,提取病性类证候要素16个,总频数为1 740次;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总频数为1 397次.其中频次排在前6位的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虚、血瘀、阴虚、水停、痰、阳虚,它们的合计频率95.46%;其中证候要素气虚(497例,28.56%)、血瘀(448例,25.75%)远多于其他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频次排在前4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心、肾、脾、肺,合计频率占89.26%;其中证候要素心(578例,41.37%)远多于其他病位类证候要素类型.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的多中心横断面经验辨证结果,初步反映出冠心病慢性心衰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冠心病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10年来辨证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文献资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5篇)录入到Excel表格,转化为SPSS 16.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20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肾精亏虚证、痰迷心窍证、痰浊血瘀证。得到证候要素15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心、脾;病性证候要素(10个)出现的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血瘀、痰浊、精亏。结论:轻度认知障碍以肾精亏虚证为主要病机,以血瘀、痰浊等病理因素为主,其间常相互联合,相互为因,使病机变的复杂,而证候要素则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分析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1年来有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文献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证候、证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录入到EpiData数据库,转化为SPSS12.0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脾肾气虚证、湿热证是文献中出现频次前6位的证候;肾、脾、肝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湿、阴虚、阳虚是文献中出现频数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镁要素。结论: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应痰病本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文献中辨证信息及证候频次,探索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可能的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心力衰竭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借助Note Express 2及EpiData 3.1软件,运用SPSS 16.0进行频数、构成比的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144篇文献,经规范后的CHF证候名为71种,与CHF相关的证候要素有22种。从病例频次和构成比两个方面研究发现,证型出现的频次统计与病例数构成比统计在前7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心肾阳虚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心气虚证,阳虚水泛证及阳虚血瘀、水饮内停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前6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病位类证候要素在前3位基本保持一致,分别是心、肾、肺。结论:通过对CHF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反映了CHF最常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可为进一步确定CHF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频次统计。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痰湿蕴肺证、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阳虚水泛证、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肺、肾、脾、心、脑,病性为气虚、阴虚、阳虚、痰、血瘀、热、寒饮,频率在10%以上依次为痰、气虚、热、阳虚、血瘀。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主要在肺、肾,与脾、心、脑密切相关,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痰、热、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年至2014年有关COPD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COPD发作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分别为:痰热蕴肺、痰湿壅肺、痰瘀阻肺、表寒肺热、水凌心肺、肺肾气虚、血瘀证、脾肺气虚、气阴两虚以及风热犯肺;稳定期频次出现在前10为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肺肾气虚、痰湿阻肺、肺气虚、气阴两虚、脾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血瘀证、肾阴虚、肾阳虚。对证候要素在发作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痰、火(热)、湿(浊)、寒、水饮。在稳定期,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虚、阴虚、湿(浊)、痰、血瘀。结论 COPD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近20年文献的研究,探讨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文献,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临床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主要是心脾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病位依次为脾、肝、肾、心。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正虚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邪实以气滞、痰湿、瘀血为主。结论从证候要素入手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文献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证候要素及治法方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临床治法、方药,为今后临床诊治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 分回顾性和前瞻性两部分,对符合条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整理其治法和方药的应用,运用Excel软件进行频率统计.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痰阻心脉证、心阳亏虚证、心肾阳虚证;病位类证候要素在回顾性和前瞻性病例中分布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肾、肺、脾、肝;病性类证候要素中,回顾性病例中前5位的依次是血瘀、气虚、痰浊、阳虚、阴虚,前瞻性病例中前5位的依次是气虚、阴虚、痰浊、血瘀、阳虚.补气、活血、化瘀、通络、温阳、补脾、补肾、养阴、化痰是临床上常用的治法.常用中药有甘草、茯苓、黄芪、白术、白芍、半夏、当归、桂枝、丹参、附子、党参、柴胡、大枣、陈皮、川芎、杏仁、麦冬、葶苈子等.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主要在心,与其他各脏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以阳虚、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水停为主.该研究结果也显示,从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入手,结合相应治法、方药的研究能够对中医辨证论治充血性心力衰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的证候/证候要素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四诊症状的分析,提取中医的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于临床采集的1787例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37个四诊症状,采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未经事先辨证的症状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得到39组四诊症状的组合,经初步诠释,发现存在有肾阳虚、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肝胃不和、气阴两虚、心气虚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心、肝、脾、胃、肾,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痰、湿、热.[结论]通过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老年性痴呆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老年性痴呆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EXCEL进行频次统计。结果: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证候依次是髓海不足证、痰浊阻窍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阳虚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痰瘀阻窍证。证候要素中,病位为肾、肝、脾、心、脑;病性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精虚、痰、血瘀、气滞、热,频率在7%以上者依次为痰、血瘀、阴虚、精虚、气滞、阳虚、热。结论:老年性痴呆的发病主要在肾,与肝、脾、心、脑密切相关,病机属于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痰,血瘀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入手对证候进行研究,能为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1994—2009年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现代文献,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证候要素的频次进行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名称36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虚痰瘀、肾虚痰湿和肾虚血瘀;单证候16个,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阳虚、痰湿、血瘀;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肾、肝、脾;病I陆类证候要素10个,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是阳虚、痰湿、阴虚。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肾、肝、脾,单证候主要是肾虚(肾阳虚、肾阴虚)、痰湿、血瘀,而且单证候组合形成的复合证候多,表明该病具有病理变化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对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20个,常见证候是大肠湿热、脾气虚、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1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脾、大肠、肝、肾、胃,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虚、湿、热、阳虚、气滞。活动期大肠湿热的分布较缓解期明显增多,而缓解期则多见脾胃虚弱、脾气虚和脾肾阳虚证;缓解期的病位多在脾、胃、肾,活动期病位多在大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活动期和缓解期两期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可为揭示该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提供相应的依据,并为临床治疗本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及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在对近20余年经前期综合征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的基础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证候及证侯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6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次是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火旺证;将证候拆分为病位类、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肝、肾和脾,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气滞、火和阴虚.[结论]目前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仍比较繁杂,引入"证候要素"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规范、统一该疾病的临床辨证诊疗.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今后的证候规范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心力衰竭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证候依次是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证、水气凌心证、心气虚证、心脉瘀阻证。证候要素中,病位为心、肾、肺、脾、脑、肝、大肠,其中出现频率在2%以上者为心、肾、肺、脾;病性为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气逆、湿、饮、亡阳、亡阴、血虚、气滞、热、气不固、寒,其中频率在6%以上者主要有阳虚、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病主要在心,与肺、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阳虚、气虚、阴虚为主,血瘀、水停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入手对证候进行研究,无疑能为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哮喘证候开展调查研究,按照现有哮喘证候诊断标准,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应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二次录入核对,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出现频次前三位的病性要素是痰、阳虚和寒;病位要素是肺、表和心。结论:哮喘发作期证候病位主要涉及肺、表、心;病性要素以痰、阳虚、寒为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