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住院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和嗜肺军团菌(LP)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ARTI住院患儿13 198例为研究对象,留取全血和尿液,分别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MP;ELISA法检测血清CP;免疫层析法检测尿液LP。结果 13 198例ARTI患儿中,MP、CP、LP的检出率分别为25.31%、12.74%、3.27%,MP检出率最高(均P0.0125)。2013年与2014年MP检出率均高于2012年(均P0.0125);2013年CP检出率最高,2014年LP检出率最高(均P0.0125)。3种病原体一年四季均可检出,各季节MP的检出率均最高(均P0.0125)。3种病原体总混合感染检出率为4.35%,以MP+CP混合感染为最常见(均P0.0071)。不同年龄段患儿中,以5~16岁年龄段患儿3种病原体总检出率最高(均P0.0071)。不同ARTI患儿中,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3种病原体总检出率最高(均P0.0045)。结论 MP、CP和LP是本地区ARTI患儿重要的病原体,其中以MP感染为主;LP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衣原体(CPn)感染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敏感性较好的培养方法对83例各年龄组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进行了鼻咽拭子和咽拭子的培养分离.结果共发现CPn阳性21例,总感染率25.3%.其中49例肺炎中,CPn阳性13例(26.5%),10例毛细支气管炎中CPn阳性2例(20%),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中CPn阳性1例(16.7%),12例上呼吸道感染中有CPn阳性5例(41.7%),6例支气管炎中未分离到CPn.结论CPn是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其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占有主要地位,在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儿童除细菌外的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和沙眼衣原体(CT),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IVA和IV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1 592例标本中,MP和CT阳性率分别为25.7%、2.4%;总呼吸道病毒阳性率为40.9%,其中RSV最常见,占阳性病毒株的61.3%,其次为PIV-3、hMPV,分别为6.7%、4.9%。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率为6.7%,混合感染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婴儿,有68例,占混合感染的63.6%。结论病毒感染是南京地区婴幼儿ARI的主要原因,RSV是首要病毒病原,MP也是常见的ARI病原体,1岁以内婴儿混合感染率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6):450-454]  相似文献   

4.
肺炎衣原体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情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1997年和1998年两年冬、春季节,年龄在3个月-14岁,起病在1周以内,诊断为ALRI的201例患儿的配对血清标本,其中1997年100例,1998年101例,通过使用荧光免疫(MIF)方法检测其肺炎衣原体抗体。结果:201例ALRI儿童中,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23例(11.4%),既往感染63例(31.3%),在1997年检测的100例中,急性感染21例(21.0%),既往感染33例(33.0%),1998年检测的101例中,急性感染仅2例(2.0%),既往感染30例(29.7%)。两年度比较,既往感染接近(P>0.05),而急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1997年急性感染率随年龄的增生而上升,1998年未显示年龄间差异。结论:在ALRI患儿中,存在肺炎衣原体感染,1997年的感染率高于1998年。  相似文献   

5.
6.
我们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MP特异性抗体、PCR法检测咽拭子MPDNA,对14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研究,发现29例具有近期感染依据。急性感染诊断标准:IgM≥1∶32,IgG≥1∶512[1],咽拭子PCR阳性。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97年6月至1998年10月我科住院患儿29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40d~15a,入院前病程≤1wk16例,~2wk12例,~4wk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包括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1996年9月~1997年10月计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鼻咽部分泌物的肺炎支原体(MP)、沙眼衣原体(CT)PCR检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均为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8例,其中男47例.女41例.年龄]7~12a,其中l~3a12例.~6a24例,~9a32例,~12a20例。诊断肺炎40例,急性支气管炎48例。住院前病程3~10d,平均5.8上3.gd,均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6例占6.8%,胸痛4例占4.5%.肺部涅罗音46例占52.3%,喘鸣音17例占19.3%,胸部X线片示节段性肺炎者21例占23.9%,间质性肺炎者19例占ZI6%.无明显改变者…  相似文献   

8.
肺炎衣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PCR方法对1995年6 ̄9月的74例住院患儿进行肺炎衣原体(TWAR)检测,结果显示TWAR阳性10例,阳性率13.51%,其中9例为肺炎患儿,1例为Still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0例临床均有发热、咳嗽。9例患儿均用红霉素治疗,1例安美汀治疗,预后佳,而同期对照组37例正常儿童TWAR检测均显示阴性。提示:TWAR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9.
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对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CP)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血清MP、CP特异性IgM检测。结果:1140例住院患儿中4个年龄组的MP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小于3岁年龄组的CP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大年龄组的阳性检出率。Mp+CP的阳性检出率3~7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三者的男女之比分别为1.67:1、2:1和1.76:1。结论:MP和CP感染的年龄有明显提前趋势,男性儿童感染机会明显多于女性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肺炎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 测定 5 18例肺炎患儿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 ;以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抗原并做鼻咽吸出物细胞培养。对诊断为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 39例 (7 5 % ) ,<3岁组 3 2 % (9/ 2 78) ,≥ 3岁组12 5 % (30 / 2 4 0 ) ,(χ2 =15 9,P <0 0 0 5 )。肺炎衣原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 2 0 5 % (8/ 39) ,其中支原体 4例 (10 3% ) ,细菌 2例 ,腺病毒 1例 ,三重感染 1例。仅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诊断肺炎衣原体肺炎 31例 ,入院时病程≥ 1个月 6例(2 0 % )。发热 2 6例 (83 8% ) ;阵咳或连咳 2 4例 (77 4 % ) ;肺部湿音 18例 (5 8 1% ) ,哮鸣音 7例 (2 2 6 % )。外周血白细胞、CRP增高各 4例 (12 9% ) ,X线支气管肺炎改变 11例 (35 5 % ) ,间质性肺炎改变 7例 (2 2 6 % ) ,节段性实变影 13例(4 1 9% ) ,胸膜炎 3例。 31例肺炎衣原体肺炎与 6 8例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体征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提示肺炎衣原体是 3岁以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结论 肺炎衣原体与支原体混合感染率较高 ,肺炎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肾脏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时尿微量蛋白包括尿IgG,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4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尿微量蛋白的变化,并对其中36例患儿恢复期进行复查,与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 急性期尿IgG,Alb,β2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病情轻重成正比。恢复期尿IgG首先恢复(P>0.05),尿Alb,β2M虽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时肾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治疗肺炎同时应注意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性肺炎(MP)的疗效.方法 将90例MP患儿随机分成阿奇霉素治疗组和红霉素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10 mg/(kg·d),连续静脉滴注3~7 d;采用红霉素30 mg/(kg·d).静脉滴注7~14 d.结果 阿奇霉素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红霉素治疗组要短,而且局部疼痛、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功损伤程度明显降低.结论 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MP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L-6、IL-13浓度增高,IL-10浓度降低.IL-2、IL-8、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变化各研究结果仍有分歧,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通过临床监测多种细胞因子的浓度改变,能够为明确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判断感染轻重、预测预后提供依据,为今后肺炎支原体肺炎开展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肺不张的临床特点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肺泡灌洗的诊治效果及介入时机.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MPP合并肺不张行纤支镜和肺泡灌洗检查的患儿53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MPP未合并肺不张患儿35例为对照组,根据平均介入时间将试验组患儿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总结分析临床、实验室及支气管镜检查特点.结果 试验组患儿平均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肺不张部位多集中在右肺中叶(18例,33.9%),支气管镜下均可见黏膜充血肿胀及分泌物附着,部分可见黏膜滤泡样增生(9例,17.0%)、黏膜糜烂(3例,5.7%)、黏液栓形成(7例,13.2%)、段支气管通气不良(4例,7.5%),其肺泡灌洗液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43例,81.1%)、吞噬细胞减少(31例,58.5%).经过治疗,l例(1.8%)经纤支镜治疗1次无效自动出院,52例(98.1%)患儿经治疗后均复张;支气管镜介入早期组热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晚期组(P<0.05).结论 MPP合并肺不张患儿平均发热时间长,CRP升高明显,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能够促进肺不张的恢复,早期行纤支镜介入治疗能有效缩短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ԭ����׵���ά֧���ܾ������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在纤维支气管镜镜下形态学表现特点及介入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收集1996-01—2006-06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住院患儿170例,临床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予以病变局部介入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均可见黏膜粗糙、肿胀、分泌物附着,部分患儿有血管走行粗重(117例,68.8%),纵行皱褶(65例,38.2%),黏膜花斑样改变(24例,14.1%),黏膜腺体小结样突起(19例,11.2%),黏膜糜烂(5例,2.9%);管腔开口炎性狭窄(94例,55.3%),甚至闭塞(27例,15.9%),段支气管通气不畅(120例,70.6%);管腔分泌物多数呈半透明或灰白黏稠状,部分形成黏液栓阻塞细支气管(46例,27.1%)。经过治疗,所有病例均有改善,141例(82.9%)患儿介入治疗1~4次,最多10次。结论支原体肺炎可并发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下主要特点为支气管黏膜病变和黏液栓阻塞,管腔开口炎性狭窄、闭塞,段支气管通气不畅;早期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有利于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或)细菌性肺炎所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感染病原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性肺炎组。分析3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发热峰值及发热持续时间等)、实验室检查(WBC、CRP、转氨酶和病原培养等)、胸部CT、支气管镜所见气道黏膜损害、支气管塑型分泌物栓病理学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15例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进入分析,年龄2~15岁。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6例,细菌性肺炎组4例。3组患儿均急性起病,均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入院。①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均无急性呼吸窘迫和肺外阳性体征;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需呼吸支持者和伴肺外阳性体征者均为1/6例;细菌性肺炎组需呼吸支持者和伴肺外阳性体征者均为3/4例。②3组胸部CT检查均提示单侧或双侧肺实变,肺不张和胸腔积液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为1/5例和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分别为3/6例和5/6例,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3/4例和1/4例。③3组支气管镜检查均可见气道黏膜充血和肿胀,但程度和范围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性肺炎组为著;气道黏膜局部损害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为著,其中2例伴支气管通气不良,有远端支气管闭塞可能。④3组支气管镜检查均有支气管树样塑型分泌物栓栓取出,病理组织学分型均为Ⅰ型。结论 与细菌性肺炎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全身炎症反应较轻时即可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气道黏膜损害较轻,支气管塑型分泌物栓较短,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以协助诊治。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能引起多种形式的肺外损害.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最常见疾病类型.肺炎支原体脑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直接侵袭、免疫损伤和神经毒素被认为是可能的发病机制.由于肺炎支原体脑炎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率,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儿内科收治的MPP患儿239例为MPP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再分为轻症MPP组(n=152)和重症MPP组(n=87).选择同期收治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263例为非MPP组.选择同期在儿外科住院的疝气和包皮过长择期手术患儿共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肺炎患儿均于入院第1天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检测,患儿经治疗感染恢复期重新留取血清复查以上指标;对照组留取1次血清,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MPP组和非MPP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IL-4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P组血清IFN-γ、IL-1β水平及IFN-γ/IL-4比值高于非MPP组(P<0.01);MPP组恢复期TNF-α、IL-1β、IL-6水平和IFN-γ/IL-4比值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 <0.001,P<0.05);重症MPP组血清TNF-a、IL-1β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轻症MPP组(P<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用来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体液免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 MPP)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免疫复合物(IC)和补体(C)成分含量变化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手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对MPP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gG、IgA、IgM、IC和补体C1q 、C4 、C3 、B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gG、IgM、IC、C1q、C4 、C3 、B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MPP重症组血清IgG、IgA、IC、C1q 、C4 、C3 含量明显高于轻症组( P< 0-01 或< 0-05)。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活性变化在MP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判定病情程度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