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Two hundred pathologic specimens of gastricmucosa with various degrees of intestinal type lesions(incltiding simple intestinal metaplasia,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intestinal type dysplasia and gastriccarcinoma) were submitted to morphometric analysisby an automatic image analysis system (Quantimet900). Three indices and 7 geometric parameters weremeasured. The three indices are index of structureatypism (ISA), index of gland form (IGF), and indexof nuclei-gland ratio (ING).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cell nuclei include area, perimeter, size, 1engthbreadth, axis ratio and contour. The results showedthat, except 2 parameters (axis ratio and contour),all increased in pace with the increase of atypism de-grees in various typ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so theycould be used as the objective diagnostic criteria. Anassess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discriminatingvarious types of lesions.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model assessment and original histopathologicdiagnosis was 85.7u/o. So morphometric analysis mayprovide a possibility for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athologic diagnosis and grading of gastric precancerouslesions.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染色技术对31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中重度异型增生、16例肠型胃癌、14例胃型胃癌组织中的AgNOR进行研究,20例正常胃粘膜作对照。发现正常胃粘膜经肠上皮化生到异型增生至胃癌,AgNOR计数/细胞核随病变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各组间均见显著性差异(P<0.01~0.001),同时观察到胃癌组细胞核内AgNoR大小不等,弥漫分布,有的呈块状分布。结果提示AgNOR计数和形态特点有助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高铁二胺-阿尔新蓝(HID/AB)及核仁组成区(AgNORs)等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与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胃粘膜及胃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7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和100%,萎缩性胃炎为25%,胃癌与非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各组的病变组织中,AgNORs计数均值随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胃癌与非肿瘤病变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16例HID阳性的大肠型肠上皮化生(肠化)病变中有8例MG7抗原表达,占50%,在15例HID阴性的小肠型肠化中,无1例呈MG7阳性反应,两者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肠粘膜抗原(LIMA),小肠粘膜抗原(SIMA)在良恶性胃病及异型增生胃粘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胃癌57例,良性胃病49例,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法进行LIMA,SIMA检测,并与常规粘液组化(HID)法检测结果相比较,另对良性胃病组织中伴有粘膜异型增生者进行5年以上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5.
朱日林  王瑞年 《上海医学》1996,19(3):135-138
本文应用LSAB法对7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了p53表达的研究,并分析了p53表达与胃癌DNA倍体的关系。结果:75例胃癌中p53表达阳性率为41.3%。4例癌旁重度异型增生中有2例表达阳性,p53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60.0%)高于进展期胃癌(38.5%);肠型胃癌中阳性率(52.6%)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9.7%)(P<0.05);异倍体胃癌p53阳性率(51.1%)明显高于二倍体胃癌(26.7%)(p<0.05)。经统计分析,未见p53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指标之间有明显关系。结果说明,p53表达与胃粘膜癌变的早期阶段关系密切,主要与肠型胃癌和异倍体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CLE上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资料,根据已知胃黏膜病变的pCLE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pCLE诊断萎缩性胃炎(AG)、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包含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19例患者,共计154个胃黏膜病变。pCLE诊断AG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34%、91.09%,符合率为92.21%,κ值为0.83。pCLE诊断GIM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47%、92.16%,符合率为87.01%,κ值为0.72。pCLE与病理诊断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5,κ值为0.49;诊断不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9,κ值为0.48。pCLE诊断LGI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9%、87.50%,符合率为87.01%,κ值为0.66;pCLE诊断HGI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83%、97.17%,符合率为96.75%,κ值为0.92。结论: pCLE可用于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且诊断效能高,并可对GIM进行初步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AG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胃镜诊断CAG倾向和/或病理诊断CAG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诊断CAG倾向46例,其中36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合,符合率为78%,且病理结果中-重度萎缩者占72%,伴肠化生28例,伴不典型增生30例;病理诊断CAG106例,其中胃镜诊断为CAG倾向者36例,仅占34%,其余糜烂性胃炎32例,胃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10例;幽门管溃疡10例;CAG的HP感染率为93%。结论胃镜与病理诊断CAG的符合率较低,大部分CAG在胃镜下的特征性表现被糜烂、溃疡等病变所掩盖,对糜烂、溃疡等病变的边缘及周边黏膜(尤其对伴Hp感染者)仔细观察并多点活检,有助于提高胃镜CAG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正常胃粘膜、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等54例标本的细胞核进行AgNORS计数和DNA含量的图象分析,籍以探讨这两项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能价值。结果发现随病变的进展AgNO正S均值及DNA含量有明显递增的趋势,各组AgNORs及DNA均值间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组AgNORS及DNA值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正常胃粘膜及轻度不典型增生未见有非整倍体DNA细胞(> 5 c)。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 5 8细胞比率依次增高、分别为6.8%, 12.8%及35.填%。作者认为AgNORs计数和DNA图象分析是在原位、直视下客观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敏感的定量指标、高计数AgNORs细胞及非整倍体DNA细胞的出现在筛选胃癌高危入群,进行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区别其良恶性病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毒素分型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生、早期胃癌的关系,探索与说明抗体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并近期进行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的568例患者。根据H.pylori是否感染、年龄、H.pylori抗体分型以及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分为3组,分别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7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260例)和早期胃癌组(31例)。分析不同毒素分型的H.pylori感染与患者年龄、不同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分型的关系。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50岁及以上、男性及H.pylori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中,<50岁患者H.pylori CagA和Vac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不同年龄间H.pylori抗体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黏膜病变患者H.pylori菌株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组和早期胃癌组高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及低毒力菌株感染比例均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结论 慢性H.pylori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高毒力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早期胃癌发生有相关性。H.pylori低毒力菌株感染者中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早期胃癌等胃黏膜病变者占有一定比例,依据H.pylori毒力抗体分型来预测患者胃黏膜病变情况以及帮助决策是否根除H.pylori的可信度仍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对经胃镜检查及病理学活检确诊的 182例胃癌的Hp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感染与胃癌发生年龄无关 ,各年龄组间Hp感染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p感染与胃癌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 ,胃窦癌与贲门癌间Hp感染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Hp感染与胃癌病理类型无关 ,胃癌各病理类型间Hp感染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分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在对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进行分级时,应首先考虑其类型的不同。因为不同类型的异型增生,不但其组织发生不同,甚至其性质亦异。作者将152例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分为三个类型:腺瘤型异型增生多为隆起样病灶,异型增生发生在粘膜浅层,为肿瘤性质的病变;隐窝型异型增生起始于肠化生腺管部隐窝水平,是一种非肿瘤性质的病变。文内对这两型异型增生的组织发生进行了探讨;再生型异型增生虽然多是一过性可逆性病变,但也有少数呈现较重度者,并有发生癌变的病例。本文也对目前文献中所使用的有关名称进行了对证,以期有一个国际上通用的合理名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ABC酶标记亲合组织化学技术,分析大豆凝集素(SBA)受体在常见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病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正常胃窦粘膜表层上皮SBA阳性;正常十二指肠粘膜表层上皮SBA阳性.当胃窦粘膜发生肠上皮化生时化生区上皮SBA转阴;而当十二指肠粘膜发生胃上皮化生(GM)时,化生区SBA变阳性.认为SBA作为研究肠化和胃化的探针是有价值的.本文就部分十二指肠球部粘膜进行了超微结构的研究,并对GM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作为公认的癌前疾病, 由于其症状不典型, 早期诊断率较低.大量研究表明, 通过血清胃功能指标测定, 包括蛋白酶原 (pepsinogen, PG) 和胃泌素17 (gastrin 17, G17) 水平的变化可反应胃粘膜功能及形态学状态, 而幽门螺杆菌 (H.pylori) 在粘膜萎缩及肠化过程中又起到促进作用, 间接影响上述指标的变化.就血清胃功能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诊断及胃癌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85例胃高位溃疡分析表明,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胃小弯及后壁;巨型溃疡(直径≥2.5cm)常见;位于小弯垂直部近贲门侧者多为良性。并对高位溃疡胃镜诊断的体会及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22例糜烂性胃炎的 X 线表现,主要征象为:①脐凹征或靶征,常表现为多数性小结节病灶,并有中心凹陷17例(17/22);②胃粘膜粗厚征(19/22);③小糜拦灶(1/22)。糜烂性胃炎可用多种 X 线技术显示。本组病例仅采用常规钡餐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ELISA法检测424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病例组)和646例非癌前病变患者(对照组)PG和G17水平,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比较两组中PG和G17水平及病例组中不同萎缩程度和黏膜肠化、上皮内瘤变PG和G17变化,采用ROC曲线得出敏感指标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最佳临界值.结果PG和G17水平与性别、年龄、H.pylori感染相关.病例组PGII高于对照组(P=0.005),PGI/PGII比值(PGR)低于对照组(P=0.015).重度萎缩组PG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3),PGII和G17在低级别瘤变组和高级别瘤变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R在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R诊断胃癌前病变的最佳临界值为8.75(灵敏度70.0%,特异度58.0%);当H.pylori阳性时,最佳临界值为7.70(灵敏度75.6%,特异度73.7%);当H.pylori阴性时,最佳临界值为9.50(灵敏度57.5%,特异度58.2%).结论 低水平PGR结合H.pylori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PGII和G17在上皮内瘤变组升高明显,提示可作为胃癌前病变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13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肾组织白细胞介素 13(IL - 13)的表达 ,进一步了解PGN的分子病理机制 ,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检测 72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PGN)患者和 12例正常对照组肾组织IL - 13的表达 ,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的PGN患者肾组织IL- 13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肾小管间质区少量表达IL - 13,PGN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见较多、较强的IL - 13表达 ,且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由轻到重损害的加重 ,PGN患者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增加。PGN患者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与血清肌酐浓度 (Scr)呈正相关 (r=0 .6 6 6 7,P <0 .0 0 1) ,与Ccr呈负相关 (r =0 .5 4 13,P <0 .0 0 1)。正常对照组肾小球区无IL - 13表达 ,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sPGN、MsCGN、ECPGN)患者肾小球区少量表达IL - 13,而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FSGS、MCD、MN)患者肾小球区无表达。结论 :IL - 13可能参与PGN的免疫炎症过程 ,肾小管间质区IL - 13表达与PGN患者肾功能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Inthecourseof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malignanttumors,thelossofcertainfragmentsofaspecificchromosomeregionfr...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癌前病变MG7—Ag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抗胃癌单克隆抗体MG_7ABC法标记正常胃粘膜、胎儿食道、胃、结肠粘膜和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标本.MG_7对胃癌的特异性高,MG_7-Ag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强阳性表达率为53.3%,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及中重度异型增生.MG_7不与正常胃粘膜反应,但可与胎儿食道、胃、结肠粘膜反应.结果表明,MG_7免疫组化有助于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王蕾  陈有为  杨建民  黄伟 《浙江医学》2013,(23):2107-2110
目的系统评价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淡蓝色嵴对诊断Barrett食管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关于淡蓝色嵴对诊断Barrett食管及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准确性研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4篇文献(包含285例患者的854例标本)纳入异质性分析,以同质性较高的3篇文献,包括247例患者的626例标本进行合并分析,合并敏感度0.895(95%CI:0.861~0.923)、特异度0900(95%CI:0862~0.931)、SROC曲线下面积0.957。结论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观察淡蓝色嵴对诊断胃黏膜肠E皮化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