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开放引流并逆行胸腔冲洗方法在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上加行胸腔开放引流并逆行胸腔冲洗方法治疗。结果10例胸内吻合口漏患者中,除1例胸胃残端漏患者死于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呼吸循环衰竭,其余9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0%;平均带胸管时间26d。结论胸腔开放引流并逆行胸腔冲洗治疗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漏操作简单,创伤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患者多为中老年入,吻合D展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食管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成功与否与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我们对匕例老年食管癌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给病人15例,男10例,女5例,除1例发生吻合口疾外,其余均康复。2术前护理①加强口腔护理:口腔是进入消化道的门广,又是厌氧菌丛生的部位,如果口腔卫生处理不好,细菌将通过唾液进入上消化道,使吻合口感染。由于老年人的卫生习惯不同,术前要指导病人养成晨起与睡前刷牙、漱口习惯,有口腔感染的均要用抗菌素,日服0刀5%洗必参10ml…  相似文献   

3.
食管、贲门、胃癌切除术后并发的吻合口漏是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应尽早确诊,妥善处理。我们共治疗了8例,主要是采用三管疗法,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5-03~1998-06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胃癌根切术612例,术后并发吻合口漏8例(食管上段癌2例、中段癌2例,食管下端及贲门癌3例,胃癌1例),发生率为1.32%。致漏的原因:胃壁或代胃空肠坏死、穿孔3例,术后插入的胃管滑脱,重新插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癌肿,而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本文特指胸内吻合口瘘)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其发生率为3%~5%[1],临床文献上关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整体资料及护理报道比较少见,但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又不可避免。2012年8月~2013年9月,濮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出现术后吻合口瘘4例,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及配合药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探条扩张器对2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6例患者扩张后进食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完全缓解12例,缓解10例,部分缓解4例。结论:探条扩张器对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晟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3):143-143
例 1,男性 ,77岁。术前胃镜下组织活检及术后标本病理确诊食管下段鳞癌 ,采用左胸切口行食管癌切除 ,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术后两个月出现进食后食物返流 ,呕吐咖啡色内容物 ,胸骨后疼痛 ,黑便 ,粪隐血试验强阳性。术后行胃镜检查 11次 ,均见吻合口溃疡后糜烂 ,局部活检病理报告为炎性细胞浸润 ,未见癌细胞。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见胸胃轻度扩张 ,吻合口无狭窄。术后已 4年 ,现显消瘦、体质差 ,至今尚在内科治疗中。例 2 ,男性 ,71岁。术前胃镜下组织活检及术后标本病理确诊食管中段鳞癌 ,采用左胸左颈部双切口行食管癌切除 ,食管胃左颈部吻…  相似文献   

7.
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陈万生  朱德成 《河北医药》1999,21(5):339-34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措施。方法:手术组:应用胃食管吻合口径一致,食管粘膜延长,深浅间隔进行吻合并附加大网膜包绕吻合口术,连续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胃吻合术506例,对照组,1990年以前20年用常规吻合方法所做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620。结果;手术组无1例吻合口瘘的发生;对照组31例发生了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两组相比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述方法对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治及预防,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于405例食管癌切除术术后食管胃吻合重建,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情况。结果 405例食管癌发生吻合口瘘23例,发生率为5.6%。结论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很复杂,与手术操作、术式、残胃与食管的血运、吻合口张力、胸腔感染及全身营养支持等因素有关。一旦发生,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前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加上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差,极易引起循环、呼吸衰竭[1]。因此,积极妥善的护理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笔者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探讨吻合口瘘的治疗和防治方法。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的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积极采取治疗后,治愈18例,死亡2例。结论吻合口瘘发生后及时积极采取治疗后是可以预防的和治疗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术式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行主动脉弓下或主动脉弓上吻合术)1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90例行大网膜包埋式的胃食管吻合术,另一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胃食管单纯吻合法。结果大网膜包埋式患者组90例患者术后经口饮食5d后,通过食道吞泛影普胺上消化道摄片检查,本组无吻合口漏。对照组90例术后,通过临床证明或食道吞泛影普胺上消化道摄片证实3例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口漏。结论大网膜包埋式的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发生率为2.6%-6.4%,吻合151瘘的死亡率约38.1%-53.6%,食管癌术后死亡原因40%~50%是吻合口瘘。本院近三年来共发生吻合口瘘8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并非少见 ,多数经口顺行扩张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对极少数扩张疗效差者可建议行手术修复。我院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经口扩张治疗共 43例 ,其中资料完整的 3 2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2例中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3 0~ 40岁 1例 ,41~ 5 0岁 8例 ,5 1~ 60岁 2 0例 ,61~ 70岁 3例。1 2 扩张时机与病例选择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多发生于术后 2~ 4周 ,从扩张治疗的效果来看 ,早行扩张治疗为好 ,一般在术后 3周即可在食管镜直视下试行扩张 ,如能及时坚持扩张治疗多可收到满意效果。在病例的…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吻合口胸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上较棘手,病死率高。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然很高。现对我院近2001~2010年发生吻合口瘘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乙状结肠癌,致肠腔不全性梗阻,清洁灌肠未达到清洁要求,术中切除乙状结肠,行全结肠冲洗,Ⅰ期端端吻合,术后7 d出现吻合口漏,量少。给予引流管负压吸引,静脉营养、输血等支持治疗,吻合口漏1周内愈合,出院观察1周无漏出现,门诊拔除引流管,随诊2个月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吻合口漏发生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5%,而国外的发生率仍为5%~20%,吻合口瘘多发生在术后4~10d内,其死亡率较高。而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食管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成功与护理工作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现回顾我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道航  胡海峰  陶一勤  沙纪名 《安徽医药》2013,17(10):1737-173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方法23例吻合VI瘘患者行充分引流、控制脓胸、防治呼吸衰竭、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肠内营养。1例行二次开胸手术清理脓腔及置管引流;2例放置带膜钛一-镍记忆合金食管支架。结果治愈19例,院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死因均为感染未控制导致呼吸衰竭、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胸腔内大出血。自动出院2例。结论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能提高胸内吻合口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合理的二次开胸清创置管引流以及食管带膜支架置人的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综合治疗。方法 对17例吻合口瘘的患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病人,7例行手术治疗,10例行保守治疗(其中6例行胃造口术),保守治疗死亡4例,手术治疗死亡1例。结论 对早期瘘或吻合口瘘小及全身条件好的患,可积极开胸行二次食管重建,否则,应行以胃造口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食管癌首选手术治疗,其次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一旦发生吻合口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