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当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在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5%,约占产后出血的2/3。而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探讨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方法,我科采用口服及宫腔放置米索预防术中、术后出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产后出血是产科主要的并发症及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产科出血,约占49.9%,而其中87.7%为产后出血,约占分娩总数1.6-6.4%.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及护理.  相似文献   

3.
1出血原因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约占产后大出血总数的62.9%,其他如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也占一定比例.产后大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结论做好产后大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产后出血的护理质量,降低产后并发症及母婴死亡率。方法总结本院5年间产后出血资料,分析出血原因和高危因素。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子宫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是前置胎盘、人工流产。结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也不可忽视胎盘因素及其他原因。提高产科护理质量,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及进行必要产后保健指导,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赵云丽 《中国科学美容》2011,(20):164-164,182
目的探讨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月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27例患者,给予加强子宫收缩药物等方法治疗。结果 27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无一例孕产妇死亡。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导致的交感神经舒缩功能变化、产前合并症的存在及产程延长。对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的病因,进行积极预防、治疗可避免子宫切除,利于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9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者72例,占91.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67例,占84.8%。胎盘因素15例,占18.9%。软产道裂伤7例,占8.8%。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2.5%。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在孕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有流产史、引产史、经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流产史、引产史者和初产妇。多胎妊娠产后出血率高于单胎妊娠。产后出血发生率随胎次增加而增加。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对于严重妊娠并发症及时终止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积极落实母婴安全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笔者所在保健站2006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分娩的3020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63例产妇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产后出血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56例(89%),其中子宫下段收缩乏力为42例,(75%)胎盘因素为5例(8%),软产道损伤2例(3%),经产妇产后出血大于初产妇,手术出血大于阴道自然分娩。产后2h内出血大于2h后出血。63例产后出血除1例行子宫切除外均抢救成功。结论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前、产时、产后出血的预防,加强产前保健,严格掌握手术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时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论述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28例产后出血之原因.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在娩出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达到400ml以上,或者在胎儿娩出后24小内出血达到了500ml以上的出血量.结果:经分析,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而宫缩乏力别是造成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胎盘因素居次.结论:应当强化孕前宣传教育与孕期管理,恰当外理异常产程,随时严格掌握剖宫产当中的指征,提高医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就能有效预防与降低产后出血机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正>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特别是在农村偏远山区则更为突出,也是目前妇产科医疗纠纷较多的原因之一,而手术切除子宫是治疗产科急性子宫出血、抢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现对我院20例产科子宫切除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出血的原因为: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12例(42.86%),子宫复旧不全7例(25.00%),胎盘、蜕膜残留5例(17.86%),子宫内膜炎和精神因素4例(4.28%)。出血多发生在4周以后(78.57%)。根据出血原因及时实施控制感染、促进子宫收缩、纠正贫血、清宫术和子宫切除术等治疗后,28例患者出血逐渐停止,均痊愈出院。结论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术中规范操作,积极预防感染,促进子宫收缩,早期诊断及合理干预是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为预防产后出血,多年来采用缩宫素或麦角新碱或垂体后叶素以增强子宫收缩,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且必须注射给药,为寻找一种防治产后出血的简易高效的方法,2007年我院采用第三产程早期阴道内置入卡孕栓(东北制药总厂),通过增强子宫收缩,缩短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经对405例产妇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双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常常为保留子宫而采取各种方法.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对19例剖宫产时大出血,经宫缩剂、子宫按摩、肠线缝扎胎盘剥离面均未止血者,施行宫腔凝血酶纱布填塞止血,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超过500毫升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失血,可迅速导致失血性休克,危机产妇生命,因此要积极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88例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7%;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次的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胎儿体质量>3 ...  相似文献   

15.
蔡燕  刘书莲 《中国科学美容》2011,(6):104-104,12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母婴产后并发症发生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134例第二产程后施行剖宫产母婴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头位急症剖宫产450例母婴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剖宫产产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第二产程剖宫产产后发生宫腔感染、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是导致母婴产后并发症及影响产科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分娩期监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可明显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王雁 《中国科学美容》2011,(10):134-134
产后大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早已引起产科医护人员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繁忙、紧张、高风险的产科工作,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改善职业环境,以便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救治产后出血病例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预防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有发生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与对照组71例,2组术中均使用缩宫素药物,观察组术中行B-lynch缝合术,对照组行常规处理。结果观察组术后子宫收缩良好,无产后出血发生,对照组有7例发生产后出血,2组比较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产后42 d子宫复旧情况无差异。结论 B-lynch缝合术能有效预防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临床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及某些高危妊娠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其并发症也日益增多,而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最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快速有效的止血成为产科亟需解决的问题.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共分娩3899例,剖宫产2421例,并发产后出血76例,行子宫切除8例,现就剖宫产并发产后出血的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上升的原因,手术指征的变化,手术并发症及母婴围生期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2005至2007年间4887例剖宫产资料,统计剖宫产、剖宫产指征,并发症的构成比,计算百分率。结果2005年至2007年3年间:剖宫产分别为30.0%、41.0%、49.0%;首位剖宫产指征分别为难产24.8%,胎儿宫内窘迫25.06%,瘢痕子宫27.07%;手术时间分别为31、25、20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270、230、220 ml;产妇死亡率分别为0.07%、0%、0%;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70%、0.92%、0.70%;术中血率分别为2.50%、1.53%、1.02%;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5%、0.24%、0.10%。子宫切除率分别为0.42%、0.24%、0.10%。结论3年间剖宫产呈逐年递增趋势,平均39.2%,剖宫产指征排序逐年变化,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瘢痕子宫分别位居2005年至2007年的首位,瘢痕子宫和社会因素剖宫产上升较快。手术时间逐年缩短,术中出血逐年减少,孕产妇死亡率较上世纪末显著下降,手术并发症中术中出血、子宫切除、切口感染是主要病发症,膀胱输尿管损伤发生率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妊高症孕产妇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妊高征孕产妇60例,依据分娩方式将这些孕产妇分为自然分娩组(n=30)和剖宫产术组(n=30)两组,自然分娩组孕产妇进行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孕产妇进行剖宫产术分娩,然后对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心力衰竭、新生儿体重、窒息及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剖宫产术组孕产妇的心力衰竭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3.3%(1/30)、3.3%(1/30)0均显著低于自然分娩组13.3%(4/30)、30.0%(9/30)、10.0%(3/30)(P0.05),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但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10.0%(3/30)、6.7%(2/3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较自然分娩更能有效保证妊高症孕产妇母婴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