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6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阿托伐他汀组4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阿托伐他汀组在建立模型前21d予以阿托伐他汀灌胃。假手术组分为24h和48h,每个时间点8只。缺血再灌注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分为3、12、24、48、96h,每个时间点8只。于各个时间点进行神经行为学测试;TTC染色测定缺血体积;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MMP-9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法对各组脑组织中MMP-9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3、12、24、48、96h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梗死体积明显减小[(102.37±10.31)mm3 vs(135.26±12.16)mm3,(105.78±9.23)mm3 vs(155.07±14.12)mm3,(110.56±13.45)mm3 vs(162.47±11.41)mm3,(119.71±10.01)mm3 vs(180.27±14.27)mm3,(121.63±11.23)mm3 vs(193.41±11.56)mm3,P<0.05];12、24、48、96h MMP-9蛋白、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前预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MMP-9水平来达到脑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左右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方法选择右利雄性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左侧优势组)、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组(右侧非优势组),每组24只,每组使用各自侧别的假手术对照。血管内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h,然后再灌注。测试神经功能,取脑分别进行常规TTC染色和HE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左侧优势组再灌注24、48和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右侧非优势组(P<0.05)。左侧优势组缺血程度较右侧非优势组重。左侧优势组神经元数量严重缺失,海马细胞排列紊乱,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右侧非优势组[(102.1±8.8)mm3 vs(97.0±11.2)mm3,P<0.05]。结论大鼠优势半球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优势侧严重,脑梗死体积更大。大鼠优势半球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重复性好,而且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通路对糖尿病大鼠脑梗死的影响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20只为假手术组(正常饲养),另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高脂乳剂喂养2周后,尾静脉注射2%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再选造模成功大鼠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组给予10 mg/kg阿托伐他汀。给药3 d后(第4天)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3组大鼠神经损伤严重程度,造模成功后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第2和4天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mNSS评分[(5.46±0.78)分和(3.14±0.45)分vs(0.63±0.13)分]和脑梗死体积[(415.46±80.68)mm~3和(243.13±54.43)mm~3vs(8.64±2.12)mm~3]均高于假手术组,且模型组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3组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差异显著,其中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TG、TC、LDL-C水平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和HDL-C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且阿托伐他汀组各项指标变化显著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TGF-β、Smad2、Smad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而p2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且阿托伐他汀组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行血管内再通与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60例,根据患者家属治疗意愿分为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组(单纯治疗组)和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对比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24h脑梗死体积和90d良好预后率、脑卒中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2组发病24h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术前,且联合治疗组发病24h脑梗死体积[(3.6±1.3)ml vs (4.8±1.8)ml]、术后1、7、14dNIHSS评分[(6.8±3.8)分vs (8.2±3.5)分;(2.6±1.6)分vs (4.0±1.8)分;(2.0±1.2)分vs (3.5±2.1)分]、90d病死率(3.4%vs 10.0%)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术后90d良好预后率(40.0%vs 26.7%)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d脑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再通结合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明显改善,其可降低术后再灌注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表达的影响.方法 10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6只),各组再分为6h、12 h、ld、3d、5d和7d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改良二次注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阿托伐他汀组在模型制作后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20 mg/kg,1次/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行为学评价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染色法检测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CytC表达.结果 行为学评价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6h、12 h、1d和3d时无显著性差异,但5 d[(0.50±0.55)分对(1.50±0.55)分;t=3.162,P=0.010]和7d[(0.17±0.41)分对(1.00±0.63)分;t=2.712,P =0.022]时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性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TUNEL染色法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凋亡细胞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高峰出现在模型制作后1d时.各组间相同时间点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数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00),且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性多于假手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但在7d时阿托伐他汀组凋亡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12.69±3.35)个对(9.33 ±2.07)个;P=0.148].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CytC阳性细胞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峰出现在模型制作后12h时[(68.19±11.93)个],而阿托伐他汀组出现在模型制作后ld时[(35.64±9.12)个].各组间相同时间点血肿周围CytC阳性细胞数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00),且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性多于假手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但在7d时阿托伐他汀组CytC阳性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16.08±3.80)个对(13.67±2.94)个;P=0.349].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CytC释放,从而抑制CytC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脑出血后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大脑中动脉栓塞;硫酸镁组:硫酸镁+大脑中动脉栓塞;灯盏花素组:灯盏花素75mg/kg+大脑中动脉栓塞,每组10只。3、7、14d采用Longa评分、圆筒实验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比以及干湿称重法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结果灯盏花素组大鼠3、7d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硫酸镁组,3、7、14d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硫酸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灯盏花素组3、7、14d圆筒实验前肢使用不对称性改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硫酸镁组[(37.60±6.54)分vs(60.28±7.26)分、(58.56±5.61)分,(12.64±2.67)分vs(52.67±2.86)分、(39.63±5.06)分,(7.62±5.30)分vs(30.33±2.16)分、(30.73±5.64)分,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体积,减轻脑水肿,抑制caspase-3表达,显著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背景他汀类药物具有多种临床功效包括调脂、改善内皮功能等,有报道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防治压力负荷增大引起的心肌肥厚,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压力负荷导致的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缩窄腹主动脉的方法 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n=10)、阿托伐他汀组(n=10),假手术组(n=10)、空白对照组(n=10).阿托伐他汀组术后每日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2 mg/kg,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其心脏/体质量、左心室/体质量及病理切片左室壁厚度和心肌细胞直径.通过RT-PCR方法 检测心肌组织中心肌营养素1(CT-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结果 未治疗组[(174±9)mmHg]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112±15)mmHg](P<0.01),虽然阿托伐他汀组[(169±8)mmHg]血压仅有不明显下降(P>0.05),但能减轻心脏质量/体质量[阿托伐他汀:(3.2±0.2)×10-3比未治疗组(4.2±0.29)×10-3,P<0.05]、左心室质量/体质量[阿托伐他汀:(2.2±0.09)×10-3比未治疗组(2.8±0.27)×10-3,P<0.05]、阿托伐他汀还降低心肌中炎症因子,如CT-1[阿托伐他汀:(0.244±0.042)比未治疗组(0.371±0.054),P<0.05]、IL-18 mRNA含量[阿托伐他汀:(0.231±0.071)比未治疗组(0.462±0.038),P<0.05]及心肌细胞直径[阿托伐他汀:(9.74±0.38)μm比未治疗组(10.94±0.65)μm,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压力负荷导致的心肌肥厚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同时伴有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说明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血脂、颈动脉斑块等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40例.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血脂、颈部血管超声的变化,并随访6个月,观察有无再发脑梗死.结果 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总动脉内径、斑块体积、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组分别为(1.36±0.33)mmol/L、(5.21±0.32)mmol/L、(1.20±0.10)mmol/L、(1.31±0.37)mmol/L、(6.43±0.71)mm、(40.39±8.94)mm3、(0.70±0.06)、(2.12±0.37)、(10.24±3.31)分,低于对照组[(1.77±0.80)mmol/L、(5.80±0.37)mmol/L、(1.43±0.16)mmol/L、(1.57±0.39)mmol/L、(6.67±0.47)mm、(54.26±8.25)mm3、0.82±0.08、2.18±0.54、(14.69±3.23)分],(均P<0.05或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速度治疗组分别为(1.66±0.50)mm、(71.34±15.01)an/s,高于对照组[(1.50±0.68)(68.97±18.21)an/s](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P<0.05),6个月内未见脑梗死复发.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预后,对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稳定斑块、降低血脂各项指标有较好的效果,对干预脑梗死的复发起到积极作用,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联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龄大鼠永久局灶性胡须体觉皮层缺血后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5只老龄大鼠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处理组(20 mg/kg)。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组于显微镜下结扎大脑中动脉数根分支构建局灶胡须体觉皮层缺血模型并于造模后0、6、24、48 h分别以生理盐水及阿托伐他汀灌胃。造模后72 h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脑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缺血区周围细胞凋亡及坏死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区周围Caspase-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对老龄大鼠72 h后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缺血区周围Caspase-3表达有关。该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后72 h的VEGFR-1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减少老龄大鼠胡须体觉皮层缺血后72 h的Caspase-3表达起着较好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观察组44例(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500mg/d,2次/d),治疗4个月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测2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2组治疗4个月后较治疗前TC、TG、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P<0.05,P<0.01);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较对照组TC、TG、LDL-C、ox-LDL、hs-CR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调脂、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其比阿托伐他汀单独应用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Kellen的方法制备实验性高血压大鼠,采用栓线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阻断血流2 h后进行再灌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高血压大鼠与非高血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百分率并进行比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肾上腺髓质素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脑内有肾上腺髓质素mRNA表达,假手术后肾上腺髓质素mRNA表达略有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肾上腺髓质素mRNA过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及缺血对侧肾上腺髓质素mRNA均有高表达,但以缺血侧最显著(P<0.05)。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组织中均有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表达,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87%±0.78%和2.47%±0.59%(P>0.05)。缺血再灌注非高血压组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高表达,以缺血侧为明显,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9.42%±3.71%,缺血对侧亦明显,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6.87%±5.28%,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百分率发现,高血压组肾上腺髓质素阳性细胞百分率(缺血侧为78.60%±4.82%,缺血对侧为57.52%±5.22%)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肾上腺髓质素及其mRNA高表达。高血压组肾上腺髓质素的高表达更显著。肾上腺髓质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与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氢气治疗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2%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每组24只,每组又分为6、24h2个时间点。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海马NOS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海马组织匀浆中NO含量;NOS检测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提取液中NOS的活性。结果模型组治疗6h海马NOS阳性细胞、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治疗24h海马NOS阳性细胞、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气治疗可减少缺血后海马组织中NO含量及NOS活性,对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灯盏乙素与芍药苷联用对永久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成年S 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灯盏乙素+芍药苷组和环巴胺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环巴胺组在缺血前15 min腹腔注射sonic hedgehog (SHH)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滞剂环巴胺6 mg/kg,其余各组在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灯盏乙素+芍药苷组与环巴胺组在缺血后0 h和6 h分别腹腔注射灯盏乙素20 m g/kg+芍药苷30 m g/kg ,其余各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缺血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断头取脑,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皮质SHH、Patched-1和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血组、灯盏乙素+芍药苷组和环巴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33±0.52)分、(1.50±0.55)分和(3.67±0.52)分。灯盏乙素+芍药苷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而环巴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灯盏乙素+芍药苷组( P<0.05)。缺血组、灯盏乙素+芍药苷组和环巴胺组梗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31.77±1.19)%、(22.94±2.65)%和(35.53±0.20)%。灯盏乙素+芍药苷组梗死体积显著小于缺血组(P<0.05),而环巴胺组梗死体积显著大于灯盏乙素+芍药苷组(P<0.05)。缺血组、灯盏乙素+芍药苷组和环巴胺组SHH、Patched-1和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均<0.05)。灯盏乙素+芍药苷组SHH、Patched-1和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缺血组(P均<0.05),而环巴胺组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灯盏乙素+芍药苷组(P均<0.05)。结论灯盏乙素与芍药苷联用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SHH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A组)和小剂量组(B组,阿司匹林20mg/kg)、中等剂量组(C组,阿司匹林80 mg/kg)、大剂量组(D组,阿司匹林320 mg/kg),每组12只.实验组于脑缺血-再灌注术后连续3 d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阿司匹林.脑缺血-再灌注后当日始连续4 d对每组动物进行Bederson评分并记录.第4天处死各组大鼠,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梗死灶体积,用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原位标记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调节基因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用阿司匹林干预后,B、C、D组大鼠肢体功能改善,与A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梗死体积显著缩小(分别较A组缩小16.3%、19.2%和12.8%);缺血周边区凋亡细胞阳性率A组为58%,B组为37%,C组为35%,D组为40%;缺血区BCL-2蛋白表达A组为38%,B组为55%,C组为60%,D组为50%;BAX蛋白表达A组为50%,B组为34%,C组为33%,D组为42%.三个药物组间进行比较,小、中等剂量阿司匹林组对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大剂量组.结论早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织型激肽释放酶(TK)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假手术;B组:生理盐水2ml·kg-1·d-1干预;C组:脑缺血再灌注后8h给予TK17.5×10-3U·kg-1·d-1治疗,每组12只。连续给药3天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梗死组织HE染色。对脑梗死组织进行TUNEL染色和细胞凋亡蛋白酶-3(caspase-3)、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A组和B组比较,C组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使脑梗死的体积变小(P<0.05);减轻脑梗死的病理改变;使缺血区内TUNEL、caspase-3、TNF-α、IL-1阳性细胞减少(P<0.05)。结论TK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治疗作用,能明显减轻缺血区内的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耐受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及预处理模型,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表达。结果缺血预处理(IPC)可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且梗死周边区GDN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0 min IPC可产生缺血耐受,可能通过增加GDNF的表达而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7例,其中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92例(无症状性脑梗死组)和临床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35例(临床缺血性脑梗死组),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比较2组患者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组与临床缺血性脑梗死组MMSE和MoC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组MMSE即刻记忆评分明显低于临床缺血性脑梗死组[(2.91±0.28)分vs(2.96±0.24)分,P<0.05],其他各认知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临床缺血性脑梗死一样,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组,各12只。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运动组大鼠于MCAO模型成功后2d开始进行跑台运动训练;通过修订的神经功能评分(m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测大鼠体重变化情况,通过氯化四唑(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模型组和运动组大鼠造模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运动组大鼠造模后14d、28d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模型组[14d:(8.17±1.03)分比(9.42±1.62)分,P〈0.05;28d:(6.25±0.97)分比(8.17±1.70)分,P〈0.01];与模型组相比,运动组大鼠体重于造模后7d、14d和28d明显增加(P〈0.05或〈0.01);造模后28d,运动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明显减小[(26.50±0.448)%比(29.45±0.639)%,P〈0.01]。结论:跑台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大鼠神经功能和体重恢复,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有利于脑缺血大鼠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