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在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新进手术室工作的工勤人员20人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4月-2017年6月新进手术室工作的工勤人员20人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对培训知识定期复习巩固。比较两组间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知识的认知情况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认知水平(工勤人员在洗手的6个时刻、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预防锐器伤的方法、发生职业暴露伤害后的正确处置、掌握搬运重物的技巧)及遵循规范操作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中,运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对培训知识定期复习巩固,可不断强化工勤人员的消毒隔离观念及职业安全意识,并逐步提高依从性,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减少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对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进行调查,根据原因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培训、规范手术器械的传递操作、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重视损伤后的处理。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护士的锐器伤认知水平、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调查发现,护士的对锐器损伤的知识掌握差、意识差、工作年限短、操作等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P0.05)。经规范化管理后,护士的锐器伤认知水平高于管理前,锐器伤的发生率低于管理前,正确处置率和上报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降低锐器损伤的发生率,提高锐器损伤后的处置能力,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培训对手术室工勤人员感染防控的影响。方法 选取手术室工勤人员36人,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手术室感染防控培训,培训前、培训3个月后分别对手术室工勤人员感染防控行为阶段、感染防控认知及操作技能水平、手术室感染监测指标等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3个月后手术室工勤人员行为阶段优于培训前(χ2 =22.74,P<0.01);感染防控认知及操作技能水平得分均高于培训前(t=10.72,P<0.01;t=20.66,P<0.01),手术室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培训能较好的改变手术室工勤人员感染防控的行为阶段,提高手术室工勤人员感染防控认知及操作技能水平,对提升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术室工勤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我院手术室20名工勤人员在2016年1~5月锐器伤发生原因及掌握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情况。结果:20名工勤人员在5个月中发生锐器伤4例,发生率达20%,锐器伤发生时段、工勤人员的睡眠状态及其他医务人员对物品处理是否规范是工勤人员锐器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工勤人员掌握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情况为对使用后锐器该处理方法正确率为40%,对发生锐器伤后如何进行处理正确率为40%。结论:对工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加强锐器防护、规范工作流程,工作中做好标准预防,是防范锐器伤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院内工勤人员进行个体化培训后的感控认知度,并评价其成效。方法 从闸北区中心医院随机抽取98名工勤人员,随机分为试验组(49名) 和对照组( 49名)。 对照组工勤人员按照常规方法培训,试验组工勤人员参考其年龄、性别、工龄、学历及岗位特点等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培训,培训结束后调查分析并观察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评价个体化培训成效。结果 两组工勤人员年龄、性别、工龄、学历结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工勤人员感控认知度高于对照组( P<0.05) 。除手卫生外,其余各教学内容的认知和行为水平试验组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个体化培训后半年内的分管科室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培训前6个月下降了0.532%;结论 个体化培训能够提高院内工勤人员感控的认知度,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损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本院35名护理人员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达68.6%;伤后主动上报率为66.7%.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锐器伤危险高发人群;初级人员是安全防范的重点人群,完善操作规程,规范职业防护管理是降低锐器伤发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知识与锐器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与锐器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64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出科时进行锐器伤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考试及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并调查其手术室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情况.结果:理论考试合格的锐器伤发生率(15.8%)与不合格者(62.7%)相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合格的锐器伤发生率(5.3%)比不合格者(71.9%)显著降低(P<0.01);临床实践操作合格的锐器伤发生率(5.3%)比理论考试合格者(15.8%)明显低(P<0.01);两者考试、考核均合格的锐器伤发生率(1.9%)比理论考试、临床实践操作考核单项合格的均低(P<0.01).结论: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与锐器伤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加强护生培训、提高其理论及实践操作考核的合格率,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和职业安全意识,探讨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对145名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78.62%,按职别统计医生、麻醉师、护士、实习生分别为71.23%、70.59%、92.30%、89.65%;按手术锐器伤类型,医生、护士缝合针刺伤发生率分别为42.47%、42.31%;受伤后主动上报占13.16%,未上报占86.84%。结论手术室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防范意识差,标准预防教育有待加强,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设立预防损伤的预警机制,促进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孙悦  孙静  张润杰 《妇幼护理》2022,2(20):4747-4750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医疗锐器伤中的应用效果,便于了解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现状,对发生 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为制订职业防护对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4 月 在滨州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 150 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编号为 1~100,奇数为对照组,偶数 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细化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发生锐器伤的 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锐器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 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实习生的 SAS 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了解实习护生医疗锐器伤的的发生可以得出,随着实习护生临床接触,锐器伤的发生显著减少,锐器伤发生环节以 处理污染针头和拔针时较多见,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容易发生焦虑情绪。可以将本研究中精细化护理更好的在临 床推广和应用,帮助更多的护理实习生做好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行为控制对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手术室22名工勤人员在行为控制前后职业暴露次数和暴露方式的统计,分析行为控制对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结果行为控制前工勤人员的职业暴露率为100%,采取行为控制后职业暴露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暴露方式中,行为控制对锐器暴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控制对黏膜的职业暴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控制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对手术室工勤人员的伤害,可以作为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的方法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5月消毒供应中心8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资格证书、对锐器伤态度、物品处置情况、锐器接触频率、环境情况、院内防护措施、锐器伤上报与否、工作人员是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资格证书、锐器伤后进行上报、认为锐器伤可避免、采取院内防护措施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保护因素(P<0.05),而嘈杂的环境以及经常接触锐器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均有关系,应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防范意识与能力,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胡炜  熊衍君  严缨  杜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358-5358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情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分析104名实习护生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进行问卷式调查,比较两组锐器伤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及锐器伤的发生率、正确处理率.结果 实验组对锐器伤的基本知识掌握好的98.07%,掌握一般的1.92%.锐器伤发生率48.07%,伤后正确处理率96%;对照组52名中,锐器伤的基本知识掌握好的38.46%,掌握一般的55.76%,掌握差的3.76%.锐器伤发生率75%,伤后正确处理率17.94%.结论 加强对实习护生岗前锐器伤预防培训,是确保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市州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10家医院的280名手术室护士在1年时间内发生锐器伤的频率、原因、环节、处理和防护措施、上报情况及有无接受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培训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①调查对象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5%;②发生锐器伤的环节依次是:毁形浸泡、收废弃针、清洗器械(32.8%);吸取药液、配药加药(22.5%);传递手术器械(13.4%);穿针引线(10.2%);抽动脉血气分析(8.1%);静脉穿刺(4.5%);其他(8.5%)③影响锐器伤发生的因素有医院级别和护士工作强度.结论 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机率高,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培训,采取有效防护,减少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安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分5批进入手术室的实习护生共63名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手术室实习4周,实习结束对实习护生手术室职业安全相关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进行考核、调查发生锐器伤情况。结果 培训4周末实习护生手术室职业安全相关理论知识成绩高于培训前(P<0.01);外科手消毒和锐器伤处理操作考试成绩优秀率高,其中外科手消毒 90分以上人数 63名(100%);锐器伤处理成绩90分以上58名(92%),锐器伤发生率8%(5/63)。结论 采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可提高实习护生手术室职业安全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职业安全防护方法,减少在临床实践中对实习护生造成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15.
840例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锐器伤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设计的锐器伤调查问卷,按工作类别抽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科室相关人群的10%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锐器伤后的报告情况,以及培训参与和过去1年锐器伤涉及的暴露源、操作、场所和器具.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40份,回收840份,有效回收率100%.840名被调查者中,男性占23%,女性占72%,50.24%发生过锐器伤;工作年限<10年者占锐器伤总数的75%,护士、保洁员、医师锐器伤率处于前3位,手术室为锐器伤发生的第一高危科室;已知血源性暴露源为乙肝69例、梅毒19例、丙肝6例和HIV 3例;62%的被调查者参加过培训,但仅有11.61%被刺伤者报告过锐器伤.结论 该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但报告率较低.手术室为锐器伤发生高危科室,护士、保洁员、医师为锐器伤发生高危人群.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锐器伤防护和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锐器伤的上报情况,为加强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45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情况、过去1年中的锐器伤暴露情况(暴露部位、原因、物品等)以及锐器伤后上报情况(上报次数、未报告原因等)。结果 458名调查对象中发生锐器伤者292名(1 286例次),发生率为63.76%;主要致伤物品为头皮针、安瓿瓶及皮下注射针具等;护士发生锐器伤后的上报率仅为21.58%(63/292),未上报的首要原因为"太忙而没有时间汇报"。结论医院应重视锐器伤上报管理工作,针对上报率低以及不知道上报程序等原因,加强对护理人员锐器伤的监管工作,严格督促其执行伤后上报程序,并对伤者采取积极的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为制订CSSD相关锐器伤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Medline、CBM内有关CSSD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影响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估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涉及1657例研究对象,其中1368例发生过锐器伤,共涉及14个影响因素。Meta分析显示:环境嘈杂程度[OR=1.68,95%CI(1.42,2.00),P<0.00001]、注册护士[OR=0.36,95%CI(0.26,0.51),P<0.00001]、锐器接触频率[OR=1.54,95%CI(1.29,1.85),P<0.00001]、医院采取防护措施或安全培训[OR=0.51,95%CI(0.34,0.75),P=0.0006]、锐器伤发生后上报[OR=0.38,95%CI(0.28,0.53),P<0.00001]、认为锐器伤可以避免[OR=0.6,95%CI(0.36,1.02),P<0.00001]与锐器伤的发生相关。结论环境嘈杂程度和锐器接触频率是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医院采取措施或安全培训、注册护士、锐器伤发生后上报、认为锐器伤可避免是发生锐器伤的保护因素;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模式在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102例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FMEA护理模式。术后观察两组风险优先指数,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等评估风险优先指数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应激性溃疡、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护理模式应用于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刘清香 《全科护理》2022,20(3):391-394
目的:探究格林模式防护教育对手术室护士手术烟雾认知与防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手术室给予常规防护教育的34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手术室给予格林模式防护教育的34名护士作为观察组,两组护士均为同一组人员。比较两组手术室护士对手术烟雾认知水平、防护态度、防护情况、手术烟雾暴露程度与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手术烟雾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手术烟雾防护态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手术烟雾防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士手术烟雾暴露程度、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林模式防护教育应用于手术室护士中可有效提高其手术烟雾防护认知,改善防护态度与防护情况,同时缓解手术烟雾暴露、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和上报现状,分析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控医务人员锐器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锐器伤调查表,调查该院406名医务人员2016年11月~2017年10月锐器伤发生情况及特征,382名医务人员有效完成调查表,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31人在过去一年内有过锐器伤经历,年发生率为34.29%(95%CI:29.51%~39.07%)。57.25%(75/131)的锐器伤发生在上午期间,医生与护士之间发生锐器伤的主要操作环节和器具类型均不一致,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主动上报率为13.11%。工作在外科科室、过去一年未参加过职业防护相关培训是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工作科室和是否参加培训有关。医院管理部门应注重改善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加强职业防护相关培训,从而提高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