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体重指数和空腹C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使用安全,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糖均下降,且控制在理想水平,但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FINS.HOMA-β功能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更快速控制血糖达理想目标,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比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胆道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胆道术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强化治疗组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炎性指标及预后等。结果:强化治疗组FBG、体温、WBC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重症监护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胆道术后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并减少抗生素用量及重症监护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但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龚海英  杨华 《护理学杂志》2007,22(17):27-28
目的 探讨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于三餐前即时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中效人胰岛素,患者自行注射和监测血糖.结果 治疗2个月仅3例次发生低血糖,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将葡萄糖(5.34±0.45)mmol/L、2小时血浆葡萄糖(7.03±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A1(6.71±0.65)%、血糖达标控制时间(6.69±1.12)d.结论 门冬胰岛素疗效好、安全,对患者建立有效通畅的随访制度,加强疾病知识教育、饮食及运动指导等,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临床观察和实践中,通过对术后3天内补钾与否的比较,发现术后3天不补钾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慢,腹胀不易改善,血清钾较术前减低,甚至出现低钾血症。而早期术后补钾者,上述情况有明显改善。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22...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II)与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分别用(CSII)和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对同期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强化治疗8-10d。其中40例接受胰岛素泵治疗(20例采用MiniMed胰岛素泵,20例采用H-TRON V100胰岛素泵),20例接受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以血糖在4.4-8.0mmol/L作为糖尿病理想控制目标,并至少2d。结果:CSII组糖尿病患者较MDI组达标时间短,且血糖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更符合人体的生理需要,可以有效地控制1d的血糖波动。所以,该治疗方法不仅适用1型糖尿病患者,也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03例T2DM住院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史等一般信息。测定其骨钙素(osteocalcin,OC)、钙(calcium,Ca)、镁(magnesium,Mg)、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 A1c),行葡萄糖耐量实验后测定其2小时血糖(2-hours blood glucose,2h BG)、2小时胰岛素(2-hours Insulin,2h INS),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βcell,HOMA-β)。将研究对象分别按年龄、性别、BMI、骨钙素水平分组比较其代谢水平,根据研究对象骨钙素中位数水平分为低骨钙素组(OL组,n=201)和高骨钙素组(OH组,n=202),分析骨钙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性。结果青年组的Ca水平高于老年组(P0.05)。女性组患者的OC(Z=4.596,P0.001)、PTH(Z=3.150,P=0.002)、P(t=5.258,P0.001)水平高于男性组患者(P0.05)。男性组患者的25(OH)D水平高于女性组患者(Z=3.196,P=0.001)。肥胖组患者的25(OH)D水平低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组的OC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P0.05)。OL组患者的Hb A1c(t=4.479,P0.001)、FBG(Z=3.579,P0.001)、2h BG(Z=4.413,P0.001)水平高于OH组患者(P0.05);OL组患者的2h INS(Z=3.482,P0.001)、HOMA-β(Z=2.397,P=0.017)低于OH组(P0.05)。OC水平与2h INS(r=0.152)和HOMA-β(r=0.121)呈正相关(P0.05),与Hb A1c(r=-0.244)、FBG(r=-0.176)、2h BG(r=-0.241)呈负相关(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等相关指标存在差异性,血清OC与糖代谢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血清OC可能通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等途径参与血糖代谢调节。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注射胰岛素原因、注射前治疗情况、注射方案、注射方法、1年后随访患者是否继续注射胰岛素及注射方法、注射方案、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高、病程长,用胰岛素笔注射均有利于患者继续注射,而因急性代谢紊乱而注射胰岛素的病人日后可转为口服降糖药治疗。结论 加强病人教育,用胰岛素笔注射等措施对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有利,早期应用胰岛素可部分恢复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早期强化教育,普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使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控制血糖,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科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个育;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科内小讲课及出院后知识讲座等方式,实施综合的,连续的早期强化教育。结果:对入选的136例患者,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经过早期强化教育,患者掌握控制疾病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结论:初次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强化教育,可很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是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和口服降糖药强化治疗对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胰岛素泵治疗组行胰岛素泵治疗,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接受格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分别在诊断初和强化治疗2个月时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HbA1c。结果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3.62±0.92)d比(7.52±2.66)d](P〈0.05),胰岛素泵治疗组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降糖药治疗组(10次比3次)(P〈0.05)。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和p细胞功能均明显改善;胰岛素泵治疗组较口服降糖药治疗组HbA,c降低显著。结论使用胰岛素泵和口服降糖药联合强化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比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使糖代谢异常的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血尿酸(SUA)水平分成正常尿酸(NUA)组60例和高血尿酸(HUA)组65例,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 NS)、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的关系。结果:HUA组尿MAU、β2-MG、NAG、FI NS、HOMA-IR水平均高于NUA组,ISI水平低于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血尿酸与尿MAU、β2-MG、NAG、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害及胰岛素抵抗相关,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并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51例。Ⅰ组口服格列美脲,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Ⅱ组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FPG、2hPG、HbA1c、体重指数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并同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胰岛素的用量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胰岛素用量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每周1次、持续3个月的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生存质量,糖、脂代谢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糖、脂代谢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配合系统强化健康教育更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1):41-4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中,外源性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骨代谢、骨密度的不同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A组阿仑膦酸钠、维D_3片联合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组,B组阿仑膦酸钠、维D_3片联合口服降糖药物(亚莫利)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2周、24周、52周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糖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碱性磷酸酶(AKP)、N端骨钙素(N-MID)、25(OH)D_2+D_3、血钙(Ca)及骨密度(BMD),并分析治疗后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后12周FPG及Hb 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第24周,两组患者25(OH)D_2+D_3、体重指数(BMI)及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组较B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第52周,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钙(Ca)、25(OH)D_2+D_3、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B组患者25(OH)D_2+D_3、血钙及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及骨密度(BMD)较B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外源性胰岛素治疗较口服降糖药物在骨代谢、骨密度增高方面更有益。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胰岛素抵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时期的胰岛分泌功能及特点。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蛋白尿及肾功能将DN分期:正常白蛋白尿期(DN0)3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DN1)23例,临床蛋白尿期(DN2)22例,肾衰竭期(DN3)19例。观察血压(BP)、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功能试验、尿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等。按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DN病程、DBP、TG明显升高(P〈0.05),HDL-C、IAI明显下降(P〈0.05-0.01),各组研究对象间FG、SDP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HbA1C、GSP、FBP、2 h PBG、FINS、BMI、W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各个分期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及降糖药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均测量身高、体重,同时分析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关系,讨论其影响因素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胰岛素(A)组及降糖药物(B)组,测定上述两组患者骨密度(BMD)、体重指数(BMI)、血清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按病程结合年龄分组对比。结果 (1)高龄段两组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及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组骨密度较降糖药治疗组高(P<0.01),两组相差显著。(3)骨密度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空腹胰岛素及血清C-肽呈正相关。结论 胰岛素早期干预能延缓并减低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及程度,对于高龄及病程大于15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降糖药对其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无明显差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清C-肽对骨质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内质网应激与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应激涉及线粒体、内质网、细胞核等细胞器的应激,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细胞合成、加工蛋白质和贮存Ca^2+的主要场所,对应激极为敏感,其功能紊乱时出现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腔内聚集以及Ca^2+平衡紊乱的状态,称为ER应激。ER应激对决定应激细胞的结局如抵抗、适应、损伤或凋亡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其信号通路与效应的研究非常活跃。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IR)、2型糖尿病(DM)在内的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2型DM中超过85%的人表现为肥胖,同时,全球肥胖人口的增加又大大提高了代谢综合征尤其是IR和2型DM的发病率。但是这些疾病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以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仍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不同次数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于本院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每天2次皮下注射组)35例和B组(每天3次皮下注射组)3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低于A组,而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每天3次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疗效相对较好,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