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57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B组:预混胰岛素组;C组:中性胰岛素组。同时给予切开引流、抗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后实验室检测血糖达标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组其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其它两组(P0.05),而低血糖发生次数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胰岛素法控制血糖,能明显缩短治疗疗程及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糖均下降,且控制在理想水平,但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快,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组FINS.HOMA-β功能指数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更快速控制血糖达理想目标,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比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分析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前采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法(CSII)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MSII)控制血糖的效果,了解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手术前使用的价值。方法:162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CSII和MSII组。CSII组患者采用经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治疗方法,MSII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波动曲线调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全天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但CSII组全天血糖值较MSII组控制更为理想,且胰岛素用量及术前调整时间均少于MSII组。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结论: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手术前应用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比较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20例用平衡盐液与18例用 GIK 溶液的血糖、血钾变化。血糖水平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均于麻醉后即上升,体外循环结束及手术结束达最高值。血钾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换瓣病例补钾及尿量较先心病者为多,可能与转机后组织灌流改善有关。应用上述 GIK中的胰岛素剂量,尚不足以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是否需适当提高胰岛素和氯化钾用量,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疗效.方法:住院6 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4例)前列地尔10ug+0.9%氯化钠10ml日一次静注.丹参酮ⅡA黄酸钠60mg+0.9%氯化钠250mg日一次静点,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n=19例).两组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方法不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相比显著减少,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参酮治疗糖尿病肾病减少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与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治疗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肾移植术后出现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25例,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27例,比较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2组均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晨间血糖无差异。CSⅡ组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MSⅡ组(P〈0.05)。结论CSⅡ能更快速有效地控制肾移植术后高血糖,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与适度胰岛素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78例SAP合并高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强化组(31例)和适度组(47例),强化组维持血糖在0.80~ 1.10 g/L(4.4 ~6.1 mmol/L),而适度组维持血糖在1.44~1.80 g/L(8.0 ~ 10.0 mmol/L),比较两种血糖控制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情况:(1)血糖控制:强化组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为(35 ±11)u,平均晨测空腹血糖为(1.02 ±0.13) g/L[ (5.7±0.7)mmol/L],10%(3/31)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症;适度组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为(24±15)u,平均晨测空腹血糖为(1.58 ±0.21) g/L[ (8.8±1.2) mmol/L],2% (1/47)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症.两组患者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5);而两组患者严重低血糖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P >0.05).(2)营养指标:强化组和适度组患者入院第14天的Alb分别为(34 ±6)g/L和(35 ±5) g/L,前白蛋白分别为(231 ±31) mg/L和(241±29) m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68,P>0.05).(3)临床预后:强化组和适度组患者腹腔感染、循环障碍、呼吸障碍、获得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3%(7/31)、32%( 10/31)、26%(8/31)、13%(4/31)和26%(12/47)、36%(17/47)、30%( 14/47)、23%(11/47),入院第14天APPACHEⅡ评分分别为(9±4)分和(9±3)分,两组患者4种并发症发生率和AP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9,0.13,0.15,1.33,t=-0.60,P>0.05).强化组和适度组分别有13%(4/31)和15%(7/47)的患者因MODS死亡,其中强化组2例、适度组6例合并脓毒症.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0.05).结论 与适度胰岛素治疗比较,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SAP患者的预后,SAP高血糖症患者实施适度胰岛素治疗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体重指数和空腹C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使用安全,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睡前给予皮下注射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及联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的皮下注射,而观察组给予地特胰岛素睡前的皮下注射及联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的皮下注射。严格监测两组患者每日的血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血糖总标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两组病患,血糖的控制疗效和NPH联合门冬胰岛素相对等,血糖达标速度快、胰岛素其用量较小、血糖保持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研究糖尿病教育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即生活综合干预强化教育组和一般干预常规教育组,各54例,连续观察两组6个月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血糖达标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强化教育组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疾病控制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教育组.结论实施强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时糖尿病的认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及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11.
余秀颜  刘平  金冬 《护理学杂志》2008,23(19):27-28
目的 探讨以心电监护T波的改变指导低钾型周期性麻痹(HOPP)患者补钾的可行性,以预防和减少高血钾发生.方法 将98例HOP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遵医嘱口服氯化钾(10 ml/h)和静脉补钾(40 mmol/h).观察组T波恢复正常时.停止口服补钾并调慢静脉补钾滴速至10 mmol/h;对照组肌力恢复4级时,停止口服和静脉补钾.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钾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钾(>5.5mmol/L)发生率及高钾心电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电监护T波的改变可为HOPP患者补钾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胰岛紊泵和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选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费用的差别.方法:将80例围手术期T2DM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II组)42例,甘精胰岛素治疗组(G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及费用的差别.结果:CSII组和G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别,而G组在费用方面明显低于CSII组.结论:胰岛素泵及甘精胰岛素在T2DM患者围手术期均能安全、有效、快速、平稳降低血糖,且甘精胰岛素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患者血糖监测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糖控制方法 与护理要点.方法 将16例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血糖升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微泵静脉注射胰岛素(观察组),另一组为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监测三餐前、餐后2 h、睡前血糖.结果 住院期间两组血糖均可控制达标;血糖达标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微泵静脉注射胰岛素可较快控制血糖水平;加强血糖监测与护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胆道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胆道术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强化治疗组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炎性指标及预后等。结果:强化治疗组FBG、体温、WBC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重症监护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胆道术后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并减少抗生素用量及重症监护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但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在肝移植术后糖代谢异常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糖代谢异常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肝移植手术后糖代谢异常患者27例,随机分为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ultiple daily subcutaneous injection,MDSI)。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院内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半年的糖代谢状态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可以达到目标值,CSII组较MDSI组每天胰岛素用量少,血糖达标时间短,切口愈合时间短,院内感染率低。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糖代谢状态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肝移植术后糖代谢异常的控制,胰岛素泵较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给药治疗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收治98例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分组,在使用胰岛素及贝那普利的基础上,分为口服利格列汀组及口服安慰剂对照组,疗程共12周。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血清C肽、胰高血糖素、GLP-1、GIP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利格列汀组患者的平均血糖、FBG、PPG均低于利格列汀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利格列汀治疗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指标变异(日内变异和日间变异)均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糖波动(P<0.05)。利格列汀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下降(P<0.01),而治疗前后C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30 min利格列汀组的胰高血糖素和GI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0.01),而GLP-1(60 min)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升高(P<0.01)。结论联合应用利格列汀和胰岛素治疗脆性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血糖波动减小,减少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减少,且不加重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 continuous vein insulin infusion, CV Ⅱ )与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 MS Ⅱ ) 两种方法控制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行肺叶切除围术期的血糖。方法26例择期行肺叶切除的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随机分为CVⅡ组和MSⅡ组,VCⅡ组持续微泵静脉注射胰岛素,根据血糖监测数据调整胰岛素用量。MSⅡ组根据血糖监测数据,每天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同时在补液中添加适量胰岛素。结果血糖达标时间、术后血糖值波动幅度CVⅡ组优于MSⅡ组(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相似(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胸外科围术期采用胰岛素微泵持续静脉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具有实施方便,调节迅速,血糖控制更为稳定、精确,是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用量干预和透前常规胰岛素用量透中给予高渗葡萄糖两种干预方法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透中血糖的影响。方法:2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SDN)患者进行自身配对比较,分成胰岛素用量干预法和透前常规胰岛素用量透中给予高渗葡萄糖法两个时间段进行观察,间隔15日。胰岛素用量干预法:患者非透析日胰岛素用量在10单位以上者,在透析日均减为半量,在10单位以下者,透析日停用。透前常规胰岛素用量透中给予高渗葡萄糖法:患者透析日胰岛素用量按非透析日正常剂量给予,透中从透析管路静脉端持续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直至透析结束,共计4 h。22例患者均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均使用无糖透析液。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美国Mini Medine MMT722)进行72 h血糖监测,将相应时段的平均血糖值进行对比。结果:胰岛素干预法透前血糖比高渗葡萄糖法明显偏高(P0.05),透析开始1 h内即出现明显下降(P0.05),比高渗葡萄糖法下降更明显(P0.05),透后1 h内血糖快速上升,表明血糖波动较大。而高渗葡萄糖法透析过程中血糖有所下降,透前透后血糖变化不大(P0.05),血糖较平稳。患者低血糖、全身不适、低血压、头痛头晕等不适发生率亦较低。两种方法比较透前常规胰岛素用量透中给予高渗葡萄糖法血糖稳定,透中安全性更高。结论:ESDN透析患者透中采用透前常规胰岛素用量透中给予高渗葡萄糖干预方法,减少透中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幅度过大的发生,提高了透析安全性,与胰岛素用量干预法相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及预后.方法:10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T组)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T组),每4 h监测1次床旁血糖.当CT组血糖>11.1 mmol/L时,皮下注射中性可溶性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1.1 mmo l/L以下;当IT组血糖>6.1 mmol/L时,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4.4~6.1mmo l/L.观察两组肝肾功能异常、有创通气患者例敷及死亡例教.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1、3、7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强化组肝肾功能异常例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死亡例数差异无显著(P>0.05).强化组治疗7天后血清CRP含量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在COPD急性加重期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制剂及应用方法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CSⅡ)组和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诺和灵R(MSⅡ)组,对血压血脂两组治疗相同,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各时间点血糖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CSⅡ组较MSⅡ组在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Ccr两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4周,除了凌晨3点血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能控制血糖达标,而门冬胰岛素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尿微量蛋白和血糖下降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