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陷自报分析会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规避急诊护理风险.方法 成立急诊科护理缺陷自报分析管理小组,制订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自愿报告体系,定期对上报缺陷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预防措施并落实,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果 实施后,护士主动上报护理缺陷率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评价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对改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效果。方法:实施一系列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广泛宣传和沟通,完善制度流程,加强教育培训和督导,定期不良事件分析反馈与案例分享,完善非惩罚性报告系统等,将实施改善工作一年来不良事件上报情况与前一年进行对比。结果:与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前一年相比,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同时损伤较严重的Ⅱ级及以下不良事件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可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实习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经历及感受。方法对7名发生过护理不良事件的本科实习生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的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本科生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不足,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感到害怕,但有警醒作用;5名实习生未上报,认为是否上报应根据严重程度而定;提出学校对实习生的安全教育不足。结论实习生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较局限,发生不良事件后感到害怕,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实习生的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一套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成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委员会和质量管理小组,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开展全员医护人员不良事件培训,形成一套符合JCI评审标准的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从2014年1月份的80例(6.02%)上升到2014年12月份的142例(10.68%)。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实施后,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知识理论知识得分及不良事件督查得分均较实施前提高(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医护人员上报不良事件,提高医护人员不良事件管理理论知识水平和督查得分,对维护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纠错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管理小组,制作纠错案例教育资料,组织护士进行纠错分析;设立纠错信箱,鼓励护士主动上报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征集"安全金点子";修订和再造制度、流程,提高执行力。比较实施纠错法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护理隐患主动上报数、护理综合质量得分,并问卷调查护士对纠错法管理的认同度。结果实施纠错法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数明显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隐患主动上报数、护理综合质量得分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名护士对纠错法管理的认同率高达82.0%~97.5%。结论纠错法管理激发了护士参与安全管理的兴趣,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娟  董津平 《全科护理》2013,(27):2566-2567
[目的]探讨总护士长追踪管理方法在监控科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总护士长负责分管片内科室的不良事件上报的审核,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下科与护士、病人或家属进行沟通,写出不良事件的反馈意见,并参加科室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会,对科室的整改措施、修改工作流程监督、追踪检查,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通报,避免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应用追踪管理方法后科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显著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护士长采取追踪管理方法对临床科室的护理安全防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降低和避免科室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7.
姜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81-1384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管理小组,对该院急诊科2016年5月1日~12月31日急诊抢救不良事件统一患者收集、整理,通过QCC活动步骤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制定并实施解决策略,评价实施效果并给予改进。分析QCC活动开展前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比较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果QCC活动开展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开展前的5.81%下降至1.26%,同时上报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动开展前比较,QCC活动后护理质量总评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培养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8.
解文君  马新娟  逯秀玲 《护理研究》2014,(13):1634-1635
[目的]了解医院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掌握不良事件网络系统上报程序,完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建立集中组织式信息处理管理系统,修订上报制度,建立规范化的不良事件术语与分类体系,采用SHEL模型与PDCA模式相结合的信息处理管理模式。[结果]应用后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度和风险防范意识。[结论]医院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确保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掌握不良事件网络系统上报程序,完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建立集中组织式信息处理管理系统,修订上报制度,建立规范化的不良事件术语与分类体系,采用SHEL模型与PDCA模式相结合的信息处理管理模式。[结果]应用后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度和风险防范意识。[结论]医院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网络上报系统的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确保了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现状,为完善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国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8 家医院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检查的所有医院已全部开展了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最早开展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277 家医院中,分别有152 家(54.9%) 和132 家(47.7%) 医院实施了给药差错和压疮上报制度 ;目前,分别已有248 家(89.5%)、245 家(88.4%)、227 家(81.9%)、215 家(77.6%) 和216 家(78.0%) 医院实施了给药差错、压疮、跌倒、管路滑脱和意外事件上报制度;省部级、市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较县级、民营医院高.结论: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12.
13.
护士长互相学习观摩的实施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世萍  杨志贤 《天津护理》2003,11(2):104-104
护士长是基层护理单元的管理者。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院从事临床护理管理的人员多为中专或大专学历,其中大部分管理者是从基层护士中选拔上来委以护士长的责任。事实上,从职业护士到第一线管理者之间在技能上存在很大差距。以往常常认为技能差距可以被克服,但  相似文献   

14.
15.
16.
“实证为基础的护理”与临床护理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对提高护理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概念、实施步骤及理论框架,探讨其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人性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理论指导基层护理管理的方法。方法以人性化护理理论为指导,以护理专业特殊性为切入点,探索出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举措。结果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了执行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理论指导基层护理管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融洽了护患、医患关系,提升了执行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TOPIC. The concept of nursing presence has been explor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nursing practice.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presence in nursing and to enlighten nurses on the subject of being with people in ways that values the meaning of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patient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nursing textbooks were used. CONCLUSION. This is a literature review that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presence for nurses. Clarifying this concept will further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research and education, and will provide nurses with the ability to apply the act of being present into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