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霉湿病探微     
霉湿病是发生在梅季的湿热病证。本病的发病特点和感冒、湿温病都有明显的区别。预防霉湿病主要应抓住降低空气中的温度温度、疏通气机、阻止湿热氤氲3个重要环节。在治疗环节上应把握住开腠理,畅中焦、芳香化浊、护膻醒神几个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宋景龄 《光明中医》2012,27(11):2288-2289
概述:湿邪是外感六淫之邪,湿邪致病称为湿病,外感、内生湿邪致病,病位广泛,遍布全身,证候繁多,按湿邪属性分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则简明扼要,处方用药规律性很强,辨证辨病相结合,可提高疗效,也便于领会掌握。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关于水湿病的论述 ,内容丰富 ,理法方药完备 ,颇具临床指导意义。现就书中所论 ,撮其要者简述之。《金匮要略》论湿有三 :一曰“湿” ,二曰“水” ,三曰“痰”。愚意湿、水、痰三者 ,异名而同类 ,正如热之与火然。湿为水之渐 ,水为湿之聚 ,痰为水之凝。湿犹雾露 ,弥漫浮游 ;雾聚而成水 ,可向一定方向流动 ;水寒凝结为冰 ,常固定于一处。雾也 ,冰也 ,水化而成者也 ,形质不同而已矣。分之可三 ,合之则一。故治湿之方可以治水 (防己黄芪汤 ) ;治水之方亦可治痰 (苓桂术甘汤 )。《素问·经脉别论》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从湿病的致病特点,内湿与外湿的内涵及辨证关系,历代经书对湿病的认识,湿病与五脏的关系,湿病的治疗几个方面对湿病进行归纳论述.  相似文献   

5.
施彩红 《吉林中医药》2009,29(4):279-281
湿气袭人而为病,变化多端,症状各具,其中既有湿气侵犯人体上下、在内在外之别,又有夹风夹寒之辨,侵及部位不同,症状也各异。治湿之法无外发汗、利小便二法,但也有温脾、宣肺、补肾之不同。湿邪袭上方用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湿气中下方用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湿夹风寒、流于经络方用桂麻各半汤,湿气干脾方用白术茯苓厚朴汤,湿气干肺宜小青龙汤,湿气下移肾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宜麻黄茯苓汤,湿夹风寒、外中于表则因所夹之邪不同治法也各异。  相似文献   

6.
7.
探讨了《金匮要略》湿病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湿病微汗除湿与利小便两大治法理论依据及应用要领;重点提出了湿病分型辨证要点及方药配伍特色.  相似文献   

8.
脑肿瘤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认为脑肿瘤的发病原因不外乎的闰因和内伤病因两个方面,外源病因是邪毒入侵,内伤病因有饮食劳债,情志失调,久病迁延,素体亏虚等,邪毒入侵机体,伤及脏腑,气血,津液,又可与病理产物瘀血,谈,湿等互结,结滞难化,聚积不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情志失调致气滞血瘀,机体的气血阴阳失于平衡,以致气血郁结,或气滞津停,聚湿成痰,痰瘀交阻,格阻清窍,若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则脏腑机能减退,抗病祛的能力下降,病理产物就因此而内生,形成了肿瘤发病的病理基础,且肾精不足,则脑失气养,又易引动肝风而变症丛生。  相似文献   

9.
霉湿病探微     
  相似文献   

10.
何梦瑶的湿病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志英  许永周 《新中医》1989,21(11):54-55
何梦瑶,字报之,广东南海人,清初著名岭南医家,著述颇丰,“其所著医书悉根据南方之地势,南人之体质、调剂与北方不同,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乔宝璋教授是陕西省名老中医,对其治疗经验我们应该总结继承。方法:笔者有幸跟随乔教授门诊、查房,记录其用药,分析其用药规律并加以总结。结论:乔教授在治疗恶性肿瘤及其他内科疾患时善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时驱除湿邪,善于应用祛湿药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对疲劳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疲劳的病因为过劳,即过度劳累,运动疲劳是以过度的运动训练以及训练中的精神、心理压力为原因的,以劳力过度和劳神过度为多见。《内经》即提出疲劳因过劳耗伤气血,可有气血不足之表现。疲劳主要与脾肝两脏相关,也与心、肾、肺等五脏有关。古医家关于疲劳与气及火的关系有大量的论述,说明疲劳与火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还应看到疲劳除有“虚热”的一方面,还有“虚寒”的一方面,应全面认识,现在对珩疲劳的认识多集中在虚及寒,而少有论及火(热)的,这可能与早期的疲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医对亚健康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体质学说、形神学说、肝主疏泄4个方面论述中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病因病机的认识,旨在剖析亚健康状态的形成原因及其致病机制,逐步建立有现代特色的中医亚健康状态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七情、是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反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化并不影响人的健康,而不论何种因素引起的每一种情志的过激或不及都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所能接触的大部分病人都是由“七情”过激而导致疾病,因此,了解“七情”的病因、病机对调节病人的情志、帮助病人摆脱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喜怒的临床调节意义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在正常情况下喜怒对人体健康及心理上的变化起着积极向上的作用,假如超越它的域限则会给机体及心灵上以伤害性摧残。喜怒贯穿于每  相似文献   

16.
湿为六淫之一,为水气所化,属阴邪,与水同类,因具弥漫之性,其致病可弥漫上中下三焦;其重浊有质,侵入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可出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病证,特别是现代社会,因湿邪诱发的疾病愈发增多.李廷荃教授临证过程中,治疗湿邪所致各类疾病,紧抓脏腑失调根本,以振脾阳为关键,佐清热之法以助祛湿,且不忘育阴,擅用风...  相似文献   

17.
霉湿病探微     
霉湿病是发生在梅季的湿热病证。本病的发病特点和感冒、湿温病都有明显的区别。预防霉湿病主要应抓住降低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 ,疏通气机 ,阻止湿热氤氲三个重要环节。在治疗环节上应把握住开腠理宣达肺气 ;畅中焦分消走泄、流气化浊 ;芳香化浊、护膻醒神几个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湿邪致病易导致血行不畅,除湿治法中使用活血药物有利于湿邪去除。  相似文献   

19.
浅论中医情志致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志致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志的产生依赖于脏腑精气,外界刺激和个体体质的差异是影响情志发病的两个重要方面。气机升降失调,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平衡的破坏,以致正气虚弱,邪气入侵是情志致病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湿病是湿邪蕴积人体而产生的一类疾病。《黄帝内经》对湿病有较全面的认识,对湿病的理法方药及其它方面均有详细的论述,为后世湿病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加强研究中医学特别是《内经》对湿病的认识,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