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大剂量阿糖胞苷ID/HD-Ara-C治疗儿童白血病毒副作用的处理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及临床经验.方法 对29例儿童急性白血病(ALL 20例, AML 9例)在应用ID/HD-Ara-C治疗中的毒副作用给予确诊、分类及相应的处理.结果 29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顺利完成含有ID/HD-Ara-C方案的化疗.结论 ID/HD-Ara-C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为患儿获得长期完全缓解(CR)提供了可能,但在应用ID/HD-Ara-C化疗时,毒副作用明显,应做好减少其毒副作用的预防及处理工作,使其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我国小儿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其中80%以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常用的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是治疗儿童ALL的基本药物之一,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它显著提高了患儿的无病生存率;并可降低髓外白血病的发生率。但L—ASP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有的比较严重,直接关系到化疗能否继续进行和成功,甚至威胁到患儿生命。因此,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认识L—ASP的毒副作用,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儿童ALL的治疗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2004年10月-2006年9月使用L—ASP联合化疗30例ALL患儿,现就治疗所产生的毒副作用及其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一种药物,且常与其他化疗药物组成联合应用,特别在儿童ALL的诱导缓解期疗效最好。然而,其主要毒副作用是免疫性过敏作用,常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治疗应用中受到一些限制。作者针对此反应,对1例L—ASP治疗ALL患儿应用了脱敏疗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彭素近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218-219
目的探讨患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2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通过应用化疗治疗后,其中存活者3a以上9例,2a以上8例,死亡3例,治疗有效率85%(17/20)。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得到及时的控制。结论良好的护理工作是保证白血病患儿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远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远期疗效。方法 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作为儿童AML长期化疗中的早期和定期强化治疗,采用Kaplan-Metier法统计长期无病生存(DFS)率。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强烈化疗后并发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Ara-C浓度。结果 16例初治患者的6年以上DFS率达到62.5%(10/16例);持续完全缓解5年以上7例,3~5年2例。但复发病例疗效仍不理想。采用积极的化疗并发症防治措施,患儿均能够度过骨髓抑制期,未出现重要脏器明显损伤和化疗相关死亡。HPLC检测显示HD-AraC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血浆和脑脊液中Ara—C浓度。结论 以HD-AraC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儿童AML可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患儿能够耐受该化疗方案的强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剂量阿糖胞苷(HDAra—C)在儿童白血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白血病患儿的长期生存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和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应用,其骨髓抑制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也增大,治疗风险加大。现报告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lO月用以HDAra—c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20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累计  相似文献   

7.
孟琼  曹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26-1027
目的探讨P16及CyelinD1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P16与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及CyclinD1蛋白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表达率分别为31%和54%,在对照组表达率为70%和0。两者在白血病与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7例接受化疗的儿童急性白血病中,P16阳性表达组化疗后的缓解率(66%)明显高于P16表达阴性组的缓解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与CyclinD1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P16与CyelinD1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异常表达,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影响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中的毒副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月我院10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培门冬酶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次数和住院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导化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有较好疗效,但培门冬酶用药次数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需在临床应用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323000)浙江省丽水市医院肿瘤科曾和英黄凌慧如何做好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是保证化疗顺利完成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38例,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性能指数(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MPI,又称Tei指数)在评价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心功能早期损害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DNR化疗前和化疗后6个月、12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Tei指数,同时以25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6个月左心室Tei指数明显高于化疗前组及对照组(P〈0.01),化疗前组与对照组左心室Tei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ALL患儿化疗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ei指数能更早、更敏感地评价DNR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心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时峰  周德军  张俊  朱轶男  苏庭翠 《吉林医学》2009,30(17):1896-1897
目的:观察维甲酸联合中药复方青黛胶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0例确诊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口服维甲酸、复方青黛胶囊治疗,观察临床、血像、骨髓像、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变化及不良反应,1个月后统计疗效并与既往单用维甲酸组(6例)、维甲酸联合化疗组(9例)比较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维甲酸联合中药组完全缓解10例(100%),单用维甲酸组完全缓解5例(83%),维甲酸联合化疗组完全缓解7例(77.8%)。结论:维甲酸联合中药复方青黛胶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缓解快、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经费困难的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减少白血病患者联合化疗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方法:对32例联合化疗白血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与分析,针对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与结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化疗后完全缓解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与小剂量化疗用于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7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进行临床治疗,包括静脉滴注15 mg·m -2·d-1到20mg·m -2·d-1的地西他滨(治疗时间为第1天到第3天﹚和2 mg高三尖杉酯碱(第1天到第8天﹚以及20mg阿克拉霉素(第1、3、5、7天﹚,同时皮下注射25 mg阿糖胞苷q12h(第一天到第8天﹚,观察分析该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化疗治疗,该组患者中完全缓解者18例,占从体的66.7%,部分缓解者4例,占总体的14.8%,无效者5例,占总体的18.5%,化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5%,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结论采用地西他滨与小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较为常见﹚,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及治疗措施。方法对血液内科1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化疗后的医院感染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剂量化疗后医院感染率高达78.45%,多发生于大剂量化疗后2周内,骨髓重度抑制及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时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骨髓轻中度抑制和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的患者,医院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抗生素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合理应用,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叶隽  李静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051-1052
目的:观察以去甲氧柔红霉素(IDA)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AML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ra-C)治疗,治疗组23例采用IDA+Ara-C治疗,观察治疗后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6%和43.8%,总有效率分别为91.3%和62.5%,临床严重感染率分别为40.0%和41.7%。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DA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AML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 EPC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5例初诊AL患者以及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再根据疾病类型将入组的初诊AL患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37例)、不包括APL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non-APL AML,33例)。ALL组患者采用VDLP方案诱导化疗,APL组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柔红霉素方案诱导化疗,non-APL AML组患者采用DA方案或IA方案诱导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初诊AL患者化疗前后以及健康体检者的血浆s EPCR、v WF、P-selectin水平。结果 1初诊AL患者化疗前血浆s EPCR、v WF、P-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初诊AL患者化疗完全缓解后血浆s EPCR、v WF、P-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但是血浆s EPCR、v WF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而血浆P-selectin水平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不同类型初诊AL患者化疗前血浆s EPCR、v WF、P-selectin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PL患者血浆s EPCR、v WF、P-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ALL患者、non-APL AML患者(P0.05),ALL患者与non-APL AML患者之间血浆s EPCR、v WF、P-selectin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诊AL患者在治疗前往往伴随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这种情况以APL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白血病病人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发生置管相关感染(CRI)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行性策略。方法收集成功进行PICC的132例急性白血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置管时间、穿刺次数、是否应用化疗药物、是否使用激素、免疫功能是否低下、CRI发生的季节与CRI发生的相关性,并对CRI病人置管分泌物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2例病人中共发生CRI 21例,总感染率为15.91%;CRI发生与急性白血病分型、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置管时间长、穿刺次数多、化疗药物的应用、激素用药史、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夏季感染率分别高于置管时间短、穿刺次数少、未应用化疗药物、无激素用药史、免疫功能正常者以及春、秋、冬季感染率(P < 0.05~P < 0.01);发生CRI的病人中有2例未行分泌物培养检查,其余19例病人的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棒状杆菌以及其他菌群的感染构成比分别为52.6%、21.1%、21.1%、5.2%。结论通过尽量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增强免疫治疗、严格控制激素应用指征以及选择以覆盖球菌为主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可能避免或者控制急性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ALL)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临床运用时机。方法随机选择处于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20例,分为2组,分别在化疗后外周血WBC为1.0-2.0×10^9/L和(或)ANC〈1.0×10^9/L时(治疗组)与WBC〈1.0×10^9/L和(或)ANC〈0.5×10^9/L时(对照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WBC〉3.0×10^9/L和(或)ANC〉1.5×10^9/L时停药。观察ANC变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天数,WBC恢复的天数及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ANC≤0.5×10^9/L持续天数,达到ANC≥1.5×10^9/L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天数,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在化疗后应尽早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其拐点仍需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并评价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急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2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2例。其中24例,AML18例,ALL6例,在积极支持治疗下,按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案。结果 完全缓解(CR)10例,总CR率为41.7%。AML组CR7例,CR率38.9%。ALL组CR3例,CR率为50%。结论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应个体化,并进行综合治疗。总体对化疗反应差,缓解率低,生存期短,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