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IGF-1R、VEGF—C。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IGF-1R、VEGF—C阳性率分别为81.05%、67.37%,癌旁组织中分别为20%、5%,P均〈0.01;食管鳞癌组织中IGF—IR、VEGF.C蛋白条带灰度比值分别为0.58土0.03、0.43±0.05,癌旁组织中分别为0.43±0.02、0.31±0.04,P均〈0.05。IGF—IR、VEGF—C表达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均〈0.01),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29,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IGF—IR、VEGF—C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放射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4名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血清与BALF中IGF-1、IGFBP-3的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和BALF中IGF-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GFBP-3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IGF-1/IGFBP-3升高(P<0.01).IGF-1、IGF-1/IGFBP-3在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Ⅲ~Ⅳ的肺癌患者血清、BALF中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和TNMⅠ~Ⅱ期者(P<0.05),而IGFBP3下降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Ⅰ~Ⅱ期者(P<0.05).肺癌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与BALF中的浓度呈正相关(P <0.01);患者血清BALF中IGF-1与IGFBP-3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GF-1、IGFBP-3的表达对肺癌的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聪  李莉  李玲  韩萍  刘英敏  刘国良 《山东医药》2007,47(29):47-48
用ELASA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测定,分析IGF-1、IGFBP-3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血IGF-1、IGFB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05),其中合并增殖性DR者显著高于非增殖性DR者(P〈0.05);血IGF-1与IGFBP-3水平呈正相关(r^2=0.71,P〈0.01),糖尿病组IGF-1与HbA1c呈正相关(r^2=0.31,P〈0.01)。认为IGF-1及IGFBP-3可能参与了糖尿病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蛋白在直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直肠癌样本和30例正常直肠黏膜标本中IGF-1及IGF-1R蛋白的表达,分析直肠癌中IGF-1及IGF-1R蛋白的临床意义。[结果]①IGF-1及IGF-1R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IGF-1及IGF-1R蛋白的表达在直肠癌患者不同年龄、性别、浸润程度和距肛缘距离分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0F-1及IGF-1R可能参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与直肠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2例PCa患者、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IGFBP-3,PSA及fPSA水平。结果 PCa组IGF-1水平较BPH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IGFBP-3水平低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及IGFBP-3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3.6%和76.4%,特异度分别为84.0%和7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和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和74.0%。血清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灵敏度。结论 PCa患者的IGF-1及IGFBP-3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发生改变,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Ca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癌组织HBV复制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表达的关系。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收集人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分析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TGF-β1和IGF-Ⅱ均呈较高表达,其阳性率均为83.3%,肝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0.01)。癌灶组TGF-β1和IGF-Ⅱ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数目无关(P〉0.05);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显著相关,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肝癌组织中TG-β1和IGF—II过度表达,且与HBV复制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与60例正常妇女血清IGFBP-3,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6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和子宫肌瘤组织中的IGFBP-3。结果子宫肌瘤患者血清IGFBP-3水平低于正常妇女,IGFBP-3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子宫肌层中的表达减低,P均〈0.01。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血清及瘤组织中IGFBP-3表达均降低,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因素,为HCC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HCC中Livin、survivin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应用COX风险模型及Log—rank检验分析其与预后相关性。结果HCC中Livin、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且与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P〈0.05);IGF-2表达与HCC肿瘤镜下门静脉癌栓发生、肿瘤病理分期以及肝硬化密切相关(P〈0.05);相关性检验示Livin、survivin与IGF-2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三者均为HC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GF-2与Livin、survivin相互作用共同参与HCC的发展,确定其水平有助于判断HCC的预后并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脐带血中生化指标的改变与巨大儿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带血中生化指标的改变与巨大儿形成的关系。方法84例新生儿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巨大儿51例(观察组)和正常儿33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瘦素(LEP)、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血糖(GLU)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巨大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IGF-1、LEP、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GLU低于对照组,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GF-1、LEP、GH与新生儿体质量有明显相关性。结论IGF-1和LEP在调节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能是胎盘中影响胎儿生长的主要因子,与巨大儿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受体(IGF-ⅠR、IGF-ⅡR)表达与胃癌分型、分期、浸润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胃癌患者(胃癌组)手术标本,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CAG组)和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异型增生患者(CAGD组)胃镜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IGF-ⅠR、IGF-ⅡR的表达,并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IGF-ⅠR阳性表达率为64.2%,胃癌组和CAGD组IGF-ⅠR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AG组(P〈0.01或〈0.05);胃癌组IGF-ⅡR阳性表达率为59.7%,较CAG组明显升高(P〈0.01)。IGF-ⅠR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均〈0.05),IGF-ⅡR仅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IGF-ⅠR、IGF-ⅡR的过表达均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但IGF-ⅠR的关系更密切,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手术治疗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IGF-Ⅱ和IGF-Ⅰ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在国人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对40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距大肠癌原发灶1cm癌旁组织、距大肠癌原发灶10cm以上大肠组织和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大肠组织标本,进行IGF-Ⅱ和IGF-ⅠR的抗原染色.结果①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率(P<0.0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切缘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有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C期及浸透全层组中IGF-Ⅱ和IGF-ⅠR的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分期A、B期及未浸透全层组中ⅠGF-Ⅱ和ⅠGF-ⅠR的表达率(P<0.05).结论 IGF-Ⅱ、IGF-ⅠR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D2-40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子宫内膜腺癌作为实验组,14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1R、VEGF-C、D2-40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淋巴结转移与IGF-1R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与过度表达相关(P〈0.05);实验组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在IGF-1R过度表达组织中高于非过度表达组织,VEGF-C阳性表达高于阴性表达,且IGF-1R过度表达和VEGF-C阳性表达在实验组呈正相关。结论 IGF-1R、VEGF-C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对于早期判断淋巴道转移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的表达,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NSCLC组织18例正常肺组织中的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NSCLC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率为45.7%,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6.7%(P<0.05)。IGF-1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IG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值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 NSCLC组织中IGF-1表达显著增高,并与肺癌的分期、转移和分化相关。IGF-1的高表达与肺癌的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12例原位癌、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IF-1α及IGF-1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IGF-1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均〈0.05);HIF-1α蛋白及IGF-1在癌组织、原位癌、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HIF-1α与IGF-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和IGF-1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及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客观指标,对食管鳞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轴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25例,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治疗前、手术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空腹血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对照组为正常儿童20名。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血IGF-1和IGFBP-3浓度较正常儿童减低(P〈0.01);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后患儿的IGF-1和IGFBP-3浓度随着术后时间增加而逐渐提高,至1年时与同龄儿童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在生长发育迟缓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功能的紊乱能通过手术治疗纠正,从而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陈翔  冉志华  林维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6,11(3):139-142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具有维持细胞正常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多种脏器肿瘤存在IGFs过表达,IGFs与其受体IGF-R结合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可能加速肿瘤转移,提示IGFs/IGF-R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作用。目的:研究IGF及其受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以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组织和远离癌灶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IGF-ⅠR、IGF-Ⅱ的表达。分析IGF-ⅠR、IGF-Ⅱ的阳性程度与结肠癌Duke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IGF-ⅠR、IGF-Ⅱ的表达均局限于细胞质,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和55.O%,较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的32.5%和2.5%显著增高(P〈0.01)。IGF-ⅠR的阳性程度与结肠癌Dukes分期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结肠癌存在IGF-ⅠR、IGF-Ⅱ过表达,其中IGF-ⅠR的表达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相关性。IGFs/IGF-ⅠR的检测可能对判断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 (IGFs)在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作用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 IGFs m 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可以检测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I(IGF- II) m 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受体 (IGF- IR) m 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3(IGFBP- 3) m RNA表达 ,其中 IGF- II m RNA、IGF-IR m RNA表达为强阳性 ,IGFBP- 3m RNA表达较弱。因此认为 ,IGFs可能在早期妊娠蜕膜和绒毛滋养层发育分化、胎盘形成和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以自分泌和 (或 )旁分泌方式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食管癌及胃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6周血清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发现化疗有效组及化疗无效组化疗前血清IGF-1、IGF-2、IGFBP-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与化疗前比较,化疗有效组化疗后IGF-1明显降低、IGFBP-3明显升高,而化疗无效组化疗后IGF-1明显升高、IGFBP-3明显降低.认为血清IGF-1水平降低、IGFBP-3水平升高与食管癌、胃癌化疗疗效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和评价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脂代谢不同人群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人(NC)、高TG血症患者、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T2DM+高TG患者共66例,测定血清IGFBP-1、胰岛素、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1)血清IGFBP-1水平,高TG血症组较NC组、T2DM+高TG组较T2DM组均明显下降(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GFBP-1水平与TG、HOMA-IR负相关(P〈0.05),与HDL-C正相关(P〈0.05)。结论高TG血症人群血清IGFBP-1明显下降,提示存在明显肝脏IR。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改变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鼠诱发肝癌发生,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及血IGF-Ⅱ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鼠肝,人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并以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分析IGF-Ⅱ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诱癌过程中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P〈0.01).癌变过程中IGF-Ⅱ呈阳性表达和胞内分布,肝和血IGF-Ⅱ呈显著正相关.人肝癌组织中IGF-Ⅱ高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数目无关;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IGF-Ⅱ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其过度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