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寻求准确简便的纠aY-EDTA抗凝剂依赖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方法。方法观察50例正常人群,分别用EDTA、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及外周血涂片观察;对8例EDTA抗凝剂依赖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用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了血小板计数和人工末梢血血小板计数,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观察。结果EDTA—K2、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血小板计数结果经统计学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人群显微镜下血小板大小、形态、分布正常,EDTA抗凝剂依赖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显微镜下血小板聚集成堆。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与人工末梢血人工血小板计数结果相符合。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用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可以代替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做血小板计数;用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可以代替EDTA—K2抗凝的静脉血做血小板计数,纠正了EDTA抗凝剂依赖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避免了,临床诊断上的麻烦。  相似文献   

2.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先泳  陈峻 《血栓与止血学》2013,(5):227-229,232
目的 验证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几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为检验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9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采全血分别用EDTA-K2和枸橼酸钠(9∶1)抗凝仪器法,采外周血稀释模式仪器法分别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检测并制作血涂片,计数样本在不同抗凝剂不同时间段血小板数和血液涂片中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另做手工计数法计数.结果 在5 min内即刻检测,各种抗凝剂结果均可接受,且计数值相近.30 min后EDTA-K2抗凝的标本计数值下降明显,部分枸橼酸钠抗凝的标本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周血稀释模式仪器法各标本结果下降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对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采取EDTA-K2抗凝即刻检测,或做外周血稀释模式仪器法检测及手工法计数,而采取枸橼酸钠抗凝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用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肝素锂静脉抗凝血、末梢血、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涂片法进行复检结果对比及分析。方法:对38例EDTA-K2抗凝、血液分析仪mindray BC-5180测定血小板明显减低,涂片染色镜检均发现血小板聚集且体表检查无出血、淤点、淤斑等症状符合诊断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1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肝素锂抗凝静脉血复检血小板;2采末梢指血用不含任何抗凝剂的稀释液稀释后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3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血小板;4每例患者分别制作抗凝标本和末梢指血合格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显微镜镜检。结果:38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5例能用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标本同时纠正,两者纠正数值和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末梢指血计数结果相接近,血涂片镜检观察血小板呈散在分布;2例用肝素锂抗凝标本能纠正枸橼酸钠抗凝标本不能纠正,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末梢指血计数结果和肝素锂抗凝标本纠正结果相接近而和枸橼酸钠抗凝标本不符,血涂片镜检肝观察肝素钠抗凝血血小板呈散在分布而枸橼酸钠抗凝血成片聚集;1例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标本均不能纠正,两者纠正结果和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末梢指血计数结果不符,血涂片血小板均出现成片聚集。结论:大多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能用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标本加以纠正,极少数不能纠正的可以采集患者末梢指血直接置于不含任何抗凝剂的稀释液中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值或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血小板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EDTA盐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意义。方法:用EDTA—K2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血,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4例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者改用枸橼酸钠抗凝真空管采集静脉血在血液分析仪上重新检测,同时做血涂片检查,采末梢血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4例EDTA—K2抗凝计数血小板显著减少者,血涂片见血小板聚集成团,而用枸橼酸钠抗凝及手工计数者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EDTA作为血液分析仪的抗凝剂,有时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应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剂对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并探讨其解决方法。方法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怀疑由于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标本进行测定,并以血小板计数手工法为参考方法,比较不同方法有无显著差异。结果怀疑对EDTA—K2抗凝剂敏感标本,在以EDTA—K2抗凝的血标本中血小板计数可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减少(P〈0.005);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末梢血中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减少(P〉0.005)。结论血小板在体外在(EDTA—K2)抗凝时,明显簇集者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可引起PLT明显减少。可用末梢血或橼酸钠抗凝血代替。  相似文献   

6.
刘学斌  邹雪松  黄冬梅  董志伟 《河北医学》2013,19(10):1595-1597
目的:对比两种抗凝剂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未抗凝血20ul于血小板稀释液中,手工计数作为参考,再分别用EDTA-K2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患者静脉血,抽完血后分别于5min、10min、20min、30min、1h、2h在ABX Panter60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对两份标本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有无聚集。结果:EDTA-K2抗凝管组血小板的计数值明显低于手工计数的参考结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计数值也随之降低,血涂片染色可见大部分血小板呈聚集状,仅少量散在血小板;枸橼酸钠抗凝管组血小板的计数值接近手工计数的参考结果,且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明显改变,血涂片中血小板呈正常均匀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结论:EDTA盐作为抗凝剂会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少,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对于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标本,要进行图片染色,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7.
郭家权  黄涛 《海南医学》2011,22(23):46-47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和16例EDTA所致血小板聚集患者的EDTA-K2抗凝静脉血与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的血小板数,同时采末梢血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 50例健康体检者不同时间段的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工作中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PTCP)现象的存在,用正确的方法复查,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用Sysmex公司XT-1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计数血小板,结果异常偏低的标本,再采集末梢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及抗凝血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用XT - 1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计数血小板异常偏低,而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结论:对于首次血小板计数异常偏低的标本均应进行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涂片染色镜检,以排除EDTA 抗凝剂所致的血小板聚集现象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低,而且不是所有的PTCP患者都可以用枸橼酸钠抗凝能纠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认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首选抗凝剂,研究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寻找纠正EDTA-K2相关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方法.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健康志愿者25例,采集的血标本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和肝素钠抗凝剂进行抗凝.纳入同期我院确诊的EDTA-PTCP患者10例,采集的血标本分别用EDTA-K2、EDTA-K2+阿米卡星抗凝.健康志愿者和EDTA-PTCP患者的血标本均同时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血小板手工计数.结果 健康志愿者EDTA-K2抗凝血标本的血小板计数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在30 min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肝素钠抗凝血标本的血小板计数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在5、15、30、60 min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DTA-PTCP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标本在0、30、60、90 min时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手工血小板计数(P<0.01).在EDTA-K2抗凝血标本中加入阿米卡星后,血小板计数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90 min时与手工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K2的抗凝效果优于枸橼酸钠、肝素钠抗凝剂,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首选抗凝剂.EDTA-PTCP患者的血标本在使用EDTA-K2作为抗凝剂时,可以用阿米卡星纠正.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凝剂和取血方式影响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唐未名  张杰 《右江医学》2002,30(6):520-520
为了解抗凝剂EDTA K2 、EDTA K3和不同取血方式对静脉血中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取 80名健康大学生 (年龄 2 0~ 2 3岁 ,男性 )静脉血 4ml分别加入EDTA K2 和EDTA K3抗凝试管中各 2ml,经检测结果发现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另外用注射器取 4ml静脉血 :一种方式带针头加入EDTA K3抗凝试管 2ml,另一种方式拔掉针头加入EDTA K3抗凝试管中 2ml,经检测结果发现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认为血小板计数时采用EDTA K2 或EDTA K3抗凝均可 ,但注射器针头应拔掉才能把血加入抗凝试管中  相似文献   

11.
龙聪  郭辉  杨章元 《海南医学》2012,23(15):100-101
目的初步分析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及原因。方法对42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重新抽血,检测不同时间段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变化并与手工计数相比较,同时检测其血沉和免疫球蛋白。结果 EDTA-K2抗凝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在10min内上机检测,其结果与手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30min以后与手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血沉、IgG及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差异不明显。结论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与血小板本身、自身抗体及其他疾病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杨改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75-3376
目的:通过对 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病例的检测方法分析,为实验室准确检测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仪器法、末梢血手工计数法、血涂片镜检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的比对。结果 EDTA-K2抗凝静脉血仪器法检测血小板结果明显低于手工法,有显著性差异,且镜下可见血小板聚集成团;枸橼酸钠抗凝血仪器法检测血小板结果与手工法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镜下观察到血小板呈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结论EDTA-K2抗凝对血小板可以产生聚集作用,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枸橼酸钠抗凝能够针对 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进行血小板的准确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酸阿米卡星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患者血标本中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为这类标本血小板的准确计数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在1例少见的EDTA-PTCP患者EDTA-K2抗凝管中预先加入或不加硫酸阿米卡星后采集静脉血,分别于采血后不同时间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数和其他血细胞参数;留取EDTA-K2抗凝血后不同时间加入阿米卡星,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解离作用,并检查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改变。结果:未加阿米卡星的EDTA-PTCP标本,随采血后标本放置时间(0.5~4.0 h)的延长,血小板数从117×109 L-1逐渐降至41×109 L-1。在EDTA-K2抗凝管中预先加入阿米卡星的血标本,血小板计数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且标本室温放置4.0 h内血小板计数值相对稳定。采集的血标本放置30 min以内加入阿米卡星,血小板计数(186×109 -1~191×109 L-1)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血涂片镜检可见聚集的血小板明显解离,而超过30 min后加入硫酸阿米卡星,随标本放置时间(40 min~4 h)的延长,血小板计数从放置40 min时的168×109 L-1逐渐降至放置4 h时的42×109 L-1,镜检血涂片中血小板逐渐明显聚集。结论:留取血标本前或留取标本后30 min内加入一定量硫酸阿米卡星,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PTCP患者血小板计数是准确的,且其他血细胞参数的测定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艳  孙家祥 《海南医学》2013,24(21):3187-3189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对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方法 对82例PTCP者用EDTA-K2、枸橼酸钠分别抗凝重新抽血送检,EDTA-K2抗凝管在15 min、1h及2h,枸橼酸钠抗管凝在15 min以内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时取末梢血人工显镜血小板计数.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抗凝采静脉血,在0min、5min、15 min、30 min、60 min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 PTCP组EDTA-K2抗凝血15 min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枸橼酸钠抗凝和显微镜计数结果(P<0.001);1 h及以后更低.枸橼酸钠抗凝和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6,P=0.103);对照组EDTA-K2抗凝结果和枸橼酸钠抗凝15 min以内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及以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DTA-K2抗凝标本0 min与60 min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0.857,P=0.402).PTCP组EDTA-K2抗凝标本血涂片可见大量血小聚集或卫星现象,随时间延长聚集加剧.结论 EDTA-K2对血小板可产生聚集作用,引起PTCP.在一定条件下,用枸橼酸钠替代EDTA-K2抗凝静脉血做血小板计数或采末梢血用草酸胺稀释液显微镜人工计数,可以纠正PTC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和标本保存时间对脑钠肽(BNP)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共检测34例血清和不同抗凝剂血浆中BNP的水平。结果17例患者血清、EDTA-Na2抗凝和肝素钠抗凝血浆中BNP浓度分别为(286.11±87.16)pg/ml、(219.64±65.80)pg/ml和(415.64±122.99)pg/ml,血清中BNP浓度显著低于EDTA抗凝血浆(P〈0.05),而肝素抗凝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EDTA抗凝血浆(P〈0.01);与2h内检测结果比较,17例EDTA-Na2抗凝血浆在4℃放置24h和-70℃保存3个月BN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抗凝剂对BNP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在BNP临床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不同抗凝剂对BNP测定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及血浆的放置时间和保存温度,采用厂家推荐的抗凝剂和保存状态,使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以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并过滤,评价3种血小板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评估分析混合12U浓缩血小板及取消过滤后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计数情况。方法以血小板回收率为70%以上设定离心条件,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并混合过滤,计算过滤后的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清除率、血小板回收率并进行比较分析。另外,对混合12U浓缩血小板且不过滤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及白细胞混入量进行计数并得出均值及标准差。结果3种过滤器的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清除率、血小板回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9例改由12U浓缩血小板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计数结果与GBl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要求的血小板含量符合率为95.4%,红细胞混入量符合率为71.8%,总体符合率为67.2%。结论可不必对混合浓缩血小板进行白细胞滤除。每例混合浓缩血小板宜采用12U浓缩血小板制备以达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测定大鼠血小板内5-羟色胺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Nucleosil-C18(4 mm×250 mm,10 μm),流动相:磷酸二氢钾(10 mmol/L,内含EDTA-Na2 0.3 mmol,pH=3.5)∶甲醇∶乙腈=85∶10∶5,流速:0.5 ml/min,荧光激发波长:254 nm,发射波长:360 nm,增益:32。血小板沉淀用300 μl纯水悬浮,加入15 μl内标溶液(30 μg/ml,α-甲基-5-HT水溶液),100 μl蛋白沉淀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20 μl,进样。结果:5-羟色胺在0.25~4.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5-羟色胺测定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分别小于4.29%和4.44%,回收率为84.3%~88.7%。正常雄性SD大鼠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5±0.14) μg/109 plts。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捷,可用于大鼠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冷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观察常温血小板与冷冻血小板输注对各类患者的有效率,冷冻血小板输注的有效人次占输注人次的比例,输注后血小板提升的人次占输注人次的比例,输注后血小板提升的中位值,输注后24 h实际血小板增高指数(CCI)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输注常温法及冷冻法保存的血小板分别为68人131人份和103人187人份,有效率分别为95.59%(65/68)、85.50%(112/131)与88.35%(91/103)、88.77%(166/187);非血液病患者输注常温法与冷冻法保存的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提升的中位值差异有显著性.冷冻血小板对所观察到的血液病、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的输注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输注后24 h CCI的中位数为4.95,过敏反应2人份占1.07%.结论冷冻血小板适用于输注血小板的各类患者,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