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人群献血心态,制定针对性的招募对策。方法:为1125名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分发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显示无偿献血心态共分8种,其中70.2%献血者的献血心态是积极的,不同人群献血心态有差异。结论:加大不同人群针对性地宣传咨询,制定招募对策,促使公民对无偿献血的理解、态度、行为有大的转变,使其成为无偿固定自愿献血员,确保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影响医科大学学生献血行为的因素,探索并推广适合大学生无偿献血动员的途径.方法 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广东医学院9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 回收857份,有效问卷836份.学生的性别,知识结构,学校的行政手段,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献血回报方式以及用血报销制度的了解程度,接受献血知识信息的途径是影响医科大学学生参加无偿献血行为的因素.结论 医学生是无偿献血的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宣传、引导,以获得高校与血站的双赢合作,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科学、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新建  武丽娟 《当代医学》2011,17(17):75-76
目的了解《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方法》的变更对招募机采献血者的影响,探索影响捐献机采血小板意愿的因素及提高捐献机采血小板积极性的方法。方法于2010年12月采用自制问卷的访谈形式收集资料,实际访谈对象780人,获取有效问卷706份,有效应答率90.5%。结果《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办法》的变更对被调查对象的影响与献血次数显著相关,没有献过血的人群认为影响较大,随献血次数的增加,认为完全不会有影响的比例逐步增加,献血3次以上人群有77.5%认为完全不会有影响。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办法变更对不同类别献血者影响也显著不同,机采献血者有101人(74.3%)认为完全不会有影响。结论固定献血者是机采献血者的主力军,调整宣传策略,对不同类别的献血者有针对性的提高其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积极性,能更好地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练新飞  黄永梅  杨宁丽 《吉林医学》2012,33(20):4332-4334
目的:分析增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情况,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人群,提高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增城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年龄组其血液检测总阳性率及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其阳性率增加,18~30岁组阳性率最低;②男性阳性率比女性高;③不同职业阳性率不同,其中农民血液检测阳性率最高;④大专以上文化献血者阳性检测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者,小学文化献血者阳性率最高。结论:18~30岁献血者、学生和军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是增城地区招募固定献血者的主要对象,为加强献血者招募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血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提高血液质量 ,作好安全输血工作 ,课题组通过对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在校大中专学生、部队官兵、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普通人群和有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筛查指标及不同人群与疾病的关系等的研究分析 ,旨在探讨献血的最佳模式 ,便于今后组织更加低危人群献血 ,进一步减少和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为临床提供更为安全的血液。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在本地区参加献血的人群 ,分为在校大中专学生组、部队官兵组、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普通人群组和有偿…  相似文献   

6.
张晓林 《西部医学》2006,18(1):89-90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杜绝高危人群参与献血。方法对44469例无偿献血者所献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各项检测总不合格率为10.97%(10.68%~11.26%)。结论无偿献血血液的检测应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严格按国家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筛检献血者;献血前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提高献血者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引导高危人群自检并主动退出献血行列,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7.
沈四清  曹晓莉  马静  朱坚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930-1931
自愿无偿献血者是开展安全献血工作的基础,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对安全供血十分重要,2001年起,西安市已完全实现临床用血100%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二次献血人数不断增加,了解此类人群分布状况,对建立全方位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开展安全献血,保证血液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区二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愿无偿献血者是开展安全献血工作的基础 ,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对安全供血十分重要 ,2 0 0 1年起 ,西安市已完全实现临床用血 10 0 %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 ,二次献血人数不断增加 ,了解此类人群分布状况 ,对建立全方位固定无偿献血队伍 ,开展安全献血 ,保证血液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大学生的献血行为,及影响其献血行为的主要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法.方法 使用自制问卷,随机抽取莆田学院720名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大学生献血者与未献血者对于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男女生献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非献血者.②大学生了解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由他人得知".③献血者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献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未献血者认为自己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身体条件不符合献血标准.结论 性别、文化程度、身体条件、宣传方式等因素均对大学生无偿献血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采取相应针对措施,促进大学生无偿献血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及避免对献血者产生负面影响。方法:对126096名献血者中产生的258袋不足量血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献血车上团体无偿献血产生的不足量血液明显多于采血屋自愿无偿献血产生的不足量血液(P〈0.05)。主要原因是献血不良反应和穿刺失败。结论:应优化献血车献血环境,团体献血时,做好心理护理,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采血护士的心理素质和采血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团体无偿献血现状及影响团体无偿献血者献血的行为,提出针对团体无偿献血者的招募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于2011年9月向2011年8月份乌市团体无偿献血823人(已献血)发放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823人随机分成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干预三组及对照组。3个干预组分别给予电话干预、短信干预、贺卡干预,干预1a,于2012年3~7月对干预组再次发放问卷,调查再次献血情况。结果乌鲁木齐市团体无偿献血者,有13个民族参与团体无偿献血,平均年龄35.91岁,26~45岁为主要人群(78.76%);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汉族献血者比例最高(76.02%),少数民族献血者比例为23.98%;大专及本科学历比例最高(73.04%);职业以公务员献血比例最高(54.40%);干预措施能够影响团体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行为、献血知识了解情况、献血感受和献血意愿,以电话干预较为显著。结论今后在招募团体无偿献血者时,建议以电话干预方式与团体无偿献血者保持长期联系。  相似文献   

12.
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海南州近五年来无偿献血人群血液不合格情况,为制定安全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2008年海南州无偿献血者7 376人的血液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传染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南州自愿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液检测不合格率2004年为8.8%,2008年为6.02%,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毒阳性率占首位,为2.47%,HBsAg为1.8%。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加强卫生科普知识宣传,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的加大,包头地区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2005年起本地区临床用血已100%来至自愿无偿献血.为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将血液报废率降低到最低,我站控制献血不合格比例保留低危健康人群再次献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2009年包头地区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无偿献血者96201人次,年龄18~55岁.1,2方法统计2005-2009年我站献血者血液检测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评价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献血健康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开展献血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无偿献血的重要意义及有关献血知识,激发人们对血液安全的关注,鼓励人们解放思想,自觉自愿地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积极参加或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切实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近年来,邢台市中心血站实施全程、规范的献血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无偿献血工作质量,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刘学东  代全胜  张英 《医学综述》2013,19(14):2669-2671
目的分析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无偿献血事业的认识途径和献血动机,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影响,探索自愿无偿献血招募模式形成的因素。方法选择2000~2005年共计7000份计划无偿献血者资料、2005~2010年8000份自愿无偿献血者资料,采用统计软件分析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500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500名自愿无偿献血者,对其献血历程进行调查。结果计划无偿献血者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明显不同;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初步认识来源于血站和媒体的无偿献血宣传,通过献血者之间的献血信息沟通交流,认识成熟,最终加入献血者队伍,计划无偿献血者和自愿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动机有明显的区别;献血环境对献血者的献血行为有重要意义。结论有目的、有策略地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对巩固现有无偿献血者,发展新的无偿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无偿献血者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知识认知的现状,分析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推动《献血法》的实施,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提高血液质量。方法:自行设计问卷,于2009年1-4月抽取无偿献血者620名献血人员发放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在献血知识方面缺乏全面正确地认识,通过宣传和健康教育,献血者在献血知识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结论:加强献血知识健康教育,转变世俗观念和态度,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使血液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王新梅  张艳梅  王富强 《中外医疗》2008,27(16):156-156
目的 提高献血者成功率,确保血液质量.方法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按照非预检献血者标准对献血者体检和HbsAg初步筛查,合格后采集血液.结论 对不合格原因分析,在招募中劝阻不适宜献血倾向和行为的人廷缓或不参加献血,从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为了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的检测和监控,笔者对本地区近5年来,无偿献血检潮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现状与流行趋势,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青岛市献血人群总体梅毒阳性率为0.45%,无明显增长的趋势;2015年6月以来开展梅毒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明显降低梅毒检测淘汰率。结论为保障输血安全,必须加强无偿献血,尤其是年轻献血者的健康教育和献血前咨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严格检测,继续开展献血前梅毒快速检测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为高校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血站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层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及以上的本科学生共420名。结果调查显示大三及以上献血率比大一、大二高,献血者与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差异性,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报刊杂志,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是无私奉献,回报社会,非献血者未参加献血主要原因是害怕传染疾病和担心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家人对无偿献血的支持态度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参与献血的行为,对无偿献血的建议主要为加强宣传力度及血液用途公开化。结论大学生对献血认知水平较高,但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深化无偿献血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方法,可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20.
初次献血者心理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的观察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反应,做好初次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使血站能得到安全的足够的血液供应。方法翌2005年的7231例无偿献血者着为调查对象,分别在采血前、中、后进行观察、询问、交流。结果初次献血者对瞪安心理反应与再次献血者对献血的心理反应有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消除了献血者对献血恐惧,愉快地完成献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