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肝汤加夜关门治疗失眠1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黄帝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以》始称“不寐”。导致失眠的病因主要是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失眠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实证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虚证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无论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均能引起机体阴阳失调,营卫之气不能按照正常的路线循行,失去其时间上的规律,人体也便相应地丧失了原来寤寐交替的节律性,而出现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2.
失眠食疗方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 等,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中医认为失眠的机理不外乎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主要证型有:心火炽盛、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现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副作用较多,因此,饮食疗法是治疗失眠的理想方法。现举例如下: 心火炽盛型 表现为:心烦不寐,躁扰不宁,口干舌  相似文献   

3.
失眠足因为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现在医家多注重心神失养这一病因而忽视心神不安的病因。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因“心神不安”之病因而引发失眠的患者越来越多,且成为诱发失眠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4.
<正>失眠即不寐,古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少寐""卧不安",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足,轻则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仲景认为不寐的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调,阴阳不相顺接。秦师引经据典,以仲景为法,对失眠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和辨证  相似文献   

5.
失眠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中医称失眠为不寐,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整夜不眠,并可反复数年不愈,  相似文献   

6.
陈红梅  王威 《河北中医》2009,31(9):1308-1309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德富 《光明中医》2009,24(9):1818-1819
失眠是睡眠障碍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属中医"不寐"范畴,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安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可整夜不眠,可反复数年不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马云枝教授认为,从西医角度讲,青年人失眠多源于神经衰弱,老年人则多源于脑动脉硬化;从中医角度则可归于阴阳气血失调。马老师临床从肝胆人手调理阴阳气血论治失眠,疗效斐然,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失眠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失眠也称不寐,在古医书中称“不得眠”、“目不瞑”。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即以病人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同时伴有乏力、心慌、纳差等身体不适症状,给病人生活和工作带来障碍。虽然从古至今对于失眠的论述比较多,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辨证治疗,但在跟师于金润泉老师行医过程中,对失眠又有了更新的认识。 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人睡状态;反之,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  相似文献   

10.
杨勇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73-173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神不宁等。药物治疗失眠症虽有一定效果,但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  相似文献   

11.
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笔者以归脾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失眠78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失眠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睡眠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若不易入寐、睡眠易惊,或昼夜不得眠,则谓之失眠。临床上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心胆气虚,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郁不舒等因素,均可以影响心神而导致失眠。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30例均为我针灸科...  相似文献   

13.
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雨寐,重则彻夜不寐。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心神不宁等。近年来,我们在门诊运用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症60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失眠是指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等范畴,主要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体虚等病因引起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所致[1]。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治疗失眠的基本目标是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消除因睡眠障碍带来的日间功能损害,以达到消除失眠  相似文献   

15.
<正>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人体正常睡眠乃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结果,这种规律如果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该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高,且易复发,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暝"或"不得眠",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睡眠的发生或维持出现障碍,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及健康的一类病症,主要有入睡困难、睡眠表浅、频繁觉醒、多梦、早醒等临床表现。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中医认为失眠多由肝火上扰心神所致,而心神往往代表大脑的功能活动。西医常用激素配合精神类药物治疗本病,然  相似文献   

17.
从《内经》角度介绍周永明教授治疗血液病患者失眠的临床经验。失眠是一类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病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周师长期从事血液病研究,临床上较多血液病患者被失眠所困扰,其病机可分为气血亏虚,心失所养;肝经郁热,阴不制阳;情有所倚,心神不安;血热内雍,上扰心神。治疗时应把握阴阳总纲、辨证论治,并适时予以心灵疏导,以求良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属于中医“胃痛”“胃痞”的范畴。自《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多从“胃不和”论治“卧不安”,然失眠亦会引发慢性胃炎。中医认为失眠是慢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尤其要重视其睡眠情况,二者同治,卧安则心胃和,心神宁,脾胃调则疾病向愈。本文简述了胃不和则卧不安到卧安则胃自和的理论源流,卧安则胃自和来源于临床实践。失眠致使阴阳不交,营卫失和,脏腑失调,脾胃功能减弱,心神不安,精、气生成运行失常,由此可导致或加重慢性胃炎。顺应自然,有节律的正常睡眠是脾胃功能正常的前提和保障,卧安则气血调、心神宁、正气足。从“卧安则胃自和”论治慢性胃炎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注重调理脏腑,常用复法合方,尤其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针对杂合之病机,复杂多变之症状,灵活选方合用,加减化裁,心胃同治,时时注重安心神,以达胃和卧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学将失眠称之为"不寐""失寐""不得眠"等,是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调等因素导致心神失养,阳不入阴,阴阳失调导致的无法得到正常睡眠为特点的一种疾病[1]。失眠是由于无法睡着或不能进入熟睡状态,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入睡难、睡眠时间短或者睡眠质量不好等等一系列的常见病症。经常失眠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心理折磨,失眠的患者经常服用失眠药物进而导致身体的其他方面受到损伤。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和治疗失眠。患  相似文献   

20.
杨栋  洪霞 《北京中医药》2017,36(11):1020-1021
人之寤寐与卫气密切相关,卫气运行受心神主宰,因而心神不安则卫气不降,机体因卫气不能由阳入阴而出现失眠。焦虑障碍是以恐惧、紧张等为主要情绪体验的神经症,而恐惧、紧张是机体心神受伤后的常见情绪反应,因而焦虑障碍的核心病机也与心神不安密切相关。失眠与焦虑障碍在发病过程中往往相互影响,而且苯二氮卓类药物同时具有抗焦虑与催眠功效,临床上注重对心神的调节有助于提高失眠和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