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从性别、年级、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研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SES)和人际信任量表(IT)对大一新生和毕业生进行测查,全部资料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医学生的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性别、生源差异不显著(t分别为0.819,0.795;-0.113,-1.292;P0.05);2医学生的自尊与人际信任在年级上差异显著(t=-0.3149,-2.398;P0.01或P0.05),毕业生得分高于大一新生;3独生子女的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具有显著性(t=2.171,2.727;P0.05或P0.01);4人际信任与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t=5.016;P0.01)。结论自尊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医学生的自尊水平可以促进他们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索影响网络人际吸引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方法:应用自编问卷,要求大学生评定影响网络人际的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①好的人格品质、幽默风趣和相似性是最为影响网络人际的积极因素;②理想网友最应具有的人格品质是随和性,其次是责任性;③缺乏共同话题、人格知觉结果不一致及信息不真实是最为影响网络人际的消极因素。结论:网络人际主要受到对方内在人格、修养等因素的影响。不一致或虚假行为最易导致人际终止。 相似文献
4.
5.
6.
人际敏感性是社会心理学尤其是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际敏感性概念的发展与其测量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对人际敏感性概念和测量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回顾,并对不同的测量方法和范式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8.
廖秀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2):1815-18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对293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完美主义高分组在人际信任总分上显著低于完美主义低分组(t=-3.053,P0.01)。大学生完美主义总分与人际信任总分间呈显著负相关(r=-0.183,P0.01);完美主义担心出错(r=-0.257,P0.001)、父母要求(r=-0.215,P0.001)与人际信任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中的担心出错和条理性2个维度对人际信任总分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人际信任有关,对人际信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编制大学生宿舍人际的有效测量工具.方法 以罗伯特·凯根的结构—发展理论为基础建构维度,结合专题讨论和专家评定收集和确定题项.对722名大学生测试,经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用AMOS4.0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来确定量表的结构和检验其有效性.结果 量表由问题解决、尊重、友好氛围和了解促进四因素构成;量表模型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抑郁障碍患者的人际人格结构,比较他们与正常人群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人际问题量表(IIP-32)测量36名被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的住院患者,以某高校的1801名在校大学生作为对照人群。结果抑郁组与对照组相比,在PA(主导/控制)、BC(报复/自我中心)、DE(冷漠/距离感)、FG(社交逃避)和HI(顺从/不自信)和总量表得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4.0~4.83,P<0.001);两组被试的人际关系环状结构图存在明确差异(t=-6.16~-2.39,P<0.001)。结论抑郁障碍人群的人际问题要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干预的有效策略。方法采用团体辅导与自我教育模式对95名有不同程度交往心理障碍的医学贫困生实施16周的自我意识、人格和人际情商的系统心理理论辅导和心理体验训练。结果贫困生人际间的心理困扰得以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各心理量表检测均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交往自卑(t=4.806,P<0.01),交往焦虑(t=4.862,P<0.01),交流恐惧(t=2.547,P<0.02),羞怯(t=8.573,P<0.01),孤独t=(3.506,P<0.01);贫困生自体心理困扰程度的纵向改善观察有效评价达94%以上。结论显示自我意识健全、人格品质优化和人际情商提升对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干预作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人际交往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佰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489-491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干预训练,采用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P<0.05)、交流恐惧量表、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训练后实验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P<0.01)、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41-144
目的 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相关的心理因素(自我概念、人际困扰、人际应对、人际信任和人际敏感)进行调查,以了解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方法 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结果 除人际困扰外,自我概念、人际应对、人际信任、人际敏感因子得分在性别和家庭所在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各维度得分中不存在显著差异;各维度的具体项目上,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不尽一致;自我概念、人际困扰、人际应对、人际信任、人际敏感因子的得分在高低两端之间呈现出极显著差异.自我概念、人际困扰、人际应对、人际信任4维度中,专业、性别、民族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明显;自我概念、人际困扰、人际应对因素对人际信任的贡献很小.结论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水平、人际应对能力相对是比较高的.民族院校大学生不仅存在人际困扰,而且有相当多的人困扰程度较严重;在人际交往方面普遍表现出不信任;民族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敏感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敏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384名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及人际敏感状况进行调查,考察贫困大学生人际敏感的性别差异及其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敏感的关系。结果:1贫困大学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际敏感的总均分为2.72,检出率为63.28%。贫困大学生的人际敏感存在性别差异(t=3.35,P0.001);2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人际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2~0.57,P0.01);3在控制性别变量后,韧性可以显著地预测人际敏感(P0.01);自我效能和韧性可以显著地预测神经质(P0.01),而韧性可以显著地预测拒绝敏感(P0.01)。结论:人际敏感是贫困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资本中的韧性是贫困大学生人际敏感最强有力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海南医学生睡眠质量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海南医学院抽取2010级两个班级,一个班为实验组,一个班为对照组,进行睡眠质量的干预研究。用自制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IAII量表、PSQI和SCL-90量表效果测评。结果:用秩和检验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睡眠质量差值(Z=-3.203,P=0.001)、睡眠障碍差值(Z=-2.292,P=0.022)、日间功能障碍差值(Z=-2.051,P=0.040)和PSQI总分差值(Z=-3.370,P=0.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PSQI总分差值与SCL-90总分差值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54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影响睡眠质量较大的因素有是否干预(β=0.189),精神病性得分差值(β=0.457)和网络总分差值(β=0.148)。结论:大学生处在青春发育后期,思想的不稳定期,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调整不良行为和提高心理素质,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高职大学生人际能力的方法,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教学的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个班8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结果干预教学后,高职学生在冲突管理方面的能力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干预提高了实验班成员的冲突管理能力,说明教学辅导对提高云南省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18名护生人际沟通及情绪控制能力进行干预,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以社交回避和苦恼问卷(SAD)、大学生情绪控制问卷(ECQ)为评估工具。结果团体辅导后,被试的社交回避(t=2.265)、社交苦恼(t=3.227)、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t=3.201)显著降低(P0.05),攻击性控制水平显著提高(t=-2.731,P0.05),情绪复述(t=-1.404)、情绪抑制(t=0.824)和冲动性控制(t=-0.181)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一新生人际容纳的影响。方法从某师范院校新生中随机选择两个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对实验组进行7次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容纳他人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前后测,以前后测结果的对照作为干预效果指标。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的人际容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10,P0.05);实验组中,低容纳组和中间组的团体辅导效果优于高容纳组;实验组的孤独水平低于对照组(t=-5.83,P0.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促进大一新生的人际容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尊发展与人际素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尊量表和初中生心理健康人际素质的量表,分别对初中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不同年级的初中生自尊发展存在差异(F=5、47,P=0.005);不同性别的初中生自尊发展没有显著差异;②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人际素质上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人际素质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人际交往中交互现象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考察初中生人际交往中的交互现象及其与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运用社会测量法对265名初中生进行人际关系测试,并在一周后对他们进行自我意识测量。结果:①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交互现象。②不同年级初中生行为和焦虑方面的自我意识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初中生自我意识在焦虑维度上差异显著;③自我意识中智力与学校情况方面显著影响初中生个体接纳水平。结论:初中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交互现象,并受自我意识个别维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