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sCD40L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体内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同时检测他们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抗体(PAIgG)水平。结果ITP患儿治疗前外周血sCD40L的水平比正常儿童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sCD40L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sCD40L阳性的患儿血小板抗体水平显著增高,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83,P〈0.05)。结论sCIMOL可能是IT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ITP患儿外周血sCD40L的水平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应用抗CIMOL单抗治疗IT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体内的变化及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40例再障患及正常人外周血及骨髓中sCD40L水平;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患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型。结果:再造患外周血及骨髓sCD40L较正常人均显降低(P均<0.001);患可溶性CD40L水平与外周血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相关;患骨髓及外周血CD4^ 细胞比例下降,CD4/CD8比值降低。结论:sCD40L降低可能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外周血及骨髓水平的检测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重组人可溶性CD40L的应用可能为再障的治疗开辟另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混合性高脂血症、单纯高血压患者血小板CD40L及sCD40L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单纯混合性高脂血症组、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各按严格入选标准选取15例,同条件下流式法检测血小板CD40L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sCD40L的浓度,观察各组间两指标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结果单纯高脂血症组血小板CD40L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高血压组(P<0.01),sCD40L的血浆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高血压组(P<0.05),而两指标在单纯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CD40L及血浆sCD40L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ET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者血清sCD40L,同时检测血清hs-CRP和ESR水平.结果 治疗前,ET患者sCD40L为(19.41±5.52)ng/ml,显著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5.30±4.09)ng/ml及(3.63±0.64)ng/ml](P<0.05).hs-CRP、ESR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血小板数相关,与CRP、ESR无关.ET患者血清sCD40L升高不一定提示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对高脂血症大鼠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饮食(HFD)诱导Wistar雄性大鼠,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饮食A组及高脂对照B组;造模成功后在第2周和第4周末,取阴茎海绵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对照A、B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sCD40L,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行PCI的患者74例为治疗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前血清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hhs-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和术后lh的水平(均P<0.05);对照组术后hs-CRP水平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4hsCD40L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之后逐渐上升,1周时接近术前水平。对照组手术前后sCD40L水平无变化。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hs-CRP升高和sCD40L水平降低是PCI激活了血管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临床应于PCI术后应强化对炎症反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干预前后血浆可溶性共信号分子(CD40L)、血小板膜表面CD40L表达的变化以及与代谢指标、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4例单纯2型糖尿病(单纯糖尿病组)、26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及28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可溶性CD40L (sCD40L)、血小板膜表面CD40L分子,同时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HbA1c)、胰岛素(Ins)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采用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马来酸罗格列酮)进行药物干预,并对部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尤其是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sCD40L、血小板膜表面CD40L分子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与餐后2-h血糖、HbA1c、INS及IMT呈正相关.药物干预后,sCD40L、血小板膜表面CD40L分子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高血糖及高胰岛素可能通过激活CD40L参与介导炎症反应和血小板的异常活化,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潜在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CD40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琪  谈凌凌  林薇  王哲  徐振海 《河北医药》2010,32(7):797-79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过程中血小板膜表达CD40L的变化,及其与血小板激活、全身炎症反应及凝血变化的联系。方法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4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min(T1)、CPB后30min(T2)、CPB停机即刻(T3)、CPB后2h(T4)、4h(T5)、8h(T6),抽取外周动脉血,测定血浆TNF-α浓度、血小板表面CD40L和CD62P表达,计算术后24h纵隔引流量。结果T2时CD40L较CPB前明显升高(P〈0.01),T3时达到峰值,T6时恢复到T1水平。血小板CD62P表达、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的峰值、术后24h引流量均和CD40L表达呈正相关(r=0.610,P〈0.01)。结论CD40L是随着CPB对血小板的激活而表达的,CD40L可能是联系炎性反应和凝血异常这两个导致CPB术后主要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 4 0例恶性血液病人血清Tpo水平 ,同时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小板数。结果急慢性白血病病人血清Tp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 (P <0 0 1) ,其它恶性血液病的水平低于正常(P <0 0 0 1) ;急性白血病及其它恶性血液病的PLT低于正常 (P <0 0 0 1) ,其Tpo水平与PLT数呈负相关 (r=- 0 .78,r =- 0 .6 2 ,P均 <0 0 0 5 ) ,慢性白血病组Tpo与血小板数不相关 (r=- 0 .2 3,P >0 0 5 )。结论恶性血液病人Tpo与PLT的关系呈异质性。除白血病外 ,其它恶性血液病人当血小板减少时 ,应用重组人Tpo治疗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将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B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mg治疗.另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3组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3周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3组治疗前后sCD40L、hs-CRP水平呈正相关(r治疗前=0.98,r治疗后=0.99).结论 早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获益更大.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可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将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治疗;B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mg治疗。另选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C组,给予常规治疗。3组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清sCD40L、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4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3周后血清sCD40L、hs-CRP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变化(P>0.05)。3组治疗前后sCD40L、hs-CRP水平呈正相关(r治疗前=0.98,r治疗后=0.99)。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CD40L、hs-CRP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获益更大。血清sCD40L、hs-CRP水平可成为预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欣 《河北医药》2014,(19):2980-2981
机采血小板的特点是高纯度、长时保存、高安全性、低疾病传播率、低输注无效率等优点,临床疗效优于手工采集[1]。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献血者不断增加,许多血站和医院又大力招募血小板捐献队伍,对机采血小板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2]。但是,献血者在多次机采血小板后机体内血小板有所降低,这样是否会影响到长期献血者体内血小板数目和功能,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对800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调查研究,监测献血后1个月献血者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经验与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夏云轶 《医药世界》2007,(9):107-107
目的比较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血清中炎性标记物sCD40L的浓度,观察高血压病人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未经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各45例,ELISA方法测定血清sCD40L的水平,观察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sCD40L高于对照组。结论CD40-CD40L炎性传导通路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了厄贝沙坦治疗ACS患者血PAF及sCD40L的变化。方法 10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0例和厄贝沙坦组52例,均治疗8周,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ACS组血清PAF及sCD40L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厄贝沙坦组血PAF及sCD40L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PAF及sCD40L水平亦有所下降,但不如厄贝沙坦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降低ACS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效果明显,可以减轻免疫反应,起到稳定AS斑块的作用,对ACS患者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是治疗ACS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OL)、可溶性P选择素(sCD4O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2例及健康体检者2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sCD4OL、sP-selectin水平,分析sCD4OL与sP-selectin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清sCD4OL(47.93±12.30)、sP-selectin(5340±123)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2.57±1.23)、(1618±117)和对照组(2.11±0.86)、(1582±124),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ACS患者血清sCD4OL与sP-selectin呈显著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sCD4OL和sP-selectin水平均明显升高,它们共同作用促进ACS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CD40L、IL-10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无下肢血管病变组5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36例,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sCD40L、IL-10,并同时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sCD40L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高于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P<0.05);IL-10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低于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sCD40L与IL-10呈负相关。各组GHbA1c、TC、LDL、HDL均没有统计学差异,TG有下肢血管病变组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结论随着糖尿病病情的进展sCD40L水平逐渐升高,IL-10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输血治疗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玉泉  徐世荣 《河北医药》1998,20(6):367-368
血小板输注对于骨髓衰竭和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疗法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受到重视,随着白血病的大剂量化疗和骨髓移植工作的开展,血小板输血的应用量逐年增加。但反复输注全血和血小板产生的血小板同种异体免疫反应不容忽视,不少患者由于产生了血小板同种免疫,表现出血小板输注的耐受性,表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LCT)及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32例反复输注全血和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了输血同种免疫性抗体的研究,并对9例严重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患者给予配合性输血治疗对策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方法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40例因动静脉内瘘失功行内瘘重建术,术中取桡动脉残端行钙化染色观察血管钙化情况,依据血管钙化有无及程度分组,同时检测血清sCD40L和CRP水平,比较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不同程度钙化组间血清sCD40L和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40例患者桡动脉钙化染色检出血管钙化23例,其中重度钙化9例,轻中度钙化14例,钙化组血清sCD40L和CRP水平高于非钙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重度钙化组sCD40L和CRP水平高于轻中度钙化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sCD40L和CR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sCD40L和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