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阳迎春  余琴 《临床荟萃》2001,16(6):252-253
通过我院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月期间的 5 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循环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及左室肥厚 (LVH)的观察 ,旨在探讨其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EH患者 5 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心瓣膜病。按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 2 8例 ,男17例 ,女 11例 ,年龄 40~ 71岁 ,平均 ( 5 2 .5 0± 8.70 )岁 ;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 2 2例 ,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3 9~ 72岁 ,平均( 5 …  相似文献   

2.
戈友玲  高立  王春霞 《护理研究》2002,16(11):658-659
50 %以上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其中绝大多数病人血压升高 ,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上升[1] 。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 ,有针对性地加强预防和护理 ,可有效地控制或缓解心血管并发症。现对 2 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与 45例II期高血压病人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分析肾功能不全病人夜间心脏收缩负荷增加的原因 ,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 ,男 9例 ,女 11例 ,年龄 46岁± 17岁。 45例Ⅱ期高血压病人 ,男 2 5例 ,女 2 0例 ,年龄 49岁± 8岁 ,均符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  相似文献   

3.
潘征  陆克兴  黄显南  李黎 《临床荟萃》2003,18(19):1124-1125
随着对血压节律性变化规律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认识 ,在高血压的治疗上提出了“时间治疗学”这个概念 ,认为选择合适的服药时间有助于降低血压变异性是这个概念的内容之一。为了解短效硝苯地平时程服药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寻求短效降压药合理的服药时间 ,我们将 4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时程组 ,于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 ,分析两组血压变异性变化。1 资料与方法1.l 一般资料 初诊高血压患者 40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38~ 6 3岁 ,平均 (5 3± 8)岁 ,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I~Ⅱ级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联盟 1999…  相似文献   

4.
段小*  严红  闭媛媛  陈燕 《临床荟萃》2001,16(9):403-403
培哚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OEH)患者46例 ,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情况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根据 WHO诊断标准 ,选择住院的轻、中度 OEH患者 46例 ,其中男 38例 ,女 8例 ,年龄 6 0~ 89(6 9.5± 11.5 )岁。病程 1~ 30 (13.4± 9.5 )年 ,血压 (16 2± 10 .4) / (10 5± 6 .3) mm Hg(1mm Hg=0 .133k Pa)。全部患者均经系统检查 ,并排除继发性和恶性高血压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顽固性烟酒嗜好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不少研究提示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能降低 2 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和收缩压及舒张压血压负荷。本文观察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与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 ,经降压治疗后血压达到同一水平时 ,2 4小时血压变异性的不同变化。对象与方法1 病例选择 :68例经服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后 ,血压降至1 30 /85mmHg以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 56例 ,女性 1 2例 ,平均年龄 74± 6 4岁 ,全部符合1 999年WHO高血压分级标准。 1级高血压 1 0例 ,其中中危 2例、高危 8例 ;2级高血压 40例 ,其中高危 38例、很高危 2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将脑梗死恢复期患者34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34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24h动态血压参数,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动态血压变异性。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67.6%和35.3%,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应争取平稳有效降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人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护理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日本尼士DS-250)监测7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白昼每30min、夜晚每60min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次,时间从上午8:00至次日8:00。结果 通过对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据的统计,发现夜间较白天的血压均值下降,提示大多数病人昼夜血压波动明显。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监测,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全面观察病人的血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对病人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 1998- 0 8~ 2 0 0 0 - 10高血压 5 0例进行 2 4 h动态血压检测和 CT检查 ,其分析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4 9~ 6 5岁 ,平均年龄(5 9± 4 .5 )岁。病程 4~ 18a,平均 (6 .2 3± 4 .6 1) a,均经头颅 CT检查确定 ,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列入观察对象。 1严重心脏病和其他急性心血管事件者 ;2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3糖尿病及其他代谢功能障碍者 ;4严重脑血管病者本次检查前 2 d未接受过降压药物治疗。1.2 方法 患者于发病后 2~ 7d内用美国 DMS全息无…  相似文献   

9.
实践表明高血压程度的改变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是一个远比高血压诊断更重要的问题[1] 。我们对 15例正常血压老年人与 18例青中年健康者行次极量运动试验 ,进行血压对照分析 ,观察体力活动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33例均为我院 1998年 5月~ 1999年 5月的门诊健康检查者 ,老年组 15例 ,年龄 6 0~ 70岁 ,其中男 10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6 4 7± 3 6岁 ;青中年对照组 18例 ,其中男 11例 ,女 7例 ,年龄 2 5~ 5 8岁 ,平均年龄 39 8± 9 4岁 ,均无高血压病史。不同时间测血压至少 3次 ,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表明,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高血压井发症密切相关[1]。我院对1996年住院的63例高血压病患者,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以探讨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正对象与方法1.且对象高血压病患者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38~72岁,平均50士8岁。均符合1978年WHO制订的诊断标准。经询问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除外继发性高血压。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停服降压药至少1周,采用BY-960无创伤携带式动态血压测定仪,每30min自动测1次血压,并记录,24h测量结果由微机进行分析。异常昼夜节律分析依据:白昼(6…  相似文献   

11.
人的体位变化对血压有影响,而对老年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影响更大。所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改变体位,避免引起跌倒、骨折、晕厥、心肌梗塞和卒中,以利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笔者通过观察老年人的3种体位的血压变化,提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对策。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选择住院老年正常血压组为例,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龄最小56岁,年龄最大74岁,平均年龄“.6岁;老年高血压组30例,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64.2岁;青年正常血压组为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最小17岁,…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 1 998年 4月~ 2 0 0 0年 4月应用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 36例 ,并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均符合 1 999年WHO/ISH诊断标准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男 2 1例 ,女 1 5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56岁。Ⅰ期 1 5例 ,Ⅱ期 1 8例 ,Ⅲ期 3例。36例患者停用其它降压药物 ,然后给予苯那普利 1 0mg ,每日晨服 1次 ,治疗前及治疗 4周后分别做动态血压监测 ,治疗 2周血压控制不良者 ,加为 2 0mg,每日晨服 1次。动态血压测定 (ABPM ) :2 4hABPM采用日本ModelDS - …  相似文献   

13.
董玲  关卫东  张贵林 《中国康复》2003,18(4):216-217,222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并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 (ET 1)。非药物康复治疗 8周后再次行ABPM及ET 1测定。结果 :38例患者中 ,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 16例 (4 0 % )。 38例患者平均血浆ET 1水平轻微升高 ,按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后发现 ,ET 1水平在非杓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康复干预治疗 8周后 ,动态血压及非杓型组平均ET 1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可作为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的初始治疗 ,康复干预后能明显降低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非杓型组血浆ET 1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品菊 《临床荟萃》2001,16(8):342-34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 )仪 ,对 12 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 ,并应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定左心室肥厚 (LVH)或无LVH。分为LHV组 60例 ,无LVH组 60例 ,以 2 4小时、白天、夜间平均血压 (SBP和DBP)及血压负荷值 ,并计算出血压昼夜节律值[(日间均值 -夜间均值 ) /日间均值× 10 0 % ] ,为参数指标。结果 :两组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值、血压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并对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和预后有着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乾惠  张泽芳 《护理研究》2004,18(5):410-4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早期心脏损害的关系及护理。[方法 ]对 40例高血压病人和 2 1例正常对照组行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 ,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 ,并测定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和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浓度。 [结果 ]高血压病人各时间段长时血压变异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高血压组LVMI、PCⅢ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LVMI和PCⅢ与各时间段血压变异性显著相关 (P <0 .0 5 )。 [结论 ]长时血压变异性可能与左心室肥厚有关 ,有效控制血压 ,减小血压变异性将能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6.
杨喜山  曾莉  关继红 《临床荟萃》2003,18(14):821-822
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和醛固酮 (ALD)在高血压病患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笔者观察了AngⅡ受体 1(AT1)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和AngⅡ及AL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80例 ,缬沙坦治疗组 5 0例 ,男性 4 2例 ,女性 8例 ,年龄 6 1~ 85岁 ,平均年龄(6 8.3± 3.7)岁。对照组 30例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6 0~81岁 ,平均年龄 (6 5 .8± 6 .3)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在进入研究之前 ,两组患者均停用降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血压变异性,探讨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人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对53例高血压病人和50例血压正常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测得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均值一致白天增高,夜间下降,而且收缩压变异性大于舒张压变异。但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两者血压变异性的昼夜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8.
张福全  王中 《临床荟萃》1999,14(16):735-736
有报道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和颈总动脉内径(CADIA)可反应高血压对大血管的损害。动态血压监测则被认为能更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我们观察15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平均值(ABP)与CAIMT和CADIA,并与50例健康者进行对比,探讨高血压对大血管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56例高血压病患者,均按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以及脑、肾、肺疾病和糖尿病,所有病例均停药1周以上。其中男98例,年龄49~67岁,平均(57.5±3.2)岁;女58例,年龄46~63岁,平均(55.2±3.2)岁。健康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4~68岁,平均(57.8±4.2)岁。血压正常,无心脏疾病,各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长期地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2例65—78岁I-Ⅱ级高血压病患者在1年的有氧运动前后用动态血压进行监测。另选20例病情相似者作为不运动对照。结果:有氧运动1年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改变,血压水平也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氧运动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有助于调整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20.
张晓仙  陈玉婷 《临床医学》2005,25(12):93-94
目的探讨继发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动态血压监测中的昼夜节律变化规律的不同。方法对住院或门诊病人中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3级患者各38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继发性高血压者中肾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患者其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值均较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高(P<0.05),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曲线呈杓形者占23.5%,非杓形者占76.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呈杓形占74%,非杓形者占26%。结论继发性高血压者大多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原发性高血压者(1级、2级、3级)大多存在昼夜节律,而该特点可能有助于鉴别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