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目的]探讨抢救人员不同分工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把103例心搏、呼吸骤停病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的抢救在白天正式上班时间,工作人员采取了适当的站位与明确分工,对照组抢救在值班时间,工作人员少,将心肺脑复苏的过程分为Ⅰ期、Ⅱ期、Ⅲ期三个阶段,分别对两组各期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Ⅰ期、Ⅱ期、Ⅲ期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心搏、呼吸骤停病人在抢救人员充足,站位方式恰当的情况下抢救成功率高于值班时间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3.
抢救人员的组织分工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搏、呼吸骤停是急诊科最紧急的突发事件。由于事发突然 ,情况紧急 ,在抢救过程中往往显得比较混乱。我们从2 0 0 1年 3月开始对心脏疾患所致的心搏骤停抢救人员的组织分工进行了观察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 34例中男 19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6 3.4 7± 11.14 )岁 ;引起心搏骤停的原发病为 :冠心病2 6例 ,高血压心脏病 (高心病 ) 3例 ,心肌病 4例 ,心肌炎 1例 ;心搏、呼吸骤停时间 1~ 18min,其中 <5 m in者 7例 ;突发事件出现在白天正式上班的时间 ,工作人员充足 ,并进行了明确的抢救分工。对照组 2 8例中男 16…  相似文献   

4.
5.
心肺脑复苏(CPCR)包括两大部分,即心肺复苏(CPR)及脑复苏(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对CPCR抢救护理有了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管健  吴彪  张文  郭旭昌  朱永  钟淑琼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50-2651
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接受心肺复苏(CPR)后是否成功取决于脑功能是否恢复,这是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抢救的成功率约1%~18%[1],存活下来接受随访者甚少.我院急诊科根据历次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探索按压部位、深度及频率,根据不同病例灵活选择插管、按压、除颤的最佳时机,改变单一依赖肾上腺素,采用联合应用胺碘酮等;更重要的是重视脑复苏.现将2001-2010年10年间收集的1 847例心肺脑复苏(CPCR)患者分别就复苏开始时间,插管、按压、除颤时机选择,用药及脑复苏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肺脑复苏的抢救护理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瀛 《护士进修杂志》2002,17(6):422-423
心肺复苏 (CPR)包括基础生命支持 ,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三部分 ,鉴于脑保护和脑复苏的重要性 ,发展为心肺脑复苏 (CPCR) [1] 。现对CPCR抢救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心跳骤停的判断宜简心跳骤停后复苏成败的关键 ,取决于护士快速、准确的判断。开始CPCR越早越好 ,能在心搏骤停 4min内进行 ,成功率可达 32 % ,延迟至 4min以上 ,成功率仅为 17% [1]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大声呼唤或摇动无反应 ,应立即开始CPCR ,不能因等待医生、取抢救器材而延误CPCR时机。2 正确选用有效人工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贵航贵阳医院及铜仁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苏成功的患者31例,将其分为成功组,复苏失败的患者69例,将其分为失败组,分别对影响复苏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本市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使用KAF/CPR200S型高级电脑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对本市10所医院及本校共105名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参加竞赛,比较护理人员摸底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理论及技能测试与竞赛CPR理论及技能测试合格率、不同年资护理人员竞赛出现错误频率、不同抢救时段护理人员对CPR测试的成功率。结果竞赛技能CPR测试合格率高于摸底技能CPR测试合格率、高年资护理人员出现错误的频率低于低年资护理人员(均P0.05);人工呼吸在不同时段成功率是不断变化的,第1、5循环时段较低,χ2=0.1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心脏按压从第1至第5时段逐渐递减,χ2=13.3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PR培训能提高护理人员实施CPR的成功率,护理人员的年资、疲倦程度是影响CPR成功的重要因素,提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重复的CPR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细节,提高护理人员实施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影响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心肺复苏术掌握现状,并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使用复苏型安妮模型对我院133名1年内护士、ICU护理骨干、护士长分组进行CPR测试、培训、再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年内护士与ICU护理骨干、护士长抢救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培训前、后3组技能测试成绩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分值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内护士间隔12月测试成绩明显下降。讨论:护理人员资历、专业和疲劳程度均影响CPR。CPR在我院护理人员中的掌握情况不尽人意,需定期常规培训,以间隔6个月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急诊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的12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诊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6例,预后不良104例,占比分别为13.3%、86.7%.急诊心肺复苏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病因、发病前...  相似文献   

12.
急诊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管位置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心脏骤停后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管建立ECPB,同时给予人工呼吸、胸内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动物CPR情况。结果 A、B两组动物均全部复苏成功,B组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复苏1min时B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A组(P<0.05),PaO2显著高于A组(P<0.01),PaO2显著低于A组(P<0.05);复苏3min时B组PaO2显著高于A组(P<0.05),PaCO2显著低于A组(P<0.05)。自主循环恢复后10min两组间MAP、PaO2、PaCO2均无统计学差异。辅助循环停止后,两组动物自主循环基本保持稳定。结论 ECPB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脏骤停的CPR,动脉灌注管靠近升主动脉根部有助于提高急诊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70例心脏骤停并行心脏复苏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维持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心房颤动、胸部不适、记忆减退、反应迟钝的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28 d存活率、出院时存活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中给予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在提高预后上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掷骰子法将奇数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常规急诊心肺复苏护理),偶数患者纳入干预组(30例,六西格玛管理法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的EVLWI、ITVBI、SVRI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心肺复苏医护配合的培训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心肺复苏医护配合技术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方法]根据急诊科人员结构成立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小组,采取理论讲授和现场演练等训练模式,将自我训练与指导老师辅导相结合,并采取适当激励措施。[结果]在对心脏停搏病人进行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抢救中,无一例病人家属因抢救因素引发纠纷。[结论]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能提高急救技术水平,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诊科心肺复苏医护配合的培训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覃玉鸣 《全科护理》2008,6(35):3259-3260
[目的]提高心肺复苏医护配合技术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患纠纷。[方法]根据急诊科人员结构成立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培训小组,采取理论讲授和现场演练等训练模式,将自我训练与指导老师辅导相结合,并采取适当激励措施。[结果]在对心脏停搏病人进行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抢救中,无一例病人家属因抢救因素引发纠纷。[结论]医护配合心肺复苏技术的培训能提高急救技术水平,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专职化院前急救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135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资料,按非专职化院前急救与专职化院前急救两种情况进行分组,从医务人员状况、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院前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ACLS)技术及抢救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专职化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达26.8%,较非专职化成功率3.7%有显著的提高(P<0.05),且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车载设备的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专职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失血性休克中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的优劣,从而选择合适的晶胶比例。方法将29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高晶胶比组(13例)和低晶胶比组(16例),观察ICU住院日、复苏液体量、复苏前及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室脑钠肽(BNP)、氧合指数(PO2/FiO2)及血乳酸。结果两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平均动脉压(MAP)在复苏后均改善,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两组CI、GEDVI、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9、0.56、0.17;1.18、0.17、0.82;1.25、1.35、0.42,P均>0.05);两组EVLWI、BNP、PO2/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0、2.57、4.43;2.39、3.53、3.74;4.12、2.77、3.11,P均<0.05);复苏达标后即时、24h低晶胶比组血乳酸均低于高晶胶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3、3.78,P均<0.05);两组液体量、ICU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12、4.61,P均<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宜采取低晶胶比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昼夜不同时间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差异。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急诊内科进行CPR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PR白天成功率30.8%,夜间成功率8.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发现、尽早规范是CPR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