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总管下端、壶腹、十二指肠乳头及胰头的恶性肿瘤因为临床表现相似,临床上统称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一直存在困难,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肿瘤根治术后整体长期存活率是外科医牛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就PD术预后而言,壶蝮部癌及十二指肠乳头部癌最高,远端胆管癌次之,胰头癌最差。对于壶腹周旧癌行PD术后存活率的相关因素,得到公认的包括肿瘤病理来源、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等。而近年国内外在该方而又有了深入研究,现就壶腹周围癌PD术后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术式,而胰腺空肠吻合口瘘(简称胰瘘)是PD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997年2月~2001年1月我们共施行PD36例,术后无1例胰瘘发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9例,年龄40~71岁,平均57岁。病程7~60天。胰头癌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r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壶腹周围癌以及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术式。但由于手术时间长、涉及多个重要器官联合切除及消化道重建等诸多问题,术后易发生诸多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胰肠吻合口瘘(下称胰瘘)。据文献报道胰瘘发生率为5%~40%[1],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壶腹周围肿瘤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式,即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SPD)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PPPD)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PD)。全组病例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术式,空肠-胰腺端端套入法。结果 ①全组病例经病理确诊,其中胰头癌37例,乏特壶腹癌26例,胆管下段癌19例,十二指肠癌3例。胰周淋巴转移率为32.56%。②并发症: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例(3.49%),肺部感染3例,胃排空障2例(2.33%),伤口、腹腔感染3例,术中大出血1例,胆瘘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③生存率:全组病例获得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62%、34.64%、13.53%。结论 ①早期诊断是提高壶腹周围癌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的关键。强调对高危人群的检测、肿瘤标记物检查、早期B超、CT、螺旋CT三维成像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②合理选择手术病例和方式,作者认为胰头癌原则上行PD,壶腹癌、胆管下段癌、十二指肠癌可考虑行PPPD,适当选择侵犯SMV-PV的病例施行EP手术是安全可行的。③预防胰瘘是降低PP病死率的关键。④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PP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1935年Whipple报道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渐成为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手术熟练程度的改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的改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死率已明显地改善,但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泛、消化道重建等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仍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胰瘘是其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可达5%~10%,其中病死率甚至可达25%[1],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仍是当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提高胰头及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41例胰头及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经验。结果:癌肿切除率为17.7%,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8%.手术死亡率为14.6%。而1990年后仅发生2例且无胆、胰瘘发生,亦无死亡。结论:应用胰肠、胆肠吻合口处双管减压引流,防止了术后胰、胆瘘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预防胰瘘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从1935年Whipple等首次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以来,该术式已成为治疗胰头和壶腹周围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该术式费时、复杂,虽经过不断的演变、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死亡率仍在5%左右,术后并发症仍高达27%~50%[1-3]。其中胰瘘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Bassi等[4]报道,胰瘘发生率约为9%~29%。胰瘘不仅可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败血症、腹腔大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显著延长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腹腔和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D手术的13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2例患者中,术后(腹腔和消化道)出血27例(20.5%),其中术后消化道出血12例(9.1%),腹腔内出血6例(4.5%),腹腔兼消化道出血9例(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腹腔感染、胰瘘、胆瘘及胰肠吻合口瘘与PD术后出血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中出血量≥500 mL(P<0.000,95%CI=6.900~103.775)、胰瘘(P=0.003,95%CI=2.319~55.717)及腹腔感染(P=0.043,95%CI=1.046~19.364)是P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出血量≥500 mL,胰瘘,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的主要术式。1935年Whipple首先施行PD手术成功,故大家又称PD为Whipple手术。Whipple手术的特点:复杂、费时、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胰瘘是Whipple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是15%~20%,它亦是术后引起腹腔感染、腹腔大出血等其它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术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方法:采用PPPD治疗的壶腹周围癌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均痊愈出院。并发胰瘘、腹腔感染1例,应激性胃溃疡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8%。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7.3%、62.1%、28.6%。结论:PPPD具有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低的优点,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是治疗壶腹周围癌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16例可切除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还改善了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5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7%和31.2%,与传统方法相近。因此,对肿瘤较小的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宜首选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对16例可切除胰头及壶腹周围癌行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术式相比,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但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不顾病你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5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8.7%和31.2%,与传统方法相近,因此,对肿瘤较小的胰头及壶腹周围癌,宜首选保留幽门的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经验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3月101例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周围癌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25.7(220~575)min,术中出血为175.9(100~550)mL。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23例(22.8%),其中生化瘘17例(16.8%)、B级胰瘘5例(5.0%)、C级胰瘘1例(1.0%),术后出血7例(6.9%),术后胆汁漏2例(3.0%),胃排空延迟4例(4.0%),腹腔感染6例(5.9%),肺部感染3例(3.0%),肠梗阻2例(2.0%);Clavien并发症分级III级以上患者9例(8.9%),其中3例患者行再次手术;住院30 d内死亡患者1例(1.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8(8~29)d;术后病理为胆总管下端癌27例(26.7%)、壶腹部癌23例(22.8%)、十二指肠乳头癌39例(38.6%)、胰腺导管腺癌12例(11.9%),肿瘤直径(2.3±1.3)cm,R_0切除率95.0%,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6.7±4.2)枚,其中阳性淋巴结为(1.3±1.1)枚。结论: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壶腹周围癌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术式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9年Halstea首次行壶馥癌局部切除术获得成功,但由于该术式切除范围有限、早期复发率高而一直未被广泛接受。1935年Whipple设计并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这是壶腹癌治疗的经典术式,但手术创伤大,不适用于高危患者及高龄难以耐受手术者。我们从2005年1月至今采用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12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十二指肠漏、胆漏或胰漏等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及我们的体会,就手术技巧、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讨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自1935年Whipple首次实施PD以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PD的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但术后并发症仍高达30%~40%[1],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和胰头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腹周围癌是指胆胰壶腹周围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包括壶腹部癌(胆总管末端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胰头癌及十二指肠降段的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方式,但该手术对于壶腹部癌和胰头癌的疗效有所差别.将我院近7年收治病例的情况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替代胰空肠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采用胰胃吻合术替代胰空肠吻合术治疗消化道重建的病例,其中胰头癌5例,壶腹癌8例,无胰瘘,胆瘘及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生,无手术死亡,此方法简单安全,能预防胰瘘的发生,降低或无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1899年Halsted首次行壶腹癌局部切除术获得成功,但由于该术式切除范围有限、早期复发率高而一直未被广泛接受。1935年Whipple设计并实施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成为壶腹癌治疗的经典术式。但该术式创伤大,高危及高龄患者难以耐受。为解决此难题,笔者自2005年1月至今采用胆胰结合部十二指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等18例,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壶腹周围癌、胆总管下端癌以及胰头癌的首选手术方式,其中术后胰瘘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选择适合的胰肠吻合方式,是减少术后胰瘘发生的关键。尽管对胰肠吻合技术进行了许多探索和改进,但胰瘘仍无法避免。笔者通过复习文献,对胰肠吻合技术的发展与改进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