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郭晖  陈压西  黄爱龙 《重庆医学》2004,33(11):1690-1691
目的在体外细胞培养研究中,观察Adefovir抗HBV的作用.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为靶细胞,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对Adefovir抗HBV效果进行评价.在2.2.15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数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细胞DNA抽提液检测HBV DNA;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结果 Adefovir加入细胞培养12d,最大无毒浓度为20μg/ml,对HBsAg抑制率为52.44%,对HBeAg抑制率为54.87%,对HBV DNA抑制率为45.68%,并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Adefovir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实验中有抗HBV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LR7配体Loxoribine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Loxoribine药物对体外培养HepG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及HBV DNA含量的影响。结果 低浓度Loxoribine对体外培养的HepG2.2.15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对细胞生长并无明显毒性作用。Loxoribine可有效地抑制HepG2.2.15细胞HBV DNA的复制及HBsAg的分泌,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HBsAg抑制率增大,而对HBeAg的分泌无抑制作用。结论 Loxoribine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叶下珠胶囊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将HepG2.2.15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复方叶下珠胶囊组,用CCK-8检测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内、外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结果复方叶下珠胶囊有明显的抗HBV作用,尤其当浓度为50mg/mL时,减少血清中的HB-sAg作用与拉米夫定组相当;当浓度为25 mg/mL,50mg/mL,和100mg/mL时,减少血清中HBeAg作用优于拉米夫定组;但是降低细胞内外的HBV DNA含量方面,与拉米夫定组无明显差别。结论体外试验中,复方叶下珠胶囊具有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仙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Ⅵ的活性。方法: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技术(ME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IBsAg、HBeAg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细胞上培养上清液中HBV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仙草对HepG2.2.15细胞的Tc50为37.45mg/mL,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4.71和39.42。对HBV—DNA仅有微弱抑制作用。结论:仙草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具有直接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5.
RNA干涉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HBV S区和C区特异性的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对HepG2.2.15细胞中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有pol Ⅲ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Circle-U6构建针对HBV S区和C区的特异性shRNA表达质粒SC-S和SC-C。实验设立SC-S组、SC-C组、无关对照SC-N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不同浓度的重组载体转染HepG2.2.15细胞,并作用不同时间。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HBeAg和HBsAg,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的HBV DNA。结果:成功构建了含目的序列的重组质粒SC-S和SC-C。SC-S对HBe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率明显高于SC-C;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SC-S对HBeAg和HBsAg表达的抑制率逐渐增强;SC-S转染HepG2.2.15细胞后第3天产生明显抑制效应,对HBeAg及HBsAg表达的抑制率在第6天达高峰,第9天抑制率仍较高。斑点杂交结果显示,SC-S对HBV复制的抑制效应强于SC-C。结论:构建的HBV S区和C区特异性shRNA表达质粒有明显、高效抑制HBV复制和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土贝母皂甙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的毒性及其分泌的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方法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土贝母皂甙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药物作用到48h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最强(P<0.01),且对HBeAg的抑制作用强于拉米夫定;在0.01ug/ml浓度下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结论体外细胞培养表明,土贝母皂甙对HBV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山豆根中抗HBV的物质基础,并探索建立肝炎灵新的质控标准。方法采用正丁醇萃取方法提取山豆根药材中的总皂苷成分。并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不接种细胞只加培养液)、细胞对照组(接种细胞但不加药物)、药物干预组(分为不同浓度组)、阳性药物(拉米夫丁)对照组,药物作用9天后,采用ELISA法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上清中病毒DNA含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分在体外只有高浓度时对HepH2.2.15细胞具有毒性抑制作用,其他稀释倍数的浓度均无显著毒性;山豆根中皂苷类组分和其他各组在体外都具有一定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其中山豆根中正丁醇水溶液组分的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作用较优,而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山豆根中皂苷和其他组分并未显示出更好的抑制病毒作用,提示山豆根中尚有其他成分或各种不同成分组合的抗HBV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环孢素和他克莫司(FK506)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HBV DNA永久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为体外实验模型,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确定环孢素及FK506对HepG2.2.15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的药物安全浓度后,将不同安全浓度的环孢素(0.6~20.0μg/ml)或FK506(5~100ng/ml)作用于该细胞系,每24小时换相应浓度新鲜含药培养基,药物作用4d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和培养细胞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采用狭缝印迹杂交法半定量分析细胞内HBV DNA水平,综合评价环孢素和FK506对HBV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环孢素的药物作用安全浓度为0~40.0μg/ml,FK506的安全浓度为0~400ng/m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随着环孢素作用浓度的增加,其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逐渐上升,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下降;当1.3、2.5及5.0μg/ml环孢素作用4d时,对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16.5%±9.4%、21.5%±8.9%和33.1%±5.3%,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7.8%±2.2%、11.0%±2.3%和20.8%±1.5%,HBV DNA的表达量仅为对照组的56.1%±16.5%、41.7%±10.9%和39.5%±9.5%。在安全浓度范围内,FK506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表达分泌,以及细胞内HBV DNA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环孢素在体外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BV复制;而FK506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等六种药物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曹鸿鹏  陶佩珍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6):1004-100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3TC)等6种药物对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外药效评价及不同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及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含量作为药物抗HBV效果的观察指标。结果:(1)6种药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抑制作用很弱或无抑制;(2)HBV-DNA定量检测拉米夫定和2′3′-二脱氧-3-氟鸟苷(FLG)对HBV DN水平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半数有效剂量(IC50)分别为0.31μmol/L,0.53μmol/L,阿昔洛韦(ACV)和α-干扰素(α-IFN)之IC50分别为0.33mmo/L、96.18U/ml,膦甲酸钠(PFA)和利巴韦林(RBV)最大无毒浓度无任何抑制作用。结论:抑制HBsAg与HBeAg的病毒蛋白表达活性与抑制HBV DNA活性无一致相关性,以HBV DNA指标更能反映化合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抑毒调平液抗乙型肝炎病毒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抑毒调平液在2.2.15细胞培养中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用2.2.15细胞体外培养,对抑毒调平液抗HBV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抑素调平液对2.2.15细胞HBsAg和HBeAg分泌的抑制率分别在19.64%-57.93%和21.31%-60.22%之间,该抑制呈剂量依赖性。药物对HBsAg、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3.27、3.64。药物处理的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HBV DNA量明显降低,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抑毒调平液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HBeAg及HBV DNA的分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荧光PCR法检测HBV-DNA定量ELISA定性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临床价值比较.方法 取受试者空腹血清标本同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和酶联免疫法捡测乙肝病毒两对半.结果 HBV-DNA定量在9.99×10^8 IU/mL~1.00×10^6 IU/mL之间的404例,大三阳比例为85.89%;HBV-DNA定量在9.99×10^5 IU/mL~1.00×10^3 IU/mL之间的416例,小三阳比例为59.38%;HBV-DNA定量在1.00×10^3 IU/ml~1.00×10^2 IU/mL的140例中,HBsAg、HBcAb阳性患者比例为71.43%;HBV-DNA定量<1.00×102 IU/mL的992例中,HBsAg、HBeAg阴性模式比例为95.67%.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和ELISA定性检测HBV表面标记物呈正相关,即HBV-DNA拷贝数多的以大三阳居多,HBV-DNA拷贝数少的以无传染性病毒携带者和阴性者居多.荧光定量PCR可以直接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及病毒载量情况,较ELISA更利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染性,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药物选择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2.
资捷  王前  郑磊  王芳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445-144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天然免疫对Bewo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首先用TLR4配体LPS处理Bewo细胞,观察细胞TLR4 mRNA表达的动力学。然后将2μg 1.3倍HBV全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HBV1.3转染Bewo细胞,12h后,以LPS处理3d。最后,用抗TLR4处理Bewo细胞1h后,加入10μg/ml LPS刺激。采用荧光定量RT-PCR、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细胞TLR4 mRNA表达、HBsAg、HBeAg及HBV DNA水平。结果 LPS可显著诱导Bewo细胞TLR4 mRNA表达(P〈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LPS可显著抑制HBV复制(P〈0.001),LPS对HBV DNA、HBsAg及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29.70±6.03、32.12±5.98和33.89±1.28。抗TLR4可显著逆转LPS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TLR4介导的天然免疫可一定程度地抑制Bewo细胞中HBV复制,为防治HBV宫内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叶下珠复方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抗HBV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玉辉  符林春 《中国热带医学》2007,7(2):196-197,203
目的体外观察叶下珠复方抗HBV作用。方法以不同.农度的药物作用HePG2.2.15细胞,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法测定HBsAg、HBeAg,并计算药物对抗原的抑制率、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教(TI),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VB—DNA。结果在半数毒性浓度下,叶下珠复方浓度为250μg/ml、125μg/ml、62.5μg/ml、31.25μg/ml、15.6μg/ml时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的抑制率分别为54.8%、43.6%、37.4%、26.7%、14.6%,其Ⅱ值为6.1;对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78.6%、72.9%、67.1%、56.8%、51.5%,其11值为24.6。叶下珠复方对HePG2.2.15细胞分泌的HBV—DNA有直接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HBV—DNA定量逐渐降低。结论叶下珠复方在体外显示具有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乙肝e抗原(HBeAg)检测阳性、阴性与乙肝病毒(HBV)含量的相关性。探讨乙肝病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观察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疗效以及其传染性强弱的主要依据。结果乙肝e抗原阳性血清,HBV-DNAPCR检测几乎全部为阳性,并且大部分(66.5%)含量大于107拷贝/ml;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者中大部分(70.6%)HBV-DNAPCR含量小于103拷贝/ml,但是仍有少部分(13.2%)患者HBV-DNAPCR大于107拷贝/ml;在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者中其HBV-DNAPCR大于107拷贝/ml也有35%。结论乙肝HBeAg检测结果与乙肝病毒含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无正相关,仅依靠乙肝抗原抗体检测不能很准确地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乙肝DNA测定可直接反映乙肝病毒的含量,具有直接性,是评价病毒复制、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的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oxymatrine on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 vitro.Methods 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 bDNA signal amplification assay was used for determining secreted HBsAg/HBeAg in the culture medium, HBV DNA from core particles in the cytoplasm and MTT colorimetric assay was used to assay the oxymatrine cytotoxity.Results The inhibitory rates of HBsAg and HBeAg were 40.57% and 48.27% by oxymatrine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00*!μg/ml. At 100-2000*!μg/ml, it can remarkably decrease the level of viral core associated-HBV DNA in the cytoplasm. No significant toxicity was shown in such concentrations.Conclusion Oxymatrine has a potential anti-HBV activity in vitro.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黄芪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黄芪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的影响。结果黄芪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4d和8d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88.914μg/ml和85.209μg/ml(P〉0.05),对HBeAg4d和8d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18和1.342(P〉0.05),对HBsAg4d和8d的治疗指数分别为0.065和0.089(P〉0.05)。结论黄芪提取物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作用为低效有毒,黄芪提取物对HBsAg抗原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Bay41-4109对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的影响,探讨Bay41-4109的体外抗HBV作用.方法 将一定浓度的Bay41-4109加入培养的2.2.15细胞,通过四甲基偶氮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