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缺损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大髋臼骨缺损在全髋关节置换松动翻修术中非常常见,处理这些缺损有一定挑战性。处理髋臼缺损的方法很多,其中高位髋关节中心翻修法用骨水泥固定技术松动率较高,现多应用非骨水泥固定技术。超大髋臼假体(Jumbo假体)是一种可选的方法。Ob long及B ilobed假体作为金属填充物,用于修复髋臼顶的缺损。髋臼翻修环(杯)可用于严重骨缺损的髋臼翻修手术。髋臼骨缺损的植骨修复在髋臼翻修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髋臼骨缺损患者29例(29个髋关节)行翻修术,采用打压颗粒植骨、髋臼假体置换重建髋臼骨缺损后进行假体固定。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髋正位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本研究29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均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位置变化。经Harris评分显示,术前患者平均得分为(37.5±7.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得分为(91.3±8.3)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打压颗粒植骨联合髋臼假体置换能合理、有效地重建缺损的髋臼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行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7.5a,根据临床症状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未见感染、假体四周骨折等并发症,X线显示髋臼骨床与植入骨完全愈合,髋臼钛板与植入骨、假体之间无完全性透亮带,无骨溶解和髋臼内衬位移病例。Harris评分75~93分,平均(85.46±8.26)分;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髋臼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且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张铭华  李波 《重庆医学》2008,37(19):2175-2176
目的 介绍螺旋臼联合植骨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骨缺损的修复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以来,21例在翻修术中存在髋臼骨缺损患者,按AAOS分:型8例,Ⅱ型13例;Ⅰ型采用螺旋臼联合颗粒-植骨,Ⅱ型采用螺旋臼联合结构性压碎屑性植骨;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及X线评估.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6月,平均22.8个月,未出现假体失败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植骨组织未见明显骨吸收.Hart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翻修术前平均28分,术后均84分.结论 采用螺旋臼联合植骨修复翻修术中Ⅰ、Ⅱ型髋白骨缺损,与骨床接触更紧密,减少植骨界面间微动现象,同时可阻断乙烯臼与髋臼骨质接触,减少骨溶解.该方法可有效修复Ⅰ、Ⅱ型髋臼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以及髋臼有重度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技术。方法: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临床评价标准(JOA标准),地5例髋臼有重度骨缺损而实施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患者进行调查,通过X线片对比观察末次调查时与手术时的假体位置。结果:翻修中可见骨水泥与骨床间膛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形成。5例(5个关节)翻手术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人工假体的晚期松民 关;人工髋关节翻要根据髋臼和股骨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 ,通过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以恢复髋臼的完整性 ,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方法 :全髋关节翻修术 38例 ,其中 12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髋臼重建钢板或金属钛网固定 ,对重建后的髋臼进行支撑和加强。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 3~ 38(平均 13.1)个月 ,X线片表明髋臼侧植骨处仅 1例出现轻度骨吸收 ,其余骨愈合良好 ,未出现骨吸收和内固定移位。 结论 :对于髋关节翻修中 ,对髋臼骨缺损者采用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支撑加强 ,重建髋臼的骨性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以及髋臼有重度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技术。方法 :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临床评价标准 ( JOA标准 ) ,对 5例髋臼有重度骨缺损而实施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患者进行调查 ,通过 X线片对比观察末次调查时与手术时的假体位置。结果 :翻修中可见骨水泥与骨床间均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形成。 5例 ( 5个关节 )翻修手术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人工假体的晚期松动与界膜组织形成有关 ;人工髋关节翻修要根据髋臼和股骨骨床的结构与力学强度来决定  相似文献   

8.
2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雨  王爱民  沈岳  孙红振  杜全印 《重庆医学》2007,36(10):947-94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的处理经验,研究植骨、固定、髋臼置换和功能康复的新方法。结果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随访6-58个月,平均22.6个月,随访时关节无疼痛,对手术结果满意,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1)王爱民提出的新的骨缺损分类法简单清晰,能更好的指导髋臼重建手术。(2)对节段性和混合性骨缺损大块植骨时应辅以颗粒骨,并尽量选用较稳固的钉板系统固定。(3)使用带缝匠肌髂骨瓣植入重建髋臼缺损为活骨移植,成骨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使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的病例。结果随访1~7年,平均5.3年。21例髋关节疼痛均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分,翻修术后平均为83分。暂未出现术后假体松动而需要再次翻修病例。结论采用螺旋臼合并特异性植骨术治疗髋臼翻修术中骨缺损效果明确,取得了良好的短期和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斌斌 《医学综述》2014,20(19):3544-3546
髋关节翻修术呈逐年上升趋势,术前和术中能否准确评价髋臼骨缺损、能否重建髋臼正常形态,恢复髋关节功能,决定着手术的成败。评价髋臼骨缺损的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利弊;在髋臼骨缺损分类的基础上可有多种植骨方式及髋臼假体选择来重建髋臼,特殊髋臼假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的疗效。该文对髋臼骨缺损分类及髋臼重建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蔡东岭  赵劲民 《西部医学》2006,18(5):662-664
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数量增长迅速,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而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难点就是骨缺损,根据髋臼骨缺损的不同分型,可采用不同方式的髋臼假体固定;某些THA术后并发症需行翻修手术也值得关注。现就髋臼假体翻修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马金忠  F.Benazzo 《上海医学》2004,27(2):75-77,F003
目的探讨带柄McMinn髋臼假体在伴有严重髋臼骨缺损髋臼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3月~2003年3月,应用带柄McMinn髋臼假体治疗15例16髋髋臼骨缺损的翻修病例,按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AOS)分型标准,IA型(节段型缺损周围型)3例3髋、Ⅲ型(混合型缺损)12例13髋。女11例12髋,男4例4髋;年龄62~78岁,平均为69岁。首次翻修8例9髋,第2次翻修7例7髋。距上次全髋置换时间平均为8年。带柄杯McMinn髋臼假体为柄杯一体,由钛合金材料制成,表面多孔,杯的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内衬为超高分子聚乙烯。在杯的周围植入适量异体冻干颗粒骨。结果随访3个月~6年,平均随访1.4年,共随访12例13髋。11髋McMinn柄杯与髂骨结合良好,无松动及移位,X线摄片显示假体与骨床间无透亮带,杯的周围有新骨形成且覆盖假体;1髋术后3年McMinn柄下沉向盆腔内移位,取出McMinn假体,植入异体颗粒骨结合骨水泥带翼髋臼杯再次翻修;1髋McMinn假体与髂骨结合牢固,但翻修术后1年因发生关节不稳而反复脱位,需进一步返修。本组翻修成功率为84.6%。翻修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9.0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7.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此技术可重建接近正常的髋臼中心,McMinn假体可与骨质牢固结合,增强了髋臼的稳定性。同时减小髋臼翻修的手术难度,手术具有可重复性,可提高髋臼翻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方珐:回顾性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32例患者(共34髋)的临床资料。髋臼侧:10髋直接采用纯钛螺旋臼成型,8髋采用颗粒植骨及螺旋臼成型,6髋采用颗粒植骨,髋臼支架重建髋臼骨水泥髋臼假体成型。股骨侧:10髋采用劈开股骨侧的方法取出假体并清除骨水泥,采用捆绑带固定,9髋采用远端开窗清理骨水泥植入加长柄假体,6髋取出假体植入加长柄,并视骨质缺损情况进行植骨,3髋股骨骨折采用骨夹板捆绑带固定。感染4例均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植入非骨水泥假体。结果:术后除髋臼侧进行支架重建的患者卧床1~2周,其余患者均在3d内下床活动。平均随访26个月(6~60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明带。结论: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骨缺损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假体类型,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髋臼周围骨量储备或缺损的处理经验及选取生物型大直径多固定孔臼杯应用。方法选取辽宁本溪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5月-2012年4月期间髋关节翻修术中存在不同程度髋臼骨缺损共32例(34髋),骨缺损类型为Paprosky Ⅱ、Ⅲ型。我们采用大直径多孔臼杯结合植骨修复骨缺损,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结果平均随访3.2(2.5~3.67)年,Harris评分18髋〉90分,13髋为80~89分,2髋为70~79分,1髋〈70分,优良率达88.6%。结论大直径多孔臼杯结合植骨处理髋关节翻修术中严重髋臼骨缺损,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琦  张先龙  蒋垚  翟伟韬 《上海医学》2002,25(Z1):20-22
目的报道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1995年6月~2001年6月分别用大块结构植骨、颗粒骨植骨、颗粒骨植骨+cage或使用特殊髋臼处理78例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结果平均随访31.6个月,无论结构植骨还是颗粒植骨都能与受体骨愈合,除翻修和髋臼骨折骨缺损各1例外,均未发现髋臼松动移位现象.平均Harris评分从术前44分提高到术后88分.结论髋臼发育不良的骨缺损行结构性植骨,具有稳定髋臼、传递负荷的作用;全髋翻修时行颗粒骨植骨填补骨缺损,具有恢复旋转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全髋翻修手术中,通过髋臼重建钢板对严重的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恢复髋臼的骨性解剖结构,以提高髋臼假体翻修后的长期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3年8月期间92例全髋翻修手术中,采用异体松质骨对21例髋臼Ⅲ型缺损和4例髋臼I型缺损的患者进行髋臼植骨重建,同时选用髋臼重建钢板对重建后的髋臼进行支撑加强,以恢复髋臼的骨性结构及强度。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术后平均随访24.7个月(4个月~5.8年),在随访病例中,髋臼侧异体植骨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吸收和塌陷。结论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对严重髋臼缺损的患者进行重建,具有植骨方便、早期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其后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后随访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髋臼侧翻修时处理各类型骨缺损的方法选择及其早期疗效。方法:对4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进行翻修,观察术后随访X线片上的髋臼假体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和VAS评分。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3个月,平均随访41.8个月,髋关节Haris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53.15±11.41)分(29~67分)提高至翻修术后12月的(91.23±3.43)(83~98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7.8±1.1)分(5~10分)减低至翻修术后12月的(1.2±1.2)分(0~3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根据不同的翻修原因给予不同的植骨方式和选择适当的假体类型,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周围骨量,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髋关节的功能,近期随访疗效均满意。  相似文献   

18.
Lian YY  Pei FX  Cheng JQ  Feng W  Zh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03-1606
目的 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对髋臼骨缺损修复、重建髋臼的方法。方法 对21例(21髋)患者采用金属网罩、异体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和骨水泥固定聚乙烯髋臼杯的技术修复髋臼骨缺损、重建髋臼;平均随访47个月;评估临床结果、宿主骨与移植骨的愈合、髋臼杯位置变化。结果 Harris评分由平均55.7分提高到92.9分;骨愈合时间平均为11.4个月。髋臼杯外展角平均改变2.2°,20髋平均1.5°;1髋15.5°。术后3个月,平均增加1.7°;术后6个月增加2.0°;以后变化不明显。髋臼杯内侧平均移位3.93mm,其中4mm以下15髋,4mm以上6髋;向上移位平均4.41mm,其中4mm以下14髋,4mm以上7髋;术后3个月,向内侧和上方平均各移位3.21、3.97mm(P〈0.05);术后6个月分别为3.89、4.30mm(P〈0.05),以后移位不明显。1例因髋臼杯假体松动行再次翻修。结论金属网罩加固髋臼底部和边缘、异体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修复骨缺损和骨水泥固定聚乙烯髋臼杯的技术重建髋臼后,髋臼杯位置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保持关节假体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可以提高髋臼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存在髋臼缺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中植骨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58例75髋存在髋臼骨缺损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对根据骨缺损的情况分别进行颗粒性、结构性和混合性植骨,术后对其中46例(5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5.6个月。X线检查显示54髋植骨处愈合, 无明显骨吸收,占91.5%;5髋出现植骨边缘透亮带,占8.5%。 术前Harris 评分28~42分,平均34.18;术后髋关节功能,优:23例28髋, 良:20例26髋, 尚可: 3例5髋,优良率91.5%。结论自体骨重建存在骨缺损的髋臼, 增加了髋臼覆盖,提高了人工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稳定自性,近期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作为治疗髋关节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开展。虽然随着各种技术环节的发展,初次置换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寿命有所延长,15~20年的生存率为90%,但由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绝对数的增加等各种原因,需要做翻修术的病例也在逐渐的增多,在美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有10%为翻修的病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由于术中解剖结构的变异等各种因素导致手术难度加大,对手术者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的要求较高。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和股骨侧因骨溶解、假体和骨水泥取出而引起的骨缺损是常见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就对髋关节翻修术中各种骨缺损的分类及如何通过植骨、选择合适的植入物来修复与重建翻修手术中的骨缺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