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54年麻疹病毒(MV)分离成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单一血清型.1998年5月,WHO规定对MV基因定型至少对血凝蛋白(HA)全长编码序列或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至目前已发现MV存在8个基因组(A-H)23个基因型[1].  相似文献   

2.
自1954年麻疹病毒(MV)分离成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单一血清型.1998年5月,WHO规定对MV基因定型至少对血凝蛋白(HA)全长编码序列或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至目前已发现MV存在8个基因组(A-H)23个基因型[1].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2005年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5年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特性.方法对暴发疫情中分离的4株麻疹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血凝素蛋白(H)和核蛋白(N)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省2005年分离到的4株麻疹病毒流行株均为麻疹H1基因型,属于中国麻疹病毒优势基因型.各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9.7%,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的H基因和N基因比较,其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5.2%~95.5%和95.5%.结论浙江省2005年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流行株属于同一性状毒株,均为H1基因型;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相比较,两者在基因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济南市2006-2009年狂犬病疫情资料分析,为防制狂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9年济南市疾控机构报告22例狂犬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济南市狂犬病暴露人员,农村多于城镇,男性多于女性,2006-2009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结论养犬数增加以及犬伤暴露后预防处置缺乏规范化管理,致使犬咬(抓)伤者得不到及时规范处理;疫苗流通环节较乱,人(兽)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5.
6.
2000年东莞市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东莞市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流行株的基因型。方法 2000年4-7月间东莞市发生有55例患者的麻疹流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直接检测麻疹病人急性期唾液中的麻疹病毒核糖核酸(RNA)的N基因和M基因,对任意选取的5份RT-PCR阳性标本和疫苗株沪-191的N基因扩增片段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进行序列系统树分析。结果 用RT-PCR方法直接检测的阳性率为87.3%;用血清抗-MV-IgM ELISA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70.9%,抗MV-IgM阴性的病人唾液中有68.8%的标本MV-RNA阳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流行株的基因型与世界麻疹病毒流行株不同,差异为1.4%-11.7%,可归属于H基因型。结论 2000年东莞市麻疹病毒流行核酸序列完全相同,为H基因型,说明本次流行的麻疹病毒具有同源性,来源于同一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12~2013年杭州及周边地区儿童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流行株核蛋白的基因特征。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麻疹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对部分PCR扩增阳性的片段进行基因测序、并绘制系统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从杭州市儿童医院2012~2013年80例儿童麻疹患者的咽拭子中检测到29例MV株,经基因测序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后均为H1a基因型,与该型参考株china93-2﹑china93-4核苷酸同源性为97.7%~98.9%;2012年基因型组内遗传距离(0.007)最小,2012年和2013年基因型之间的组间遗传距离(0.013)最小,而2012年、2013年基因型与A型(疫苗株)的组间遗传距离均较大,分别为0.085、0.087。结论 2012~2013年杭州地区儿童MV的优势亚型为H1a亚型,与中国其他地区报告的流行株一致。2012年与2013年的MV基因比较遗传变异较小,而与疫苗株比较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2006-2008年济南市狂犬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济南市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因素,为防控狂犬病提供科学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济南市发生狂犬病17例,均死亡。患者以农民为主,占64.71%(11/17)。1例患者暴露史不详,有明确暴露史的患者100%(16/16)因犬咬伤引起发病。有暴露史的患者中87.50%(14/16)为Ⅲ级暴露,暴露后31.25%(5/16)的患者伤口未做任何处理,37.50%(6/16)的患者未接种狂犬病疫苗。在正规门诊规范处置伤口和接种疫苗者仅1例,但该患者伤口位于头面部,伤势严重,且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规范。结论济南市狂犬病发病以农民为主,与暴露人群未能及时规范处理伤口,未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被动免疫剂有关。应继续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人群处置伤口和疫苗接种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湖北省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特点,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126份,提取病毒核酸,对其中86份核酸阳性标本通过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对病毒基因型别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基因测序定型发现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毒基因型主要为 H1a亚型,仅发现一例 D8亚型,2例麻疹病毒疫苗株 A 基因。结论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毒主要为H1a基因亚型,首次发现一例麻疹D8基因亚型,存在少数疫苗相关病例。建议进一步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别监测,实时了解全省麻疹病毒基因型别变化特征,为中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流行麻疹病毒(Me V)的基因型别及特征。方法采集麻疹疑似患者咽拭子和尿液标本分离病毒,提取病毒RNA,逆转录PCR扩增病毒的N基因碳末端的634 bp的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在发病的39例患者中,14例扩增到N基因片段,序列阳性率为35.9%,经过序列比对,均为H1基因型。本研究所获得的14株麻疹病毒H1基因亚型在亲缘关系进化树上与WHO推荐的H基因型代表株Hunan.China93-7/H1-H1c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6.7%~97.9%,氨基酸同源性为95.5%~97.3%。结论 H1基因型麻疹病毒是门头沟区麻疹病毒的优势流行株,与北京市及全国麻疹病毒流行株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湖北省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型特征。方法 收集湖北省2016-2021年麻疹监测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核酸检测、分离培养、N基因C末端基因扩增,构建分离株与基因库(GenBank)中麻疹病毒基因型参考株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同源性和基因型别。结果 从湖北省2016-2021年麻疹监测病例中共获得335株麻疹病毒流行株,其中H1基因型327株(2016-2018年)、B3基因型5株(2019年)、疫苗株A基因型3株(2016年和2021年)。H1基因型麻疹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40%-98.90%,与H1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30%-97.80%;B3基因型麻疹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30%-100%,与B3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10%-97.60%。结论 2016-2018年湖北省麻疹病毒优势流行株仍为中国本土H1基因型,2019年首次发现B3基因型,2021年仅检测到疫苗株A基因型。需继续加强麻疹病毒基因型监测,及时发现和阻断输入性麻疹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宁波地区2004年-2009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分离株血溶素蛋白(Fusion protein,F)基因的序列特征。方法:采用RT-PCR扩增宁波地区2004年-2009年分离到的21株麻疹病毒株的F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与疫苗株沪191、changchun-47、Edmonston株及国内核苷酸同源性最高的毒株Zhejiang05-04、IMB-1比较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2004年-2009年宁波地区流行的21株麻疹病毒株中,核苷酸同源性为95.2%~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0%~99.8%;与中国疫苗株沪191相比,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5.2%~96.1%,氨基酸同源性为96.4%~97.3%。F基因3个糖基化位点(第32、64、70位AA),对病毒融合功能起重要作用的第112位、第121位、第195位、第549位氨基酸均未发生改变。结论:2004年-2009年宁波地区流行的麻疹病毒株F基因关键位点未发生变异,本研究对了解本地区麻疹病毒遗传变异规律及疫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发生流行性腮腺炎6 929例,总发病率为21.01/10万。其发病特点是:全年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为多,人群主要为0~14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差别明显,不同区县发病率不同。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减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方法,除加强常规接种外,要做好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制度,做好未种儿童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济南市2013年麻疹病毒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变异特点,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咽拭子,对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IgM抗体检测,对咽拭子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阳性咽拭子样本通过RT-PCR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序列,进行麻疹病毒的流行特点及种系分析。结果 2013年济南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856例,采集疑似病例血清样本817例,IgM阳性样本447例,阳性率为54.71%。麻疹全年均有发病,其中以3月份发病最高,占40.80%(122/299),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岁以下的儿童,占发病总数的54.85%(164/299),各年龄组中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份麻疹阳性咽拭子样本经序列分析为H1a基因型,核苷酸、氨基酸差异平均为98.2%~100.0%,97.4%~99.3%。结论济南市麻疹病毒春季高发,病毒主要侵犯1岁以下的儿童。H1a是济南市本土流行野毒株的优势亚型,优势病毒的持续传播与麻疹的发病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9 - 2015年济南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方法 利用济南市2009 - 2015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疾病流行特征;利用SatScan9.4的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疾病时间、空间聚集性;使用ArcGis 10.2软件完成地图绘制及扫描统计结果的可视化展现。结果 2009 - 2015年济南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73 703例,年均发病率为156.70/10万,发病水平逐年增长;累计报告重症病例115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16%。病例主要分布在0~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87.63%;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59.71%。全市范围内各县(市)区均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年均发病率为20.35/10万至392.23/10万;历城区、槐荫区、市中区和天桥区是该病最主要的高发地区,报告病例数占全市病例的61.86%;发病高峰期出现在5 - 8月。部分乡镇/街道存在时空聚集性。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l6)分别占43.49%和37.07%。结论 济南市各(县)市区手足口病处于高度流行状态, 0~5岁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市区流行强度高于周边县市,优势病原每年更迭,EV7l、CoxAl6和其他肠道病毒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浙江省麻疹病毒流行株磷蛋白(P)基因变异规律.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1999-2008年浙江省麻疹病毒流行株P基因全序列,进行序列测定,并与疫苗株Shanghai191及其他麻疹流行株进行比较.结果 1999-2008年浙江省各流行株与疫苗株Shahghai191之间存在59~75个核苷酸的变异(变异率3.9%~4.9%),导致36~42个氨基酸变异(变异率7.1%~8.3%),它们在二级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P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其基因分型结果与WHO推荐的核蛋白(N)基因分型结果基本一致.P蛋白氨基酸的平均变异率要大于主要抗原基因N和H基因.结论 1999-2008年浙江省麻疹病毒流行株与疫苗株Shanghai191的P基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麻疹病毒流行株M和N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5~2006年长春市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及其核蛋白(N)、基质蛋白(M)基因序列特征.方法:采集2005~2006年长春市暴发和散发麻疹临床病例标本,使用WHO推荐的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基因羧基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和基质蛋白(M)基因的188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1株麻疹病毒野毒株.经对分离株的核蛋白(N)碳末端450个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和亲缘性关系比较,N基因与Hl基因型代表株相比同源性为98.0%~98.4%,和其它已知麻疹病毒的22个基因代表株相比,长春市麻疹毒株在核昔酸水平上最大变异为10.9%.M基因的144 bp中,流行株均有4-11核苷酸不同于疫苗株Changchun-47,其中只有06JL-1毒株的2个碱基突变有意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2005年和2006年流行株的核酸序列有所不同,每个年份内流行株相同,而两年流行株之间有所差别,但是属于HJ基因型.说明长春市近年来麻疹的流行株仍然是Hl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济南市2006 - 2015年猩红热发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 2006 - 2015年,济南市猩红热平均发病率为8.72/10万,整体呈上升趋势;猩红热呈现冬春季高发的特征,2011年后,冬季高峰更为明显;男性3 499例,女性2 011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6岁(P25~P75为4~7岁),主要集中在4~7岁(72.30%),以托幼儿童(49.26%)和小学生(37.08%)为主,城区高于农村。结论 近年来,济南市猩红热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在高发的冬春季,针对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防控重点场所,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浙江省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流行株血凝素基因的变异情况,及其与国内外流行株的差异.方法 选取浙江省1999-2011年分离保存的麻疹病毒流行株33株,提取病毒核酸,采用RT-PCR法扩增其血凝素(H)基因全序列,并与GenBank上下载的中国麻疹疫苗株沪191,以及95株国内外各基因型麻疹毒株的H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从浙江省1999-2011年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株33株,与1993-2007年我国其他地区麻疹流行株构建H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3株浙江麻疹流行株均属于H1a亚型,流行株分布无明显时间和地域特征.以疫苗株沪191为参考株,我国2003-2011年H1a亚型流行株H基因的核苷酸、氨基酸平均变异率以及进化率分别为5.15%、4.44%和5.81%,分别高于1965-1993年(4.75%、3.86%和5.30%),以及1994-2002年(4.80%、4.08%和5.37%)流行株平均变异率与进化率;3个时间段流行株H基因非同义替换率与同义替换率的比值(dn/ds)分别为0.19、0.21和0.23,表明1993-2011年我国H1a型麻疹流行株尚未受到明显的正向选择作用.我国2003-2011年H1a亚型毒株与沪191之间,在H基因上共存在24个稳定的氨基酸变异位点;H1a亚型流行株与A基因型疫苗株间差异最大,遗传距离为0.053,氨基酸差异数为26 ~28个,而B3、D4型代表株与沪191间稳定的氨基酸差异仅为15个.另外,H1a型流行株与B、D基因型毒株间差异明显,组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74和0.071,氨基酸差异数达27~33个.结论 麻疹病毒H1a亚型流行株与疫苗株以及其他基因型麻疹病毒株,在H基因上存在明显差异,且该差异随时间累积而增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