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ECMO辅助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5例(34.88%),24例次(55.8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12例次,50.00%)为主;其次是血液系统(6例次,25.00%)、皮肤和软组织(5例次,20.83%)等。分离病原体2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株(67.86%),革兰阳性球菌7株(25.00%),真菌2株(7.14%);主要分离自痰标本(12株,42.86%),其次为血标本(9株,32.14%)和伤口分泌物标本(6株,21.43%)等。ECMO治疗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ECMO辅助时间、并发症、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尿管有关。结论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应针对相关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ECMO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对血清细胞因子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医院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各80例;采集感染组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IL-2R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感染组80例患者中61例痰液标本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6.25%,检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革兰阳性菌20株,分别占71.83%、28.17%;病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43例、革兰阳性菌感染18例,分别占70.49%、29.51%;感染组患者IL-6、IL-8、IL-10、IL-2R、TNF-α、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IL-6、IL-8、IL-10、IL-2R、TNF-α、CRP水平均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气管切开肺部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细胞因子IL-6、IL-8、IL-10、IL-2R、TNF-α、CRP在并发肺部感染时会明显升高,革兰阴性菌感染相对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治疗对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患者术后气道安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ICU收治的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术后患者56例,术后即时带气管导管入ICU,为治疗组,另取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术后患者38例,为对照组,术后即时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因气道梗阻需要二次插管的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仅3例患者需要二次插管,插管率为5.36%,无一例死亡;对照组10例患者需要二次插管,插管率为26.32%,因气道梗阻死亡4例,病死率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气道梗阻的五官科患者术后入ICU治疗,可减少呼吸道梗阻的发生,降低二次插管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住院颅脑损伤全气管切开术后4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72.5%,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例次感染率82.7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5株,占76.1%,其次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13.0%,真菌5株,占10.9%;调查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治疗,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越长、住院天数越多、下呼吸道感染率越高,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结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置管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是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医院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68株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8.81%、25.00%和12.69%;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和泌尿道分别占51.49%及26.87 %;患者感染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占73.51%、接受过气管插管、使用过呼吸机的患者占24.25%、入住ICU占20.52%、住院时间>30 d占47.01%.结论 医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主要与感染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气管插管、使用过呼吸机、入住ICU、长期住院等因素密切相关,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预防与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6月收治的需要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16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医院感染33例,感染率为20.63%,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2.43%;33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63.4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26.83%,革兰阳性菌12株占29.27%,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12.20%,真菌3株占7.32%;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00%,以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革兰阳性菌对呋喃妥因、克林霉素、替考拉宁以及万古霉素敏感达100.00%,对青霉素耐药率达100.00%。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临床医师在操作时需要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已发生感染患者及时进行细菌培养与耐药性分析,做到更好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医院感染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心外科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两年来医院对125例心外科术后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其中59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7.20%;分离病原菌15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4株(46.84%),革兰阳性球菌58株(36.71%),真菌26株(16.46%);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X1)、住院时间(X2)、住ICU时问(X3)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2,P<0.01);医院感染组患者病死率为66.10%,非医院感染组病死率49.94%,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8,P=0.013).结论 医院感染是心外科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存率应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移植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医院2006年4月-2009年2月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治疗的老年患者(≥65岁)医院感染资料。结果 111例患者,年龄(69.9±3.8)岁,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26.1%;分离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54.1%),革兰阳性菌23株(26.4%),真菌17株(19.5%);医院感染组患者死亡19例(65.5%),非医院感染组死亡11例(13.4%),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感染是老年冠状动脉移植术后IABP辅助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要提高对此类患者医院感染危害的认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1 200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医院感染率,并对病原菌种类、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00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呼吸系统感染42例,感染率3.50%;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3例占30.95%、下呼吸道感染29例占69.05%;共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58.63%、革兰阴性菌19株占32.75%、真菌5株占8.6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全麻时间长、术后导管留置时间长、具有吸烟史、无手术镇痛以及神经系统手术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术后镇痛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升高,全麻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年龄大,发生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风险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无术后镇痛、全麻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年龄大是导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ICU重症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及对Smad通路蛋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诊治的19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以医院ICU 180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同期18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比3组患者血清中Smad通路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 190例医院ICU重症感染患者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5株占42.5%,革兰阴性菌115株占57.5%;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头孢西丁、青霉素、四环素及阿莫西林耐药性较强,但对万古霉素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及哌拉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强,但对亚胺培南均较敏感;感染组患者血清中Smad1、Smad2及Smad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ICU重症感染患者耐药菌感染多发,且感染后患者血清中Smad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