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 溶媒组、阿司匹林50mg/kg预处理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予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进行5分制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及caspase 3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 溶媒组相比,阿司匹林预处理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获不同程度改善(P<0.05),脑组织caspase 3表达及凋亡细胞减少(P<0.01). 结论 阿司匹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脑组织中caspase 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只分离翼小孔和颈总动脉,未予脑缺血处理;缺血组:未行NGF预处理,只行脑缺血再灌注处理;NGF预处理组:全脑缺血前12 h脑室内注射NGF 20 U,所有大鼠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后取脑组织.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NGF预处理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神经细胞为(10.83±2.84)细胞/视野,与缺血组(17.69±3.79)细胞/视野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NGF预处理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是否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250-30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2);缺血再灌注组(n=12),动物建立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七氟烷预处理组(n=12),动物接受七氟烷预处理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脑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计数神经元凋亡密度、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缺血脑区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及活化.结果 HE染色、电镜的结果均提示七氟烷预处理组神经元凋亡比缺血再灌注组少、凋亡程度轻;神经元凋亡密度对照组为(13.0±1.4)个/0.1 mm~2、缺血再灌注组为(189.8±6.8)个/0.1 mm~2、七氟烷预处理组为(110.5±4.3)个/0.1 mm~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血脑区Caspase-3前体及其20 000切割片段含量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6.7±3.0、76.1±3.4、51.2±3.1及8.2±2.3、59.0±6.3、31.2±5.4.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可通过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而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细胞凋亡和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比较各组血清AST、ALT和LDH水平,肝组织中凋亡细胞及细胞凋亡指数,肝组织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P组血清AST、ALT和LDH水平、细胞凋亡指数、Fas蛋白表达低于I/R组.IPC组血清ALT水平高于N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Fas蛋白高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心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组(B组)、脑心通治疗组(C组),每组10只,B组和C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人白细胞分化抗原68(CD6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灶范围内CD68、TNF-α、IL-1β的表达,B组明显高于A组,C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 脑心通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大鼠有一定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兵  付锦  邹卿云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42-744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MG-132干预,TTC染色测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和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增高,至24 h达高峰。MG-132干预后,脑梗死体积缩小,作用24 h缩小44%,细胞凋亡指数减小(P<0.05)。结论 MG-132通过抗凋亡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可能为阻断泛素-蛋白酶体(UPP)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老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缺血1min组(A组)、脑缺血5min组(B组)和假手术组(C组),各20只。用Pulsineli方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3组分别于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处死10只大鼠,应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结果 A组及C组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有少量神经元凋亡,两组TUNEL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神经元凋亡计数较A组、C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17.44,P<0.01);B组再灌注3d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与再灌注12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5,P<0.05)。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和C组比较,B组大鼠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逃避潜伏期和学习潜伏期明显延长(F=29.84、34.11,P<0.01)。B组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逃避潜伏期和学习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再灌注12h和再灌注3d逃避潜伏期和学习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5min即可造成老年大鼠神经元凋亡增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常压氧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常压氧疗治疗组各15只,缺血90min后再灌注24h。采用TTC染色、伊文思蓝法和明胶酶谱技术,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缺血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压氧疗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缺血脑组织伊文思蓝外渗率及MMP-9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陷也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缺血期内的常压氧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动态观察缺血预处理后脑缺血大鼠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和神经元数,探讨缺血预处理能否提供长时期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 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组。采用TUNEL和尼氏染色法观察缺血后不同时相点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和神经元数。结果 全脑缺血可诱导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缺血预处理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凋亡。缺血组神经元在缺血后7天明显减少.12周时大量减少;缺血预处理后7天神经元未见明显减少,但12周时仍然大量减少,与缺血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脑缺血可能通过诱导缺血区神经元凋亡,导致缺血区神经元的大量丢失;缺血预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仅仅是推迟了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发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黄芪对脑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晓春  薛茜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74-976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大鼠脑组织和脑缺血再灌后脑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脑含水量、脑组织钙离子含量和光、电镜的观察 ,探讨黄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 Wistar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 ,每组 1 2只大鼠。模型组和黄芪组均用动脉栓线法自右侧颈总动脉插入阻塞栓线 ,伸入大脑前动脉起始部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黄芪组梗塞和再灌注前 5 min均经左侧颈外静脉给药两次 ,而模型组代之以生理盐水。梗塞 1 .5 h后拔线再灌注 ,再灌注 1 .5 h后断头取脑。分别测量各生化指标和制作光、电镜切片。结果 :模型组丙二醛含量、脑钙含量、脑水分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1 ) ,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低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1 )。黄芪组脑钙含量、脑水分含水量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 ( P<0 .0 1 ) ,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 P<0 .0 1 )。光镜观察 :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周围狭窄状亮区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 ( P<0 .0 1 ) ,黄芪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电镜观察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核膜双层结构极度模糊 ,多处膜中断 ,核内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位呈气球样肿胀 ,粗面内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随机将3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脑心通治疗组各10只,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D68、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差异,并通过TUNEL、尼氏染色检测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 脑心通治疗组CD68、TUNEL、尼氏阳性细胞数及IL-1β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心通能够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脑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神经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导致的炎症介质释放,进而阻断缺血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Deng YJ  Tan N  Zeng HK  Fu YH  Dong X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8):3431-3434
目的 通过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脑利钠肽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及对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2)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5 min、再灌注4 h;(3)脑利钠肽(BNP)组:缺血前10 min,静脉开始予以BNP 0.01μg·kg-1·min-1,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5 min,再灌注4 h,BNP静脉恒速维持至再灌注结束.用TUNEL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方法 检测缺血再灌注心肌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BNP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5.4%±4.2%、22.5%±9.5%、45.2%±13.0%(P<0.05).bcl-2蛋白表达假手术组、BNP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0.87±0.09、0.70±0.07、0.38±0.09(P<0.05);假手术组、BNP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Bax蛋白表达分别为0.08±0.04、0.39±0.09、0.71±0.18(P<0.01).假手术组、BNP组、缺血再灌注组的bcl-2/Bax比值分别为0.763±0.154、0.099±0.025、0.022±0.024(P<0.05).结论 BNP预处理能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从而上调bcl-2/Bax比值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超重和肥胖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HANS)对单纯性肥胖志愿者进行经皮神经电刺激 ,观察其治疗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筛选 16例单纯性肥胖症志愿者 ,在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5月间进行HANS减肥临床试验。选取8个穴位 ,隔日治疗 ,每周 3次 ,记录体重变化。结果 :在未加饮食限制的条件下 ,经HANS治疗后 ,肥胖志愿者体重逐渐下降。至第 12周时 ,体重下降 (2 .0 6± 0 .31)kg ,体重下降百分率为 (2 .78± 0 .4 0 ) % (P <0 .0 1)。中止治疗4周 (春节期间 )后 ,体重有所回升。再经HANS仪治疗 15周 ,体重再度下降 ,与未治疗前相比 ,体重下降 (2 .81±0 .6 8)kg ,体重下降百分数为 (3.90± 0 .4 0 ) % (P <0 .0 0 1)。结论 :经皮神经电刺激有助于控制超重或肥胖者体重。如果再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可能会达到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头针抗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60只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头针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24、48、72h)的不同,将模型组和头针组各随机分为3个亚组。另选10只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假手术组。采用头针治疗,接穴位神经刺激仪,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2mA,每次30min,每天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观察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头针治疗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mRNA及蛋白含量的影响。 结果:头针组各时相的NS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脑缺血再灌注72h后较明显。HE染色提示,头针组各时相脑组织白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以脑缺血再灌注72h后最为明显。头针治疗组COX-2和NF—κB含量在24、48、72h均低于模型组(P〈0.01,P〈0.05),而头针治疗组TGF—β1含量在24、48、72h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头针有利于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害,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损伤脑组织中COX-2和NF-κB的表达,增强TGF-β1的表达,从而减缓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缺血性脑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否与抗神经元凋亡有关。方法: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手术对照组(OVX),替勃龙组\[0.25 mg/(kg·d)\];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立即断头取脑,应用2,3,5-三苯基氯化四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细胞凋亡诱导因子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结果:替勃龙用药组较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Bcl-2阳性细胞增多(P<0.01),Bax及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P<0.01)。结论:替勃龙可抑制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硫酸镁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应用硫酸镁观察其对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损伤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中度脑损伤后2h~5d伤侧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Tunel染色:伤侧大脑半球广泛存在细胞凋亡,以受伤区周缘为甚,伤后2h即可见凋亡细胞,2~3d达高峰,5d时减少.2硫酸镁治疗后8h~3d,伤侧皮层、海马区细胞凋亡数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TBI后,神经元发生变性、坏死的同时,存在凋亡现象.硫酸镁能阻滞TB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塞通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凌峰 《吉林医学》2008,29(16):1387-1388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再灌注后缺血脑细胞凋亡情况,并测定脑组织Ca^2+含量变化。结果:血塞通能减轻缺血脑组织脑细胞的凋亡(P〈0.01),能降低脑组织Ca^2+含量(P〈0.01)。结论:血塞通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钙含量、减轻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电刺激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Yan TB  Hui-Chan CW  Li LS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27-2631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46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年龄71岁±8岁,发病后9d±4 d,随机分为 FES 组(13例)、安慰电刺激组(15例),对照组(13例)。3组常规治疗相同,FES 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共3周(15次);安慰组给予没有电流输出的电刺激,对照组不给电刺激。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跖屈肌群肌张力,用表面肌电图评定踝背伸和跖屈肌群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的力矩、积分肌电图和肌肉的协同收缩率,以及患者在住院期间独自行走的能力。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FES 组踝跖屈肌群痉挛增加程度最低,CSS 增加率3组分别为30%±35%、50%±88%、65%±65%。踝背伸时胫前肌 MIVC 明显增加(9 Nm±5 Nm、5 Nm±3 Nm、4 Nm±5 Nm),踝背伸时的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8%±5%、27%±26%、28%±19%)。治疗3周内,FES 组恢复行走能力的时间较其他2组平均早2~3 d(18 d±8 d,20 d±7 d,21d±8 d)。结论 FES 能明显改善初发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