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可促进血管内膜增生,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支架边缘夹层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目前最先进的血管内成像技术,临床主要用于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随访。该文主要介绍OCT评估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2.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对置入支架后即刻和中远期的反应。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有22支血管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后进行OCT成像。同时获取23个支架OCT成像,在23个支架中有15个为支架术后4~35个月随访,其中7个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8个为金属裸支架,另外8个为支架置放后即刻成像。结果入选的2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OCT检查,并获取22支血管和23个支架满意的图像。通过OCT成像清晰地显示8处纤维斑块、3处钙化斑块、9处富含脂质斑块、2处血栓形成、斑块破裂3处及血管壁上夹层、粥样硬化斑块微小裂口和夹层等。7个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后OCT随访,均未发现有明显再狭窄,支架表面有少量内膜覆盖,部分支架表面没有内膜覆盖,其中1个支架血管出现瘤样扩张、支架与血管壁分离、支架表面没有内膜覆盖,有1个支架没有充分扩张。8个金属裸支架后用OCT随访发现,所有置入金属裸支架后支架表面内膜增殖明显,其中有3个支架因为内膜过度增殖而出现再狭窄,并再次接受介入治疗。8个支架术后即刻OCT检查显示,与血管贴壁均良好、支架扩张充分有3个支架,4个支架充分扩张,但可见到斑块裂片通过支架网眼突入管腔,1个支架支撑杆分布不均,可见支架与血管壁分离,在8个支架中有2个为支架内套叠支架。结论OCT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各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情况,并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血管内成像技术,能够实时高清地观察血管腔内情况,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有研究开始尝试将血管内OCT技术应用于脑血管介入诊疗领域。作者通过复习文献,对OCT技术的应用背景、血管内OCT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及在脑血管介入干预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对OCT技术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展三十多年的今天,有许多新兴的技术来弥补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IVUS不仅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斑块是否稳定、管腔大小、是否需要介入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判断介入后支架是否贴壁良好、病变覆盖程度、是否有撕裂的主要手段,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冠状动脉内血管镜用来评价血管内膜对支架的覆盖程度、是否存在血栓.目前在日本的一些医院应用.自2001年开始国外首次报道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人体冠状动脉内获得高清晰图像以来,OCT技术在冠心病介入领域中应用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备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并指导支架置入,检测血管对置入支架后即刻和中远期的反应.方法 选择2008年2-7月间的2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OCT及IVUS检查,共检查了30支血管,其中8处为药物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并对19处病变进行了支架置入.结果 除外支架置入的8例(置入6个月~4年)外,其余22例病变行OCT及IVUS检查,发现稳定性斑块5例,不稳定斑块17例,其中OCT检出内膜小撕裂4例(IVUS未检出,P>0.05),冠状动脉撕裂伴夹层病变5例(IVUS检出1例,P>0.05),血栓形成5例(IVUS检出1例,P>0.05),偏心斑块伴薄纤维帽12例(IVUS检出2例,P<0.01).8例曾经进行支架治疗的患者,造影、OCT和IVUS发现2例再狭窄;OCT显示支架内膜覆盖良好,IVUS小能精确看到内膜;OCT检测出1例患者有支架后瘤样扩张.对17例不稳定性斑块及2例支架再狭窄病例行支架置入术,术后支架膨胀不良发生率26.0%,OCT及IVUS检出率相同;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63.2%,IVUS榆出率低于OCT(10.5%比63.2%,P<0.01);支架近远端撕裂10.5%,IVUS均不能检出;内膜脱垂发生率52.6%,IVUS检出率低于OCT(10.5%比52.6%,P<0.05).结论 OCT与IVUS相比,在不稳定性斑块检测准确度方面明显优于IVUS,更能精确指导冠状动脉支架置人.IVUS在操作简便性及反映斑块负荷方面要优于OCT.  相似文献   

6.
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应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热点.新生血管可能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提供营养、运输氧气和炎性细胞等,对斑块的形成及愈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一机制还不清楚.目前有关应用OCT评价新生血管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报道相对较少,该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仅能提供血管腔的影像,不能反应血管壁和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信息,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则可补充之,获得连续血管横断面图像,对斑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识别易损斑块,判断临界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冠脉介入治疗(PCI),并观察支架扩张、贴壁和内膜修复及增生情况,发现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和断裂等.应用IVUS和OCT指导PCI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分辨率相差10倍,IVUS成像较模糊,而OCT更清晰,两者合一、互相补充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长期居世界首位。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仍是目前诊断CHD的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CHD的诊疗中,但CAG的分辨率较低,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内膜、外膜和详细病理变化的观察不够精确。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两种分辨率较高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对CHD的诊断和介入治疗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也日趋广泛。本文从IVUS和OCT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导和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最主要的两种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已在临床应用数十年。O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好地对比斑块成分,IVUS能够穿透血液,具有更深的成像深度,两种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两种影像学技术也各有不足,OCT成像穿透深度有限,IVUS的空间分辨率较弱。单一的OCT或IVUS很难完全提供血管及斑块内部完整的解剖学信息。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将OCT与IVUS成像导管集成到同一成像导管中,实现二者的多模态血管内成像,则可以为介入医生提供更加理想的斑块与血管壁的组织学和形态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邓龙祥  刘毅  袁铭 《心脏杂志》2018,30(5):594-599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成像技术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疗中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作为新一代血管内成像技术,它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以及接近显微水平的斑块特性,支架内再狭窄,血栓特征等细节,而这又决定它可以更好地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以及更准确的识别其病因。目前,有研究表明OCT对PCI手术的优化及对支架内皮化、新生内膜增生的评价可以改善及预判临床预后,相信随着OCT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的广度及深度将会显著增加,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技术,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病变斑块的特征、易损斑块、钙化斑块、支架内膜覆盖情况,以及支架内再狭窄、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和用药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现就OCT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以光为基础的成像模式,早期主要应用于眼科领域,现在OCT在冠状动脉中的应用显示其拥有巨大的潜力[1]。与血管内超声(IVUS)比较,OCT提供了10倍于IVUS的分辨率。这种高分辨率的优势对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特征(包括测量纤维帽厚度、罪犯斑块内巨噬细胞密度)及支架附壁和组织覆盖的情况,是目前其他成像模式无法比拟的。冠状动脉内OCT成像的临床应用,为了解冠状动脉内细微结构改变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多数发生在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狭窄<50%的患者,其中70%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引起,与伴有<100μm的薄纤维帽的易损斑块有关,如何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自2001年美国率先将光学干涉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应用于临床[1],到目前为止,美国、日本、德国、荷兰、中国等国家已经开展了此项技术。OCT是目前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生物医学光学影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速动态成像,比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能更精确测量冠脉内膜和纤维帽厚…  相似文献   

14.
正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冠状动脉造影术一直是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最常用方法,但是只能显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并不能提供血管壁结构和成分的信息以及全面反映狭窄的功能意义。以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为代表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深入认识血管壁结构、斑块成分  相似文献   

1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即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率和对比度的冠状动脉断层成像技术,其分辨率达10,比目前所有已知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高10倍以上,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以及介入治疗后支架周围超微结构的改变。我中心自2005年8月开展OCT检查技术,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项检查安全有效,能够分辨斑块的细节特征,识别易损斑块,为介入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OCT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周围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8年2—9月间的2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OCT及IVUS检查,共检查了30处病变,其中8处为药物支架植入后病变,其余22处为未经介入治疗干预的病变,对其中19处病变进行了支架植入术。结果对22例未经介入治疗干预的病变行OCT及IVUS检查,结果显示OCT检出富含脂质斑块伴薄纤维帽12例,IVUS检出2例;其中斑块破裂形成内膜轻微撕裂4例,IVUS未检出;斑块破裂伴夹层形成5例,IVUS检出1例;OCT检出血栓形成5例,其中红色血栓3例,白色血栓2例,IVUS检出1例,不能判断是红色血栓还是白色血栓。结论OCT在检测不稳定斑块方面优于IVUS,在检测斑块破裂致轻微内膜撕裂或夹层形成,以及继发血栓形成方面呈现优于IVUS趋势。  相似文献   

17.
血管斑块的稳定性是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易损斑块识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OC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识别方面的临床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的应用可以提供精确的斑块形态学特征,识别易损病变,优化支架植入并指导血运重建策略。其对于易损斑块的识别为个性化风险的评估铺平道路,并为改善临床预后提供可能。本文就OCT对冠脉斑块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使用干涉仪记录不同深度生物组织的反射光,通过计算机构建能够让人简单识别的图像,因具备较高安全性和分辨率,已成为血管内检测技术的主力之一。冠状动脉中,不同的斑块组成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在OCT图像上有不同的表现。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通常是引起心原性猝死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重要原因。通过OCT评价斑块的特点可以充分全面了解其稳定性,从而预测临床心血管事件,指导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王守亮 《山东医药》2015,(10):100-1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因,易损斑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早期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评价方法如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冠状动脉多层CT(MSCT)、MRI、炎症指标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