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海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28-329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本院ICU58例机械通气(MV)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加大监测、加强口咽部护理、加强气道湿化、加强呼吸机管路管理、阻断外源传播,增强机体免疫等。结果所有患者均留置鼻胃管,呼吸机应用时采取半卧位,给予口腔护理,加大呼吸环路管理,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机械通气(MV)时间为5~60d。结论 58例患者中9例发生VAP(15.5%),其中51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成功脱机(87%),5例死亡(8.6%),2例自动出院,VAP的发生与护理操作有重要关系,及时分析VAP发生原因,采用护理对策进行干预,对降低VAP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22-225
<正>呼吸机在呼吸功能衰竭发生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是挽救垂危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同时它也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V)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是MV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就有关呼吸机相关肺炎文献资料综述。1临床资料1.1 VAP的诊断标准VAP临床诊断指标有4条:①体温超过平时体温1℃以上,或超过  相似文献   

3.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机械通气(MV)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医疗手段的应用增加,使引起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增大。VAP是MV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国内有医院调查VAP的发病率为43.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ICU预防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MV超过48 h患者分为观察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常规人工气道组),分析2组患者VAP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8.12%和48.39%,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6.9 d和9.7 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9 d和22.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有效的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治疗时间,减少ICU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护理对策,以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110例使用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110例MV患儿出现VAP有52例,发生率为47.27%,VAP患儿病死率为19.23%(10/52);胎龄、MV时间、卧位、MV前2周内使用抗菌药物等相关因素VAP组与无VAP组其VAP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针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积极防治,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MV)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9%~68%,病死率30%~70%[1],为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笔者总结所在医院2005-01~2008-01收治3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液培养结果,分析发生VAP的相关因素和病原学,以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心脏术后的患者多需机械通气(MV)辅助呼吸,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成为ICU发病率最高的院内感染之一,是导致患者住院日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及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VAP诊治和转归均有别于普通肺炎,目前经验抗生素治疗是VAP治疗的主要手段,而经验用药的依据是当地的流行病学资料。为了解VAP在心脏外科术后MV患者的发生情况,将2002年1月~2004年9月施行心脏手术进行机械通气的106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对VAP的病原学及耐药性进行监测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方丽  唐忠平  林凤  李春棠  肖英 《贵州医药》2009,33(3):226-22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MV)治疗48h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经呼吸机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VAP为机械通气(MV)的常见并发症,属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9.
李燕 《黑龙江医药》2005,18(6):463-46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或停机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MV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加强预防是控制VAP的重要策略。现就我科为预防VAP发生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某院新生儿科机械通气(MV)≥48h的152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65名VAP,发生率为42.8%;VAP组患儿的体重较非VAP组轻(P0.05);VAP组患儿在住院时间、上机时间均长于非VAP组(P0.05)。共105株病原菌,其中,6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0.9%;22株革兰氏阳性菌,占33.8%;19株真菌,占29.3%。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较高,其发生受到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次数等因素影响;为有效治疗VAP,需要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HT5"H方法 选取我院VAP患者80例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祛痰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护理在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能够降低VAP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2.
<正>经口气管插管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的患者,因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了口咽部的保护屏障,易出现口咽部细菌定植,而口腔细菌定植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重要因素[1]。2008-01~2010-06笔者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行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常规护理,39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呼吸机、气道、口腔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VAP发生率为32.4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给予心理、呼吸机管道、气道湿化、口腔及体位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降低VAP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应用机械通气(MV)治疗48 h后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VAP的发生与胃肠道的致病菌经胃-肺途径反流,口咽部、鼻咽部致病菌移植及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关[2-4].本研究通过对MV患者上述多个环节施加干预措施后,观察患者VAP的发生情况,探讨综合性干预措施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余应喜  刘景仑 《中国药房》2009,(18):1423-1425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免疫因子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155例V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天检测血清CRP、IL-6、TNF-α的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X线胸片变化;统计机械通气(MV)时间、脱机成功率和死亡率。结果:155例VAP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较正常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在治疗后第5天血清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开始显著下降(P<0.05);在第7天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MV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3d后X线胸片改善率、首次脱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血清CRP、IL-6和TNF-α与MV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在辅助治疗VAP中,通过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恢复部分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弱VAP后继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从而缩短MV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VAP预后。  相似文献   

16.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48h以后和(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是机械通气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机械通气(MV)超过48h的新生儿135例分为VAP组(65例)和非VAP组(70例)。分析临床高危因素与新生儿VAP发生的相关性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等。结果 VAP组患儿病死率高于非VAP组(20.00%vs.7.1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儿在出生体重<1500g、胎龄<37周、MV持续时间≥3d、气管内吸引≥6次/天、气管插管次数和氧合指数≥200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V持续时间≥3d、气管内吸引≥6次/天和氧合指数≥200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或P<0.05)。痰培养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7.08%。结论 VAP的高危因素众多;其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性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ICU治疗期间,观察组采用VAP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发生率及病死率,总结预防性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依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组间差异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患者积极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依赖风险,减少患者病死率,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刘丽敏 《中国药业》2013,22(15):88-89
目的探讨口腔冲洗联合体位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作用。方法将76例重症监护(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行口腔擦洗加冲洗,并床头抬高30度半卧位护理;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行口腔擦洗,采取仰卧位。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结果治疗组、对照组VAP感染率分别为23.68%,42.11%,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冲洗联合体位护理可有效预防VAP感染,缩短ICU时间,利于患者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学特点及抗生素的选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机械通气(MV)的31例诊断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共培养病原菌34株,耐药菌株。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且易出现多重耐药,应预防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舒普深和邦达,部分患者可选用泰能,革兰阳性球菌可选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