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血压、心率异常变化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为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97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颈椎骨折无颈髓损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并调查完全性颈髓损伤伴有高热或低氧血症时心率情况。分析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血压、心率变化及其发生时段,并与颈椎骨折非颈髓损伤患者比较;观察患者在高热、缺氧时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血压、心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中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两周前和两周后血压、心率降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中体温≥39℃时心率为(82.35±4.67)次/min,PO2≤60mmHg(SPO_20.90)心率为(86.36±8.23)次/min。结论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后大多数患者在2周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当伴发高热、缺氧时机体循环系统代偿能力差,心率增快不明显,易发生重要脏器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创伤性颈髓损伤后急性期血钙、心率、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 h内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65例,患者神经功能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系统分级法,颈脊髓损伤的严重性(Frankel分级),随机分为两组,将Frankel A/B级归为完全性颈髓损伤者35例(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5~65岁,平均(38.4±3.2)岁,将Frankel C/D归为不完全性颈髓损伤者30例(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37.6±2.8)岁。均于入院后即刻、第3、7、14天抽取静脉血测血钙,取其平均值;入院后2周内,持续心电监护,每2 h测血压、心率1次,取即刻、第3、7、14天的平均值作为统计参数;并对以上因素组间、组内数据运用总体均数估计、卡方检验、直线相关性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资料收集无缺失;A、B两组间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来院时间、损伤水平、椎管狭窄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全部出现低血钙,损伤出现严重并且持续时间长;不完全性颈髓损伤中20例(66.7%)出现低血钙。A、B两组组间即刻、第3、7、14天血钙、心率、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血钙、心率、收缩压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5,P<0.01),B组无相关性(r<0.5,P>0.05)。结论创伤性颈髓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钙、心率、血压存在变化,血钙水平、心率、血压在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组相关性更明显且呈正相关,脊髓损伤越严重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完全性及不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预后生存质量、Portman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完全性面神经炎患者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预后生存质量、Portmann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完全性损伤面神经炎患者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性损伤面神经炎患者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种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中治疗不完全性损伤面神经炎的疗效更明显,且安全性高,对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带固定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44例恢复期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应用腹带固定以促进其呼吸功能的恢复,对照组不采用腹带固定,其余护理措施相同。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肺活量、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改善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有较好的实际意义。结论:对于恢复期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可以应用腹带固定促进呼吸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斜床站立治疗颈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观察斜床站立对颈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6例颈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斜床组和常规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每日监测卧立位血压,治疗前后评定脊髓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治疗后脊髓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36例颈髓损伤患者有27例(75%)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均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治疗后完全性脊髓损伤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两组均无明显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斜床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卧立位血压差值减少(P<0.05)。与常规组相比较,斜床组治疗后血压改善(P<0.05)。结论 颈髓损伤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其中完全性颈髓损伤均不同程度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斜床站立可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民致的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5例颈髓损伤患者,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血栓预防知识宣教、指导下肢活动、饮食指导、劝导患者及其家属戒烟、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等。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进一步措施:对颈髓损伤患依据损伤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成立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专业组对血栓预防相关知识进行普及教育、制定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指南及健康教育执行单,脊髓损伤组在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颈髓损伤患者的预防措施,成立血栓预防质控组,督导各项措施有效落实。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8.362,P<0.05),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髓损伤患者进行规范性预防措施并辅以管理手段,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难以控制的出血,多数发生在伤后第2~15天,因其原发疾病病情较重,早期症状不典型及预后不良等特点[1],临床上需要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我院2001-2005年共收治激性颈髓损伤76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5例,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32~70岁。完全性颈髓损伤4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1例。受伤部位为颈椎1-6椎体。应激性溃疡发生时间为伤后2~13d。呕血2例,黑便3例。主要伴随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3例,糖尿病2例,肺炎4例。其中3例治愈,2例死亡。护理1.呕血期间应禁食…  相似文献   

8.
颈髓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 36例颈髓损伤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康复治疗前颈髓损伤患者CD3 、CD4 、CD4 /CD8 及IgG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 ,治疗后CD3 及CD4 /CD8 改善 (P <0 .0 5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较不完全性损伤更严重。结论颈髓损伤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处抑制状态 ,完全性脊髓损伤免疫功能抑制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部脊髓损伤(SCI)后双下肢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完全性颈部SCI和不完全性颈部SCI之间的差异。方法:分别检测20例完全性颈部SCI患者、20例不完全性颈部SCI患者以及20例正常成年男性的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隐神经的神经传导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结果:(1)运动神经: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末端运动神经潜伏期(DML)延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异常率都低于10%;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异常率都高于20%,且完全性损伤组CAMP异常率高于不完全性损伤组(P0.05)。(2)感觉神经:完全性损伤组和不完全性损伤组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异常率为0。结论:颈部SCI患者双下肢运动神经存在轴索变性,完全性损伤比不完全性损伤更重,感觉神经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30例颈髓损伤患者(完全性损伤15例,不完全性损伤15例)血压、心率、血清钠、血清钾、血浆渗透压、尿量及24h尿钠排出量等资料。结果:23例患者于伤后2~8d出现低钠血症,其中完全性损伤15例全部出现,发生率100%,1例患者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根据血钠水平,经采用控制每日水量、补钠治疗10~21d后,23例均治愈,血钠平均恢复至138(135~142)mmol/L,血浆渗透压、尿钠均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后极为常见的并发症,但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十分少见;机体内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可能是颈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的发生机制之一。严格控制入液量及补钠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间歇导尿技术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将104例病情基本相同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应用间歇导尿技术进行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保留尿管方法进行护理。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尿常规、尿培养、膀胱残余尿量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建立反射性膀胱者(膀胱残余尿量≤100 ml)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间歇导尿技术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在颈脊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颈脊髓损伤伴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训练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MVV水平、SCIM-Ⅲ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颈脊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肺功能指标,促进患者呼吸功能和脊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康复护理方案在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扳机点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对照组采用Crede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排尿量、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最大容量和最大排尿量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及尿路结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扳机点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和Crede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对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治疗均有效,但应用扳机点膀胱功能训练法结合间歇导尿效果更好,并发症显著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将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应用于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用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ASIA评分中运动和轻触觉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通过开展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能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68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系统护理)与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的SCIM-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系统护理应用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和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移动度、肺功能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膈肌移动度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均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颈胸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膈肌移动度和肺功能指标,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维度优质护理在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8例,多维度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两组的感觉、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两组的SCIM-Ⅲ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维度优质护理应用于手术治疗的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脊柱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符合标准的200例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实施循证护理,与实施传统护理的16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拔管时间和气道湿化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间缩短,气道湿化程度好(P〈0.01)。结论对完全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呼吸道管理实施循证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拔管时间,改善气道湿化状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DESIGN: Retrospective cohort analysis of all SCI cases (16,240) in California from 1991 through 2001. SETTING: All public hospitals in California. PARTICIPANTS: Subjects (cases) coded as having complete or incomplete SCI. INTERVENTIONS: Not applicable. MAIN OUTCOME MEASURE: Diagnosis of VTE or death within 91 days of the day of hospital admission. RESULTS: For all cases, the 91-day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VTE was 5.4%. In a multivariate model,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VTE included male sex (odds ratio [OR]=1.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2-1.7), African-American race (OR=1.6; 95% CI, 1.3-1.9), complete paraplegia versus tetraplegia (OR=1.8; 95% CI, 1.4-2.3), and presence of 3 or more comorbid conditions versus none (OR=1.6; 95% CI, 1.3-2.1). Age less than 14 years was predictive of not developing VTE (OR=0.2; 95% CI, 0.1-0.7). The incidence of VT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over the 11-year time period (P=.07), and VTE was not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death in the first 91 days after hospitalization.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VTE in SCI patients in California did not change between 1991 and 2001. We identified specific risk factors for VTE.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if prompt initiation of medical prophylaxis in high risk subjects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symptomatic V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