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背景:传统的胚胎来源和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由于取材困难,并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目的:拟利用无血清神经培养基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方法:抽取大鼠股骨和胫骨的骨髓,采用全骨髓培养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免疫表型,油红O染色及鸶茜素红染色鉴定其成骨、成脂能力.取传至4~6代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千细胞.加入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27的DMEM/F12无血清神经培养基进行诱导,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予以鉴定. 结果与结论:P5骨髓间充质千细胞(91.5±3.1)%处于G1期.高表达CD90及CD29,不表达CD45及CD34,成脂诱导后在胞质中可见桔红色脂滴,成骨诱导后可见黑色矿化结节.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为(97.2±1.1)%,NSE,β-Tubulin,GFAP及MAP-2抗原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表达.表明在无血清神经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在体外适当条件下,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HLC)的机制。方法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和扩增hucMSC,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抑瘤素M(OSM)联合诱导后,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细胞和hucMSC中特异基因AFP、ALB、TDO、CK18和ABCG2、CD44、OCT4及ALP、AFP、CK18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经诱导后的hucMSC中ERK1/2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hucMSC表达干细胞特异性标志CD13、CD29、CD44,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CD45和HLA-DR;RT-PCR结果表明,诱导后的hucMSC ALB、AFP、TDO、CK18基因表达增强,ABCG2、CD44、OCT4表达降低;免疫荧光结果表明,hucMSC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具有肝系细胞表型细胞,其ALP、AFP、CK18蛋白表达增强;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诱导后hucMSC的ERK1/2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hucMSC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HLC,其机制可能与ERK1/2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体外联合诱导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为了解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多因素环境下的分化表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9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PeproTech);胎牛血清(Hyclone);神经巢蛋白多抗(武汉博士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多抗,神经丝蛋白单抗(Sigma)。②选用清洁级孕16d的SD大鼠10只,无菌条件下取出胚胎,进行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基础培养基组成:含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及体积分数为0.02B27添加液的DMEM/F12。③原代培养1周后,获取体外稳定增殖的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克隆,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作为对照。同时设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换用诱导培养基,即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观察在不同因子诱导情况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行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标记神经元与星状胶质细胞的表达。④通过荧光激发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对分化细胞计数,检测不同诱导环境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星状胶质细胞的阳性百分率。结果:①细胞分化的形态学观察:分化早期可见神经球贴壁,大量细胞向四周爬出,1周后迁徙的大部分细胞完全贴壁,完成分化过程。在细胞密度较低区域可辨认出3种神经细胞类型:神经元样细胞、星状胶质样细胞、寡突胶质样细胞。②神经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清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存在大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的星状胶质细胞;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分化的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多,神经丝蛋白染色阳性。③流式细胞荧光分选计数:诱导1周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神经元分化比例最高,明显高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χ2=19.56,P<0.05),而与血清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χ2=24.15,25.32,P均<0.0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星状胶质细胞分化比例最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组与其相近(χ2=17.23,P>0.05),而血清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则显著升高(χ2=24.45,23.79,P均<0.01)。结论:体外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联合诱导有利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为脊髓原位神经干细胞分化及神经干细胞移植体内后的分化表现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选取第3代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并分别应用化学诱导剂β巯基乙醇(BME)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诱导BMSCs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分析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 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细胞经诱导后2、4、6、8 h GAP-4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率.结果 第三代B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90( )、CD71( )、CD29( ),CD45(-),经两种方法诱导BMSCs均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分化后细胞均表达GAP-43、nestin、NSE、NF.诱导后2,4,6,8 h GAP-43表达阳性率BME组为77.1%,83.4%,87.0%,82.5%,BDNF组:69.3%,78.1%,82.2%,86.8%.GAP-43随诱导分化时间增加而持续表达,两组间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AP-43在化学诱导剂及生长因子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过程中持续表达,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的分离、培养、分化和鉴定的方法,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酶消化法处理脂类抽吸物,分离培养ASCs,观察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细胞活性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丫啶橙染色检测细胞的衰老;流式细胞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表面分子表达;成脂定向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定性。结果原代培养的ASCs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研究发现ASCs具有干细胞的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干细胞标志的CD29、CD44、CD34的表达均呈阳性;免疫化学染色发现VШ因子、CD31、CD34,CD105、SMA表达阳性;成脂诱导分化2周后,细胞内可见有大量脂滴,油红"O"染色可见胞浆内有大量红染颗粒。结论自人体脂类抽吸物中通过酶消化法能分离和培养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群,该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活性且不易衰老,能稳定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并能实现定向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中干细胞存在的可能性。方法:应用N2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扩增,观察其增殖生长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胶质瘤细胞系SHG44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部分细胞聚集成类似神经干细胞的神经球,呈悬浮状态生长。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表达巢蛋白、波形蛋白和CD117这三种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分化后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元的标志物βⅢ型管蛋白、NF200、NSE和TrkC;大部分细胞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分化后同时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具有干细胞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背景:相对于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自身存在的问题,羊水来源的干细胞系的建立,能为每一个个体建立一份自身的、具有高度增殖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储备,有望成为神经性退行性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细胞来源.目的:观察Noggi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羊水来源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羊水标本来自怀孕16-22周行产前诊断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取得.利用CD117抗体,选用免疫磁珠法从人孕中期羊水标本中分离获得羊水干细胞,培养扩增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表达进行鉴定.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羊水干细胞,利用无血清的神经诱导培养液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分为空白对照组、基础诱导液组、Noggin诱导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巢蛋白、β-Ⅲtubulin和神经丝蛋白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利用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出的羊水干细胞呈CD44和HLA-ABC表达阳性,CD45和HLA-DR表达阴性.诱导2周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组光镜下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免疫荧光染色巢蛋白、β-Ⅲ tubulin和神经丝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Noggin诱导组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与基础诱导液组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利用羊水来源的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远优于Noggin.  相似文献   

8.
背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同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两者在哺乳动物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及细胞周期的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体外诱导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并与单一因子诱导培养液比较。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选用10只清洁级孕16d的SD大鼠,由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主要试剂及材料:DMEM/F12,B27(GIBCO);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E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PeproTech);胎牛血清(Hyclone);神经巢蛋白(nestin)多抗(武汉博士德);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多抗,神经丝蛋白(NF-200)单抗(Sigma)。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9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胚胎,进行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实验分①基础培养基组:含青霉素、链霉素、两性霉素B及体积分数为0.02 B27添加液的DMEM/F12。原代培养1周后,获取体外稳定增殖的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克隆。②对照组: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④转化生长因子β1组。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换用诱导培养基,即分别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10μg/L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2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①光镜观察在不同因子诱导情况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标记检测神经元与星状胶质细胞的表达。③通过荧光激发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对分化细胞计数,检测不同诱导环境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星状胶质细胞的阳性百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特点。②各组神经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③各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星状胶质细胞的阳性百分率。结果:①细胞分化形态:分化早期可见神经球贴壁,大量细胞向四周爬出,1周后迁徙的大部分细胞完全贴壁,完成分化过程。在细胞密度较低区域可辨认出神经元样细胞、星状胶质样细胞、寡突胶质样细胞。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存在大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的星状胶质细胞;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分化的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多,神经丝蛋白染色阳性。③神经元及星状胶质细胞的阳性百分比:诱导1周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神经元阳性百分比高于血清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组(χ2=24.15,19.56,25.32,P<0.05~0.01),星状胶质细胞阳性百分比低于血清对照组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组(χ2=24.45,23.79,P<0.01)。结论:体外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联合诱导有利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说明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神经巢蛋白抗原在兔骨髓基质细胞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为寻找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神经损伤最佳阶段提供体外实验依据. 方法以免 BMSCs为实验对象,以" 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培养,并分作对照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1 μ g /L)+维甲酸( 0.5 mg/L)组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10 μ g /L)组.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干细胞神经巢蛋白抗原,以流式细胞仪 (FCM)鉴定分化各阶段表达神经巢蛋白的细胞比例. 结果部分兔 BMSCs在相应培养条件下分裂增殖为含粗大胞质颗粒的大圆形细胞,这些细胞表达神经巢蛋白,并能进一步分化成神经组织样细胞. FCM检测结果经纯化的 BMSCs中神经巢蛋白 (+ )细胞占了 5.52%,随着分化的进行,在对照组分化第 8 天为 1.56%,第 16 天为 0.47%. GDNF+维甲酸组第 8 天为 1.84%,第 16天降至 0.31%.而 bFGF组,分化第 8 天神经巢蛋白 (+ )细胞比例升至 6.18%,第 16 天则降至 1.33%. 结论在以上实验条件下可诱导兔 BMSCs向神经干细胞及神经组织样细胞转化的功能.在 BMSCs向神经组织样细胞方向分化过程中,神经巢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而 bFGF可使表达神经巢蛋白的细胞比例增高,可用于体外富集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及不同细胞因子对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1在郑州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从正常人骨髓中分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漕、纯化后,分3组对其进行诱导分化:①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②表皮生长因子组。③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组。诱导后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培养及诱导前后的微管相关蛋白-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增殖培养3d即可见细胞分裂像和克隆单位.细胞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生长能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和联合诱导组微管相关蛋白-2mRNA的表达高于表皮生长因子组,而表皮生长因子组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有较多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mRNA的表达。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培养,并可向神经干细胞方向诱导。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干细胞向胶质细胞方向分化.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健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中SDF-1受体CXCR4的表达特征。运用组织块贴壁法从健康人脐带中培养出hucMS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cMSC表面特异性标记;应用油红O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对hucMSC成脂和成骨情况进行检测;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2-第5代hucMSC中CXCR4受体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第2-第5代hucMSC中cxcr4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hucMSC表现出CD44、CD13、CD71阳性,CD38、CD117、HLA-DR阴性。hucMSC经成脂、成骨诱导后出现脂滴及钙结节,经油红O及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在第2-第5代hucMSC中均有CXCR4蛋白表达,分别为(89.82±0.62)%、(86.87±1.32)%、(80.50±4.46)%、(70.10±0.68)%。第2-第5代hucMSC中cxcr4mRNA均有表达,且第3-第5代cxcr4mRNA表达量分别为第2代的0.5585±0.0875倍、0.6205±0.1377倍、0...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以及对HL-60增殖的影响。HL-60细胞分为4组:未经ATRA处理的对照组、与hucMSC细胞共培养的hucMSC组,经ATRA处理的ATRA组以及经ATRA处理并与hucMSC细胞共培养的ATRA+hucMSC组。在规定时间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对照组和hucMSC组HL-60细胞增殖情况;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NBT阳性细胞;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水平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表面标志以比较各组中HL-60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共培养体系中hucMSC细胞能抑制HL-60的增殖,hucMSC∶HL-60为1∶1时,48小时时p0.05,72小时时p0.01;hucMSC∶HL-60为1∶5时,72小时时p0.05。在2μmol/LATRA的刺激下,ATRA+huc-MSC组与ATRA组相比,出现更多具有中性粒细胞形态的HL-60细胞和更高的NBT阳性率(p0.05);ATRA+hucMSC组中HL-60细胞c-myc基因表达更低(p0.05);ATRA+hucMSC组中HL-60细胞CD11b的表达更高(48小时p0.05,72小时p0.01)。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HL-60增殖并且增强ATRA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bFGF、EGF)、B27及血清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16-18d大鼠胚胎脑室旁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为B27组、bFGF+EGF组(联合组)、血清组及对照组;每天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培养细胞呈Nestin免疫阳性;各组均可见干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免疫荧光双标及图象分析结果B27组及联合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大,联合组更突出(P<0.01);血清组及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分化为胶质细胞比例较大,血清组更突出(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同时受到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bFGF、EGF可促进NSC细胞生长,并对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三维立体培养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的细胞表型变化及部分造血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为下一步研究三维立体条件下的造血扩增及诱导分化提供基础.从脐带中分离出MSC,分别在二维及三维条件下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MSC表面抗原的表达水平,通过成血管试验比较了两种细胞的成血管能力,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两种培养条件下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从脐带中成功地分离出了MSC,在三维培养条件下其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和间充质原始干细胞的表面标记CD31、CD133和CD271等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体外成血管能力增强;骨架蛋白β-actin基因在三维培养条件下表达上调,G-CSF、LIF、SCF、IL-1 α、IL-1β、IL-3、IL-7和IL-11等与造血调控有关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LIF、IL-3和IL-7升高尤为明显;免疫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也增高,而SDF-1和IL-6的表达虽有轻微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培养条件下UC-MSC的CD31、CD133和CD271表达上调,体外成血管能力增强,并且多个造血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特点。方法:取SD胎鼠NSCs悬浮培养,光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神经鞘氨醇酶(GalC)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培养第3代后使用ELISA法测量其GDNF及NGF分泌量,连续测量6代。结果:光镜下第3代细胞仍保持较多NSCs特征,至第6代,大部分干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少部分分化为神经元或少突胶质细胞。第3代细胞GDNF的分泌量较低,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分泌量逐渐增高;而第3代细胞NGF的分泌量较高,但其分泌有一个高峰期(第6代),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NSCs干细胞阶段分泌GDNF的能力较低,而分泌NGF的能力较高;进入分化阶段后,分泌GDNF的能力提高,而分泌NGF的能力有所减弱。利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应注意时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干细胞因子(SC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联合诱导脐血CD133+细胞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认识脐血CD133+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体外诱导分化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利用MiniMACS免疫磁珠法从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CD133+细胞,用含干细胞因子(SCF)、bFGF、B27的DMEM/F12细胞营养液培养10-15天,提取培养前后细胞总RNA,利用Oligo GEArray芯片和GEArray表达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基因表达的芯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63个基因中,发现21个基因培养后表达比培养前显著上调,7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细胞周期、干细胞分化标志以及与干细胞相关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结论:SCF和bFGF通过一些特定基因的变化影响脐血CD133+细胞增殖分化,这一结果有助于从基因水平理解SCF与bFGF联合作用对CD133+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有利于细胞因子诱导的CD133+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人脐带静脉灌注液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脐带静脉灌注液中是否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离和扩增方法。从正常产妇分娩后的脐带静脉灌注液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型和细胞周期,在体外分别诱导其成骨、成脂肪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结果表明:脐带静脉灌注液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高表达CD29、HLA-ABC、CD166、CD105、CD73、CD44;不表达造血和内皮标志(CD34、CD45、CD144和CD14)。它们可向骨、脂肪和软骨细胞分化,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功能特征。结论:人脐带静脉灌注液存在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培养和扩增,可作为今后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探讨其体外支持脐血干/祖细胞生存的作用.体外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原代培养后诱导为成骨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将免疫磁珠分选的CD34^+脐血干/祖细胞接种于其中,在无外源性细胞因子情况下进行体外培养,进行CFU,HPP-CFU和LTC-IC测定并将其分别与MSC、成骨细胞,MSC/成骨细胞(1:2)作为饲养细胞的二维培养体系实验结果相比较.结果发现:在所构建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二维培养体系中,骨髓MSC诱导成骨细胞对于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的支持作用显著优于其他各组培养体系,尤其对长期造血干细胞(long term-HSC)体外生存有更为明显地支持作用.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细胞构建的二维体系对于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培养具有支持作用,进一步证实成骨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生存与增殖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晓英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284-3287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胶质瘤SHG44干细胞存在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N2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扩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培养的细胞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SHG44在无血清的培养条件下细胞的形态明显改变,部分细胞聚集成球,类似神经干细胞的神经球,呈悬浮状态生长,其余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体呈球形或椭球形,伸出双极或多极的突起。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和巢蛋白两种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大部分细胞也表达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微丝蛋白200和βⅢ管蛋白。结论 体外的培养条件下,胶质瘤细胞系SHG44可以同时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表型,具有干细胞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